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干散货船
icon
搜索文档
申万宏源交运一周天地汇(20251109-20251114):油轮期租租金、二手新造船价上涨,造船板块即将进入右侧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1-15 23:19
报告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 [1] 核心观点 - 美股油轮进入三季报密集催化期,一年期期租租金上涨至56000美元/天,油轮二手船指数上涨4.85点至203.91点,若淡季底部抬升,盈利预测有上修空间 [3] - 重申造船板块重大机会,新造船指数上涨0.06至184.86点,油轮新造船价上涨0.31点 [3] - 航空业面临供给高度约束,飞机老龄化趋势延续5-10年,客运量增速降至历史低位,国际航线快速修复,航空公司效益有望显著提升 [3] - 快递行业反内卷进入新阶段,关注行业年报表现及旺季价格情况,存在价格洼地消灭、行业分化加剧、整合并购三种可能路径 [3] - 铁路货运量及高速公路货车通行量保持稳健增长,高速公路板块高股息和破净股主线值得关注 [3] 航运造船板块 - VLCC运价环比上涨26%至119882美元/天,苏伊士原油轮运价上涨4%至87968美元/天,阿芙拉原油轮运价下滑2%至65211美元/天 [3] - 成品油轮LR2运价上涨19%至33314美元/天,MR运价上涨26%至22773美元/天,大西洋一揽子运价上涨38%至35103美元/天 [3] - BDI指数收于2125点,环比上涨1.0%,Capesize运价下滑2.7%至26968美元/天,Panamax运价上涨3.5%至17071美元/天,BSI-10TC运价上涨7.7%至15765美元/天 [3] - SCFI指数录得1451.38点,环比下跌2.9%,欧线西北欧航线运价上涨7.1%至1417美元/TEU,美西航线下跌17.6%至1823美元/FEU,美东航线下跌8.7%至2600美元/FEU [3] - 新造船指数收报184.86点,周环比上涨0.03%,较年初下跌2.24% [3] - 推荐招商轮船、中远海能H、中国船舶、中船防务H等标的 [3] 航空机场板块 - 国内客机总数4218架,同比增长3.6%,宽体客机465架,占比11.0% [45] - 空客10月交付A320系列飞机62架,波音交付B737系列飞机40架 [45] - 新加坡航空上半年利润下滑至2.39亿新元,第二季度利润仅5200万新元 [45] - 波音获准将737MAX月产量提升至42架,777X机型预计2027年交付 [45] - 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升值0.02%,七天移动平均油价为63.64美元,环比下降1.5% [46] - 推荐中国东航、华夏航空、南方航空、中国国航、春秋航空、吉祥航空、国泰航空等标的 [3][46] 快递板块 - 10月21日至11月11日全国揽收快递包裹139.38亿件,日均揽收量6.34亿件,为日常业务量的117.8%,单日峰值达7.77亿件 [48] - 预计10月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7%,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 [48] - 京东物流第三季度总收入551亿元,同比增长24.1%,调整后净利润20.2亿元,净利润率3.7% [48] - 推荐中通快递、极兔速递、圆通速递、申通快递、顺丰同城等标的 [49] 铁路公路板块 - 11月3日至9日国家铁路运输货物8166万吨,环比增长3.94%,全国高速公路货车通行5638.3万辆,环比下降2.06% [51] - 1至10月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715亿元,同比增长5.7% [51] - 推荐大秦铁路、京沪高铁、招商公路、宁沪高速等标的 [52] 市场表现数据 - 交通运输行业指数上涨1.83%,跑赢沪深300指数2.91个百分点,沪深300指数下跌1.08% [4] - 公路货运板块涨幅最大达7.44%,跨境物流板块跌幅最大为-1.37% [4] - 沿海干散货运价指数收于1250.56点,周上涨1.19%,SCFI指数收于1451.38点,周下跌2.92%,BDI指数报2125点,周上涨1.97%,原油油轮运价指数报1453点,周上涨3.71% [4] - 年初以来公路货运板块累计涨幅达48.86% [9] - 上周超额收益最大公司为龙洲股份(26.9%),自月初以来超额收益最大公司为龙洲股份(33.6%) [11]
海通发展向实控人方不超2.1亿定增获通过 中信证券建功
中国经济网· 2025-11-12 10:57
发行方案概述 - 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的申请已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审核通过,符合发行、上市及信息披露要求[1] - 本次发行事项尚需获得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后方可实施,最终结果及时间存在不确定性[1] - 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21,000万元,将全部用于干散货船购置项目[1][2] 募集资金用途 - 募集资金拟投资项目为干散货船购置项目,该项目总投资额为26,940万元,其中拟使用募集资金金额为21,000万元[2] - 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将全部用于上述项目[1] 发行条款细节 - 本次发行价格为7.00元/股,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80%[2] - 本次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3,000万股,未超过发行前公司总股本的30%[2] - 按发行上限计算,发行完成后公司总股本将由92,538.1228万股增至95,538.1228万股[3] 发行对象与股权结构 - 发行对象为大云溟投资和大岚投资,两者均由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曾而斌控制,因此本次发行构成关联交易[2] - 发行对象将以现金方式认购本次发行的全部股票[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控股股东曾而斌直接持有公司58.09%股份,通过一致行动人合计控制公司68.45%表决权[2] - 本次发行完成后,曾而斌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将增至69.44%,公司控制权不会发生变化[3] 中介机构信息 - 本次发行的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保荐代表人为许阳和李古阳[3]
破发股海通发展前三季亏 2023上市募15亿中信证券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10-29 15:53
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30.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32% [1] - 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8.47% [1] - 2025年前三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5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3.23% [1]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12.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27% [1]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9% [1]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6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52% [1] - 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9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4% [1] 2025年度定向增发计划 - 公司拟向控股股东控制的关联方定向发行不超过3,000万股A股股票 [2] - 发行价格为每股7.00元人民币,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1亿元人民币 [2] - 募集资金净额将用于干散货船购置项目 [2] 首次公开发行(IPO)历史 - 公司于2023年3月29日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发行数量41,276,015股 [2] - IPO发行价格为每股37.25元人民币,募集资金总额15.38亿元人民币 [2][3] - IPO募集资金净额为14.28亿元人民币,计划用于超灵便型散货船购置等项目 [3] - IPO发行费用总额为1.10亿元人民币,其中承销及保荐费用8,656.42万元人民币 [3] 上市后股价表现与股本变动 - 上市首日盘中最高价38.99元,为上市以来最高价,目前股价处于破发状态 [3] - 2023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15元,合计派发现金红利9,221.82万元人民币 [3] - 2023年度现金分红比例为49.84%,并以资本公积每10股转增4.80股 [3] - 转增完成后公司总股本由6.15亿股增加至9.10亿股 [3] - 2022年度权益分派以总股本4.13亿股为基数,每股派现0.20元并转增0.48股 [4] - 2022年度共计派发现金红利8,255.20万元人民币,转增1.98亿股,分配后总股本为6.11亿股 [4]
西方上市干散货船东批量处置老旧船!
搜狐财经· 2025-08-13 18:33
船队结构优化 - Star Bulk Carriers出售9艘不符合商业定位的船舶 包括2006-2011年建造的灵便型与卡姆萨尔型船[1] - 公司协议出售另外6艘老旧船舶 预计带来1.04亿美元总收益 计划用1900万美元提前偿还债务[3] - Genco Shipping收购第四艘高规格节能型海岬型船 总投资达2亿美元[5] 运力升级措施 - Star Bulk在中国船厂订造5艘卡姆萨尔型新船 预计2026年交付 当前运营142艘船总载重吨1420万吨[3] - Genco配备脱硫塔的18.2万载重吨新船将于9-10月交付 现运营42艘船总载重吨440万吨[3][6] - Safe Bulkers已交付12艘新造船 目前运营47艘船总载重吨470万吨[8] 资产处置动态 - Safe Bulkers以1300万美元出售2007年建造的卡姆萨尔型船[8] - United Maritime出售2004年建造海岬型船获1500万美元 协议出售2006年建造船获1800万美元[8] - 希腊船东持续抛售老旧散货船 United Maritime现管理7艘船总载重吨75万吨[8][9] 战略方向 - 行业共识通过出售老旧能效较低船舶 投资环保节能型新船实现船队现代化[6] - 公司利用船舶出售收益增强财务状况 把握海岬型市场供需基本面支撑的机遇[6][9]
GOGL - Update on the CMB.TECH Merger Process
GlobeNewswire News Room· 2025-08-11 14:30
合并交易结构 - 交易为股票换股票合并,Golden Ocean将与CMB TECH全资子公司CMB TECH Bermuda合并,后者为存续公司 [2] - 合并后Golden Ocean所有流通普通股将按0 95:1比例兑换为CMB TECH新发行普通股 [2] - 若兑换比例无调整,CMB TECH将发行约9595万股新股 [2] 股东会议安排 - Golden Ocean将于2025年8月19日召开特别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合并协议等事项 [3] - 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7月16日,登记股东拥有投票权 [3] 合并时间表 - 若股东会议通过且满足合并条件,双方拟在会议后尽快完成合并 [4] - 预计2025年8月20日为合并完成日,当日CMB TECH新股将在NYSE、Euronext Brussels及Euronext Oslo Børs上市交易 [4] - 合并前一日为Golden Ocean股票在Nasdaq和Euronext Oslo Børs最后交易日 [4] 公司业务概况 - Golden Ocean为百慕大干散货航运公司,截至2025年6月拥有89艘船舶,总运力达1350万载重吨 [7] - CMB TECH为多元化海运集团,运营160余艘船舶包括油轮、散货船、集装箱船等,同时提供氢/氨燃料业务 [8] - CMB TECH在比利时安特卫普设立总部,业务覆盖欧美亚非多地 [8] 法律程序进展 - Golden Ocean收到关于注册声明补充披露要求的例行函件及部分股东行使异议股东权利的通知 [6] - 相关法律程序已启动,双方将评估并妥善处理这些诉求 [6] 监管文件 - CMB TECH于2025年7月1日向SEC提交F-4表格注册声明,并于7月16日获SEC批准生效 [5]
全球最大上市船企来了,“两船”完成合并在即,股价双双涨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6 13:28
合并交易核心进展 - 中国船舶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获证监会正式批复 两公司股票自8月13日起停牌 [1] - 异议股东可执行现金选择权 中国船舶异议股东1853.85万股对应30.01元/股 中国重工异议股东32305.32万股对应4.03元/股 总价值分别为5.56亿元和13.02亿元 [1] - 现金选择权执行概率较低 因中国船舶股价35.01元/股较现金选择权溢价16.6% [2] 合并后企业规模与协同效应 - 合并后总资产超4000亿元 超越南北车合并3000亿元规模 [4] - 2024年两家公司营收合计1340.2亿元(中国船舶785.84亿元+中国重工554.36亿元) 净利润合计49.25亿元(36.14亿元+13.11亿元) [4] - 订单总量达5492万载重吨(中国船舶2461万载重吨+中国重工3031万载重吨) 占全球手持订单总量15% 为全球最大单一船舶法人主体 [4] - 实现绿色船舶技术互通 军民融合经验共享 细分市场突破与议价能力提升 [3][4] 行业背景与战略意义 - 合并顺应央企整合潮流 自交易所受理至证监会批复仅71天 体现监管支持力度 [5] - 全球造船行业处于新一轮景气周期 中国船厂接单能力显著增强 [8] - 通过整合科研生产资源和供应链 促进造修船技术融合升级 改善治理结构 [8] - 重组推动中国船舶集团建成世界一流船舶集团 强化全球行业领军地位 [8] 市场环境与挑战 - 合并期间受美国贸易摩擦影响 中国船舶股价曾跌至26.71元/股 较现金选择权折让11.7% [7] - 中国通过开辟新航线 强化东盟中东合作 推动船舶制造业重拾信心 [7] - 全球造船产能持续退出 高附加值船只产能稀缺 供给矛盾突出 [8]
“两船”完成合并在即,总资产超4000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6 07:47
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合并核心要点 合并交易进展 - 中国船舶通过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的交易已获证监会批复 两家公司股票自8月13日起停牌 复牌日期未定 [1] - 合并后中国船舶将向中国重工股东发行股份并收购其全部资产 中国重工将退市 [1] - 异议股东可行使现金选择权 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的现金选择权价格分别为30 01元/股和4 03元/股 对应总价值5 56亿元和13 02亿元 [4] - 截至8月5日中国船舶股价35 01元/股 较现金选择权溢价16 6% 现金选择权执行概率较低 [4] 公司业务与资产 - 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技术互补 中国船舶主力船型包括集运 LNG/VLEC等特种船 中国重工聚焦油轮 干散货船 军船和海工装备 [7] - 2024年末两家公司合并总资产超4000亿元 超过南北车合并的3000亿元规模 [7] - 2024年中国船舶营收785 84亿元 净利润36 14亿元 中国重工营收554 36亿元 净利润13 11亿元 合并后营收将超1000亿元 利润超50亿元 [7] - 截至2024年末 中国船舶在手订单322艘 2461万载重吨 价值2169 62亿元 中国重工订单216艘 3031万载重吨 价值2337 68亿元 合并后订单载重吨5492万 占全球15% 为全球第一 [7] 合并进程与行业影响 - 合并计划于2024年9月首次披露 2025年1月获国资委原则同意 7月4日上交所审核通过 7月18日证监会批复注册 从受理到批复仅71天 [8] - 合并将实现绿色船舶技术互通 军民融合经验借鉴 细分市场突破和议价能力提升 [7] - 全球造船行业处于新一轮景气周期 中国船厂接单能力强劲 合并将推动中国船舶集团成为全球领军者 [11] - 行业分析认为中国造船订单将长期满负荷 受益于二十年一遇的船周期 [11] 合并面临的挑战 - 合并推进期间受美国贸易摩擦影响 包括301调查和港口费用威胁 中国船舶股价曾跌至26 71元/股 较现金选择权折让11 7% [10] - 通过开辟新航线 强化区域合作等措施 中国船舶制造业信心恢复 股价回升 [10]
2025上半年中国船舶拍卖市场:司法拍卖回升,平台分化加剧
新浪财经· 2025-07-01 17:57
船舶拍卖市场总体表现 - 上半年全国公开拍卖船舶423艘次,成交181艘次,同比分别增长57.2%和69.2%,总成交价20亿元,同比增长62.3% [1] - 司法拍卖成交139艘次,金额4.38亿元,同比激增247.5%和140.2% [1] - 商业拍卖成交额14.6亿元,同比增长42.1%,但成交量下滑 [1] 市场分化特征 - 国际航线船型活跃,5万吨级以上干散货船询盘量上升 [2] - 沿海市场低迷,4万载重吨以上国内航线船舶交易冷清,1-2万吨级小船成亮点 [2] - 工程类船舶成交额8.19亿元,同比暴增532.2%,拍船网成交的铺管驳"SEVEN CHAMPION"以9534万美元创平台纪录 [2] 船舶类型表现 - 干散货类船舶拍卖110艘次,成交61艘次,同比分别增长66.7%和110.3% [3] - 渔业用船拍卖105艘次,成交60艘次,同比分别增长169.2%和185.7% [3] - 工程类船舶拍卖50艘次,成交22艘次,同比分别增长13.6%和83.3% [3] - 集装箱及多用途船舶拍卖14艘次,成交9艘次,拍卖量下降46.2%,成交量增长50% [3] 司法拍卖情况 - 司法拍卖占比达总成交额的27.3%,较去年同期提升14.1个百分点 [3] - 天津海事法院单笔成交1.27亿元,宁波海事法院成交36艘次,金额8842万元 [3][5] - 游船、客船相对价值较低,司法拍卖成交额增幅有限 [4] 商业拍卖平台表现 - 商业拍卖成交艘次占比23.8%,同比下降50个百分点,成交额占比72.7%,同比下降14.1个百分点 [5] - 拍船网成交额13亿元,同比增长188.3%,占商业拍卖总额89% [6] - 广州航运交易平台成交1.2亿元,港云拍仅成交0.13亿元 [6] 热点事件 - 拍船网创新"租赁竞价"模式,两艘散货船以月租9.5万元成交 [8] - "拍拍勘"在线勘验平台上线,破解船舶评估时效难题 [8] - "舶赛通"平台成为首个通过中国船级社测评的船舶安全体系管理平台 [11] - 13艘Bourbon系列海工船分批次挂牌竞拍,总起拍价1.12亿美元 [14]
苏美达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
上海证券报· 2025-06-12 04:30
核心观点 - 公司制定2025年"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旨在提升经营质效、创新驱动发展、完善公司治理、强化合规风险控制、提升投资者回报及加强投资者沟通 [1] 聚焦主责主业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71.74亿元,归母净利润11.48亿元同比增长11.69%,三年复合增长率14.4%,进出口总额129.3亿美元同比增长5% [2] - 2025年将坚持"产业链+供应链"双轮驱动,聚焦重点区域和核心竞争力,实施"优客户"战略 [3] - 加快海外新兴市场拓展,加强海外产业链供应链布局,提升供应链效率与韧性 [4] 创新驱动发展 - 2024年船舶制造业务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开发AI视觉导航四驱动力割草机器人 [5] - 2025年将加快数智化转型,按照《数字化转型专项规划(2023-2025)》布局管理信息化和运营智能化 [7] - 加大研发投入,完善科技创新人才管理体系,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8] 公司治理 - 2024年入选"2024年上市公司董事会最佳实践案例",获"最佳董事会奖" [9] - 2025年将推进公司章程修订,完善独立董事履职支撑,优化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权责边界 [10] - 强化董事会建设,开展"独立董事大讲堂"等活动 [11] - 践行ESG理念,建立健全ESG管理体系 [12] 投资者回报 - 自2016年以来累计分红23.05亿元,超过重组募集资金金额 [17] - 2025年承诺现金分红比例不低于归母净利润的40% [19] - 积极探索市值管理制度,丰富市值管理"工具箱" [18] 投资者沟通 - 2024年第四次获得上交所信息披露A级评价 [20] - 2025年将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召开业绩说明会,采用可视化方式解读公告 [21] - 构建多元沟通平台,通过投资者开放日等活动增进投资者认同 [22]
心智观察所:14年的博弈,中国造船是如何取代韩国霸主地位的
观察者网· 2025-06-02 09:12
全球造船业格局演变 - 中国造船业2024年以74.7%的新船订单份额终结韩国20年霸主地位,改写全球造船版图 [1] - 造船业主导权更迭伴随技术、规模与国家意志碰撞,历史轨迹从英国、日本到韩国,最终转向中国 [1][3] - 2000年韩国以40%市场份额超越日本时,中国仅占4%订单量,2010年首次超过韩国进入顶级行列 [3] 中韩造船业竞争数据 - 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造船三大指标全面领先:完工量55.1%、手持订单量61.4%、新接订单量74.7%,韩国分别为25.6%、24.1%和17% [4] - 中国新接订单量达8711万载重吨(同比+51.7%),手持订单2.0872亿载重吨,韩国新接订单仅1098万修正总吨(CGT) [4] - 2024年7月韩国短暂以40%订单反超,但9月中国以90%市场份额强势回归 [4][5] 中国造船业竞争优势 - 规模效应:2024年承接全球71%CGT订单,集装箱船占83%、干散货船78%、油轮及化学品船76% [6] - 产业集群:江苏靖江2022年完工量占全球9.3%,新接订单占全球10.2%,手持订单占全球10.7% [6] - 产业链整合:中国船舶工业集团(CSSC)通过设计-采购-建造闭环体系提升效率,2024年吸收中国船舶重工进一步优化资源 [6] 技术突破与高端船型进展 - LNG运输船:中国订单占比从0%升至2024年48%(韩国50%),打破韩国2018-2019年94%的垄断 [8] - 大型邮轮:2024年交付首艘自主研发"爱达·魔都号",涉及2500万零部件,技术复杂度比肩航母 [8] - 绿色船舶:中国承接全球70%以上订单,覆盖LNG双燃料、甲醇双燃料、氨燃料船等,韩国仅集中在LNG双燃料船 [8][9] 标志性技术成果 - 全球首艘LNG动力超大型原油运输船(VLCC)"远瑞洋"由大连船舶重工2022年交付 [9] - 最大双燃料动力汽车运输船"Höegh Aurora"由招商局重工江苏船厂2024年交付 [9] - 最大700标箱纯电动力集装箱船"绿华山"由江南造船2024年交付 [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