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猪周期
icon
搜索文档
农林牧渔周观点:十一猪价显著下跌,仔猪肥猪养殖同亏,关注产能去化进程-20251008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0-08 19:1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 [2] 报告核心观点 - 重视生猪养殖“反内卷”进程,把握优质猪企价值重估确定性 [3][4] - 基本面与政策共同驱动下,生猪养殖行业产能去化节奏有望加快,建议关注板块左侧布局机会 [3][4] - 本轮猪周期步入下行尾声,中期来看,伴随行业高质量发展,优质产能中长期盈利中枢与盈利稳定性均有望明显提升 [3][4] 市场表现总结 - 本周申万农林牧渔指数上涨0.2%,跑输沪深300指数(上涨2.0%)[3][4] - 个股涨幅前五名:华绿生物(6.0%)、宏辉果蔬(4.1%)、万辰集团(3.7%)、生物股份(3.2%)、海南橡胶(3.1%)[3][11] 生猪养殖行业分析 - 十一期间猪价加速下跌,10月8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为11.61元/公斤,较假期前(9月30日)下跌0.67元/公斤 [3] - 当前猪价已跌破行业平均自繁自养养殖成本水平(12.5-13.0元/公斤)及部分领先主体成本水平(11.5-12.0元/公斤),行业再次陷入全面亏损 [3] - 仔猪价格持续下跌,截至9月23日断奶仔猪均价236元/头,周环比下跌23元/头,再创年内新低;二元母猪销售均价1590元/头,维持底部震荡 [3] - 养殖亏损与“反内卷”政策双重推动下,行业产能有望进入加速去化阶段 [3][4] - 2025年上半年,头部猪企凭借领先的养殖成本实现头均盈利,并进入新发展阶段:压降负债、放缓产能扩张、减少资本开支、提升自由现金流 [3] - 建议关注:牧原股份、德康农牧、温氏股份、神农集团、巨星农牧等 [3] 肉鸡养殖行业分析 - 白羽肉鸡:节前产业链价格有所复苏,商品代鸡苗销售均价3.27元/羽,周环比上涨5.48%;白羽肉毛鸡销售均价3.35元/kg,周环比上涨0.30% [3] - 黄羽肉鸡:9月30日全国青脚麻鸡销售均价为5.16元/斤,周环比下跌9%,但养殖盈利仍较为突出 [3] - 建议关注圣农发展、立华股份、温氏股份 [3] 宠物食品行业分析 - 8月宠物食品线上(天猫、京东、抖音)合计销售额约为24亿元,同比增长11%,环比增长22% [3] - 2025年1-8月累计销售额为193亿元,同比增长11% [3] - 主要公司8月GMV表现:乖宝宠物同比+19%,中宠股份同比+33%,佩蒂股份同比+20%,路斯股份同比-26% [3] 重点公司估值 - 报告提供了多家农林牧渔重点公司的估值数据,例如牧原股份2025年预测PE为14倍,温氏股份为14倍,乖宝宠物为48倍等 [46]
在猪周期里躲牛市?
虎嗅APP· 2025-09-30 20:51
文章核心观点 - 当前猪肉股业绩改善主要依赖成本压缩而非行业基本面反转,猪周期尚未出现明确拐点[4][6] - 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峻,政策驱动的主动去产能效果可能被中小养殖户的灵活补栏所抵消,难以根本性扭转供需格局[7][9][10] - 生猪供应量受生产效率提升和出栏均重影响,即便能繁母猪存栏下降,总供给仍可能保持高位,导致猪价持续承压,猪周期可能更漫长和钝化[20][22][24] - 猪周期投资逻辑正从“赌周期”转向“选个股”,需综合评估企业的完全成本、出栏增速和头均市值等关键指标[26] 行业现状与盈利分析 - 2025年上半年头部猪企业绩亮眼:牧原股份归母净利润105.3亿元(同比增长1169.77%)、温氏股份34.75亿元(同比增长159.12%)、新希望7.549亿元(同比增长162%)[4] - 盈利主要源于玉米、豆粕等原料价格下行及生产效率提升,而非规模扩张或猪价上涨,盈利空间有限且缺乏长期成长逻辑[6] - 生猪自繁自养模式自2024年5月以来持续盈利,但截至2025年9月19日当周首次出现亏损,每头亏损24.44元[18] - 当前生猪外三元价格跌至约12.6元/公斤,行业平均成本约12.8元/公斤,现金成本约11-12元/公斤[18] 产能过剩与政策干预 - 截至2025年7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达4042万头,相当于正常保有量的103.6%,产能严重过剩[7] - 政策要求25家头部猪企在2026年1月底前合计减少能繁母猪100万头,并对出栏体重进行限制,未达标者将面临停补贴、停信贷等惩戒[7] - 头部企业如牧原股份计划将能繁母猪减至330万头,出栏均重降至120公斤;新希望出栏体重控制在118-120公斤;温氏股份禁止向二次育肥客户销售生猪[8][9] - 政策执行存在结构性差异,头部企业积极减产,但中小养殖户可能趁机补栏,削弱政策效果[9][10] 生产效率与供应压力 - 行业生产效率持续提升:PSY(每头母猪每年断奶仔猪数)从2021年1月的15.3增至2025年1月的20.8,增幅36%[22] - 尽管2025年1月能繁母猪存栏(4062万头)较2021年1月(4318万头)下降,但因PSY提升,断奶仔猪供应量反增27.8%,从6.61亿头增至8.45亿头[22] - 生产效率提升直接压制猪价:猪价从2021年高点36.8元/公斤跌至2025年初的16元/公斤,跌幅56%[23] - 国内PSY(20.8头)较欧美(28-30头)仍有较大差距,未来通过育种、管理和技术升级,效率提升空间仍存,可能进一步延长猪周期[24] 投资逻辑与个股评估 - 猪周期波动弱化,行业进入“微利常态”,投资重点从行业周期转向个股选择[26] - 核心评估维度包括完全成本(决定盈利底线)、出栏增速(代表成长性)和头均市值(衡量估值性价比)[26] - 头部企业表现分化:牧原股份成本优势明显但出栏增速低(2026年目标9500万头,增速6%);京基智农出栏增速高(2026年目标400万头,增速60%)但成本偏高;神农集团估值较高(头均市值3138元)[26][27] - 2026年头均市值数据显示,牧原股份为3017元,温氏股份为2584元,新希望为1325元,正邦科技为3073元[27]
在猪周期里躲牛市?
虎嗅· 2025-09-26 19:26
头图 | 视觉中国 在这种背景下,持有者的煎熬可想而知:猪肉股是否还有机会迎来结构性行情?其实关键在于下行周期能否出现拐点,答案又取决于两个核心变量:一是行 业能否通过"反内卷"实现主动去产能,二是是否会有外部压力倒逼的被动去产能。 主动去化"靠不住" 9月16日,农业农村部和国家发改委约谈了牧原、温氏、双胞胎、新希望等25家头部猪企。会议要求25家头部企业在2026年1月底前合计减少能繁母猪100万 头,并根据过去一段时间的能繁增量确定各企业的具体调减任务。同时还对出栏体重也进行了严格限制。对进度不达标者,将通过停补贴、停信贷等措施予 以惩戒。 其背后的核心矛盾在于生猪产能严重过剩。农业部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仍达4042万头,相当于正常保有量的103.6%。 为什么市场迟迟等不到"供需缺口",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行业自2024年5月以来已维持16个月盈利,企业利润在不断积累;其二,市场格局正在向规 模场集中,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场占比已接近七成,这类企业融资能力更强、抗亏损能力更高,反而在"撑住"产能。 "在猪周期里躲牛市",或许正是猪肉股投资者的真实写照。 别看猪企20 ...
全国过半区域生猪均价约5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6 19:14
生猪价格表现 - 9月26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12.71元/公斤 较昨日下跌0.04元/公斤 [1] - 全国半数区域进入"5元猪价区" [1] - 9月第3周全国生猪平均价格13.85元/公斤 猪肉平均价格24.51元/公斤 较前一周下跌0.8% [1] - 2023年7月以来生猪价格持续走弱 呈现"旺季不旺"特征 [3][4] 产能供应状况 - 2024年11月能繁母猪存栏量达4080万头峰值 [5] - 2025年7月末能繁母猪存栏4042万头 为正常保有量的103.6% 处于产能调控绿色区域上限 [5] - 2025年1-8月上市猪企累计出栏1.26亿头 同比增长21.12% [6] - 8月单月出栏1660.36万头 同比增长29.11% [6] - 牧原股份出栏量同比增长27.10% 温氏股份同比增长37.85% [6] 行业周期与政策调控 - 行业处于第6轮猪周期 内生性扩产周期接近尾声 [3] - 国家计划将能繁母猪存栏调减100万头至3950万头 [8] - 9月28日中央储备冻猪肉轮换出库1.5万吨 为当月第四次收储调控 [9] - 2025年7月能繁母猪存栏较上月减少1万头 环比增幅收窄 [9] 企业经营策略调整 - 温氏股份禁止向二次育肥客户销售 控制能繁母猪存栏 [12] - 温氏出栏均重6月份环比下降3斤 目标降至240斤 [12] - 新希望将出栏体重控制在118-120公斤 [12] - 牧原股份能繁母猪从362.1万头减少19万头 预计年底降至330万头 [12] 行业结构优化趋势 - 部分企业转向高端差异化经营 黑猪养殖周期达一年 [12] - 生态猪肉售价达20元/公斤以上 较普通猪肉溢价40%以上 [13] - 行业或形成"三三制"格局:30%头部企业保障基础产能 30%特色养殖满足差异化需求 40%中型家庭农场发挥灵活性 [13] 市场预期与展望 - 政策底已显现 但市场底尚未形成 [3] - 中秋国庆双节及开学季可能带动消费回暖 [3] - 产能调减效果预计2026年下半年显现 [3] - 预计11月前期过剩产能逐步消化 猪价有望企稳回升 [7]
全国过半区域生猪均价约5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6 19:11
生猪价格表现 - 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为12.71元/公斤 较昨日下跌0.04元/公斤 [1] - "5元猪价区"已覆盖全国半数区域 [1] - 全国生猪平均价格13.85元/公斤 全国猪肉平均价格24.51元/公斤 比前一周下跌0.8% [1] 产能过剩现状 - 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近两年较高水平 2024年11月达到最高点4080万头 [7] - 2025年7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042万头 为正常保有量的103.6% 处于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上限 [7] - 上市猪企2025年1至8月累计出栏量为1.26亿头 同比增长21.12% 8月出栏量为1660.36万头 同比增长29.11% [7] - 牧原股份出栏量同比增长27.10% 温氏股份出栏量同比增长37.85% [7] 市场机制与行为 - 形成"价格越低越急于出栏 越出栏价格越低"的负向循环 [8] - 自繁自养的利润接近成本 仔猪毛利季节性下降 养殖户补栏意愿较差 [8] - 标肥基差季节性同期保持高位 屠宰企业利润表现较好 [8] - 猪饲料整体供应销售情况稳定 客户采购行为更为谨慎 [8] 政策调控措施 - 计划对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调减100万头左右 降至3950万头 [11] - 2025年7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较上月减少1万头 环比增幅收窄 [11] - 9月28日中央储备冻猪肉轮换出库竞价交易 挂牌国产冻肉1.5万吨 系9月以来第四次储备肉调控 [11] 企业战略调整 - 温氏股份禁止向二次育肥客户销售生猪 严格控制能繁母猪存栏数量 出栏均重6月份环比下降3斤 中期目标降至240斤 [16] - 新希望存栏量基本没有增长 生猪出栏体重长期控制在118至120公斤 [17] - 牧原股份从最高母猪存栏362.1万头减少19万头 预计年底将降至330万头 [17] 行业结构优化 - 部分中小企业通过差异化经营构筑"护城河" 黑猪生长周期长达一年 适合走高端路线 [17] - 尝试在猪饲料中加入红枣/苜蓿/黑麦草等原料提升猪肉品质 [17] - 通过打造生态猪肉/有机认证产品 售价提升至20元/公斤以上 较普通猪肉溢价40%以上 [17] - 未来行业或将呈现"三三制"格局 30%头部企业保障基础产能 30%特色养殖满足差异化需求 40%中型家庭农场发挥灵活性优势 [18] 市场预期与周期 - 政策底已经显现 市场底尚未真正形成 [3] - 中秋国庆双节及开学季可能带动消费回暖 叠加多次猪肉收储 猪价或阶段性止跌 [5] - 产能调减效果或在2026年下半年显现 届时猪价有望呈上涨趋势 [5] - 预计到今年11月前期过剩产能逐步消化 猪价有望逐步企稳回升 [8] - 生猪养殖行业内生性扩产周期已近结束 仔猪养殖亏损或加快产能淘汰 [5]
全国“5元猪价区”过半 猪业产能过剩何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6 17:26
生猪价格走势 - 9月26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12.71元/公斤 较昨日下跌0.04元/公斤 [1] - "5元猪价区"覆盖全国半数区域 [1] - 9月第3周全国生猪平均价格13.85元/公斤 猪肉平均价格24.51元/公斤 比前一周下跌0.8% [1] - 猪价呈现"旺季不旺"特征 受产能过剩和消费力不足影响 [2] 产能状况 - 2024年11月能繁母猪存栏量达4080万头峰值 [2] - 2025年7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042万头 为正常保有量的103.6% 处于产能调控绿色区域上限 [2] - 上市猪企2025年1至8月累计出栏量1.26亿头 同比增长21.12% [3] - 8月出栏量1660.36万头 同比增长29.11% [3] - 牧原股份出栏量同比增长27.10% 温氏股份同比增长37.85% [3] 行业盈利与经营 - 生猪养殖利润不断缩窄 自繁自养利润接近成本 [3] - 仔猪毛利季节性下降 养殖户补栏意愿较差 [3] - 屠宰企业利润表现较好 预计后期随季节性提高 [3] - 饲料企业客户采购行为更为谨慎 [4] 政策调控 - 国家计划调减能繁母猪存栏量100万头左右 降至3950万头 [6] - 2025年7月末能繁母猪存栏量较上月减少1万头 环比增幅收窄 [6] - 9月28日中央储备冻猪肉轮换出库1.5万吨 系9月以来第四次收储调控 [6] - 政策底已经显现 但市场底尚未真正形成 [1] 企业应对策略 - 温氏股份禁止向二次育肥客户销售生猪 严格控制能繁母猪存栏 [8] - 温氏出栏均重6月份环比下降3斤 中期目标降至240斤 [8] - 新希望存栏量基本无增长 出栏体重控制在118至120公斤 [8] - 牧原股份母猪存栏减少19万头 预计年底降至330万头 [8] 行业结构调整 - 部分中小企业通过差异化经营构筑护城河 [8] - 黑猪养殖企业开发预制菜产品 受普通猪价下跌影响较小 [8] - 生态猪肉售价提升至20元/公斤以上 较普通猪肉溢价40%以上 [9] - 行业或呈现"三三制"格局:30%头部企业保障基础产能 30%特色养殖满足差异化需求 40%中型家庭农场发挥灵活性优势 [9] 市场展望 - 中秋国庆双节及开学季可能带动消费回暖 [1] - 多次猪肉收储或使猪价阶段性止跌 [1] - 产能调减效果或在2026年下半年显现 猪价有望呈上涨趋势 [1] - 预计11月前期过剩产能逐步消化 猪价有望逐步企稳回升 [5] - 仔猪养殖亏损或加快产能淘汰 行业产能有望进入加速去化阶段 [1]
全国“5元猪价区”过半,猪业产能过剩何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6 16:06
生猪市场价格表现 - 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为12.71元/公斤,较昨日下跌0.04元/公斤 [2] - 全国生猪平均价格13.85元/公斤,全国猪肉平均价格24.51元/公斤,比前一周下跌0.8% [2] - “5元猪价区”已覆盖全国半数区域 [2] - 猪价呈现“旺季不旺”的情况,原因包括整体存栏量大、头部企业释放产能、养殖户加快出栏及消费力不足 [4] 行业产能与供应状况 - 2024年11月能繁母猪存栏量达到最高点4080万头 [5] - 2025年7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042万头,为正常保有量的103.6%,处于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上限 [5] - 2025年第三季度理论生猪供应水平环比提升 [5] - 上市猪企2025年1至8月累计出栏量为1.26亿头,同比增长21.12%,8月出栏量为1660.36万头,同比增长29.11% [6] - 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出栏量分别同比增长27.10%、37.85% [6] 养殖主体行为与市场动态 - 规模化猪企出栏量大且速度平稳,部分中小养殖户出现恐慌性出栏行为,形成负向循环 [6] - 生猪养殖利润不断缩窄,自繁自养的利润接近成本,养殖户补栏意愿较差 [6] - 部分养殖户前期压栏的大猪及二次育肥现象减少 [6] - 温氏股份禁止向二次育肥客户销售生猪,严格控制能繁母猪存栏数量,并逐步下调出栏均重,6月份环比下降3斤,中期目标降至240斤 [13] 政策调控与行业展望 - 国家计划对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调减100万头左右,降至3950万头 [9] - 9月28日中央储备冻猪肉轮换出库竞价交易,挂牌国产冻肉1.5万吨,系9月以来第四次收储 [10] - 政策底已经显现,但市场底尚未真正形成 [2] - 中秋、国庆双节及开学季可能带动消费回暖,叠加多次猪肉收储,猪价或阶段性止跌 [2] - 长期来看,产能调减效果或在2026年下半年显现,届时猪价有望呈上涨趋势 [2] - 本轮生猪养殖行业内生性扩产周期已近结束,仔猪养殖亏损或加快产能淘汰 [2] 企业战略与行业结构演变 - 新希望存栏量基本没有增长,并将生猪出栏体重长期控制在118至120公斤 [14] - 牧原股份从最高的母猪存栏362.1万头已减少19万头,预计年底将降至330万头 [14] - 部分中小企业通过差异化经营构筑“护城河”,如养殖黑猪、开发预制菜产品、打造生态有机猪肉等,售价提升至20元/公斤以上,较普通猪肉溢价40%以上 [14][15] - 行业未来或将呈现“三三制”格局:30%头部企业保障基础产能,30%特色养殖满足差异化需求,40%中型家庭农场发挥灵活性优势 [15]
生猪养殖行业新周期系列报告之一:从2025年中报看猪周期新趋势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25 18:4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建议关注生猪养殖板块左侧布局机会 基本面与政策共同驱动产能去化节奏加快 建议重点关注牧原股份 德康农牧 温氏股份 巨星农牧 神农集团等头部猪企 [92] 报告核心观点 - 生猪养殖行业正进入稳健高质量发展阶段 企业盈利中枢和盈利稳定性均有望显著抬升 建议重视业绩和分红兑现良好的头部猪企 [5] - 基本面变化与政策指引共同驱动行业产能去化节奏加快 短期盈利下行加速低效产能淘汰 "反内卷"政策加码驱动母猪存栏下降 [6] - 2025年四季度至2026年上半年供给充裕仍是行业主基调 猪价或延续低迷 养殖亏损或加快产能淘汰 [6][68][72] - 2026年下半年产能调减效应将逐步体现 预计供给同比下降2.5%-3.0% 猪价中枢有望小幅上移10%-15% [84] - 新周期下猪价波动幅度收窄 行业进入微利周期 但优质企业仍能实现超额收益 [85][88] 2025上半年生猪养殖行业基本面回顾 - 2025年上半年全国外三元生猪平均价格为14.80元/公斤 同比下跌4.21% 6月猪价最低下探至13.91元/公斤 [10] - 能繁母猪存栏持续增加 2024Q2-Q4分别为4038万头 4062万头 4078万头 环比分别增长1.15% 0.59% 0.39% [10] - 2025Q1 Q2全国生猪出栏量分别为1.95亿头 1.71亿头 同比分别增长0.11% 1.20% 上半年出栏量同比增长0.62% [10] - 2025H1外三元生猪出栏均重为127.45公斤 同比增加2.33% 为2021年后同期最高水平 [10] - 2025Q1 Q2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分别为9056万头 9299万头 同比分别增长8.1% 21.4% [11] 生猪养殖板块2025中报业绩回顾与分析 - 2025H1生猪养殖板块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019亿元 同比增长17.9% 实现归母净利润159.24亿元 同比增长865.5% [21] - 牧原股份2025H1实现营业收入764.6亿元 同比增长34% 归母净利润105.3亿元 同比增长1170% [26] - 15家上市公司2025H1共出栏生猪9679.5万头 同比增长32% 牧原股份出栏4691万头 同比增长45% [27] - 2025H1玉米 豆粕平均价格为2363元/吨 3512元/吨 同比分别下跌9.0% 8.7% 育肥猪配合饲料均价为3393元/吨 同比下跌6.3% [32] - 2025H1样本规模场户平均养殖成本为13.32元/公斤 同比下降7.18% 自繁自养平均养殖利润69.04元/头 同比扭亏为盈 [32] - 头部企业养殖成本行业领先 牧原股份 温氏股份 神农集团等公司2025H1平均养殖完全成本已下降至12.5元/公斤以下 [37] - 上市猪企2025Q2末在建工程合计189.4亿元 延续下降趋势 固定资产2405.7亿元 环比减少0.54% [38] - 2025H1 14家猪企资本开支合计为132.7亿元 同比下降6.1% [38][40] - 2025Q2末13家猪企生产性生物资产合计211.49亿元 较2024年底下滑5.59% [47] - 牧原股份2025Q2末能繁母猪存栏343.1万头 季度环比下降1.55% 较2024年末调减8.1万头 [47] - 上市猪企资产负债率处于2023年以来最低水平 牧原股份 温氏股份 神农集团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6.1% 50.6% 26.0% [55] - 牧原股份上半年负债总额相比年初调降56亿元 [55] - 上市猪企2025Q2合计自由现金流186亿元 大幅转正 [58] - 牧原股份2025H1拟分红50.02亿元 股利支付率47.50% 神农集团 京基智农股利支付率分别为52% 87% [60][61] "反内卷"背景下的行业展望 - 政策指引行业产能调减 计划半年内调减100万头能繁母猪 [6][71] - 严格控制新增产能 减少二次育肥 控制肥猪出栏体重 出栏体重或进一步下降至120kg左右 [71] - 上市企业出栏增速 出栏占比增速预计将有所放缓 头部养殖主体集中度快速提升的时代或已近尾声 [71] - 2024Q3-Q4能繁母猪存栏分别为4062万头 4078万头 环比分别增长0.59% 0.39% 仍高于正常保有量水平 [77] - 2025年1-8月平均窝均健仔数和产房存活率分别为11.23头/窝 91.39% 同比分别增长0.06头/窝 0.17个百分点 [77] - 2025Q1 Q2仔猪出生量分别环比增长1.62% 3.82% [77] 投资分析意见 - 重点关注牧原股份 2025年预计出栏8500万头 养殖完全成本11.7元/公斤 头均市值3468元/头 [93] - 关注温氏股份 2025年预计出栏3500万头 养殖完全成本12.2元/公斤 头均市值2751元/头 [93] - 关注神农集团 2025年预计出栏300万头 养殖完全成本12.3元/公斤 头均市值5157元/头 [93] - 关注巨星农牧 2025年预计出栏400万头 养殖完全成本13.4元/公斤 头均市值2513元/头 [93]
猪价创年内新低、养殖利润跌破成本线 政策推动产能去化 畜牧养殖或迎布局窗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3 14:12
生猪价格与市场表现 - 生猪均价创年内新低至12.83元/公斤,仔猪价格创年内新低至24.08元/公斤 [1] - 畜牧养殖ETF早盘下跌1.66%,近5个交易日资金连续净流入累计超8100万元 [1] - 生猪期货2511合约收于12795元/吨,较前交易日下跌0.23% [1] 养殖利润与产能状况 - 外购仔猪养殖利润为-199.31元/头,自繁自养养殖利润为-24.44元/头,养殖端陷入全面亏损 [2] - 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42万头,相当于正常保有量的103.6%,产能去化进程缓慢 [2] - 有关部门计划将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在现有基础上调减100万头左右,降至约3950万头 [2] 行业分析与展望 - 近期集团场标猪供应量增加明显,供大于求,仔猪补栏情绪持续回落 [1] - 行业"反内卷"推进与亏损减产双重推动下,产能有望进入加速去化阶段 [3] - 生猪养殖行业内生性扩产周期几近结束,猪周期逐步进入下行尾声,左侧布局正当时 [3] 相关投资工具 - 畜牧养殖ETF紧密追踪中证畜牧养殖指数,养猪相关概念成份股权重合计占比约60% [3] - 该ETF管理费为0.2%/年,低于同赛道品种的0.5%/年 [3]
在中国,养猪是怎样的一门生意?
36氪· 2025-09-22 20:02
中国猪肉消费与供需格局 - 中国为全球最大猪肉消费国 年消费量约7亿头 占全球生猪养殖量一半以上 [1] - 中国为猪肉净进口国 年进口量超百万吨 出口量仅约1万吨且主要流向香港和澳门 [1] 生猪养殖行业特征 - 猪肉价格指数为全国经济和民生重要指标 猪肉供应链波动对社会影响显著 [3] - 行业呈现"去散户化"趋势 主要受猪周期 防疫成本和技术升级三方面压力影响 [5] - 饲料成本占养殖总成本60%以上 为最大成本项 [28] 猪周期运行机制 - 完整猪周期约3-4年 从母猪配种到育肥出栏需10-18个月周期 [6][11] - 价格高涨时养殖户扩产 18个月后集中出栏导致供应过剩价格下跌 [9][10][11] - 价格下跌后养殖户退出 供应减少推动价格回升 形成周期性循环 [11] 非洲猪瘟疫情影响 - 2018年8月传入中国后 一年内使生猪存栏量下降近30% [20] - 2019年12月国家投放12万吨储备肉 其中23日单日投放4万吨 [20] - 2019年猪肉进口量突破200万吨 推高全球猪肉价格 [20] - 病毒传播途径广泛 包括空气 水源 粪便 昆虫 人员和车辆 发病率和致死率近100% [22] 大型养殖企业防疫措施 - 实施严格隔离制度 人员和物资需经检测 手机 香烟 化妆品等物品必须未拆封 [22][24] - 采用多轮洗澡消毒程序 部分企业要求观察两天并二次消毒后方可进场 [24] - 员工每两三个月休息一次 每次一周 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场区 [25] 技术优势与工业化生产 - 巨头企业投入种猪基因育种 牧原股份自1998年研发 2002年建立"轮回二元杂交育种体系" [32] - 牧原具备年供应3000万头种猪能力 解决种猪卡脖子问题 [32] - 现代化猪舍配备恒温恒湿 新风系统和空气过滤系统 不同猪栏空气不交叉 [36] - 华为开发猪脸识别系统 实现精准饲喂和健康监测 减少饲料浪费 [36][38] - 养殖过程实现工业化肉类生产 生猪如同生产机器 投入饲料产出肉类 [40] 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 - 非洲猪瘟显著提高行业集中度 散户难以承担防疫成本 [28] - 新希望等企业通过垂直一体化降低饲料成本 [30][31] - 行业未来将形成少数巨头控制多数市场份额格局 牧原 温氏 新希望等企业年出栏数千万至上亿头 [43] - 散户可选择成为合作农户 接受统一品质管理以规避风险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