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

搜索文档
东莞张坑村:庭院经济带动村民致富,外来企业反哺村社区
南方都市报· 2025-07-04 19:12
乡村振兴成效 - 张坑村通过"百千万工程"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打造"业兴、景美、民富"的立体发展格局,入选第二批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名单 [1] - 完成16.1公里硬底化道路建设,显著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1] - 废弃猪圈改造为蔬菜超市,荒废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1] 庭院经济发展 - "红莞咖啡"融合工业风与铁路景观设计,开业后吸引超3万人次打卡,成为区域潮流地标 [3] - 村民钟阿姨将老房改造为"成福云吞面"店,半年实现营收翻番 [3] - 全村已有5户本村村民及1户外来创业者通过"庭院+经济"模式创业,带动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5] - 创新"网红店引流——老房子变现"商业模式,使庭院经济成为乡村增收的毛细血管 [5] 生态环境建设 - 累计开展6场植树活动,新增乔木550棵、花卉3000多株,绿化覆盖率达45% [5] - 打造1条美丽庭院示范路线,培育市、镇级"美丽庭院"典型户43户 [5] - 建成花卉超市、儿童友好公园及果蔬科普基地各1处,实现"出门见绿、开窗见景"的生态目标 [5] 产业项目进展 - 东莞星泽日用品有限公司、东莞伟创动力科技有限公司2处增资扩产项目已投产 [7] - 仙津生物项目完成厂房主体建设,东长智能产业项目一期已封顶 [7] - 与星泽公司等3家企业签订结对协议,开展志愿活动60余场,惠及村民3000余人次 [7] 未来发展规划 - 计划推动横发集团专精特新产业项目三期、西部工业园区项目落地,强化工业基础 [7] - 依托"红莞咖啡"网红效应和相牛文化,改造旧村房屋为民宿,推进"张山峰文化休闲区"建设 [7] - 形成"工业+文旅"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 [7]
新兴香荔香飘四海!2025年云浮新兴香荔产业发展大会启动
南方农村报· 2025-07-04 19:01
产业发展大会概况 - 2025年云浮新兴香荔产业发展大会在新兴县文化广场启动,包含采购签约、产业共建签约、"古荔树守护人"授荣等活动[3][5][6][7] - 大会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云浮市人民政府指导,新兴县人民政府主办,旨在提升"新兴香荔"品牌价值,推动农文旅融合[10][11][12][13] - 云浮市委书记卢荣春、新兴县委书记陈哲江等领导出席活动[17][18][19] 新兴香荔产业现状 - 新兴香荔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种植历史达1300多年,源自六祖惠能在国恩寺后山种植的香荔树[27][28][36] - 2025年新兴县荔枝种植面积约5.36万亩,预计产量3.86万吨,其中香荔种植规模超2.5万亩,年产量1.3万吨,综合总产值近5.2亿元[47][48] - 形成以六祖、东成等6镇为核心区的产业格局,12个香荔示范园串珠成链[42][43][48] 市场拓展与合作 - 五家单位合计定制新兴香荔74500斤,包括广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江罗分公司等企业[55][56] - 广东中荔农业集团计划新增RCEP成员国高端商超订单,目标出口新兴香荔200吨以上,并纳入"广荔红"高端产品线[63][64] - 广东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与新兴县农业农村局共建广东省荔枝分子标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聚焦品质提升与精深加工[69][70] 产业集群展示 - 大会展示新兴六大产业集群:香荔、凉果、排米粉、畜禽生猪、预制菜、不锈钢餐厨具[74][75][76] - 新兴县培育了明基水产(全国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温氏股份(营收超千亿)等企业,金属智造产业形成不锈钢与铝型材并进格局[79][80][81] - 连续7年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入选全省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82] 投资环境与区位优势 - 新兴县2024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位列第二档,居粤东西北地区前列[85] - 广湛高铁将于2024年底通车,三环路加速建设,未来珠三角枢纽机场建成后将强化区位优势[86][87] - 大会设置荔枝集市,包含香荔品鉴、直播带货、土特产展销等板块,展期从7月4日至6日[89][90]
聚爱助力“百千万工程”,广东省乡村振兴基金会积极参与2025年广东省“6·30”助力乡村振兴活动
南方农村报· 2025-07-04 14:30
活动概况 - 广东省2025年"6·30"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在广州举行,主题为"聚焦'百千万工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3][4] - 活动由广东省乡村振兴基金会作为指定省级捐款接收单位之一,协助组织并推荐9家爱心企业参与会见,包括广东长隆集团、星河湾集团、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等企业代表发言 [5][6][9] 参与企业与捐赠情况 - 35家爱心单位及人士参与活动,认捐总额达51,56308万元 [16][17] - 主要参与企业包括能源、金融、食品、制造等多个行业,如广东省能源集团、广发证券、海天调味食品、广汽集团、中石化广东分公司等 [10][11][12][13][14][15] 奖项评选结果 - 2024年度广东扶贫济困红棉奖评选结果公布,基金会推荐的35个爱心单位及个人获奖,其中金奖7个、银奖2个、铜奖26个 [23][24][25] - 金奖获得者包括广州长隆集团、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广东海大集团、广东省能源集团、玖龙纸业等 [26] - 银奖及铜奖涵盖宗教机构(广州光孝寺、深圳弘法寺)、金融机构(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制造业(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等 [27][28][29] 企业表态 - 广东省能源集团代表发言,强调企业将深度参与"百千万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履行社会责任 [19][20][21]
湛江麻章·湾区飞地(广州白云)这一年
南方农村报· 2025-07-03 23:35
核心观点 - 湛江麻章·湾区飞地(广州白云)项目作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区域协作的鲜活样板,深度践行"五优一先锋"发展理念,累计协调组织两地大型活动十余次,接待政企调研超3000人次,协助白云捐赠惠民物资超350万元 [1] 麻章优境 - "飞地"设立麻章区大湾区招商驿站,构建集资源对接、产业协同、项目孵化于一体的综合平台,2024年10月成功举办粤港澳大湾区专场招商推介会 [2] - 累计收集目标企业信息超1000家,重点筛选近500家企业,获取有效项目线索近15条,促成商会共建、双向赋能、农文旅项目合作三大类9项合作协议 [3] 麻章优品 - 设立麻章区农渔土特产品展销区,组织企业参加2024第三十二届广州博览会等展销活动 [4] - 举办2025年湛江市麻章区农文旅湾区推介会,依托飞地渠道网络,2024年麻章富贵竹、蒲草等特色花卉年产值达6.73亿元,同比增长7.1% [5][6] 麻章优商 - 设立大湾区乡贤驿站,促成广州市麻章商会正式成立,构建"商会+帮扶单位+镇村"协同联动机制 [7] - 麻章区三个镇在两个月内先后成立镇级商会,形成覆盖区镇两级的两地政企社沟通平台 [7] 麻章优才 - 广州市(湾区)麻章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成为链接湾区智慧与麻章发展的"智力枢纽" [8] - 推动39名专家教授加入麻章区"百千万工程"专家智库,构建"引才—育才—用才"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8] 麻章流动先锋 - 设立农村流动党员广州联络服务站,成为在穗麻章农村流动党员的"红色家园" [10] - 组织流动党员前往白云区典型村龙岗村参观调研,将广州基层治理经验带回麻章 [10] 大事记 - 2024年7月,湛江麻章·湾区飞地(广州白云)正式运营,设立大湾区招商驿站和乡贤驿站 [11][12][13] - 2024年10月,举办粤港澳大湾区专场招商推介会,捐赠物资总额超350万元 [15] - 2025年6月,举办2025年湛江市麻章区农文旅湾区推介暨人才协作交流活动 [25]
湾区共融,合“荔”共赢,汕尾荔枝亮相深圳
南方农村报· 2025-07-02 22:32
活动概述 - 2025汕品融湾——汕尾特色荔枝深圳推介会于7月2日在深圳市罗湖区东门步行街文化广场举行 [2] - 活动以"湾区共融,合'荔'共赢"为主题,旨在挖掘汕尾凤山红灯笼、红嵄荔等特色荔枝市场潜力 [3] - 活动由汕尾市人民政府主办,多个政府部门和协会协办 [43][44][45] 产业发展规划 - 汕尾市加速布局国际赛道,依托中荔集团等龙头企业,建设4个出口备案基地,打通RCEP国家市场 [10][11] - 今年汕尾荔枝出口量预计增长4倍以上 [12] - 计划开发荔枝果脯、荔枝酒等系列产品,强化荔枝产业融合发展 [12][13] - 目标是通过改种活化老旧荔枝果园,实现精细管理,打造广东高端荔枝产出基地 [16][17] 品牌建设 - "汕农领鲜"区域公用品牌已获国家商标局注册证,整合本地优质农产品 [21][22] - 红灯笼荔枝已初步入选,计划培育凤山红灯笼荔枝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3][24] - 品牌推介持续深入,市场认可度提升,为果农拓宽增收渠道 [36][37] 品种优势 - 汕尾荔枝产业以品种多元化为核心竞争力,形成特色鲜明的产品矩阵 [25] - 凤山红灯笼、妃子笑、美人联盟等荔枝品种受到重点推荐 [26][27] - "红嵄荔"具有丰产稳产、耐储运、留树退糖慢等特点 [31] - 汕尾独特的"山海气候"和富硒酸性红壤孕育出优质特色荔枝品种 [32][33] 市场拓展 - 汕尾荔枝已凭借优良品质进入大湾区市场 [36] - 活动作为汕尾特色农产品对接大湾区的关键节点,有望推动产业发展 [41][42] - 会议期间举行了签约仪式 [39]
千名新农人展开“数字练兵”,打造“网络强村”广东样本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2 15:14
乡村网红培训项目 - 广东启动千名"乡村网红"大培训 分5期覆盖21个地市1000名学员 目标培育具备账号运营 直播带货 短视频创作复合能力的新农人队伍 [1] - 培训作为"百千万工程"关键举措 推动"手机变农具 直播变农活 流量变农资"的乡村数字化变革 [1] 培训内容设计 - 课程设置三大核心模块:数字技能(含AI工具提效 乡土IP打造) 产业融合(农产品电商运营 爆品出圈策略) 合规风控(网络舆情 市场监管) [5][6] - 邀请腾讯 拼多多 抖音 小红书等平台运营专家授课 重点赋能荔枝等"粤字号"土特产对接全国市场 [5] 学员构成与需求 - 参训群体包括返乡青年(占比38%) 非遗传承人(如盐焗鸡工艺传承人) 村两委干部及农业经营者 普遍存在将流量转化为实际收益的迫切需求 [4][8][9] - 典型案例显示 00后学员通过真实场景内容(如落水事件)实现流量突破 但缺乏系统化运营知识 [4] 区域实践案例 - 韶关首创"网络名人进村联建"模式 建立动态人才库推动"网络强村"常态化运营 [10] - 阳江采取双路径策略:孵化本土网红+搭建移动直播间 2023年带动农产品线上销售增长67% [11] - 肇庆联合京东 邮政建立物流降本机制 同步搭建农产品免检通关平台拓展国际渠道 [9] 产业联动成效 - 头部MCN机构与政府合作 帮助非遗盐焗鸡等产品通过直播实现工艺传播与产业链延伸 [5] - 汕头学员通过培训带动毛衣等传统产业升级 新增农民就业岗位120个 [6] - 花都朗头村借助短视频传播民俗文化 吸引国际关注并提升文旅客流量45% [9]
茂南区农业农村局扎实开展“6·30”助力乡村振兴活动
南方农村报· 2025-07-01 21:32
茂南区农业农村 局扎实开 展"6·30"助力乡 村振兴活动_南 方+_南方plus 6月30日,茂南 区农业农村局 (区乡村振兴 局)组织全局干 部职工开展2025 年"6·30"助力乡 村振兴活动,区 局成绩显著,分 别被授予"832平 台政府采购优秀 组织奖""832平 台政府采购先进 单位"荣誉称 号。 截至目前,茂南 区农业农村局已 收到干部职工捐 款10691元,后 委农办主任,区 农业农村局、区 乡村振兴局局长 谢开荣在会上传 达省、市、区关 于2025 年"6·30"助力乡 村振兴活动的会 议精神和工作要 求,进行工作部 署并率先捐款, 以实际行动带领 全局干部职工积 极参与"6·30"助 力乡村振兴活 动,助力茂南 区"百千万工 程"实现高质量 发展。 近年来,茂南社 会各界积极弘扬 大爱精神,踊跃 参与"6·30"活 动。据统计, 2010年开 展"6·30"活动以 来,茂南区共接 收捐款资金 7140.39万元, 同时以捐物、以 购代捐等形式, 助力全区扶贫、 农村基础设施建 设、镇村公共服 务提升、乡村治 理等事业,为推 动茂南区实现脱 贫和乡村振兴作 出了重大贡献。 在2024年度政府 ...
建强镇村组三级“战斗堡垒”丨市委书记抓乡村振兴(2025.06.23-06.29)
南方农村报· 2025-07-01 18:30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 广州推动现代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加强东西部开发式帮扶,促进产业协同与乡村振兴互学互鉴 [5] - 汕头推进基层党建强基工程,加强村(社区)班子建设与乡村绿化,夯实基层基础 [6] - 汕尾深入实施镇委书记"遍访计划"和村党组织书记"强雁计划",建强三级"战斗堡垒" [7] - 中山以特色元素牵引产业发展,推进环五桂山乡村连片改造,打造农文旅融合示范带 [7][43][45] - 肇庆打好实力提升、城镇建设、风貌提升、集成改革、社会参与等"五场战役",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 [8][9][10] - 潮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乡村建设品位,守好粮食安全底线 [11] - 揭阳选优配强基层班子,推进村居换届,挖掘文旅资源推动农文旅融合 [12] 广州市举措 - 广州市委书记郭永航会见路易达孚集团高层,希望加快推进富凌食品科技产业园等合作项目建设,加大在穗投资布局,携手推进现代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 [14][15][16][17] - 广州将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开发式帮扶,加大对重点帮扶县、易地搬迁安置区和特殊困难群体帮扶力度,精准对接劳务协作 [19][20] - 以产业园区共建为抓手,合力打造天麻、轻纺等特色产业集群,推动"百千万工程"和"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互学互鉴 [21][22][23] 汕头市举措 - 汕头市委书记温湛滨强调要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强基工程,加强村(社区)"两委"班子队伍建设,深入推进乡村绿化等工作 [25][26][27] 汕尾市举措 - 汕尾市委书记逯峰强调要深入实施镇委书记"遍访计划"、村党组织书记"强雁计划",持续建强镇村组三级"战斗堡垒" [32][33] - 扎实推进"善治工程",攻坚推进新兴领域党建,持续扩大社会领域党的组织和工作有形有效覆盖 [34][35] 中山市举措 - 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强调要突出吕文成音乐元素,牵引音乐文化产业发展,加强侨房、碉楼保护活化利用,深入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37][38][39] - 大抓产业发展,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一村一特色"推动富民兴村产业发展 [40][41] - 深入推进环五桂山乡村连片改造,统筹布局酒店、民宿、餐饮、消费等业态配套,串珠成链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带 [43][44][45] 肇庆市举措 - 肇庆市委书记张爱军强调要打好实力提升"立体战":集群化做强二产,工业化做优一产,特色化做旺三产 [52][53][54][55] - 打好城镇建设"主动战",提高聚人聚产聚商水平 [56] - 打好风貌提升"翻身战":开展人居环境"示范突破",整治交通沿线风貌,推进镇村改造精品化 [57][58][59] - 打好集成改革"攻坚战":提升土地整治成效,推进投融资等改革 [60][61][62][63] - 打好社会参与"动员战":用好帮扶、市场、基层及群众力量 [64] 潮州市举措 - 潮州市委书记何晓军强调要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 [72][73] - 提升乡村建设品位,加强古树名木挂牌保护,以美学思维抓好村道入口、农房外立面等改造升级 [74][75] - 守好粮食安全底线,坚持向土地要效益、向科技要产量,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76][77] 揭阳市举措 - 揭阳市委书记曾风保强调要选优配强"两委"班子,平稳有序推进镇级村居换届工作 [79][80] - 挖掘当地文旅资源,引导培育民宿、餐饮、游乐等业态健康发展,推动农文旅融合 [81][82]
新质生产力入海,广东正奏响蓝色狂飙曲
南方农村报· 2025-06-30 17:32
核心观点 - 广东省通过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将"新质生产力"理念深度融入海洋经济,推动种业创新和产业升级[10][11] - 广东省在深远海养殖鱼种储备和水产苗种产量方面位居全国首位,海水产品养殖产量创近10年新高[33][34][35] - 广东省探索出政府引导+科研支撑+市场化运营的创新模式,实现科研反哺民生[38][39] 种业创新与技术突破 - 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适养品种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取得显著成果,包括硇洲族大黄鱼野生群体驯养成功、章红鱼实现全人工繁育等[20][21][22] - 项目带动下,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适养品种得到丰富,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基础更加坚实[23][24] -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建立种业对接帮扶机制,将科研成果与沿海地区发展需求紧密结合[25][26] 产业布局与发展 - 广东省水产苗种年产量超1.3万亿尾,稳居全国首位,其中海水鱼苗占全国超四成,虾苗约占全国1/3[34] - 2024年广东省海水产品养殖产量再创近10年新高,其中海水鱼养殖产量占全国产量近一半[35] - 粤东粤西沿海产业集群初具规模,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取得系列突破[43]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广东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推进增殖放流科学化、规范化[47][48] -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对恢复渔业资源、净化渔业水域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具有积极作用[45][46] - 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是践行大食物观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蓝色引擎[49][50]
至去年末惠州政府债务限额1513亿,安排债券项目248个
搜狐财经· 2025-06-29 17:18
政府债务管理情况 - 2024年惠州争取新增债券资金262.8亿元,同比增长45.1% [2] - 全市共安排债券项目248个,主要投向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交通基础设施以及农林水利等领域 [2] - 截至2024年12月底,2024年新增债券已全部发行、支出,支出进度100% [2] - 截至2024年末,全市政府债务限额1513.88亿元,余额1508.4亿元,全市债务余额控制在限额范围内 [3] 专项债券使用情况 - 安排222.4亿元支持"百千万工程"项目,大力支持乡村振兴重点领域项目建设 [3] - 统筹安排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专项债券资金37.42亿元,推动基础设施、文旅、生态等协同高质量发展 [3] - 安排约15亿元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预计可撬动市场化融资空间约20亿元 [3] 债务风险管控措施 - 严格控制市本级和各县(区)债务规模,合理分配新增债券额度 [3] - 做实做细法定债务风险评估及预警工作,动态监控债务率变化趋势 [3] - 坚持专项债券全生命周期管理,持续保持监管高压态势 [3] - 2024年全市暂未发现新增隐性债务,保持政府隐性债务"零增长" [3] 债务管理机制建设 - 建立多部门协作联动机制,对新增债券资金实行"借、用、管、还"全流程管理 [5] - 做深做细项目储备和需求申报工作,加强资金使用管理 [5] - 加强地方政府债券管理,做实防范化解风险工作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