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for Science
搜索文档
软通动力(301236):营收快速增长,软硬一体战略持续深化
西部证券· 2025-09-03 15:43
投资评级 - 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3][6] 核心观点 - 公司软硬一体战略优势显著 营收快速增长 [3] - 2025H1实现营收157.81亿元 同比增长25.99% [1][6] - 归母净利润-1.43亿元 同比减亏7.60% [1][6] - Q2单季度营收87.70亿元 同比增长23.93% 环比增长25.10% [1][6] - Q2实现归母净利润0.55亿元 [1][6] - Q2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3.58亿元 环比增长173.92% [1][6] 业务表现 - 软件与数字技术服务实现营收89.20亿元 同比增长4.78% [2] - 计算产品与智能电子业务实现营收67.56亿元 同比增长72.77% [2] - 计算产品与智能电子业务占营收比升至42.81% [2] - 构建软硬全栈智能化产品与服务 形成完善产品品牌矩阵 [2] - AI布局采用"AI工程+AI for Science"双轮驱动 [2] - 打造软通天璇MaaS企业级模型服务平台 [2] 鸿蒙生态建设 - 深度参与鸿蒙生态建设 投入开源鸿蒙操作系统研发 [3] - 发布工具类应用"AI面试官"丰富鸿蒙桌面应用生态 [3] - 在小型电车领域打通全产业链路 发布"轻型电车解决方案" [3] - 支撑上千款鸿蒙应用上架 打造多个行业鸿蒙应用样板间 [3] - 提供文旅酒店 消费餐饮等行业鸿蒙元服务模版 [3] - 在HarmonyOSConnect领域与500余家品牌伙伴合作 [3] - 推动1200余款产品接入 数量位居业内第一 [3]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年营收365亿元 [3] - 预计2026年营收424亿元 [3] - 预计2027年营收493亿元 [3]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3.84亿元 [3] - 预计2026年归母净利润5.18亿元 [3] - 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润7.81亿元 [3] - 预计2025年每股收益0.40元 [4] - 预计2026年每股收益0.54元 [4] - 预计2027年每股收益0.82元 [4] 估值指标 - 2025年预计市盈率142.2倍 [4] - 2026年预计市盈率105.3倍 [4] - 2027年预计市盈率69.8倍 [4] - 2025年预计市净率5.0倍 [4] - 2026年预计市净率4.8倍 [4] - 2027年预计市净率4.5倍 [4]
志特新材(300986):上半年业绩大幅增长 毛利率显著提升
新浪财经· 2025-09-02 18:5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93亿元同比增长14.02% 归属净利润0.76亿元同比增长906.32% 扣非归属净利润0.70亿元同比转正 [1] - 单二季度营业收入7.37亿元同比增长7.69% 综合毛利率28.66%同比提升4.22个百分点 二季度毛利率29.10%同比提升2.88个百分点 [2] - 归属净利率5.89%同比提升5.22个百分点 扣非归属净利率5.39%同比提升6.52个百分点 二季度归属净利率7.00%同比提升3.26个百分点 [3] 业务结构 - 建筑模架业务收入8.30亿元同比增长10.70% 毛利率32.85%同比提升7.36个百分点 [2][3] - 装配式建筑业务收入2.03亿元同比增长1.52% 毛利率18.86%同比提升3.90个百分点 [2][3] - 境内收入9.86亿元同比增长10.43% 境外收入3.07亿元同比增长27.31% [2] 运营效率 - 期间费用率19.22%同比下降1.24个百分点 二季度费用率17.29%同比上升0.48个百分点 [3]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209.77天同比减少12.95天 资产负债率65.71%同比下降3.49个百分点 [4]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入1亿元同比转正 收现比98.88%同比提升16.59个百分点 [4] 战略发展 - 与合肥微观纪元合资成立上海志特纪元新材料科技 加速量子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 [4] - 采用AI for Science优化材料研发平台 8月发布薄型相变高温隔热阻燃材料及MOF新材料 [4] - 股权激励目标设定2024-2026年净利润0.8/2/3亿元 境外营收目标5/10/15亿元 [5]
志特新材(300986):上半年业绩大幅增长,毛利率显著提升
长江证券· 2025-09-02 17:1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7]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业绩大幅增长,营业收入12.93亿元,同比增长14.02%,归属净利润0.76亿元,同比增长906.32%,扣非后归属净利润0.70亿元,同比转正 [2][4] - 毛利率显著提升,综合毛利率28.66%,同比提升4.22个百分点,建筑模架业务毛利率32.85%,同比提升7.36个百分点,装配式建筑业务毛利率18.86%,同比提升3.90个百分点 [9] - 经营性现金流改善,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入1亿元,同比转正,收现比98.88%,同比提升16.59个百分点 [9] - 新材料业务进展顺利,与合肥微观纪元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成立合资公司,推动量子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应用,并与高校实验室合作优化智能研发平台 [9] - 主业经营拐点已至,海外市场爆发增长,境外收入3.07亿元,同比增长27.31%,国内市场逐步探底,境内收入9.86亿元,同比增长10.43% [9]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12.93亿元,同比增长14.02%,单二季度营业收入7.37亿元,同比增长7.69% [2][4][9] - 归属净利润0.76亿元,同比增长906.32%,扣非后归属净利润0.70亿元,同比转正 [2][4] - 综合毛利率28.66%,同比提升4.22个百分点,单二季度综合毛利率29.10%,同比提升2.88个百分点 [9] - 费用率19.22%,同比下降1.24个百分点,单二季度期间费用率17.29%,同比提升0.48个百分点 [9] - 归属净利率5.89%,同比提升5.22个百分点,扣非后归属净利率5.39%,同比提升6.52个百分点 [9] - 资产负债率65.71%,同比下降3.49个百分点,应收账款周转天数209.77天,同比减少12.95天 [9] 业务分部 - 建筑模架业务收入8.30亿元,同比增长10.70%,毛利率32.85%,同比提升7.36个百分点 [9] - 装配式建筑业务收入2.03亿元,同比增长1.52%,毛利率18.86%,同比提升3.90个百分点 [9] - 境内收入9.86亿元,同比增长10.43%,境外收入3.07亿元,同比增长27.31% [9] 现金流与资产负债 - 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入1亿元,同比转正,收现比98.88%,同比提升16.59个百分点 [9] - 单二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0.17亿元,同比少流出0.24亿元,收现比76.12%,同比提升18.21个百分点 [9] - 货币资金4.86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1.05亿元,应收账款15.15亿元,存货3.08亿元 [14] - 短期贷款10.21亿元,应付款项5.65亿元,流动负债合计27.21亿元,负债合计37.80亿元 [14] 未来展望 - 股权激励业绩考核目标为2024-2026年净利润0.8亿元、2亿元、3亿元,境外营收不低于5亿元、10亿元、15亿元 [9] - 按2026年业绩3亿元对应当前估值约为17倍市盈率,具备较高赔率与弹性 [9] - 预测2025年营业收入29.85亿元,2026年35.00亿元,2027年40.60亿元 [14] - 预测2025年归属净利润1.74亿元,2026年2.72亿元,2027年3.30亿元 [14] - 预测2025年每股收益0.42元,2026年0.66元,2027年0.80元 [14]
火山引擎多模态数据湖落地深势科技,提升科研数据处理效能
财富在线· 2025-09-02 15:02
公司定位与产品体系 - 公司是全球AI for Science开拓者 构建了深势·宇知AI for Science大模型体系 将科研方法带入预训练模型时代[1] - 打造全球首个覆盖读文献-做计算-做实验-多学科协同的AI科研平台玻尔 以科学导航为核心重构科研流程[3] 技术能力与数据规模 - 平台处理超过10万张数据表 包含多语言文本及分子结构图 实验曲线图谱等多元复杂模态数据[3] - 通过火山引擎DataSail数据集成工具和AI数据湖服务LAS 实现多格式数据解析效率提升 此前定制解析需耗时数周[4] 合作成效与性能提升 - 整体翻译准确率提升约5% 图片处理效率及准确率通过大模型判断科学领域和生成向量得到提升[6] - 火山引擎提供按需算力支持 保障大流量下系统稳定性 构建统一高效数据处理体系[6] 市场应用与未来规划 - 平台有效解决信息过载 检索繁杂 整理耗时等痛点 为全球科研人员提供一站式智能研究支持[3] - 产品实现海量文献高效检索与管理 未来将继续通过AI技术释放科研创新潜能[6]
谢赛宁回忆七年前OpenAI面试:白板编程、五小时会议,面完天都黑了
机器之心· 2025-08-29 17:53
AI大厂面试特点分析 - Meta研究者Lucas Beyer发起关于AI大厂面试体验的投票 选项包括Google/Meta/MS、OpenAI/Anthropic、xAI和Old DeepMind [1] - 投票结果显示Old DeepMind以32.1%的得票率被评为最佳面试体验 [20] 顶尖研究人员职业轨迹 - Lucas Beyer拥有超过94,000次学术引用 h-index达40 2020年以来引用量达93,147次 [2][4] - 2024年6月与Alexander Kolesnikov和Xiaohua Zhai三位研究者共同从OpenAI转入Meta [2] 各公司面试模式比较 - Old DeepMind采用两小时高强度面试 包含100多个数学统计和机器学习问题 [6] - Meta FAIR面试侧重学术讨论和编码 曾由Piotr Dollar、Ross Girshick和何恺明担任面试官 [6] - Google面试采用"教职面试"模式 包含编程题和研究讨论 知名AI学者Noam Shazeer曾参与面试 [7] - OpenAI面试采用5小时白板编程和研究报告形式 由联合创始人John Schulman亲自设计强化学习问题 [7] 面试过程典型案例 - 谢赛宁在OpenAI面试时讨论强化学习中的方差崩溃问题 尽管当时对该领域了解有限但仍需现场研究解决 [7] - Omar Shams回忆DeepMind面试涵盖代码数学统计和机器学习 面试官Jacob Menick给予满分评价 [12] - Rishabh Agarwal被Christian Szegedy面试时 需解决概率分布相关的飞镖游戏问题 并在餐巾纸上完成数学计算 [18] - Felipe Mello在谷歌面试中被要求编写单元测试并分享最难解决的bug [14] - Ashwinee Panda在xAI联合创始人张国栋的面试中获得研究灵感 最终扩展为正式研究成果 [16] 行业人才流动趋势 - 知名研究人员频繁在顶级AI机构间流动 包括OpenAI、DeepMind、谷歌大脑和Meta等 [2][6] - 行业顶尖人才如Ross Girshick(超过60万引用)和何恺明已从企业转向学术或创业领域 [6]
“AI for Science第一股”晶泰控股完成近30亿港元新股配售融资 登顶全球AI制药融资王
智通财经· 2025-08-29 16:27
融资活动 - 公司于2025年8月29日完成26.5亿港元新股配售 定价为每股9.28港元 较IPO发行价溢价75.8% 较最近30个交易日平均收市价溢价23.4% [1] - 配售规模较初始规模上调超13% 获得多倍订单覆盖 吸引国际头部主权基金及境内外长线基金踊跃认购 [1] - 此次为2025年内第三次公开市场融资 配售股份数量约2.86亿股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首次实现规模化盈利 药物发现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15.2%至4.35亿元 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5.9%至0.82亿元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持有现金余额53.08亿元 叠加本次融资后总现金储备约80亿元 [3] - 公司市值超412亿港元 为亚洲AI药物发现领域市值最高企业 [2] 战略布局 - 融资资金将用于运营与产品研发、并购 并探索RWA(真实世界资产)及RDA(真实数据资产)等创新金融工具 [1][4] - 公司计划通过RWA将研发成果、专利等资产数字化 提升资产流动性和融资渠道 [4] - AI+机器人分子发现平台与RWA/RDA天然契合 已提前布局Web3相关技术 [4] 行业地位 - 公司为全球AI药物研发领域历史融资规模最大企业 曾创该领域融资额最高纪录 [2] - 挪威央行投资管理局(管理规模1.3万亿美元)参与本次配售 [2] - AI制药属于科技跨界新赛道 破局者可能包括AI药企、传统药企或新进科技公司 [2]
晶泰科技上半年营收增超4倍、首次实现半年盈利:获纳入MSCI中国小型股指数
IPO早知道· 2025-08-28 13:09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收5.1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403.8% [5] - 药物发现解决方案业务收入4.3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615.2% [5] - 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业务收入0.8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95.9% [5] - 首次实现半年盈利 经调整净利润1.42亿元人民币 [5] - 持有现金余额53.08亿元人民币 [6] 市场地位与认可 - 市值超412亿港元 为亚洲AI药物发现领域市值最高企业 [6] - 全球AI药物研发领域历史融资规模最大公司 [6] - 跻身港股通成交活跃榜 成交额58.7亿港元位列第三 [7] - 获纳入MSCI中国小型股指数 [6] 重大合作突破 - 与Gregory Verdine教授创办的DoveTree达成合作 协议包含5100万美元首付款 [8] - 潜在获得4900万美元进一步付款及58.9亿美元里程碑付款 [8] - 合作创下人工智能新药研发领域订单规模新纪录 [8][9] - 合作涵盖肿瘤学、免疫及炎症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代谢失调领域靶点 [9] 技术平台与研发进展 - 累计开发超过200个AI模型 涵盖分子生成、自由能微扰等领域 [12] - AI抗体药物结构建模平台XtalFold入选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十大创新技术 [13] - 与辉瑞深化战略协作 共同打造新一代AI驱动分子模拟平台 [12] - 新一代模块化机器人系统突破具身智能技术应用 [15] - 解决微量粉末精确分装、粉末适应性差及原料浪费等行业痛点 [15] 管线里程碑与行业认可 - 与领先生物制药公司合作的3个项目达到重要里程碑 [12] - 全球首款AI设计的脑渗透型PRMT5抑制剂推进至IND阶段 [12] - 希格生科合作的弥漫性胃癌靶向药物获盖伦奖提名 为亚洲唯一提名管线 [12] - AI赋能莱芒生物两条管线取得重要进展 [12] 技术体系与研发投入 - 构建高通量实验-高质量数据-高智能模型飞轮体系 [15] - 技术延展至新材料、新能源、化妆品、保健品等领域 [15][18] - 研发投入2.2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5.3% [16] - 研发投入增幅远低于营收增速 显示技术积累实现商业变现 [16] 战略定位与行业价值 - 通过AI+机器人平台缩短创新药研发时间并提高成功率 [18] - 定位为AI4S平台型企业 赋能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多领域 [18] - 获得国际顶级专家Gregory Verdine教授认可 计划延聘其担任顾问 [10]
志特新材(300986):海外扩张推动主业修复,AI新材料研发稳步布局
财通证券· 2025-08-27 10:49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2]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2.93亿元同比增长14.02% 归母净利润0.76亿元同比增长906.32% [7][8] - 铝模租赁业务收入7.18亿元同比增长9.22% 毛利率36.40%同比提升8.06个百分点 [7][8] - 境外收入同比增长27.31% 收入占比23.8%同比提升2.5个百分点 [7][8] - 布局AI+量子计算新材料研发 新型隔热/防火材料已形成战略合作与订单 [7][8] 财务表现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78/2.36/2.89亿元 同比增长142.0%/32.6%/22.3% [6][7][8]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28.66%同比提升4.22个百分点 期间费用率19.22%同比下降1.24个百分点 [8] - 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1亿元 同比多流入2.49亿元 收现比98.88%同比提升16.59个百分点 [8] - 2025年预测PE 32.9倍 2027年下降至20.3倍 [6][7][8] 业务结构 - 铝模租赁毛利率36.40% PC系列产品毛利率19.34% [7][8] - 境内收入同比增长10.43% 毛利率26.63% 境外毛利率35.16% [7][8] - 应收账款17亿元较年初增长1.33% 存货3.4亿元较年初增长9.81% [8] 增长预测 - 2025-2027年营收预测27.94/31.28/35.36亿元 增速10.5%/12.0%/13.0% [6][9] - ROE从2024年4.8%提升至2027年15.0% [6][9] - 毛利率从2024年25.4%持续提升至2027年29.6% [9]
国务院“人工智能+”文件:减缓就业冲击,优化模型备案制度
南方都市报· 2025-08-26 20:32
人工智能+行动政策发布 - 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推进人工智能与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和全球合作六大领域深度融合 [1] 发展目标与规划 - 设定三步走目标:2027年人工智能与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 新一代智能终端和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超70% 智能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2] - 2030年新一代智能终端和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超90% 智能经济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 [2] - 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 [2] 技术演进与产业升级 - 从"互联网+"向"人工智能+"演进 实现从信息连接到知识运用的跃升 推动生产要素重组和价值创造方式升级 [2] - 加快培育基于人工智能底层架构的智能原生企业 探索全新商业模式和智能原生新业态 [5] - 当前人工智能应用集中在第二、三产业 第一产业应用相对不足 [5] 科学技术领域应用 - 加快探索人工智能驱动的新型科研范式 强化跨学科牵引作用 [4] - 支持AI for Science在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 推动人机协同研究模式转变 [4] - 重点突破材料等领域 利用AI建模预测材料结构性能关系 缩短研发周期并降低成本 [5] 消费与产业发展 - 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手机电脑、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和智能穿戴等新一代智能终端 [6] - 加快发展提效型、陪伴型等智能原生应用 支持开辟智能助理等服务新入口 [6] - 推动企业加快技术研发 完善5G和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 促进智能家电和智慧出行等应用普及 [6] 民生与就业影响 - 关注人工智能对工作方式的重塑 以及在智能教学、个性化学习和医疗保障等场景的应用 [6] - 支持开展人工智能技能培训 激发创新创业和再就业活力 [6] - 加强人工智能应用就业风险评估 引导创新资源向创造就业潜力大的方向倾斜 [6] 数据与基础设施支撑 - 完善适配人工智能发展的数据产权和版权制度 推动版权内容依法合规开放 [8] - 鼓励探索基于价值贡献度的数据成本补偿和收益分成方式 [8] - 加大金融和财政支持力度 发展壮大长期资本和战略资本 完善风险分担和投资退出机制 [8] 治理与国际合作 - 推进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相关立法 优化安全评估和备案管理制度 [8] -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开源可及 强化算力、数据和人才等领域国际合作 [7] - 支持联合国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中发挥主渠道作用 探索形成各国广泛参与的治理框架 [7] 实施路径与挑战 - 需推动供给侧与需求侧深度对接 缓解模型输出不稳定和场景融合难度大等应用困境 [9] - 鼓励数字化基础好、智能升级需求大的场景先行先试 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9] - 统筹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关系 加强基础支撑保障同时减少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 [10]
晶泰控股(02228):AIforScience领军,布局AI+量子+机器人
浙商证券· 2025-08-26 19:15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4][6] 核心观点 - 晶泰控股是领先的AI for Science创新型研发平台,通过AI+量子+机器人复合技术优势构筑壁垒,以医药研发为基础并向材料等领域拓展,收入增长与利润释放有望超预期 [1] - 公司与DoveTree签订合作协议带来首期5100万美元收入确认,是2025年上半年扭亏的主要原因,并有机会获得4900万美元后续付款及58.9亿美元潜在监管与商业里程碑付款,以及销售额个位数百分点的特许权使用费 [2] - 药物研发外包市场增长提速,全球CRO市场预计从2023年123亿美元增至2030年325亿美元,CAGR为14.9%,较2018-2022年CAGR(10.3%)显著提升 [3]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达到6.02亿元、9.18亿元、13.16亿元,同比增长126.1%、52.4%、43.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22亿元、0.61亿元、1.01亿元,实现扭亏 [4][10] 公司业务与技术优势 - 公司由三位MIT量子物理博士后联合创立,获谷歌、腾讯、红杉资本等投资,客户涵盖前20大药企中的17家 [2] - 曾与辉瑞合作缩短晶体选择时间,推动全球首款FDA批准的新冠小分子口服药PAXLOVID加速上市 [2] - 多智能体+机器人湿实验室每月产生20万+条反应过程数据,支撑大模型高质量训练与更高准确度/置信度 [2] - 通过AI+机器人打造"高通量实验-高质量数据-高智能模型"飞轮,机器人实验室可7×24小时工作并积累高质量数据 [15][16] - 产品矩阵覆盖药物研发全流程,包括XtalFold蛋白质结构预测算法、XtalComplete智能结晶工作站等核心产品 [45] 市场机遇与行业趋势 - 全球药物研发支出从2018年1740亿美元增至2022年2415亿美元,CAGR为8.5%,预计2030年达3943亿美元,CAGR为6.1% [53] - 中国药物研发支出从2018年174亿美元增至2022年326亿美元,CAGR为17.0%,预计2030年达675亿美元,CAGR为9.1% [53] - AI可将药物发现时间从60个月以上缩短至40个月以下,临床前候选化合物筛选时间从4-6年缩短至2-3年 [3][61] - 全球药物发现外包服务市场规模从2018年76亿美元增至2022年112亿美元,CAGR为10.3%,预计2030年达325亿美元,CAGR为14.9% [55]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0-2024年收入从0.36亿元增长至2.66亿元,CAGR为65.35%;2024年毛利率回升至46.3% [26][32] - 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业务2024年收入占比61%,同比增长87.8%;药物发现解决方案业务同比增长18.2% [34] - 预计2025年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业务增长130%,药物发现解决方案业务增长120% [86][88] - 2025-2027年预测PS分别为64、42、29 [4][90] 商业模式与拓展 - 通过"药物发现合作-商业化-分层特许权使用费"机制分享下游产品放量收益,分成模式带来收入弹性 [78] - 设立XtalPi Investment作为"解决方案+股权"孵化与投资平台,2021-2023年被投资方/合作者客户收入从0.41亿元增长至0.84亿元,CAGR为43.14% [79][81] - 除医药外,已向材料、新能源、农业等领域拓展,与协鑫签署5年10亿元新能源材料合作 [52][82] 研发与创新能力 - 2020-2024年研发费用从0.84亿元增长至4.18亿元,CAGR为49.58% [40] - 2023年发布自研大模型ProteinGPT,引入LLM算法用于蛋白序列预测与生物药生成 [19] - 化学平台模型在3个药化常用反应类型上预测精度超过80%,人工抽样复核有效率超过95%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