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

搜索文档
西南麦区、长江中下游麦区陆续开镰收获
央广网· 2025-05-17 08:17
小麦收割进展 - 西南麦区、长江中下游麦区已陆续开镰收获,各地抢抓农时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1] - 四川遂宁射洪市涪西镇回龙村种植专业合作社使用改进农机,可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灭茬还田,效率提升40% [1] - 该合作社种植面积1200亩,配备4台收割机,每台日收50亩,预计6天完成收割 [1] 产量提升措施 - 四川通过良田、良种、良法、良机改良融合实现"川小麦"产量稳步提升 [1] - 达州市大竹县天城镇运用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果提高产量,并采用"市场兜底+订单农业"双保险机制保障种粮户收益 [1] - 重庆通过耐湿害种质资源创制、抗逆高产新品种选育等技术使小麦单产提升20%以上 [2] 机械化应用 - 重庆垫江县推广全程机械化作业,6000多亩小麦机收率达100% [2] - 湖北襄阳组织近4万台套机械进行收割、脱粒、粉碎一体化作业 [2] - 新型收割机使3000多亩地3-5天完成收割,损耗率仅1%-2% [3] 跨区作业支持 - 陕西、安徽、河北等地7000多台联合收割机进入襄阳参与跨区作业 [3] - 襄阳市设立22个农机跨区作业接待站,提供加油站、洗漱间等设施支持外地机手 [3]
在北京西瓜大棚拍短视频,巴西农村发展部长记录中国经验
新京报· 2025-05-15 13:42
中巴农业合作进展 - 巴西农村发展与家庭农业部部长保罗·特谢拉考察中国农业大学及北京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关注中国小农户现代化经验 [1] - 特谢拉表示中国抗击饥饿与贫困的经验值得巴西借鉴,中国做法可为巴西500万小农户提供参考 [1] - 特谢拉拍摄短视频记录中国合作社经验,计划通过社交媒体向巴西农民推广 [1][5] 科技小院合作成果 - 中国农业大学与巴西合作建设两家科技小院,打造多主体创新平台促进巴西家庭农业发展 [2] - 科技小院模式有效提升巴西农业产量并帮助农民增收,特谢拉称其"为巴西农民带来新希望" [2] - 双方计划新增农业机械、畜牧学等领域合作办学,共建家庭农业机械化人工智能化联合实验室 [2] 农机合作需求 - 巴西小农户机械化水平较低且地域分布不均,南部多东北部少 [3] - 巴西政府已制定关税等激励政策引进中国农机,现有许多巴西农户使用中国农机产品 [3] - 特谢拉希望更多中国小型农机进入巴西,并学习中国农业生产数字化经验 [3] 合作社运营模式 - 北京顺义农机服务合作社有365个成员,提供全程机械化服务 [4] - 昌平合作社采用全自动立体种植模式,配备巡检机器人、水肥一体灌溉设备等 [4] - 合作社联合运营模式可覆盖1400家农户,形成生产、销售、文旅、工业化等分工合作 [6] 未来合作方向 - 特谢拉希望在中巴农业合作框架下加强合作社经验交流 [6] - 两国农产品贸易额有望进一步增长,中国是巴西农产品最大进口国 [3] - 合作不仅惠及巴西农业,对拉美国家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3]
新疆农业向“新”发展
科技日报· 2025-05-12 09:18
原标题:新疆农业向"新"发展 "滴滴——"伴随清脆的响声,位于新疆昌吉国家农高区的慧尔智慧农场,电动球阀瞬间启动。操作 员只需通过手机,就能远程进行灌溉作业;百公里之外的加工番茄种植基地,一株株番茄苗在传动链上 循环转动,在接近地面时,被强劲有力的机械臂抓取移栽进田地。 这样的智慧春耕图景,如今在新疆的广袤农田已成常态。近年来,新疆持续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棉花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7%,加工番茄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则超过98%。在数字化技术带动 下,智慧农田在新疆遍地开花,这里的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达到显著的节水增产效果。 眼下,新疆天山南北的棉花春播已基本结束,棉苗破土而出,正在拔节生长。 尉犁县是全国重要的高品质细绒棉和优质长绒棉产区之一。今年以来,该县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 设,将原本零散、凹凸不平的"小田"变成连片、规整的"大田",为机械化播种提供有利条件。 该创新基地占地约1.2万亩,通过建设以农业大数据、集成数控监测技术为基础的智慧化农场,实 现高速精量播种、变量施药、精准施肥及高效灌溉,使棉花单产提升10%以上。 在智慧脑、机械臂的加持下,春耕时节的天山南北沃野千里,一幅幅丰收画卷正在缓缓铺开。 ...
新疆:机械化助力辣椒高效、精准种植
中国新闻网· 2025-05-08 13:31
新疆焉耆县辣椒产业机械化升级 - 新疆焉耆县14.5万亩色素辣椒苗移栽工作已全部完成,采用全自动移栽机实现高效精准种植 [1] - 全自动辣椒移栽机通过精准定位实现一体化作业,秧苗间距误差不超过2厘米,日均移栽面积达15亩,效率较传统人工提升10倍以上 [1] 机械化种植的经济效益 - 农业机械应用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 [2] - 种植户苏小明600亩辣椒地采用十台移苗机,一周内完成栽种,体现机械化高效优势 [2] 合作社与规模化发展 - 苏小军合作社成立两年多即发展为拥有110多台机械设备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包括拖拉机、移栽机、采收机等 [6] - 计划2025年移栽机数量增至80多台,进一步提升辣椒移栽效率 [6] 农业现代化转型 - 焉耆县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为核心,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通过规模化种植、机械化作业、产业链延伸和绿色发展构建高效可持续的现代农业体系 [6] - 机械化作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促进产业升级 [6]
无人机追肥、机器人巡检……慧”耕“慧”种勾画希望田野丰收图景
央视网· 2025-05-06 17:45
全国春播进展 - 全国春播进入高峰 东北地区已春播粮食近1亿亩 完成超两成 [1] - 夏季粮油主要作物冬小麦进入灌浆期 夏粮进入产量形成关键期 [1] - 全国冬油菜面积达1 1亿亩 长江上中游冬油菜已大面积收获 [1] 江西新余早稻种植 - 江西新余市53万多亩早稻栽插任务已完成 正展开首轮田管作业 [1][7] - 种植户使用无人机进行追肥 虫情监测等田间管理 确保5月上旬完成首轮作业 [1][3] - 当地整合无人机等农机资源 形成联动机制 提供高效机械化作业条件 [5] 山东德州棉花种植 - 山东德州夏津县8万亩棉花陆续播种 采取订单式种植模式 [8][10] - 合作社统一管理播种到收购流程 减少种植成本 农户享受国家补贴 [10] - 夏津县建设5处棉花良种繁育基地 制种总规模2万亩 苗种产量300万公斤 [12] 吉林洮南制种玉米 - 吉林洮南市进入玉米种植时节 制种玉米开始大面积播种 [12][14] - 采用一体化播种机 复合导航 开沟 播种 施肥 覆膜等功能 [14] - 推广"小垄双行 膜下滴灌 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 2 8万亩玉米田采用此方式 [14][16] 黑龙江旱田播种 - 黑龙江玉米 大豆等旱田农作物播种已完成近2800万亩 [17][21] - 大型农机进行"种肥同机"作业 提高播种效率 [19] - 北大荒集团采用智能育秧技术 种植户可通过手机远程监控育秧棚 [19]
研判2025!中国玉米联合收割机行业政策汇总、产业链图谱、市场销量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出台,进一步推动玉米联合收割机销量增长[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06 09:26
核心观点 - 农业劳动力短缺和成本上升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 玉米联合收割机作为关键农机装备受益于政策补贴和需求增长 2024年销量达5.09万台同比增长9.94% [1][14] - 国家层面持续推出农机补贴政策 包括提高报废补贴标准(最高3万元)和智能农机研发支持 形成行业重要推动力 [5][6] - 玉米播种面积扩大至44740.7千公顷(同比+1.18%)为收割机提供需求基础 产业链上游钢材产量增至14亿吨支撑制造端 [10][12] 行业政策环境 - 2023-2025年多部门连续出台农机补贴政策 涵盖报废更新(联合收割机补贴标准提升50%)、智能装备研发和"三包"服务优化 [5][6] - 具体补贴标准:2行/3行/4行及以上自走式玉米联合收割机最高报废补贴分别为10800元/18750元/30000元 [1][14] - 政策明确支持北斗智能监测终端、丘陵山区小型机械及大豆玉米复合种植专用机械研制 [5][6]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原材料以钢材为主(2024年产量14亿吨) 用于制造框架/传动部件/切割装置 另含发动机/液压系统等核心零部件 [8][10] - 中游制造环节头部企业包括潍柴雷沃/中联重科/金大丰等 呈现品牌集中度提升趋势 [16][18][20] - 下游需求直接受玉米种植面积扩大驱动 2024年达44740.7千公顷(同比+1.18%)[12] 市场竞争格局 - 行业竞争加剧 头部企业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代表企业包括潍柴雷沃(收获机械行业领先)/金大丰(玉米机全国销量第三)/中联重科(2024年农机营收46.5亿元+122.29%)[16][18][20] - 中联重科农业机械业务覆盖耕作/收获/烘干全流程 2024年营收同比大幅增长122.29% [18] - 金大丰拥有400余家销售网点 产品出口20余国 定位全球全品类农机引领者 [20] 行业发展趋势 - 智能化方向:融合传感器/卫星定位/大数据技术实现自主导航和参数自动调整 [22] - 绿色化方向:优化发动机燃烧效率+采用节能材料降低能耗和排放 [23][24] - 国际化方向: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拓展海外市场 [25] 相关企业 - 上市公司涉及中联重科(000157)/秋乐种业(831087)/登海种业(002041)/农发种业(600313)等 [2] - 非上市主要制造商包括潍柴雷沃/科乐收/山东巨明/山东金大丰等 [2][16]
科技深耕黑土地——辽宁春忙一线见闻
新华网· 2025-05-05 05:52
科技在辽宁春耕中的应用 - 辽宁春耕期间科技应用广泛,包括高速灭茬耙和气吹式精量播种机等智能农机,玉米播种效率提升至以前的2倍,两台机器一天能播种玉米300亩以上 [1][2] - 玉米秸秆全量还田耙混保护性耕作技术在示范区内推广,部分地块玉米亩产达2350斤,实现增产25% [2] - 辽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超过80%,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农业机械覆盖农作物育、耕、种、管、收全过程 [2] 智能农机与数字农业 - 田间轨道式高通量植物表型采集分析平台实现水稻育种数据的全生育周期、全自动、高通量、高精度采集 [2][5] - 高标准农田项目示范区配置智慧监管系统,实时监控田间温度、水分、光照、虫情,自动化液位仪全天候监测水位 [4] - 盘锦市1000亩水稻农田管护人员从8人减少至2人,配备2348台大中型拖拉机、3132台配套设施设备、280台套北斗导航驾驶辅助设备 [4] 农业科技合作与示范 - 清河区与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二九一分公司合作打造"北大荒铁岭垦地共建示范区",推广玉米秸秆全量还田耙混保护性耕作技术 [2] -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使用高科技设备进行水稻育种研究,提升育种效率和精度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