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
搜索文档
马云站台张勇孵化的盒马,为何会员店全军覆没?
搜狐财经· 2025-08-15 07:17
盒马X会员店关闭事件 - 盒马X会员店北京世界之花、苏州相城、南京燕子矶门店于7月31日停止营业,上海七宝店已关停,全国仅剩的上海森兰店也计划于8月31日停业,届时该业务将"全军覆没"[2] - 盒马X会员店曾被视为对标山姆、Costco的"第二增长曲线",但因阿里收缩零售版图及赛道竞争加剧而关闭,资源转向盒马鲜生、盒马NB等核心业态[5] - 关闭动作恰逢盒马高层换帅,创始人侯毅退休,联合创始人沈丽离职,管理权移交至财务背景的严筱磊团队[11][12] 阿里新零售战略与盒马定位 - 盒马成立于2016年,是阿里"五新战略"中新零售的标杆项目,定位为数据驱动的全渠道平台,内部代号"五道口项目",获阿里1.5亿美元初始投资[7] - 马云2017年公开造访盒马金桥店并亲自站台,确认其作为阿里新零售"一号工程"的战略地位[7][9] - 2022年后盒马主力业态鲜生店实现盈利(年销售额610亿元,门店约300家),但X会员店等新业态因定位不清、成本高企失败[9][15] 盒马商业模式挑战 - 8年内尝试12种业态,低线城市扩张受阻(如成都计划50家门店未达标),下沉市场接受度不足[15] - 运营成本高企导致频繁关店、裁员、运费门槛提高至99元,中产用户黏性下降[15] - 未能证明高成本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可持续盈利,资本市场对其"烧钱换规模"路径失去耐心[16] 资本层面影响 - 盒马IPO计划受阻,估值从100亿美元跌至不足40亿美元,阿里2023年11月决定暂缓上市[14] - 阿里股价在X会员店关停消息曝出后一周内从122.49美元跌至117.04美元,年内涨幅收窄至48%(较3月高点下跌16.4%)[5] 战略调整方向 - 阿里整合淘宝大会员体系,关闭X会员店后拟提供统一权益(如免费盒马会员),转向生态协同模型[18] - 盒马创始团队谢幕,新管理层推行扁平化管理,X会员店关闭反映战略聚焦核心盈利业态[12][18]
“缺钱”的马可波罗,上市救急
搜狐财经· 2025-08-15 06:30
公司IPO进程 - 马可波罗成为2025年首家IPO过会企业 但上市进程一度停滞 7月25日向深交所递交注册稿 若审核通过将成为近5年A股唯一成功上市的瓷砖企业[1] - 公司2022年5月首次提交IPO申请 2023年3月因注册制改革平移至深交所 2024年5月上会但被暂缓审议 7月申请中止审核[2][4] - 主板IPO政策2023年初收紧 监管部门对传统家居等行业壁垒较低企业亮"黄灯" 建陶企业因"高污染重资产"特性上市难度大[4][5] 财务表现 - 2023年收入89.25亿元 同比增长3.05% 但2024年收入73.24亿元 同比下降17.93% 较2021年93.65亿元减少20亿元[6] - 归母净利润逐年下滑 2022-2024年分别为15.14亿元、13.53亿元和13.27亿元[8] - 毛利率从2019年47.11%下降至2024年38.46%[12] - 2022-2023年进行两次现金分红累计8.23亿元 大部分落入实控人口袋[5] 行业状况 - 2024年瓷砖实际产量59.1亿平方米 同比下降12.18% 不及2009年水准[8] - 公司2022-2024年营收稳居国内建筑陶瓷赛道第一[2] - 行业面临供过于求局面 建陶企业普遍营收下滑利润骤降[14] 客户结构风险 - 2019-2023年前五大客户中有三家房地产企业 包括暴雷的恒大地产[8] - 2020年对恒大计提3.36亿元坏账准备 2021年因房地产客户违约计提7.61亿元信用减值和1.1亿元资产减值[8] - 2024年应收账款账面价值12.13亿元 工程端销售占比从2019年43.89%降至2024年30.44% 但计提坏账准备的房企仍有17家[9] 战略调整 - 大力发展整装业务 将整装列为与零售、工程并立的三大渠道之一 2023年10月与贝壳整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0] - 采取"以价换量"策略 2024年销量1.93亿平方米比2020年多 但收入比2020年少12.67亿元[12] - 推进差异化高端化战略 2023年发布"印象敦煌"系列 对L&D唯美品牌进行升级[13] - 通过数字化生产线和"机器换人"实现降本增效 毛利率超过行业平均值10个百分点[12] 募资计划 - 首次招股书计划融资40.18亿元用于智能陶瓷家居产业园等六个项目建设[5] - 最新招股书将募集资金降至23.76亿元 主要用于智能升级改造[5][12]
美妆巨头纠纷再起!KK集团诉名创优品不正当竞争案9月开庭
南方都市报· 2025-08-14 22:40
法律诉讼案件 - KK集团起诉名创优品及其关联公司关于"THE COLORIST"商标在国内和海外"商标抢注不正当竞争"一案将于9月1日一审开庭[2] - KK集团此前已对国内商标抢注行为和"WOW COLOUR"门店装潢侵权进行维权并取得胜诉 包括北京市高院二审判决撤销被抢注商标和南京中院判令名创优品停止侵权并赔偿200万元[2][3] - 案件始于2019年 KK集团发现"THE COLORIST"商标在国内被阿信科技抢注 海外多国被深圳法莱盛抢注 这两家公司均与名创优品存在关联关系[3] 行业发展状况 - 中国美妆集合店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 2021年市场规模达130亿元 预计2025年将突破400亿元[5] - 2019-2022年间国内新增美妆集合店品牌超过20个 包括名创优品旗下"WOW COLOUR"和逸仙电商推出的"完子心选"等[5] - 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 多数门店采用明快色彩设计、开放式货架和美妆试用区等相似元素 产品组合也高度雷同[6] 企业经营动态 - KK集团是国内领先的新零售企业 旗下拥有"THE COLORIST调色师"、"KKV"和X11等多个品牌 门店遍布全球超过200座城市 布局超过千家门店[7] - 集团自2021年起已四度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最新一版已失效 但IPO进程仍在推进中[7] - 2025年10月新《反不正当竞争法》实施 增加了中国对海外不正当行为的管辖规定[7] 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增速放缓 2025年上半年至少有34个国内外美妆品牌及企业宣布闭店或退出中国市场 包括莎莎国际关闭中国内地最后18家线下门店[6] - 新零售业态创新成本高但复制门槛低 导致头部企业的设计元素常被快速模仿[6] - 本案二审结果或将确立美妆集合店视觉识别的保护标准[6]
增收不增利 中国利郎阵痛前行
北京商报· 2025-08-14 00:2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17.27亿元 同比增长7.9% [1]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2.43亿元 同比减少13.4% [1] - 经营利润同比下滑17.1% 主因政府补助减少及自营店与电商费用增加 [1] 主品牌业务表现 - 主系列"利郎LILANZ"收入11.91亿元 同比微降0.2% [1] - 收入下滑主因渠道转型导致分销业务销售收入下跌及库存回购费用扣减 [1] 转型战略举措 - 2020年底更换品牌代言人从陈道明转为韩寒 瞄准年轻消费者 [2] - 2022年底推出虚拟人"LI"推广简约男装品牌精神 [2] - 2023年升级品牌视觉VI并明确"简约男装"定位 [2] - 大力发展青年商务子品牌LESS IS MORE系列 [2] - 2024年以防水技术为切入点推出拒水羽绒服等创新产品 [3] - 2024年8月通过合资公司获得高尔夫品牌"MUNSINGWEAR"中国所有权 [3] - 2024年在东北及江苏推行DTC模式取代一级分销商 [3] 转型成效体现 - 轻商务系列LESS IS MORE采用全直营模式 [4] - 2025年上半年轻商务系列收入同比大幅上涨31.8% [4] - 通过新零售营销策略实现线上线下渠道互补 [4] 历史盈利波动 - 2020-2022年净利润连续下滑 降幅分别为31.19%/15.99%/4.29% [2] - 2023年净利润实现18%增长 [2] - 2024年净利润再次下滑13.1% [2] 行业专家观点 - 商务男装需推动品牌高端化以获取发展空间 [3] - 产品创新应"源于商务不再商务"寻求突破 [3] - 建议从卖产品转向卖服务 利用在地化服务优势运营客户 [3]
紫燕百味鸡携手淘宝闪购亮相ChinaJoy,持续深化年轻市场渗透
搜狐财经· 2025-08-13 09:25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跨界营销和数字化渠道突破成功激活Z世代消费群体 显著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渗透率 [1][3][4][6][8][9] 营销策略创新 - 公司与淘宝闪购合作亮相ChinaJoy展会 将传统卤味融入二次元文化 通过关注领好礼和主题任务互动等形式触达年轻消费圈层 [1][3] - 创新营销形式打破传统卤味品牌与年轻群体间的认知壁垒 实现品牌认知度与好感度双重提升 [4] - 凭借年轻消费群体高度认可 公司获评"2025高品质消费品牌TOP100"和"十大Z世代创新力品牌"奖项 [4] 渠道突破与业绩表现 - 与淘宝闪购合作点亮上海多地标 依托平台年轻用户流量和精准推送能力实现广泛触达 [6] - 7月饿了么订单量突破400万单 凸显便捷消费场景吸引力及线上渠道作为业绩增长新引擎的潜力 [6] - 淘宝闪购数字化营销工具助力实现从品牌曝光到销售转化的品效合一 [6] 年轻市场战略布局 - 实施"大学城战略" 在高校核心区域开设门店 精准锁定全国重点高校市场 [8] - 针对年轻学子需求推出"小胖桶""热卤三拼"等创新产品及小碗菜、套餐等年轻化组合 [8] - 通过签约品牌大使和校园社交平台互动建立情感连接 提升品牌吸引力和复购意愿 [8] 数字化营销体系构建 - 探索抖音直播等新兴数字营销手段 采用"总部赋能+区域联动"直播战略深化产销协同 [8] - 建立"区域直播引流+消费券到店核销"长效机制 结合刮刮卡和土鸡周边等创新营销方式 [8] - 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全域营销新生态 显著提升营销转化效率 [8]
红棉股份股价微跌0.60%,食品饮料板块表现受关注
金融界· 2025-08-13 02:32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12日收盘,红棉股份股价报3.32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60% [1] - 当日成交量为15万手,成交额达0.50亿元,换手率为1.13% [1] 公司基本面 - 公司总市值60.94亿元,流通市值44.00亿元 [1] - 市盈率为130.06 [1] - 业务涵盖啤酒生产及新零售等领域 [1] 资金流向 - 8月12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146.40万元 [1] - 近五日累计净流出2844.62万元 [1] 行业动态 - 近期市场对食品饮料板块的关注度有所提升 [1]
国芳集团股价震荡下行 盘中一度快速反弹超2%
金融界· 2025-08-13 00:31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12日15时公司股价报11 10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 36% [1] - 盘中股价最低触及10 90元最高升至11 50元振幅达5 39% [1] - 当日成交量为38 84万手成交金额4 31亿元 [1] - 8月12日13时53分公司股价在5分钟内快速反弹超过2%最高报11 26元 [1] 交易数据 - 股价快速反弹时段成交金额达3 45亿元换手率为4 67% [1] - 8月12日主力资金净流出2981 28万元占流通市值的0 4% [1] - 近五个交易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入4932 14万元占流通市值的0 67% [1] 公司业务 - 公司主营业务为商业零售涵盖百货超市电器等业态 [1] - 主要经营区域集中在甘肃省 [1] - 所属行业为商业百货同时涉及新零售等概念板块 [1]
益民集团股价微涨0.23% 政策推动并购重组市场活跃
搜狐财经· 2025-08-13 00:16
公司股价表现 - 益民集团最新股价为4 33元 较前一交易日上涨0 01元 涨幅0 23% [1] - 盘中最高触及4 38元 最低下探4 30元 [1] - 成交额0 69亿元 换手率1 52% [1] 公司业务与行业属性 - 公司属于商业百货板块 涉及上海本地股 新零售等概念 [1] - 主营业务涵盖商业零售 物业租赁等领域 是上海地区重要商业企业之一 [1] 行业并购重组动态 - 2025年以来并购重组市场明显提速 政策端持续推动企业整合 [1] - 今年并购重组规模显著扩大 双创公司占比提升 产业整合成为主流方向 [1] - 部分低负债 低市值的国企公司被市场认为具备潜在重组预期 [1] 资金流向 - 今日主力资金净流出343 88万元 [1] - 近五日累计净流出692 72万元 [1]
拉夏贝尔迎新主入局 品牌有望获广穗电商赋能
证券时报网· 2025-08-12 21:41
公司控制权变更 - 杭州金穗丰华企业管理合伙企业通过执行法院裁定成为拉夏贝尔控股股东 实际控制人为王国良[1] - 杭州金穗执行事务合伙人为广穗金控 王国良为广穗电商创始人[1] 新控股股东背景 - 广穗电商成立于2013年 是国内最早为服装和医药品牌提供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公司之一[1] - 公司拥有300多名员工 主营大健康和大时尚类目 具备完善供应链和分销体系[1] - 提供全链路服务包括品牌形象塑造、产品设计、营销策划、视觉设计、大数据分析、线上运营及仓储物流[1] - 设立五大运营中心涵盖大时尚、大健康、分销、客服和直播业务 在天猫、淘宝、京东、唯品会等平台运营多家店铺[1] 协同效应预期 - 广穗电商的运营、分销、流量整合优势将加速拉夏贝尔向高效新零售转型 推动线上线下双轨发展[2] - 拉夏贝尔可利用广穗电商的上下游资源提升供应链与销售协同效率[2] - 专业运营团队将优化商品企划、营销推广和线上渠道开拓能力[2] - 广穗电商作为第一梯队代理可助力高效触达目标客群[2] 品牌价值基础 - 拉夏贝尔累计注册会员超1263万 微信公众号粉丝超340万[2] - La Chapelle品牌天猫官方旗舰店粉丝约1044万 抖音全域粉丝超1026万[2] - 各电商平台粉丝量在服装品类中名列前茅[2] 未来发展展望 - 控股股东变更后拉夏贝尔历史债务问题有望陆续解决[1] - 公司将获得广穗电商的全面赋能[1] - 重整后将向社会呈现全新品牌形象[2]
胖东来:黑科技与人文并重,打造新零售典范!
搜狐财经· 2025-08-12 21:12
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七个月实现销售收入13386亿元 超越2024年全年170亿元业绩[1] - 每周二闭店减少14%营业时间却实现客流量增长25%和平均客户价值提升18%[1] - 毛利润增长22% 单店性能达到同行三倍水平[6] 数字化运营体系 - 建立覆盖2000万会员的用户画像系统 实现精准个性化推送[1] - 低代码平台使业务人员无需编程即可通过拖拽界面搭建系统[3] - 智能补货系统自动处理70%库存管理 员工专注情感化服务场景[6] - 业务部门可自行添加功能 如关联推荐规则次日即可生效[7] 人力资源创新 - 员工每年享受180天带薪休假 远超行业标准[1][6] - 员工流失率仅05% 显著低于行业平均3%水平[6] - 平均薪资达当地平均水平两倍 激发员工创造力[6] - 员工发明免费茶歇区 无障碍购物指南等专利服务[6] 运营效率提升 - 数字化系统打破延长营业时间-员工疲劳-服务下降恶性循环[9] - 飞书多维表格公开经营数据 手机完成食品安全检查效率提升300%[9] - 低代码平台显著降低开发成本 避免IT部门排期延迟[7] - 形成独特休眠经济模式 闭店期间仍保持竞争力[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