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房地产高质量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民生导向驱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好房子”成为“十五五”新赛道
中国经济网· 2025-11-05 17:33
行业政策导向 - 中国房地产行业在“十五五”期间将经历从规模扩张到品质提升的价值重塑,核心是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 [1] - 政策首次将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单列于民生保障章节,强化了行业的“民生”属性,取代了以往的经济属性核心定位 [1][2] - “十五五”时期的首要任务是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并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完善基础制度 [2] 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超过40平方米,户均住房接近1.1套,住房短缺时代基本终结 [2] - 截至2025年9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近7.6亿平方米,印证了市场供应充足 [2] - “十四五”期间全国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改造安置住房超1100万套,惠及3000多万人 [5] 保障房与商品房双轨策略 - “十五五”政策提出“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与“因城施策增加改善性住房供给”的双轨策略 [5] - 对保障房供给的提法从“有效增加”调整为“优化”,标志政策重心从量转向质 [5] - 未来将优化保障房的供给规模、区域和产品结构,更加侧重因地制宜 [5] “好房子”国家战略与标准 - “好房子”已从部委政策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年5月1日生效的《住宅项目规范》提出了40多项指标,部分为强制性标准 [2] - 住建部通过好的标准、设计、材料、建造和运维等五项工作推动“好房子”建设 [2] - 各地积极制定相关标准,如广东好小区标准、山东住宅设计标准等,公司作为重点支持单位参与 [3] 公司技术贡献与产品创新 - 公司积极参与各地好房子技术交流座谈会,发挥标杆引领作用 [3] - 公司在低碳技术与环保宜居产品研发应用方面取得显著成果,获得国内首张“绿色建材认证证书”、行业首张“产品碳足迹认证证书”及多项海外权威认证 [3] - 公司推出众多性能突出的专业化产品与系统解决方案,以应对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用户需求 [4] 公司项目案例与效率提升 - 在川渝中交·锦上项目中,公司采用雨虹桃花源系统,在15天内完成3万平方米顶板排水工程,效率提升50%,每平方米综合成本降低约50元 [6] - 在新疆金源·水云见项目中,面对近6万平方米施工面积的极端条件,公司系统有效解决了排水难题,为复杂环境下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路径 [6]
五部门支持商业地产REITs,广州发布好房子指引:房地产行业周报(25/10/25-25/10/31)-20251105
华源证券· 2025-11-05 17:1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看好(维持)[3] 报告核心观点 - 政策端有望进一步发力,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及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中央层面高频提及建设好房子和高品质住房 [4] - 在政策导向和供需结构变化的契机下,高品质住宅或将迎来发展浪潮 [4] - 房地产是中国家庭重要的资产配置和投资方向,稳住房价对畅通经济内循环有重要意义 [4] 板块行情 - 本周(25/10/25-25/10/31)房地产(申万)指数下跌0.7%,表现弱于上证指数(+0.1%)、深证成指(+0.7%)和创业板指(+0.5%)[4][7] - 个股方面,周度涨幅前五分别为:京投发展(+28.2%)、ST中迪(+27.6%)、和展能源(+12.5%)、西藏城投(+11.3%)、海南机场(+10.5%) [4][7] - 个股方面,周度跌幅后五分别为:沙河股份(-13.4%)、合肥城建(-13.0%)、ST广物(-10.1%)、深振业A(-9.7%)、*ST荣控(-8.7%) [4][7] 数据跟踪:新房成交 - 本周(10.25-10.31)42个重点城市新房合计成交243万平米,环比上升4.8%,但同比下降41.1% [4][13] - 分能级看,一线城市(4城)成交55.3万平米,环比下降4.1%;二线城市(15城)成交151.0万平米,环比上升11.4%;三四线城市(23城)成交36.5万平米,环比下降4.8% [13] - 10月全月(10.1-10.31)42城新房合计成交843万平米,环比上升1.4%,但同比下降34.6% [4][18] - 年初至今(1-10月)42城新房累计成交面积同比下降10.3% [4][18] - 10月全月分能级表现:一线城市成交198万平米,环比下降10.7%,同比下降38.2%;二线城市成交501万平米,环比上升4.8%,同比下降31.3%;三四线城市成交145万平米,环比上升9.5%,同比下降39.6% [18] 数据跟踪:二手房成交 - 本周(10.25-10.31)21个重点城市二手房合计成交205万平米,环比下降3.3%,同比下降23.6% [4][30] - 分能级看,一线城市(3城)成交91.9万平米,环比上升6.8%;二线城市(9城)成交98.8万平米,环比下降12.0%;三四线城市(9城)成交14.6万平米,环比上升5.3% [30] - 10月全月(10.1-10.31)21城二手房合计成交732万平米,环比下降14.0%,同比下降21.2% [4][33] - 年初至今(1-10月)21城二手房累计成交面积同比上升11.4% [4][33] - 10月全月分能级表现:一线城市成交300万平米,环比下降16.4%,同比下降26.3%;二线城市成交380万平米,环比下降13.0%,同比下降16.8%;三四线城市成交51万平米,环比下降6.4%,同比下降20.4% [33] 行业新闻与政策 - 宏观层面:住建部推进现房销售制,以防范交付风险;商务部等五部门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地产项目发行REITs,为城市商业提质提供融资支持 [4][45] - 因城施策:广州发布好房子建设指引,强制要求绿色建材使用比例不低于20%;重庆创新存量用地盘活方式,全面推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4][45] - 公积金政策:海南将住房公积金贷款月还款额与家庭月收入比上限由55%提高至60%;湖北统一首二套房公贷额度,高品质住宅贷款额上浮不低于20%,保障房首付降至15% [4][45] - 土地市场:广州番禺区宅地由越秀地产以11.94亿元总价竞得,溢价率8.2%;福州公开出让14宗地,总起拍价46.85亿元 [46][47] 公司公告与业绩 - 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表现:滨江集团5.4亿元(同比+16.0%)、陆家嘴2.5亿元(同比+45.2%)、浦东金桥1.6亿元(同比+159.3%)、张江高科2.5亿元(同比+1.1%)[4][48] - 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负或大幅下滑:万科A -160.7亿元(同比-98.6%)、华发股份0.7亿元(同比-199.4%)、首开股份-12.7亿元、华侨城A -15.0亿元(同比-15.8%)[4][48] - 融资动态:深铁集团拟向万科A提供不超过220亿元借款额度 [4][48] - 销售数据:陆家嘴1-9月住宅类物业合同销售金额82.73亿元,同比增加144%;华发股份1-9月实现销售金额633.1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8% [49] 投资分析意见与建议关注标的 - 建议关注核心城市布局重、拿地能力强且产品力强的房企:滨江集团、华润置地、建发股份、建发国际集团、绿城中国 [4] - 建议关注地产转型标的:衢州发展 [4] - 建议关注二手房中介:贝壳、我爱我家 [4] - 建议关注物业管理企业:绿城服务、招商积余、华润万象生活 [4]
未来5年,房地产市场将向何处去?这些方面仍有潜力可挖→
经济日报· 2025-11-05 11:46
政策导向与行业定位 - 国家释放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 未来将以此改善民生和带动经济增长[1] - 行业定位更加强调民生作用 注重从百姓需求出发满足人民对高品质居住生活的向往[3] - 房地产业仍有发展空间 2024年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6.3% 低于发达国家百分之十几的水平[3] 行业发展潜力与模式转变 - 行业增长模式从过去依赖投资转向挖掘租赁、运营、服务等细分领域潜力[3] - 将形成保障性住房满足工薪群体和困难家庭需求与市场化改善性住房供给清晰互补的供应格局[4] - 积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治本之策[6] 制度改革与风险管理 - 改革开发制度 严禁项目交付前投资人违规抽挪销售和融资资金或抽逃出资[6] - 改革融资制度 一个项目确定一家主办银行管理资金并保障合理融资需求[6] - 改革销售制度 有力有序推进现房销售以从根本上防范交付风险[6] 市场机制与要素联动 - 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机制 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促进市场供需平衡[7] - 以人定房不仅关注房屋供给数量 更关注供给质量[7] 产品与服务升级 - 实施房屋品质提升工程和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 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9] - 物业服务领域前景广阔 大有可为[9] - 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 包括房屋体检、养老金和保险制度为居住安全提供保障[10]
中经评论:房地产仍有潜力可挖
经济日报· 2025-11-05 08:20
政策导向与行业定位 - 国家释放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旨在改善民生和带动经济增长 [1] - 房地产行业定位更加强调民生作用,注重从百姓需求出发满足对高品质居住生活的向往 [1] - 2024年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6.3%,相较于发达国家百分之十几的比重显示行业仍有发展潜力 [1] 行业发展潜力与新模式 - 行业将从过去依赖投资带动转向挖掘租赁、运营、服务等细分领域潜力实现新增长 [1] - 积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治本之策 [2] - 将形成保障体系和市场体系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的住房供应格局 [1] 制度完善与改革重点 - 改革完善房地产开发制度,严禁项目交付前违规抽挪资金和抽逃出资 [2] - 改革完善房地产融资制度,实施一个项目确定一家主办银行保障合理融资需求 [2] - 改革完善商品房销售制度,有力有序推进现房销售以防范交付风险 [2] 市场机制与要素联动 - 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机制,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促进市场供需平衡 [2] - 以人定房不仅关注房屋供给数量,更关注供给质量 [2] 产品与服务升级 - 实施房屋品质提升工程和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2] - 物业服务领域被指出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2] - 建立由房屋体检、养老金、保险制度组成的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 [2]
房地产仍有潜力可挖
经济日报· 2025-11-05 06:21
政策导向与行业定位 - 国家将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以改善民生和带动经济增长[1] - 房地产行业定位更加强调民生作用,注重从百姓需求出发满足对高品质居住生活的向往[1] - 未来5年将形成保障和市场两个体系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的供应格局[3] 行业发展潜力与模式转变 - 2024年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6.3%,低于发达国家百分之十几的水平,显示行业仍有发展空间[2] - 行业增长模式将从过去依赖投资转向挖掘租赁、运营、服务等细分领域潜力[2] - 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机制,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促进市场供需平衡[3] 制度与监管改革 - 改革完善房地产开发、融资、销售制度,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3] - 项目交付前严禁投资人违规抽挪资金及抽逃出资,项目资金存入主办银行并由其保障合理融资需求[3] - 有力有序推进现房销售,从根本上防范交付风险[3] 产品与服务升级 - 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实施房屋品质提升工程和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4] - 物业服务领域被指明前景广阔,大有可为[4] - 建立由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组成的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4]
房地产行业第44周周报:十月百强房企销售同比走弱,“十五五”规划建议指明房地产高质量发展方向将聚焦完善制度、优化供给、提升品质-20251104
中银国际· 2025-11-04 11:23
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 [4] 核心观点 - "十五五"规划建议将房地产行业定调从"十四五"的"房住不炒"转向"高质量发展",并在民生部分单列"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条目,体现中央对地产的重视 [1] - 规划建议明确五大方向: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因城施策增加改善性住房供给、建设"好房子"、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 [1] - 预计"十五五"期间,"好房子"建设与城市更新将推进,进一步挖掘改善型需求;一线城市购房限制性政策、商业地产领域、盘活存量土地与房屋的相关政策存在优化预期 [1] - 报告对"十五五"规划建议的地产相关表态评价为中性偏积极,为未来优化政策打开空间,对行业修复有信心 [5][127] - 投资标的选择上,看好流动性安全、重仓高能级城市、产品力突出的房企,以及提前布局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的商业地产公司 [5][127] 重点城市新房市场、二手房市场及库存跟踪 新房成交情况 - 第44周(10月25日-10月31日)40个城市新房成交面积为264.0万平方米,环比上升3.1%,同比下降37.3%(同比降幅较上周扩大16.2个百分点) [4][15][16] - 一、二、三四线城市新房成交面积环比增速分别为-1.2%、7.8%、-3.1%;同比增速分别为-51.1%、-29.9%、-30.5% [4][16] - 新房成交套数为2.5万套,环比上升5.4%,同比下降32.0% [16] 新房库存情况 - 第44周12个城市新房库存面积为11306万平方米,环比下降0.6%,同比下降12.2% [4][41] - 新房库存面积去化周期为18.8个月,环比下降1.4个月,同比上升0.7个月 [4][41] - 一、二、三四线城市新房库存面积去化周期分别为19.6、15.0、78.2个月,环比分别下降0.8、1.9、5.0个月 [4][41] 二手房成交情况 - 第44周18个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积为165.3万平方米,环比下降7.5%,同比下降30.9%(同比降幅较上周扩大3.9个百分点) [4][15][47] - 一、二、三四线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积环比增速分别为4.4%、-15.4%、-0.4%;同比增速分别为-28.0%、-37.2%、-22.5% [4][47] - 二手房成交套数为1.8万套,环比下降5.9%,同比下降29.9% [47] 百城土地市场跟踪 全类型土地市场 - 第43周(10月20日-10月26日)百城全类型成交土地规划建筑面积为2035.2万平方米,环比上升79.6%,同比上升18.1% [62] - 成交土地总价为501.0亿元,环比上升160.8%,同比下降20.5%;成交土地楼面均价为2461.5元/平,环比上升45.3%,同比下降32.7% [62] - 百城成交土地溢价率为1.1%,环比下降9.3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62] 住宅类土地市场 - 第43周百城成交住宅土地规划建筑面积为471.0万平方米,环比上升125.7%,同比上升14.1% [79] - 成交住宅土地总价为294.9亿元,环比上升141.6%,同比下降23.1%;成交住宅土地楼面均价为6260.1元/平方米,环比上升7.0%,同比下降32.6% [79] - 百城成交住宅类用地溢价率为2.6%,环比上升1.3个百分点,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 [79] 本周板块表现回顾 - 第44周房地产行业绝对收益为-0.7%,较上周下降2.2个百分点;相对沪深300收益为-0.3%,较上周上升1.5个百分点 [4][101] - 房地产板块PE为25.20X,较上周下降2.83X [4][101] - A股跌幅靠前的公司为招商蛇口(-0.5%)、绿地控股(-1.1%)、万科A(-1.4%);港股涨幅靠前的公司为旭辉控股集团(2.3%)、碧桂园(0.0%)、美的置业(-0.8%) [107] 本周房企债券发行情况 - 第44周房地产行业国内债券总发行量为59.0亿元,环比下降76.9%,同比下降60.9%;总偿还量为205.3亿元,环比上升122.5%,同比上升79.6%;净融资额为-146.3亿元 [4][117] - 债券发行量最大的房企为射阳城建(11.5亿元)、中国电建地产(8.0亿元)、光明地产(8.0亿元) [117][123] - 债券偿还量最大的房企为招商蛇口(40.0亿元)、上海金茂(34.6亿元)、万科(25.0亿元) [117][124]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三条主线:1)基本面稳定、在一二线核心城市销售和土储占比高的房企(滨江集团、华润置地、招商蛇口、越秀地产、建发国际集团)[5][127];2)2024年以来在销售和拿地上有显著突破的"小而美"房企(保利置业集团、城投控股)[5][127];3)积极探索新消费时代下新场景建设和运营模式的商业地产公司(大悦城、华润万象生活、太古地产、瑞安房地产、百联股份)[5][127]
中银晨会聚焦-20251104
中银国际· 2025-11-04 09:09
宏观经济与外汇市场 - 2025年9月美联储启动年内首次降息,美元指数先跌后涨,境内外人民币汇率涨跌互现,"三价"合一趋势加剧,市场预期基本稳定 [2][4] - 9月份结汇意愿增强带动银行结售汇连续第七个月出现顺差,且顺差规模升至历史高位,但3月以来境内外汇供求关系逆转的主因是市场主体购汇动机减弱 [4] -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连续第三个月反弹,对出口企业财务状况负面影响加大,但不改中国外贸增长韧性 [2][4] - 9月份跨境资金流动由上月小幅净流入转为小幅净流出,证券投资是主要贡献项,外资放缓减持人民币债券,持有人民币股票余额继续增加,不同类型外资流动数据表现分化 [4] 房地产行业“十五五”规划方向 - “十五五”规划建议将房地产定调从“十四五”的“房住不炒”转向“高质量发展”,并在民生部分单列“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条目,体现中央对地产的重视及民生层面的考量 [6][15] - 房地产高质量发展聚焦五大方向: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增加改善性住房供给、建设“好房子”、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 [6][7][8][9][10][11] -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完善商品房开发、融资、销售等基础制度,全国“白名单”项目贷款审批金额已超7万亿元,2025年1-9月全国商品房销售中现房销售占比达32%,较2020年同期增加22个百分点 [7] - 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提法从“有效增加”变为“优化”,2021-2024年全国累计开工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约780万套 [8] - 首次提出“因城施策增加改善性住房供给”,2025年1-9月全国120平以上面积段新房成交占比46.9%,同比提升3.4个百分点 [9] - 建设“好房子”并实施房屋品质提升工程,2025年5月1日《住宅项目规范》正式施行,将“好房子”从政策倡导转变为强制性国家标准 [10] - 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截至2022年底中国城镇既有房屋中建成年份超30年的接近20%,预计到2040年前后近80%房屋将进入设计使用年限中后期 [11] 房地产相关配套政策与机遇 - “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清理住房消费不合理限制性措施”,预计一线城市购房限制政策将延续渐进式调整但节奏可能加快 [12] - 规划建议提及打造“消费新场景”,以往同质化的传统存量商业已无法满足新消费需求,未来商业地产领域机遇将增加 [12] - 城市更新从“十四五”的“实施”升级为“十五五”的“大力实施”,将进入加速落地阶段,2021-2024年城市更新总投资额累计达16.6万亿元,2023、2024年投资规模保持在2万亿/年以上 [13] - 规划建议提出盘活用好低效用地、闲置房产,截至2025年10月24日全国各省市公示的拟用于收购闲置存量土地的专项债总金额超6200亿元,发行规模约2160亿元 [14] - 房地产风险仍被列为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中的一环,与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并列 [15] 电力设备行业与大金重工公司 - 大金重工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45.95亿元,同比增长99.25%,实现归母净利润8.87亿元,同比增长214.63%;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17.54亿元,同比增长84.64%,实现归母净利润3.41亿元,同比增长215.12% [2][17] - 公司坚定实施“新两海”战略,2025年前三季度出口收入占风电产品总收入近八成,单三季度多项指标创上市以来新高,前三季度整体毛利率31.12%,同比提升3.93个百分点,净利率19.31%,同比提升7.08个百分点 [18] - 2024年全球海上风电拍卖总量达56.3GW创历史新高,欧洲市场贡献23.2GW占比41.2%,公司是欧洲市场排名第一的海上风电基础装备供应商,2025年上半年市场份额达29.1%,累计向欧洲供应单桩超200套,截至2025年半年报在手海外海工订单超100亿元 [19] - 公司造船业务稳步推进,已成功设计3个特种船型,首条自建甲板运输船已下水预计2026年初投入首航,与韩国航运公司签署首个外部市场化船舶建造合同,合同额约3亿元,将于2027年交付 [20] 市场指数与行业表现 - 2025年11月4日上证综指收盘3976.52点,上涨0.55%,深证成指收盘13404.06点,上涨0.19%,沪深300指数收盘4653.40点,上涨0.27% [3] - 申万一级行业中传媒板块上涨3.13%涨幅居前,煤炭板块上涨2.52%,石油石化板块上涨2.28%,钢铁板块上涨1.90%,银行板块上涨1.33% [3] - 有色金属板块下跌1.21%跌幅居前,家用电器板块下跌0.66%,综合板块下跌0.39%,汽车板块下跌0.36%,美容护理板块下跌0.35% [3] 11月金股组合 - 2025年11月金股组合包含11只股票,涵盖航空、航运、化工、科技、医疗、食品、旅游、电子、工业等多个行业,具体包括中国东航、中远海特、华鲁恒升、雅克科技、宁德时代、佰仁医疗、安井食品、岭南控股、胜宏科技、工业富联、科大讯飞 [1]
21评论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4 06:35
基础性制度建设 - 行业将推行项目独立法人开发制度,项目作为法人实体独立承担拿地、开发、交付等责任,集团作为出资人不能在竣工交付前抽离资金或分红 [2] - 行业将推行主办银行制,确定一家银行或银团为主办行,项目资金存入主办行,主办行须满足项目合理融资并监督项目设计、开发及销售进度 [2] - 国家积极推进现房销售制度,2024年全国现房销售面积占比已达到30.8%,以从根本上防范交付风险 [3] 供应体系构建 - 行业将构建“市场+保障”的供应体系,以应对新市民、年轻人等主力消费群体对商品房支付能力下降,以及对多种形式保障供给需求增加的现状 [3] - 保障性住房供给将优化,需考虑以90后、00后为主体的保障对象对租赁品质、产品类型等更高要求,并贯彻“以需定建”原则以避免空置 [3] - 市场方面将因城施策增加改善性住房供给,根据片区内供需结构分析进行精细化供给,并推动卖旧买新的置换循环以激活需求潜力 [4] 住房品质与标准提升 - 建设“好房子”是行业着力点,5月1日生效的《住宅项目规范》明确了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等4个维度共40项指标 [4] - 行业需落实全生命周期的“五好”标准,包括好标准、好设计、好建材、好建造、好运维,并基于微观业主层面进行人性化设计 [4] - 在老旧小区改造、保障房建设等方面,行业将形成可实施的好房子标准 [4] 运营维护与安全管理 - 行业将实施房屋品质提升工程和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在建筑本体及地下管网方面补齐短板,并延伸家政、养老托幼等社区服务以提高安居水平 [5] - 行业将建立由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三项制度组成的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 [5] - 房屋保险旨在开发新险种,叠加现有险种以撬动资金规模效应,形成覆盖全周期的保险机制 [5] 行业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 - 行业将以其大宗消费品的特性,切入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服务于“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的良性互动 [6] - 行业和市场本身将从基础制度、供应体系、全生命周期等全方位转向高质量发展 [6]
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4 06:28
行业发展导向 - 房地产行业在“十五五”规划中被定位为大宗消费品和民生产品,发展重点转向满足居民居住诉求和美好人居需求 [2] - 行业需从基础制度、供应体系、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方面转向高质量发展,并作为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环节 [6] 基础性制度建设 - 推行项目独立法人开发制度,项目实体独立承担开发交付责任,集团资金在竣工交付前不得抽离 [2] - 实施主办银行制,由一家银行或银团负责项目融资和资金监管,并监督项目设计与销售进度 [2] - 国家积极推进现房销售制度,2024年全国现房销售面积占比已达30.8%,需配套供地、规划、融资政策以激励转型 [3] 市场与保障供应体系 - 构建“市场+保障”供应体系,针对新市民、年轻人等群体支付能力下降,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 [3] - 保障房供给需贯彻“以需定建”原则,满足90后、00后对租赁品质、职住平衡的高要求,避免空置 [3] - 市场层面因城施策增加改善性住房供给,根据片区供需结构精细化调整,并推动卖旧买新以激活需求 [3] 住房品质与标准 - 《住宅项目规范》明确了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等4个维度共40项“好房子”指标 [4] - 落实全生命周期“五好”标准(好标准、好设计、好建材、好建造、好运维),注重人性化设计以解决居住痛点 [4] - 在老旧小区改造和保障房建设中形成可实施的“好房子”标准 [4] 运营维护与安全管理 - 实施房屋品质提升工程和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补齐建筑本体及地下管网短板 [5] - 物业管理需扩展至家政、养老托幼、社区治理等领域,提升社区安居水平 [5] - 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三项关联制度 [5]
专访社科院王业强:房地产定位从“城镇化引擎”转向“民生基石”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3 18:49
房地产行业定位转型 - 房地产行业定位发生历史性转型,从“城镇化引擎”转变为“民生基石”,居住属性和民生重要性进一步凸显[2][4] - 行业核心任务转变为“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并被明确纳入“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部分[1][4] - 房地产市场已进入存量主导阶段,多个城市二手房交易量已超过新房[2][15] “十五五”期间工作重点变化 - 供给逻辑从“十四五”时期侧重扩大保障房规模,转向“十五五”时期更注重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6][9] - 产品标准升级,新增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任务,并配套实施房屋品质提升工程[6][12] - 服务链条延伸,提出建立覆盖从开发建设到维护使用全过程的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6][13] - 政策工具创新,“因城施策增加改善性住房供给”成为新方向,通过差异化政策满足需求[6][11] - 机制建设深化,强调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完善商品房开发、融资、销售等基础制度[6][7] 住房消费限制性政策调整 - 将清理住房等消费不合理限制性措施,但各种限制性政策不会“一刀切”全面退出[6][7] - 政策调整将根据城市能级和市场情况逐步优化,核心城市可能先放宽郊区限购(如北京五环外不限购),再逐步调整中心城区政策[2][7] - 重点在于不同能级城市探索差异化政策,如优化商业贷款转公积金贷款流程、建立跨区公租房轮换机制等[7][11] 商品房基础制度改革方向 - 在开发环节,需改革预售制度,逐步转向现房销售或完善预售资金监管机制,并建立全流程品质管控标准[7][13] - 在融资环节,需优化融资结构,发展REITs、债券市场等多元化渠道,并建立房企债务风险动态监测和分级预警体系[8] - 在销售环节,需加强销售行为规范,并根据不同城市市场状况灵活调整限购、限贷等政策[7][8] 保障性住房供给优化 - 保障性住房政策重心从“十四五”的“有效增加供给”转向“十五五”的“优化供给”,从追求数量转向质量与结构并重[9][10] - 未来将更注重新市民、青年人等特定群体需求,增加小户型、低租金的租赁住房供给,解决供需错配问题[10][11] - 将建立“人-房-地-钱”联动机制,实现精准保障,并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提升,建成“好房子”[10][11] 改善性住房供给策略 - “因城施策”将更强调从规模导向到品质优先,允许各地根据人口结构、产业特点制定差异化政策[11] - 一线城市重在政策创新与存量激活,通过放宽限购、公积金改革等释放需求[11] - 二线城市重在品质提升与产城融合,通过土地供应优化吸引改善需求[11] - 三线城市重在存量盘活与保障托底[11] - 改善性购房需求不断扩大,120平方米以上的改善性商品房将成为新房市场主流[15] 房屋品质与物业服务提升 - 实施房屋品质提升工程,需建立从项目策划到交付使用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解决设计、施工、监管环节脱节问题[12][13] - 实施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需建立履约评估体系,规范公共收益管理,探索“低收费、可持续”模式[12][13] - 行业将从“规模红利”驱动转向“质量红利”竞争,构建“好房子+好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12] 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 - 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标志着房屋管理从“分段式”向“一体化”转变,覆盖设计、施工、运维全流程[13][14] - 制度包括房屋安全体检、房屋安全管理资金、房屋质量安全保险等,将房屋安全评估纳入二手房交易必备条件[6][14] - 要建立制度需重构责任体系,明确房屋所有权人是使用安全首要责任人,并统一标准规范,建立长效机制[14] “十五五”房地产市场展望 - 市场将呈现总量收缩与结构分化,全国住房总需求和总供给可能进一步收缩,但高能级城市市场份额有望提升[15] - 改善性住房需求增长,将成为市场主流,行业正式进入存量主导阶段,城市更新和存量盘活成为重要方向[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