学历

搜索文档
日本学历贬值30年:博士批量失业、大学生无奈啃老
虎嗅APP· 2025-05-31 21:02
学历贬值现象 - 中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将持续增长至2038年达到1445万人的顶峰 导致求职难问题短期内难以缓解 [3] - 日本在90年代经济泡沫破裂后也经历了严重的学历贬值 大学生就业率从1992年开始持续下跌 从80%降至70.5% [9] - 1995年日本大学毕业生就业率首次跌破70%大关 降至67.1% [13] 日本就业市场变化 - 80年代日本企业争相招聘大学生 提供入职送汽车等优厚福利 东京大学等名校毕业生工资达社会平均工资三倍 [6][7] - 90年代经济泡沫破裂后 企业裁员与毕业生激增形成强烈反差 1992年成为就业市场转折点 [8][9] - 2024年日本应届生就业率达98.1%创历史新高 起薪22.6万日元/月 同比增4.01% 主要因人口结构变化导致劳动力供需重新平衡 [27][28] 应对措施与效果 - 日本政府推出"研究生倍增计划"和"资助博士后1万人计划" 导致硕博士在校生规模10年间增长1.1倍 但就业率从81.3%暴跌至55.8% [17][19] - 1999年修订《派遣劳动法》全面放开劳务派遣制度 非正式雇佣比例从1984年的17%升至2003年的34.6% 2014年达40.5% [21][22][25] - 政府提高企业就业补贴至700亿日元 设立就业培训中心等措施收效甚微 [20] 根本原因分析 - 大学生就业问题根本原因在于企业需求萎缩 经济缺乏创新动能导致高等教育人才过剩 [30] - 日本错失PC、移动互联网、新能源和AI等产业升级浪潮 金融机构对"僵尸企业"的持续输血挤占新兴产业资源 [30][31] - 产业经济未能跟上学历提升步伐 学历未有效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 [32]
学历贬值时代
投资界· 2025-05-30 15:46
学历贬值现象 - 2024年中国应届大学生数量达1222万创历史新高 形成史上最大求职潮 [4] - 2024届硕士博士毕业生offer获取率仅44.4% 同比下降12.3% 首次低于本科生(45.4%)和大专生(56.6%) [4] - 银河证券预测大学生毕业人数将持续增长至2038年达1445万峰值 [4] 日本历史参照 - 80年代日本企业为争夺大学生提供入职送汽车等超额福利 东京大学毕业生薪资达社会平均3倍 [6][7] - 1990年日本股市暴跌39% 市值蒸发270万亿日元 1992年全行业利润下降20% 企业倒闭超1万家 [7] - 1992年日本大学生就业率拐点从80%持续下跌 1995年首次跌破70%至67.1% [7][9] 政策应对与后果 - 日本1991年启动"研究生倍增计划" 硕博在校生规模2000年达205311人 较1991年增长1.1倍 但同期博士就业率从66.33%降至58.4% [15] - 1999年修订《派遣劳动法》后非正式雇佣暴增 2003年占比达34.6% 较1984年翻倍 派遣工薪资比正式员工低30%-50% [16][17][21] - 政策宽松导致"水博"现象 部分企业认为高学历者缺乏实践能力 1995-1999年大学生月薪仅增3000日元 低于初中生2.3万日元涨幅 [15] 产业结构问题 - 日本错失PC/移动互联网/新能源/AI产业升级 金融机构对"僵尸企业"输血挤占创新资源 [24][25] - 2024年日本大学生就业率回升至98.1% 主因人口结构变化(年死亡161万vs出生72万)而非经济改善 [23][24] - 池田信夫指出日本缺乏"破坏性创新" 过度保护存量导致产业升级失败 [25]
日本学历贬值30年:博士批量失业、大学生无奈啃老
36氪· 2025-05-30 07:57
核心观点 - 文章通过对比中国当前"学历贬值"现象与日本90年代"就业冰河期"的历史轨迹,揭示高等教育扩张与产业需求脱节导致的就业结构性矛盾 [4][5][6][48] - 日本案例显示:经济下行期叠加人口高峰形成的就业压力,会通过考研热、考公热、非正式雇佣等途径传导至社会结构 [13][19][22][36] - 根本症结在于产业升级停滞导致高学历人才无法转化为生产力,政策干预若仅聚焦教育端扩招或劳动力市场拆分(如派遣制度)将加剧供需失衡 [33][48][53] 日本经济泡沫前就业市场 - 80年代日本企业为争夺大学生提供入职送汽车、免费公寓、搬家费报销等福利,名校毕业生薪资达社会平均3倍 [7][8] - 学历崇拜催生课外补习产业爆发:1985年市场规模突破1.2万亿日元,补习机构超2万家(超过便利店数量) [9] 就业冰河期形成机制 - 1990年股市暴跌39%蒸发270万亿日元,1992年全行业利润下降20%+企业倒闭超1万家,与年出生200万的婴儿潮毕业生形成供需断层 [12][13] - 大学生就业率从1992年80%持续下滑至1995年67.1%,同期考研人数激增但3年后博士就业率反降8个百分点 [14][21][32] 政策干预与市场异化 - 政府推出"研究生倍增计划"使2000年硕博在校生较1991年增长1.1倍,但放松培养标准导致"水博"现象,企业开始歧视高学历者 [30][31][33] - 1999年修订《派遣劳动法》后非正式雇佣暴增,2003年占比达34.6%(较1984年+100%),派遣工薪资仅为正式员工50%-70% [36][37][40] 结构性矛盾根源 - 产业升级失败是关键:日本在PC、移动互联网、新能源等领域接连失利,金融机构对僵尸企业输血挤占创新资源 [48][49][50] - 薪资倒挂显现:1995-1999年大学生月薪仅增3000日元,初中毕业生反增2.3万日元,反映学历溢价消失 [34] 当前市场复苏假象 - 2024年日本大学生就业率98.1%+起薪22.6万日元/月(+4.01%)实为人口结构变化结果:年度死亡161万vs出生72万形成岗位自然腾退 [46][47]
日本学历贬值30年:博士批量失业、大学生无奈啃老
凤凰网财经· 2025-05-29 19:45
核心观点 - 文章通过分析日本"学历贬值"的历史经验,揭示当前中国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深层原因与潜在风险 [4][21] - 学历贬值本质是产业升级滞后导致的高等教育人才供需失衡,需通过创造增量经济而非政策调控解决 [21] 日本学历贬值发展历程 经济繁荣期(1980年代) - 日本企业争抢大学生:三菱汽车推出"入职送车"福利,名校毕业生薪资达社会平均3倍 [6] - 补习产业爆发:1985年课外补习市场规模突破1.2万亿日元,学习塾超2万家 [6] 泡沫破裂期(1990年代) - 经济指标恶化:1990年股市暴跌39%蒸发270万亿日元,1992年企业利润下降20%倒闭超1万家 [8] - 就业率断崖下跌:大学生就业率从1992年80%持续降至55.8%,博士就业率从66.33%降至58.4% [8][13] - 非正式雇佣扩张:2003年非正式雇佣比例达34.6%,较1984年翻倍,2014年攀升至40.5% [19] 政策应对与后果 教育扩招政策 - 研究生倍增计划使硕博士在校生从1991年98650人激增至2000年205311人 [13] - 教育质量下滑:允许2年研究经历者直博,师生比失衡催生"水硕""水博"现象 [15] 劳动力市场改革 - 1999年修订《派遣劳动法》后,非正式就业人口首年暴增50万 [16] - 派遣工薪资比正式员工低30%-50%,1995-1999年大学生月薪仅微增3000日元 [15][16] 产业结构问题 - 创新动能不足:错失PC、移动互联网、新能源等产业升级机会 [21] - 资源错配:金融机构持续输血"僵尸企业"挤占新兴产业资源 [21] - 中小企业萎缩:1992年全行业企业利润下降20%形成恶性循环 [8][21] 当前市场表现 - 日本2024年应届生就业率98.1%创新高,起薪22.6万日元/月(同比+4.01%) [20] - 人口结构变化:2024年死亡161万(历史峰值)vs出生72万(124年最低) [20]
博士毕业后感觉工作很难找
集思录· 2025-05-25 22:36
老婆今年化工专业博士毕业,33岁,迟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从毕业前就开始找,一直到现 在毕业了也没找到,简历投出去如石沉大海毫无回音。本人工作收入尚可,可满足家用略有 结余,家里有一男孩,目前两岁,家庭经济压力倒不甚大。但是,读书十余载,找不到合适 的工作,对老婆心理造成了很大的焦虑,未来怎么规划也是未知,很是迷茫,想听听大家的 建议。 打新交朋友 @打新交朋友 博士和博士可差别大了,关键看有什么成果。 这和大家印象里的同学校同专业毕业的本科生里成绩靠前和靠后的差别可是完全两 回事。这在找工作时有区别,但不会天壤之别。 但同学校同专业毕业的博士毕业生的差别,那可是成果最狠的可以直接985院校教 授博导留校,没啥成果的找普通高校讲师的位置都找不到。 再补充几句,不是要评论,而是要讲一下其中的认知和逻辑。 我认为成果一般的博士,那从优势劣势的角度应该寻找公务员相关的岗位,因为考公是只看 学历不看成果的,这个就是规避了劣势。至少同一起跑线。再次是科研院所的体制内单位, 对成果有要求,但不至于像高校那样天差地别。 我没读过博士,之所以对博士这个事情有一定认知,是因为我老婆是211大学还算干的还行的 年轻教授博导,自己带 ...
世界第一斯坦国,中国留学生正在涌入
创业邦· 2025-05-25 11:14
以下文章来源于霞光社 ,作者李小天 霞光社 . 赋能企业全球化 作者丨 李小天 封面图源丨Midjourney 2024年9月,刚从山东某国企辞职的彭然,从济南坐上了发往新疆乌鲁木齐的火车,30多个小时的 旅程需要经历两个白昼和一个黑夜;火车到站后,他随即坐上同日发往边境城市霍尔果斯的火车,12 个小时后抵达;第三天早上,他在霍尔果斯国际客运站坐上跨国大巴,路途上经过多次安检与护照查 验,5个小时后,他终于到达目的地——位于哈萨克斯坦东南边境的最大城市阿拉木图。 彭然是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在2024年录取的博士研究生之一。从考公大省的国企辞职,千里迢迢来 到中亚留学,彭然的选择似乎小众费解。但人的流向与迁徙,总是某些深层趋势的具象折射。在全球 来源丨 霞光社(ID:Globalinsights) 地缘政治关系风云变幻的今天,留学生在规划留学时往往更加理性,不仅关注学校的排名和专业优 势,还会深入了解目标国家的教育政策、就业环境以及与中国的双边关系。 留学目的地的选择也因此"东升西降":美国因地缘政治紧张、专业限制和安全问题,在留学环境综合 评估中排名下滑至第四,对中国留学生的吸引力有所减弱;而在"一带一路" 倡 ...
世界第一斯坦国,中国留学生正在涌入
投中网· 2025-05-23 10:29
以下文章来源于霞光社 ,作者李小天 霞光社 . 赋能企业全球化 将投中网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中亚似乎不再失落。 作者丨 李小天 来源丨 霞光社 2024年9月,刚从山东某国企辞职的彭然,从济南坐上了发往新疆乌鲁木齐的火车,30多个小时的旅 程需要经历两个白昼和一个黑夜;火车到站后,他随即坐上同日发往边境城市霍尔果斯的火车,12个 小时后抵达;第三天早上,他在霍尔果斯国际客运站坐上跨国大巴,路途上经过多次安检与护照查验, 5个小时后,他终于到达目的地——位于哈萨克斯坦东南边境的最大城市阿拉木图。 彭然是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在2024年录取的博士研究生之一。从考公大省的国企辞职,千里迢迢来到 中亚留学,彭然的选择似乎小众费解。但人的流向与迁徙,总是某些深层趋势的具象折射。在全球地缘 政治关系风云变幻的今天,留学生在规划留学时往往更加理性,不仅关注学校的排名和专业优势,还会 深入了解目标国家的教育政策、就业环境以及与中国的双边关系。 留学目的地的选择也因此"东升西降":美国因地缘政治紧张、专业限制和安全问题,在留学环境综合 评估中排名下滑至第四,对中国留学生的吸引力有所减弱;而在"一带一路" 倡议推 ...
世界第一斯坦国,中国留学生正在涌入
36氪· 2025-05-20 15:58
2024年9月,刚从山东某国企辞职的彭然,从济南坐上了发往新疆乌鲁木齐的火车,30多个小时的旅程需要经历两个白昼和一个黑夜;火车到站后,他随 即坐上同日发往边境城市霍尔果斯的火车,12个小时后抵达;第三天早上,他在霍尔果斯国际客运站坐上跨国大巴,路途上经过多次安检与护照查验,5 个小时后,他终于到达目的地——位于哈萨克斯坦东南边境的最大城市阿拉木图。 彭然是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在2024年录取的博士研究生之一。从考公大省的国企辞职,千里迢迢来到中亚留学,彭然的选择似乎小众费解。但人的流向与 迁徙,总是某些深层趋势的具象折射。在全球地缘政治关系风云变幻的今天,留学生在规划留学时往往更加理性,不仅关注学校的排名和专业优势,还会 深入了解目标国家的教育政策、就业环境以及与中国的双边关系。 留学目的地的选择也因此"东升西降":美国因地缘政治紧张、专业限制和安全问题,在留学环境综合评估中排名下滑至第四,对中国留学生的吸引力有所 减弱;而在"一带一路" 倡议推进下,一些沿线国家如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因高校在 QS 排名中的表现提升以及较低的学费成本,成为性价比之选。 中国留学生的纷至沓来,也是中国与中亚间日趋紧密的经贸文 ...
如果王兴兴读博士就没宇树科技,那曹德旺不是说明初中都多余?
搜狐财经· 2025-05-20 06:54
每一个人才的路径都应被尊重,不能预设、不能统一、也不能因为某人成功了,就默认他所走的路径具有唯 一正确性。王兴兴没有读博士建立了宇树科技,但是他要是读了博士,谁敢保证他不会成为比马斯克还有成 就的企业家呢? 如果王兴兴读博士就没宇树科技,那马云的成功岂不是说明连硕士都没有必要读,更进一步曹德旺的成功岂 不是说明初中都不该读,小学文凭足够了?陶华碧几乎没有读过书,是不是说明认字都多余? 人才这个东西不能倒因为果,不能说某个著名的人才有某个标签,就说明他的成功源自于某个标签。相比较 王树国校长我毫无疑问是一个小人物,但是王树国校长的这个人才观我认为大有问题。 在2025搜狐科技年度论坛上,福耀科技大学校长、西安交通大学原校长、教育家王树国抛出一个问题:如果 梁文锋、王兴兴、汪滔继续读博士,还有今天的DeepSeek、宇树科技、大疆吗?直击我国当前人才教育痛点 问题。 王兴兴的成功,确实与其脱离学院体系、深入科技前沿实践密切相关。他选择了一条与传统教育路径不同的 创新道路,在人形机器人这个技术与市场都极具挑战的领域中实现了"0到1"的突破。这种成果为我们重新认 识"读博士是否必要"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案例。但也必须警惕 ...
未来10年,文科会越来越重要|专访《优秀的绵羊》作者德雷谢维奇
36氪· 2025-05-17 17:13
精英教育体系问题 - 精英教育体系培养出"优秀的绵羊",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且充满焦虑 [4][6] - 2025年《优秀的绵羊》再版指出,学生加速涌入金融、咨询、法律、医学、科技行业,但面临精神健康危机 [6] - 文凭贬值现象严重,1991-2022年美国学士学位数量增长84%,硕士学位暴涨157% [8] 学科选择与就业趋势 - 美国人文科毕业生占比跌破3%,职业教育类专业(如商科)占比超50%,商科学术严谨性不足 [11] - 顶尖院校毕业生扎堆科技等热门领域导致就业市场饱和,差异化路径更安全 [11] - 交叉学科对STEM和人文科均有价值,人文科提供的"软技能"可防止被AI替代 [22] 人文科价值与挑战 - 美国高校开始取消外语、艺术等科系,未来可能波及哲学、本国语言研究 [18] - AI难以取代人类创造力与情感联结能力,人文艺术学科将更重要 [20] - 70%美国毕业生从事与专业无关工作,但大学教育培养的是可迁移能力 [28][29] 教育体系改革建议 - 通识教育课程质量下滑,需系统性改革激励机制 [29] - 学生应主动发掘优质课程资源,"选老师而非选课程" [30] - 博雅教育核心是培养创造知识的能力,涵盖人文、社科及基础自然科学 [33] 职业与自我实现 - 定义人生意义需探索内在价值,而非依赖外部奖赏(薪资/头衔) [11][13] - 工作数年后重新规划职业是常见现象,美国年轻人多在25-30岁读研 [34] - 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应追随热忱领域,警惕焦虑疲惫的学习体验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