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宏观政策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迎难而上,奋发有为
招商银行· 2025-03-11 22:4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对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行解读,分析形势判断、发展目标、宏观政策、重点工作和资本市场等方面,认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不变,各项政策积极有为,旨在推动经济稳定增长、防范风险和实现高质量发展 [4][5][62] 各部分总结 形势判断 - 2024年经济“稳”态巩固、“进”步坚实,全年呈前高、中低、后扬态势 [4] - 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多边经贸规则受挑战、地缘政治紧张,特朗普新政带来不确定性;国内经济回升基础不稳固,新增“民生短板”和“基层财政困难”表述 [4] - 强调经济长期向好趋势不变,我国有制度、资源、治理、增量四大优势 [4] 发展目标 - 目标设定兼顾需要与可能,总体积极、内生一致,隐含对经济长期向好判断 [5] - 增长目标为5%左右,兼顾短期与中长期需求,延续三年且前两年已完成,可提振信心并留政策弹性 [9] - 就业目标与去年一致,但就业总量和结构性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创新高,需加大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 [10][13] - 通胀目标为2%左右,自2004年以来首次低于3%,考虑当前通胀形势并与主要经济体一致,未来物价在政策决策中权重上升 [14][15] 宏观政策 财政政策 - 总量上广义财政空间扩张至13.86万亿,赤字率达4.0%,赤字规模5.66万亿,特别国债和专项债规模扩大 [16] - 结构上倾向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如投资民生、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等 [20] 货币政策 - 目标上保持流动性充裕,社融和M2增速预计在8%左右,与经济增速和通胀目标匹配 [21] - 操作上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优化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多领域发展 [22][26] 政策执行 - 打好政策“组合拳”,提升匹配度,节奏上能早则早,力度上看准给足,传导上畅通衔接,注重倾听市场声音 [27] 重点工作 大力提振消费 - 扩大内需是拉动经济增长主动力和稳定锚,提振消费是主要抓手,实施专项行动 [28] - 短期从扩规模、加品类、拓场景加码消费品以旧换新;长期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完善社会保障和服务政策 [28][32] 新质生产力 -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关注渐进式和突破式创新 [33] - 渐进式创新瞄准新兴和未来产业,2024年多领域科技爆发,2025年重点发展商业航天等产业 [33] - 突破式创新以DeepSeek为代表实现范式变革,“人工智能+”丰富应用端生态,自主算力芯片有望发展 [34] 经济体制改革 - 紧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推动标志性举措落地,看点包括民营经济、全国统一大市场、国企、财税金融等改革 [37] - 民营经济支持信号升级,四类政策行动将加速,包括制度保障、营商环境改善、财税金融支持和创新转型 [38] - 市场机制关注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推广经营主体活动生地统计、实施降低物流成本专项行动和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42] - 国企关注“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和“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引”两项制度落实 [43] 防风险 - 聚焦房地产、地方债务和中小金融机构,在发展中化解风险 [44] - 房地产政策控制增量、盘活存量,因城施策,丰富实施细节,短期内防风险和去库存政策有优化空间,长期搭建基础性制度 [44][48] - 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做好化债方案落实、隐性债务置换、制度完善和融资平台转型工作 [48][51] - 防范金融领域风险,分类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完善功能定位和治理机制 [51] 绿色低碳 - 传统建筑环保领域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相关领域市场规模有望扩大 [52] - 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立零碳园区和工厂,发展海上风电,统筹消纳与外送通道建设 [52][55] 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 - 新型城镇化推进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农业转移人口纳入住房保障体系,加速市民化进程和拓宽投资空间 [56] - 发挥多区叠加效应培育区域增长极,经济大省获定制支持政策,增强对全国经济带动作用 [57][61] 资本市场 A股 - 政策导向偏积极,有利于长期稳定运行,看好科技板块,行情从概念驱动向业绩驱动转型 [62][67] - “稳”是股市第一要务,政策围绕“稳”字,预计大盘行稳致远,向下风险小,向上弹性待业绩好转 [62][63] - 科技板块是投资主线,关注大模型应用等领域;消费板块有潜力,关注服务、新兴和消费平替方向;红利板块可作底仓配置 [67][68][71] 债券 - 利率短期反弹或延续,中期无大幅上行风险,维持短期反弹、中长期向下观点 [72] - 固收资产配置难度上升,利率债性价比下降、信用债上升,产品配置建议采用货币类与固收+产品搭配策略 [73] 汇率 -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政策稳定连续,预计双向波动为主 [77]
中金:用AI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中金点睛· 2025-03-07 07:31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使用AI解析《政府工作报告》,量化呈现“两会”相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增量信息,寻找政策信号的资产规律,发现《政府工作报告》增量情绪与资产走势相关,还复盘两会后大类资产表现并给出资产配置建议[2][16][22] AI方法论 - 分析师常规政策解读方法有局限性,AI可从政策文件文本中全面提取信息,遵循一致评判原则,打破人类记忆极限与主观判断局限,还能把政策表述具象化,将文本信息转化为可追溯的数字时间序列,提供量化信号,理解政策文本需AI与人类配合协作[3] - 公司让AI精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本各主题的每句话,对句子含义的情绪进行统一打分,还对每类主题提供大量例子微调,使AI理解政策微妙变化,最后按篇幅加权每个句子的情绪打分,得到各主题对应的综合情绪指数,还用同样办法分析《政府工作报告》文本[3][6][7] AI主题分析 - 《政府工作报告》可分为13个主题,主题篇幅变动与中国经济形势变化和政策指引密切相关,如2015 - 2016年“结构性改革”篇幅扩张,2019年以来“宏观政策”讨论篇幅增加且情绪更积极[9][11] - 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稿相比,《政府工作报告》对“宏观政策”着墨更多,明确多个经济指标量化目标,过去5年对“结构性改革”篇幅也更高,提供改革措施具体细节[11]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细化政策目标,新增具体措施与目标,表述更具体全面,将扩大内需战略提升至首位,科技创新更侧重具体实施,防范风险更聚焦实操细节[11] AI情绪分析 - 用主题篇幅占比与主题平均情绪指数相乘得到综合情绪指数,能更准确衡量政策定调的积极程度,历年中央工作会议通稿和次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在许多主题的情绪指数变化趋势上高度一致,反映政策延续性[13][14] - 取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与前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各个主题的情绪指数之差衡量“增量信息”,发现会后一周“稳增长”政策表述增量情绪越大,短期内A股涨幅越高,“科技创新”相关政策表述增量情绪越高,A股科技板块涨幅越多;会后3个月,股票市场表现与“宏观政策”增量情绪更相关,增量情绪越高,A股指数层面平均上涨更多,风格上更利好成长行业,利率平均上行更多[16] 两会之后的市场方向 - 复盘2010年以来两会后大类资产表现,平均来看沪深300与人民币汇率先跌后涨、十年期国债利率走低、商品回落,大盘、小盘与成长指数先下跌再反弹,价值指数总体平稳,港股会前恒生指数震荡、恒生科技偏弱,会后先上涨再调整;会前两周市场风险偏好较高,会后两周债券表现更好,今年两会后股票市场表现强于历史平均[22] - 公司曾建议战略性超配中国股票与黄金,考虑到港股与黄金涨幅超预期及关税不确定性,认为可淡化其短期交易价值,关注长期配置价值,阶段性增配债券与高股息等安全资产分散风险,从6个月以上维度看,中国资产重估可能刚刚启动[24]
目标导向、内需为先——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学习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3-05 18:05
主要经济目标设定 - 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设定为5%左右,与2024年持平,强调稳就业、防风险、惠民生需求,同时具备经济增长潜力和有利条件支撑 [2][6][23] - 政策部署强调灵活性,提出根据形势变化动态调整政策,加强上下联动和横向协作 [2][6][23] - 面临外部挑战包括多边贸易体制受阻、关税壁垒增多,内部矛盾包括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账款拖欠问题突出以及基层财政困难 [2][7][23] 财政政策 - 2025年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赤字规模5.6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6万亿元 [3][9][24] - 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 [3][9][24] - 地方新增专项债拟安排4.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重点用于投资建设、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等 [3][9][24] 货币政策 - 延续"适度宽松"基调,明确保留"适时降准降息"选项,结构性工具突出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民营和小微企业的支持 [3][4][10][25] - 新增"完善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要求,目标从"稳中有降"调整为"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4][10][25] - 专项部署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改革,综合采取补充资本金、兼并重组等方式化解风险 [11] 扩内需政策 - 扩内需成为第一要务,聚焦就业保障和消费升级,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5][12][14][26] - 就业政策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就业,完善工资增长机制,民生领域提出发放育儿补贴 [14][26] - 服务消费侧重扩大健康、养老、托幼等多元化供给,优化休假制度释放文旅消费潜力 [14][26] 民营经济支持 - 提请审议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加力清理拖欠企业账款,深化政企常态化沟通 [5][15][26] - 优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支持,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 [15][26] 房地产市场与债务化解 - 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需求端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供给端控制新增用地供应 [5][16][26] - 债务化解强调"在发展中化债",动态调整高风险地区名单以打开投资空间 [16][26] 双碳目标与资本市场 - 单位GDP能耗目标从2024年降低2.5%提升至3%,加快新能源基地建设和煤电低碳化改造 [17] - 稳住股市措施包括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改革股票发行上市制度、加快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 [17]
躁动!深圳房价,抬头了!
城市财经· 2025-03-04 11:39
深圳楼市回暖表现 - 深圳新房网签量从2023年10月的4153套跃升至11月的8076套,12月仍保持6769套高位,四季度拉动全年数据超越2023年水平 [2] - 二手房成交量从9月3191套逐月攀升至12月8282套,突破5000套荣枯线与8000套繁荣线 [2] - 二手房成交价从2023年7月跌破6万元/㎡后,10月反弹至6.3万元/㎡,2024年2月进一步上涨至6.41万元/㎡ [3][8] - 2024年春节月新房预售+现售2484套,同比2023年春节月增长141% [5] 深圳楼市回暖驱动因素 - 核心逻辑为供小于求的基本面与信心修复,2021-2023年房价从8万元/㎡连破7万、6万关口后,政策刺激推动预期扭转 [11] - 宏观政策转向:2025年货币与财政政策将显著宽松,包括降准降息、央行扩表、赤字率创新高及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 [11][15] - 经济基本面支撑:2023年深圳GDP增速5.8%领跑一线城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4万亿,出口2.81万亿(占全国10%)且增速达14.6% [13][14][18][19] - 人口增量居首:2024年常住人口新增19.94万人,逆转2022年负增长趋势 [20][21] 深圳房价未来走势判断 - 短期大涨可能性被排除,因全国房地产销售面积(2024年-12.9%)与住户中长期贷款增量(2.25万亿,同比减少3000亿)仍处下行周期 [22][24] - 当前回暖受情绪驱动(年初教育需求+政策预期),但需观察二三季度经济与就业数据确认企稳信号 [25][26] - 长期看涨逻辑不变:经济产业优势、人口竞争力及供需关系决定深圳房价终将反弹,但具体时点取决于宏观环境改善程度 [25][26]
每日债市速递 | 2025全国两会即将召开
Wind万得· 2025-03-03 06:40
公开市场操作与资金面 - 央行2月28日开展284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1.5%,单日净投放1020亿元(到期1825亿元)[2] - 月末资金面早盘偏紧后改善,大行供给增加,存款类机构主要回购加权利率走低[2] 海外利率与同业存单 - 美国隔夜融资担保利率为4.33%[3] - 全国及股份制银行一年期同业存单二级市场成交利率稳定在2%附近[5] 银行间利率债收益率 - **国债收益率**:10年期下行3BP至1.725%,7年期下行4.75BP至1.6825%,5年期下行3.75BP至1.6025%[6] - **国开债收益率**:10年期下行2.25BP至1.77%,5年期下行4.3BP至1.6725%[6] - **口行/农发债**:10年期均下行3BP,分别至1.88%和1.88%[6] - **地方债收益率**:10年期微幅波动,内蒙古债9.77Y收益率2.01%[6] 国债期货表现 - 30年期主力合约涨0.54%,10年期涨0.2%,5年期涨0.12%,2年期涨0.05%[8] 国内宏观经济 - 2024年GDP增长5.0%至134.9万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6%(住宅投资降10.5%)[10] - 全国两会将于3月4-5日开幕,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稳增长、防风险、推动科技创新等[9] 国际动态 - 日本计划支出1068亿日元用于能登半岛地震重建[12] 债券市场事件 - **发行与投资**:兴业银行首单"南向通"欧元债投资落地,广汽汇理拟发180亿元ABS[14] - **债务重组**:龙光集团80.8%债权人加入整体支持协议[14] - **负面事件**:荣盛地产、广汇汽车等出现债券违约或评级下调[14] - **城投非标风险**:潍坊滨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非标资产违约[15] 市场活动预告 - Wind Live推出【债市深度谈】每周一栏目及每日债市解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