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
搜索文档
锚定重点领域加力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时报· 2025-09-08 10:03
资产规模与贷款增长 - 截至6月末公司资产总额达9.65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1.94% [1] - 本外币贷款总额5.63万亿元 较年初增加2434亿元 增长4.51% [1] - 上半年贷款增量超去年全年增量的65% [1] 战略布局与区域发展 - "五大赛道"(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跨境金融/财资金融)贷款增长规模占新增贷款70% [1][2] - 长三角区域贷款增量占比超50% 贷款总额近2万亿元占全行35% [1][2] - 存款总额超2.5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近10% [2]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905.59亿元 同比增长2.62% [3]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97.37亿元 同比增长10.19% [3] - 并购贷款/线上供应链融资/银团贷款/绿色信贷增速与余额居股份制银行前列 [2] 战略方向 - 深度融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 立足长三角区位优势 [2][3] - 以金融"五篇大文章"为行动纲领 持续优化资产结构与资产负债管理 [3]
沂链通供票小课堂:沂链通如何防范重复融资风险?
搜狐财经· 2025-09-03 09:57
行业动态 - 票据市场通过金融科技平台实现与上海票交所信息披露系统实时同步 有效杜绝一票多融风险[3] - 供应链票据平台与41家金融机构及50家头部电商平台、金融科技平台建立合作 推动票据生态高质量发展[3] - 平台内部建立黑名单库机制 2024年以来累计拦截异常融资申请46笔 涉及金额达1.9亿元[3] 平台运营 - 沂链通平台于2024年5月11日获上海票据交易所核准直连 渠道代码400026[3] - 平台运营方临沂商城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 定位为供应链票据公共服务平台[3] - 平台战略定位为"创新的平台、开放的平台、服务的平台、平台的平台" 服务目标为百万级中小微企业[3] 产品服务 - 平台提供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等票据承兑贴现服务 涵盖供应链票据融资业务[1][3] - 电子票据业务支持票据支付功能、承兑汇票贴现及票据质押等综合金融服务[1][3] - 通过票据融资服务与供应链金融结合 助力企业深化发展[1][3]
铁轨“金”梭织就中原发展新画卷
金融时报· 2025-09-02 11:06
公司业务与项目 - 建设银行累计为河南交通运输领域投放贷款110亿元 [1] - 建行河南省分行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铁路作业区项目牵头组建银团并提供15亿元信贷支持 [2] - 创新推出"班列+供应链"融资模式为产业链全链条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2] - 为兰考县智慧物流港提供超5亿元贷款推动农产品冷链运输 [3] - 为焦洛平高铁建设项目提供授信支持并创新账户管理机制 [4] 基础设施建设进展 - 支持建设的铁路项目包括京广 郑西 济郑 郑太等线路 [1] - 助力河南建成"米"字形高铁网 [1] - 中欧班列集结中心铁路作业区项目仅用14个月建成通车 [2] - 全长近24公里的铁路串联长春钢材 上海芯片等供应链要素 [2] - 焦洛平高铁北达焦作云台南抵平顶山尧山 [4] 区域经济影响 - 铁路网络使郑州至开封通勤时间压缩至25分钟 [4] - 高铁网络覆盖中原大地18座城市实现同频共振 [4] - 铁路建设带动郑州形成千亿元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城 [2] - 冷链物流推动中原农产品运往全国并带动农户增收就业 [3] - 铁路贯通使兰考县就业机会增加且县域经济发达度提升 [3]
调研速递|平安银行接受境内投资者等多家机构调研 手续费收入等要点披露
新浪财经· 2025-09-01 18:30
核心观点 - 平安银行通过路演活动向境内投资者展示2025年上半年经营业绩和发展战略 涵盖手续费收入结构变化 信用卡业务稳健经营 数字化平台增长 供应链金融高速扩张 资产质量管控 对公贷款投放 机构销售业务协同及理财子公司业绩等关键领域 [1][2][3] 手续费收入结构 - 2025年上半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27亿元 同比下降2.0% [1] - 结算手续费收入19亿元 同比增长3.9% [1] - 代理及委托手续费收入31亿元 同比增长7.6% 主要受代理个人保险收入增长驱动 [1] - 银行卡手续费收入64亿元 同比下降0.1% [1] - 其他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1亿元 同比下降28.7% [1] 信用卡业务运营 - 2025年6月末信用卡流通户数4,539万户 [2] - 上半年信用卡总消费金额9,898亿元 [2] - 通过高质量客户获取策略推出年轻客群专属产品 并升级场景活动与分期折扣等存客经营手段 [2] 数字化平台表现 - 2025年6月末平安口袋银行APP注册用户数17,760万户 较上年末增长2.0% [2] - 月活跃用户数(MAU)3,875万户 [2] - 通过提升账户综合服务能力与优化数字化服务改善用户体验 [2] 供应链金融业务 - 2025年上半年供应链金融融资发生额9,113亿元 同比增长25.6% [2] - 运用金融科技构建生态供应链金融 提升操作线上化 审批模型化及出账自动化能力 [2] 资产质量管控 - 2025年上半年核销贷款256亿元 [3] - 收回不良资产总额186亿元 其中收回已核销不良资产本金100亿元(含已核销不良贷款93亿元) [3] - 不良资产收回额中97.5%为现金收回 [3] 对公贷款投放 - 2025年上半年四大基础行业贷款新发放2,398亿元 同比增长19.6% [3] - 三大新兴行业贷款新发放1,238亿元 同比增长16.7% [3] 机构销售业务 - 2025年上半年同业渠道销售债券规模1,694亿元 同比增长79.0% [3] - 通过承揽 承销与做市综合化模式服务企业发债需求 [3] 理财子公司业绩 - 平安理财注册资本50亿元 2025年6月末总资产135亿元 净资产132亿元 [3] - 上半年实现净利润7亿元 [3] - 管理的理财产品余额11,600亿元 [3]
平安银行(000001) - 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
2025-09-01 17:4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27亿元,同比下降2.0% [2] - 结算手续费收入19亿元,同比增长3.9% [2] - 代理及委托手续费收入31亿元,同比增长7.6% [2] - 银行卡手续费收入64亿元,同比下降0.1% [2] - 其他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1亿元,同比下降28.7% [2] - 2025年上半年核销贷款256亿元 [5] - 收回不良资产总额186亿元,其中收回已核销不良资产本金100亿元 [5] - 不良资产收回额中97.5%为现金收回 [5] 业务规模 - 信用卡流通户数4,539万户,上半年信用卡总消费金额9,898亿元 [2] - 平安口袋银行APP注册用户数17,760万户,较上年末增长2.0% [2] - 月活跃用户数(MAU)3,875万户 [2] - 供应链金融融资发生额9,113亿元,同比增长25.6% [4] - 四大基础行业贷款新发放2,398亿元,同比增长19.6% [6] - 三大新兴行业贷款新发放1,238亿元,同比增长16.7% [6] - "行e通"平台累计合作客户2,751户 [7] - 通过"行e通"平台销售的资管产品保有规模2,68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0.8% [7] - 同业渠道销售债券规模1,694亿元,同比增长79.0% [7] - 平安理财管理的理财产品余额11,600亿元 [8] 战略举措 - 信用卡业务加强高质量客户获取,新户获取规模同比增长 [2] - 推进客户分层经营,开展分期折扣活动 [2] - 构建覆盖主流社媒平台的全域触客生态 [3] - 发布平安口袋银行APP 7.0版本,升级账户综合服务能力 [3] - 持续升级国产系统"鸿蒙"版本APP功能 [3] - 供应链金融提升"操作线上化、审批模型化、出账自动化"能力 [4] - 构建生态供应链金融,聚焦重点行业 [4] - 优化交易客户"主体信用"、交易信息"数据信用"、交易标的"物的信用"相结合的融资模式 [4] - 对公业务聚焦基础设施、汽车生态、公用事业、地产四大基础行业 [6] - 拓展新制造、新能源、新生活三大新兴行业 [6] - "行e通"平台持续迭代交易系统,完善投研服务功能 [7] 子公司情况 - 平安理财总资产135亿元,净资产132亿元 [8] - 2025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7亿元 [8]
狮桥融资租赁:创新供应链金融 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
搜狐财经· 2025-09-01 15:45
公司业务模式 - 公司通过应收账款融资、存货融资和订单融资等创新金融模式支持制造业企业发展[3] - 公司已累计服务制造业企业超过2000家,投放金额突破80亿元人民币[3] - 单笔融资期限通常在6至12个月之间,有效缓解制造业中小企业的资金周转压力[3] 行业合作与影响 - 公司已与50余家核心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其上下游供应商提供高效融资服务[1] - 公司服务有助于优化制造业企业的资金流,提升供应链整体运行效率[3]
浦发银行北京分行携手央企 以“浦链通”共筑产融结合新生态
证券日报· 2025-09-01 15:41
公司战略与业务重点 - 浦发银行北京分行以"浦链通"为核心产品推动大中小企业多链协同和全面融通 [1] - 公司通过与央企集团深度合作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 [1] - 将央企合作作为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1] 业务实施与成果 - 通过对接央企供应链自建平台实现系统互联 [1] - 运用数智化供应链金融服务精准对接产业链企业结算及融资需求 [1] - 累计投放贷款规模近200亿元 [2] - 服务覆盖全国范围上游供应商近2000家 [2] 产业链影响 - 央企供应链平台作为产业链核心枢纽连接上下游资源 [2] - 金融服务深度嵌入产业链各个环节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 - 主要服务对象为产业链中的中小微企业 [2] - 有效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2]
山西运城农商银行 “供应链金融”打通产业“共赢链”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30 17:15
公司业务模式创新 - 公司通过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聚焦产业链上下游小微企业融资痛点 强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1] - 公司采用一链一策服务方案 覆盖规模农业 特色制造 仓储租赁 商超市场 餐饮行业 文化旅游 特色产业等七大产业链[2] - 公司通过整合资源构建新型供应链金融链条 依托客户优势拓展微供应链合作网络 引入优质企业加入共赢链朋友圈[2] 具体服务案例 - 对运城市百忍堂家庭农场授信额度从10万元 50万元提升至200万元 并提供产品进商超 网点宣传 招工信息发布 水果价格信息等增值服务[1] - 为烨兴物流园区提供快速贷款支持仓库改造 改造后成功引进国药控股拓展业务范围[2] - 对烨兴物流园区内23家企业进行对接 为6家企业办理授信2940万元 采用金融服务站加驻点服务模式增强客户黏性[2] 服务机制与产品创新 - 提出供应链共赢链品牌定位和链动上下游同心赢未来的价值理念 致力于提供可感知可持续的产业金融解决方案[3] - 通过银企座谈 试点启动会 授牌金融服务站和小微经纪人等方式持续创新服务模式[3] - 配套出台供应链金融业务实施方案 管理办法及尽职免责等制度确保业务规范开展[3] 综合金融服务拓展 - 开展组合营销拓展综合收益 围绕企业全链条提供代发工资 结算 理财等零售业务以量补价应对利率下行压力[3] - 延伸传统存贷业务推出场景化产品方案 针对供应链环节设计特色保险提升中间业务收入[3] - 通过批量获客精准营销增值服务等多元化手段定制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依托大数据分析实现信息共享与风险管控[3]
中企云链再冲港股IPO 监管“五问”业务模式核心
新浪财经· 2025-08-30 03:39
公司IPO进展 - 公司正处于第二次港股IPO申请阶段 近期中国证监会要求补充外资准入 业务合规性 业务属性界定 资质许可和股权清晰度等五大核心问题的材料[1] - 公司曾于2023年10月首次递表港交所 因需补充经营合规性等材料而暂停 今年5月在监管政策清晰后重新提交申请[1][6] - 专家认为证监会提问是对平台治理 业务定位及收益模式的全面考验 对平台长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业务模式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中国最大独立数字企业确权金融平台 按2024年融资总额计在产业数字金融平台市场份额达12.9%[2] - 商业模式通过对接金融机构与产业链企业 承担数据整合-确权-流转-融资撮合的中枢功能 收入主要来自服务费 应收账款结算及再保理[2] - 核心业务通过应收账款数字化 确权化和资产化实现信用转移 深度参与信用流通环节[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持续增长 分别为6.52亿元 8.79亿元和9.91亿元[4] - 同期净利润实现连续盈利 分别为4569万元 1.52亿元和1.57亿元[4] - 毛利率从2022年87.7%升至2024年95.9% 利润增长主要源于确权及保理业务毛利增加 保理服务规模缩减及成本摊销下降[4][5] 业务结构分析 - 确权及保理业务是核心收入来源 近三年营收占比均超91% 其中云信服务占比从2022年79.1%升至2024年88.5%[3] - 场景数字业务营收占比约7% 但毛利率从2022年39.2%大幅提升至2024年80.7%[3] - 生态业务主要包括资产证券化服务 营收占比不足2% 毛利率保持在58.9%-72.2%区间[3] 用户规模与留存率 - 截至2024年末平台汇聚55.66万家企业用户 包括6601家核心企业 54.64万家链属企业和3574家金融机构[4] - 近三年核心企业留存率保持高位 分别为88.5% 86.0%和87.8%[4] 监管环境变化 - 2024年4月央行等六部门发布《通知》 将"类票据"规范为"应收账款电子凭证" 并明确贸易背景 付款期限等要求 设置两年过渡期[6] - 《通知》赋予电子债权凭证合法性认定 为公司核心业务提供监管依据[7] - 监管实施穿透式管理 要求平台股东结构清晰 保证业务透明性和公正性[7] 股权结构 - 主要股东包括云顶资产(23.1%) 天津经开区国有投资(20.7%)和华舆国创基金(10.3%)[7] - 云顶资产为员工持股平台 云之泰作为投资工具由公司管理层控制 二者构成单一最大股东集团[7][8] - 另有20家股权份额低于6%的股东[7] 行业前景与竞争 - 中国产业数字金融平台市场潜力巨大 企业融资额从2020年至2024年以11.9%复合年增长率增至169.7万亿元 预计2029年达262.1万亿元[9] - 竞争格局变化显著 银行系平台(如工银e信 建行e信通)和央企自建平台(如国能e链)加速上线 具备资金优势[9] - 上海票交所供应链票据平台快速发展 可能对传统"信单"类业务形成挤压[10] 第三方平台竞争优势 - 独立平台通过大数据 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金融科技优化服务流程 提升风控水平与服务效率[11] - 可提供个性化 多样化服务方案 并通过开放合作生态整合多方资源 区别于银行系和央企平台[11] - 专家认为在数据割裂背景下 独立第三方平台在整合产业链运营数据和资金关系方面作用凸显[10]
破局与重构:2025年中国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平台模式创新与数商云实践样本
搜狐财经· 2025-08-29 22:33
农业产业链现状与挑战 - 传统农业产业链存在信息断层、流通低效和金融缺位三大核心矛盾 生产端与消费端需求脱节导致农产品滞销与短缺并存 例如2023年某省生姜种植盲目扩大致价格暴跌60% [2] - 农产品流通环节平均损耗率达25% 生鲜产品损耗率更高 多级分销体系推高物流成本 [2] - 中小农户融资成本较工业领域高出5-8个百分点 传统金融难以覆盖其需求 [2] 政策与市场驱动因素 - 中央财政2024年安排专项资金超200亿元用于农业数字化转型 其中供应链协同平台建设占比达40% [3] - 政策目标到2025年新增认证绿色及有机农产品20%以上 冷链物流设施总量突破2000万立方米 [3]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20年增长48% 中产阶层规模突破4亿人 推动特色农产品需求结构升级 63%消费者将安全溯源、营养价值和文化属性列为核心选购指标 [5]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 中国特色农产品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突破1.8万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12.3% [5] - 有机认证农产品市场规模从2020年1200亿元增至2025年3800亿元 功能性农产品销量年均增长31% [5] - 线上渠道销售额占比达47% 抖音和快手平台农产品直播日均场次超12万场 单场最高销售额突破800万元 [5] 数字化平台创新实践 - 数商云F2B2C平台覆盖10万+合作农户、5000亩种植基地及全国销售网络 通过技术中台+业务中台+数据中台三位一体架构实现全链路闭环 [4] - 智能供应链管理通过物联网和GIS技术优化物流路线 降低运输成本15% 动态定价引擎整合20+变量实现每小时自动调价 某化肥企业毛利率提升4.2个百分点 [8] - 需求预测模型整合历史销售数据及社交媒体舆情等变量 某水果合作社提前3个月预测荔枝需求指导种植计划 减少滞销风险 [8] 农业大数据与智能化应用 - 种植计划优化根据市场趋势动态调整作物结构 宁夏枸杞产业带深加工产品比例从40%提升至65% 库存周转率提高2倍 [8] - 病虫害预警通过机器学习分析环境数据 某蔬菜基地农药使用量降低30% 单产提高15% [8] - 数字孪生技术通过虚拟供应链建模实现产能预测和库存优化 某企业库存周转率提升25% 缺货率下降18% [8] 供应链金融创新 - 订单融资基于平台交易数据为农户提供最高80%预付款融资 利率较传统贷款低2个百分点 某生猪产业集团供应链透明度提升 死亡率降低5% [8] - 仓单质押通过电子仓单实现动态质押融资 资金周转率提升3倍 [8] - 大数据风控整合多维度数据构建企业信用评分体系 某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不良率从3.2%降至1.1% [8] 区块链溯源与品牌价值 - 全流程追溯基于Hyperledger Fabric记录200+数据节点 消费者扫码可查看种植环境及物流轨迹等信息 溯源查询率提升至85% [8] - 某有机蔬菜品牌应用区块链溯源后产品溢价率提升30% 复购率增长50% [8] - 内置全球62国化学品管理数据库 帮助企业将出口东南亚清关时效从72小时压缩至8小时 [8] 技术演进与全球化布局 - 智能装备如无人机植保和自动驾驶收割机提升劳动生产率50%以上 某农田通过自动驾驶拖拉机实现24小时作业 人力成本降低60% [8] - VR技术应用增强消费体验 某电商平台利用VR展示养殖过程带动牛肉销量增长40% [8] - 跨境供应链通过区块链实现进口农产品溯源与通关便利化 2025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农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23% [8] 生态协同与标准建设 - 中央财政2025年计划建设30个国家级产地冷链集配中心 完善跨区域农产品流通信息平台 [8] - 数商云云启快速部署方案已帮助5000+中小企业实现电商业务从0到1突破 [8] - 中国有望主导全球30%特色农产品贸易规则制定 某地理标志水果质量分级标准成为区域贸易重要参考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