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

搜索文档
福建宁德海事局启动船舶防台风Ⅰ级应急响应
快讯· 2025-07-07 14:55
台风影响及应急响应 - 台风"丹娜丝"预计8日早晨起逐渐向浙江台州至福建宁德一带沿海靠近,并于8日下午到夜间在上述沿海登陆 [1] - 受台风影响,福建中北部沿海海区最大风力7—9级、阵风9—11级 [1] - 福建宁德海事局于7日8时启动船舶防台风Ⅰ级应急响应,重点加强闽东海域船舶防台风工作 [1] 航运及工程停工情况 - 宁德沿海19条客渡运航线、45艘客渡船全部停航 [1] - 11个海上工程项目全部停工 [1]
A股重磅!重大重组,审核通过!
新华网财经· 2025-07-05 11:59
两船合并进展 -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事项获上交所审核通过 后续需中国证监会注册及其他必要批准 [1][3] - 交易采用换股方式 中国船舶换股价37 84元/股 中国重工换股价5 05元/股 换股比例1:0 1335 后调整为1:0 1339 [4] - 国务院国资委等主管部门已于2025年1月原则同意交易总体方案 [4] 合并后公司规模 - 合并后存续公司中国船舶将成为全球最大造船上市公司 总资产超4000亿元 营业收入逾1300亿元 [1][6] - 截至7月4日收盘 中国船舶市值1467亿元 中国重工市值1056亿元 [6] - 合并后手持订单规模达6263万载重吨 为韩国造船海洋1 9倍 扬子江船业3 8倍 [7] 合并动因与行业背景 - 合并旨在解决同业竞争问题 统一整合船舶制造与维修业务 [6] - 造船行业景气度提升 全球新接订单量等指标攀升 中国市场份额稳居世界第一 [7] - 政策支持船舶工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 [7] 财务表现与市场预期 - 中国船舶2024年营收785 84亿元(+5 01%) 归母净利36 14亿元(+22 21%) 2025年Q1营收158 58亿元(+3 85%) 净利11 27亿元(+180 99%) [8] - 中国重工2024年营收554 36亿元(+18 70%) 扭亏为盈净利13 11亿元 2025年Q1净利5 19亿元(+281 99%) [8] - 机构预计合并后协同效应将提升造船效率 高价船占比提升驱动业绩高增 [8][9]
上海船舶产业画像:“钢铁巨鲸”变身“零碳舰队”
证券日报· 2025-07-05 00:09
行业地位与历史 - 上海是中国现代船舶工业的摇篮,1865年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开启中国近代造船业先河 [2] - 2024年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沪东中华、江南造船和外高桥造船均跻身全球十大船厂 [2] - 上海是全球唯一同时拥有航空母舰、大型LNG运输船和大型邮轮建造能力的城市,被称为"全球船舶第一城" [2] 产业集群与规模 - 上海长兴岛形成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集聚区,沪东中华、江南造船等央企带动超7000家配套企业 [3][5] - 2024年上海船舶海工产业主要企业工业总产值超1200亿元,同比增长约20% [3] - 外高桥造船、江南造船和沪东中华2024年累计交船69艘,新接订单128艘,同比分别增长19%和70% [3] 技术突破与订单 - 2023年11月中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交付 [2] - 2024年4月沪东中华签订18艘全球最大27.1万立方米LNG运输船订单,创全球单笔订单金额纪录 [2] - 2024年5月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开展首次航行试验 [2] 产业规划与重组 - 上海计划2030年建成世界级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增加值超450亿元,大型LNG船本土化率85%以上 [4] - 2024年9月中国船舶与中国船舶重工启动合并重组,合并后公司总资产近4000亿元,年收入超1200亿元 [5] - 合并重组获上海证券交易所审议通过,将提升军船协同效率和民船海外市场开拓能力 [5][6] 绿色转型与创新 - 国际海事组织要求2050年前实现航运业净零排放,2030年零/近零排放技术占比需达5%-10% [6] - 2024年全球替代燃料动力船舶订单占比37.19%,其中LNG动力船舶订单占比从2023年50.98%升至71.56% [6] - 2025年6月外高桥造船交付全球首艘风帆助推成品油轮和双燃料汽车运输船 [7] 设计能力与布局 -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是国内最大民用船舶设计机构,上海航盛在基建类船舶设计市场占有率约70% [5] - 上海设计能力辐射全国,江苏等地船舶大部分源自上海设计 [5] - 浦东新区建设邮轮小镇,临港新片区聚焦船舶动力及深远海装备 [5]
A股重磅!重大重组,审核通过!
券商中国· 2025-07-04 22:07
合并进展 -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事项获上交所审核通过,尚需中国证监会注册及其他必要批准[2][4] - 国务院国资委等主管部门已于2025年1月原则同意交易总体方案[7] - 2025年4月因利润分配调整换股比例至1股中国重工换0.1339股中国船舶[9] 交易方案 - 换股价格定为37.84元/股(中国船舶)和5.05元/股(中国重工),初始换股比例1:0.1335[6] - 交易完成后中国船舶实际控制人仍为中国船舶集团,最终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6] - 合并后存续公司总资产超4000亿元,营业收入逾1300亿元[10] 行业地位与协同效应 - 合并后中国船舶将成为全球最大造船上市公司,手持订单达6263万载重吨(2024年9月数据),为韩国造船海洋的1.9倍[10][11] - 解决同业竞争问题,整合船舶制造与维修业务,提升经营质量[5][10] - 2024年两家公司合计归母净利润49.25亿元(中国船舶36.14亿+中国重工13.11亿)[11] 财务表现 - 中国船舶2024年营收785.84亿元(+5.01%),归母净利36.14亿元(+22.21%);2025年Q1营收158.58亿元(+3.85%),净利11.27亿元(+180.99%)[11] - 中国重工2024年营收554.36亿元(+18.70%),扭亏为盈净利13.11亿元;2025年Q1营收122.16亿元(+20.12%),净利5.19亿元(+281.99%)[11] 机构观点 - 长江证券预计合并后协同效应将提升造船效率,高价船占比增加推动业绩高增[12] - 招商证券指出中国船舶2024年新签订单"量质齐增",利润率显著改善[12] - 华泰证券认为高价订单已传导至盈利端,2025年Q1毛利率同比高增[13] 市场数据 - 截至7月4日收盘,中国船舶市值1467亿元,中国重工市值1056亿元[10] - 全球造船行业景气度提升,中国市场份额稳居世界第一,政策支持高端化/绿色化转型[10]
海南航运环保基地正式启用 实现船舶污染物“船-港-厂”治理闭环
海南日报· 2025-07-03 07:50
海南航运环保基地启用 - 海南航运环保基地正式启用 作为全省首个船舶水污染物专业处理设施 将破解海南船舶污染物外运处置的历史难题 补全"船-港-厂"治理闭环 [1][2] - 基地由海南中远海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 占地面积约40亩 利用现有5000吨级码头和岸线资源 为船舶污染物接收提供码头接卸服务 [2] - 项目一期建设规模3万吨/年 建设涵盖储罐区 污水处理设备区及服务用房区 未来将拓展提升脱硫塔废水 压载舱水等污染物处理能力 [2] 基地发展规划 - 未来将建设"全要素 一站式"航运环保标杆基地 打造成海南自贸港生态治理示范窗口 [2] - 中远海运集团将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研究开展"脱碳航运走廊"试点 联合海事部门共建船舶环保数据库 [3] - 研究充分发挥澄迈县福山凹陷地下二氧化碳封存空间资源优势 建设全球首个航运船舶CCUS基地 [3] 政策支持与行业影响 - 基地启用将有力支撑《海南省船舶污染防治条例》实施 对央地创新合作模式有引领作用 [3] - 中远海运集团深化与海南大学等科研机构的科研合作 助力海南航运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3]
全球首次船对船液态二氧化碳接卸完成
中国经济网· 2025-07-02 07:50
技术突破 - 中船集团七一一所完成全球首次船对船液态二氧化碳接卸作业 标志着我国构建"二氧化碳捕集—液化存储—船对船接卸再利用"生态闭环 [1] - 七一一所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套全流程船舶碳捕集系统(OCCS)实现二氧化碳综合捕集率超80% 捕集纯度达99 9% [1] - 船对船接卸模式相较于船岸接卸显著提升操作灵活性 可快速响应不同海域船舶需求 为航运业大规模应用碳捕集技术扫除障碍 [2] 合作与实施 - 七一一所与上港集团能源公司 上港集团物流有限公司合作完成此次作业 [1] - 团队攻克船位控制 管道连接与压力管理等技术难题 实现全球首创性实践 [2] 行业影响 - 液态二氧化碳高效安全转运是船舶碳捕集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关键 船对船接卸成为破解海上碳转运难题的核心方案 [1] - 全球海事脱碳中心评价此次作业采用最具规模化潜力的卸载方案 为探索碳价值链奠定重要基础 [2] 技术背景 - 2022年4月底七一一所在洋山港完成全球首套全流程船舶碳捕集二氧化碳船岸接卸作业 但受限于港口基础设施要求(码头适配性 吃水限制等)难以大规模推广 [1]
2025上半年中国船舶拍卖市场:司法拍卖回升,平台分化加剧
新浪财经· 2025-07-01 17:57
船舶拍卖市场总体表现 - 上半年全国公开拍卖船舶423艘次,成交181艘次,同比分别增长57.2%和69.2%,总成交价20亿元,同比增长62.3% [1] - 司法拍卖成交139艘次,金额4.38亿元,同比激增247.5%和140.2% [1] - 商业拍卖成交额14.6亿元,同比增长42.1%,但成交量下滑 [1] 市场分化特征 - 国际航线船型活跃,5万吨级以上干散货船询盘量上升 [2] - 沿海市场低迷,4万载重吨以上国内航线船舶交易冷清,1-2万吨级小船成亮点 [2] - 工程类船舶成交额8.19亿元,同比暴增532.2%,拍船网成交的铺管驳"SEVEN CHAMPION"以9534万美元创平台纪录 [2] 船舶类型表现 - 干散货类船舶拍卖110艘次,成交61艘次,同比分别增长66.7%和110.3% [3] - 渔业用船拍卖105艘次,成交60艘次,同比分别增长169.2%和185.7% [3] - 工程类船舶拍卖50艘次,成交22艘次,同比分别增长13.6%和83.3% [3] - 集装箱及多用途船舶拍卖14艘次,成交9艘次,拍卖量下降46.2%,成交量增长50% [3] 司法拍卖情况 - 司法拍卖占比达总成交额的27.3%,较去年同期提升14.1个百分点 [3] - 天津海事法院单笔成交1.27亿元,宁波海事法院成交36艘次,金额8842万元 [3][5] - 游船、客船相对价值较低,司法拍卖成交额增幅有限 [4] 商业拍卖平台表现 - 商业拍卖成交艘次占比23.8%,同比下降50个百分点,成交额占比72.7%,同比下降14.1个百分点 [5] - 拍船网成交额13亿元,同比增长188.3%,占商业拍卖总额89% [6] - 广州航运交易平台成交1.2亿元,港云拍仅成交0.13亿元 [6] 热点事件 - 拍船网创新"租赁竞价"模式,两艘散货船以月租9.5万元成交 [8] - "拍拍勘"在线勘验平台上线,破解船舶评估时效难题 [8] - "舶赛通"平台成为首个通过中国船级社测评的船舶安全体系管理平台 [11] - 13艘Bourbon系列海工船分批次挂牌竞拍,总起拍价1.12亿美元 [14]
LNG船迎历史交付高峰 船厂码头建造忙
央视网· 2025-07-01 17:52
LNG船交付高峰 - LNG船需求火热 今年将迎来交付高峰 其中一艘17 5万立方米的LNG船已完成试航 预计年内交付 [1] - 第三艘LNG船正在进行安装调试 计划九月中旬试航 [3] - 多家船厂LNG船建造周期从30个月缩短至15个月 手持订单将在2025年集中释放 今年交付数量将创历史新高 [5] 船厂订单与产能 - 某船厂预计今年交付10艘以上LNG船 手持订单约60艘 总价值1500亿元 包括24艘27 1万方超大型LNG船 排期已至2031年 [5] - 船厂生产繁忙 多艘LNG船同时在坞建造 工人操作龙门吊进行船体组装焊接 [5] LNG船国产化进展 - LNG船国产化水平不断提升 成为船舶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 [6] - 船用发动机国产化率接近80% LNG船整体国产化率达80%以上 大宗材料如钢材 焊接材料 管材已实现全产业链国产化替代 [8] 船用发动机生产与技术 - LNG船用发动机采用双燃料技术 可有效降低碳排放 目前交付占比达50%以上 [8] - 某发动机工厂新增48台主机订单 台位资源紧张 从气缸套到曲轴均完成国产化替代 [8] - 发动机长宽约10米 高13 5米 占地面积相当于标准羽毛球场 [8]
全球首艘首航成功,“氨晖”号解锁多项关键核心技术
快讯· 2025-06-28 12:49
行业突破 - 全球首艘纯氨燃料内燃机动力示范船"氨晖号"在安徽合肥巢湖水域首航成功,标志着氨燃料在船舶领域的工业化应用取得重大突破 [1] - 该船搭载一台200kW高速气体内燃发电机组、2台100kW推进电机及双桨推进系统,满载50吨,额定航速为10节 [1] - 成功实现纯氨燃料的稳定充分燃烧、二氧化碳的近零排放和氮氧化物(NOx)的有效控制等预期目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