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区域经济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北大创业大讲堂暨北大校友走进昌平活动成功举办
搜狐财经· 2025-05-19 18:38
昌平区科技创新资源 - 昌平区作为北京国际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 汇聚41所高校和16万在校大学生 全国重点实验室数量占全市三分之一以上 [1] - 昌平区持续深化与北京大学合作 加快释放高校创新动能 统筹开展交叉研究成果转化 赋能高端产业发展 [1] 招商引资与人才引进 - 8位企业家代表受聘为昌平区招商引才顾问 将作为链接高校资源 引入优质项目和推动人才集聚的重要桥梁 [3] - 昌平区投促中心全方位推介产业发展情况 营商环境及产业政策 展示区域产业优势和发展潜力 [3] 产学研协同与科技成果转化 - 北京大学专家学者与企业家代表围绕科技成果转化 产学研协同和人才引育等维度建言献策 [4] - 活动设置圆桌对话环节 聚焦校友创业服务地方创新发展 五位专家学者及企业家展开深度探讨 [4] 企业实践与理论创新 - 蔚来汽车联合创始人秦力洪强调技术迭代需扎根应用场景 分享以科技创新带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心得 [3] - 北京大学刘国恩教授提出以健康指标重构经济逻辑 探讨经济增长与星球健康的协同路径 [3]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 昌平区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整合优质资源 构建校友经济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创新生态 [4][5] - 区政府将从政策扶持 资源对接和市场拓展等多维度提供全方位支持 吸引企业家关注和投资昌平 [5] 平台建设与资源对接 - 活动由北京大学校友会及昌平区多个政府部门共同主办 旨在搭建开放协作共享的高层次交流平台 [5] - 平台促进北大校友企业与昌平地方经济融合 推动高校科技成果与区域产业发展精准对接 [5]
各地消费金融业务发展潜力:华北、华东养老保障水平较高,华南、西北人口结构相对年轻
搜狐财经· 2025-05-13 18:58
| 区域 | 省份 | 2024 GDP(亿元) | 2024増速(%) | 2023增速(%) | | --- | --- | --- | --- | --- | | स्त्रना | 北京市 | 49.843 | 5.2% | 5.2% | | | 天津市 | 18.024 | 5.1% | 4.3% | | | 河北省 | 47,527 | 5.4% | 5.5% | | | 山西省 | 25,495 | 2.3% | 5.0% | | | 内蒙古自治区 | 26,315 | 5.8% | 7.3% | | 东北 | 辽宁省 | 32,613 | 5.1% | 5.3% | | | 吉林省 | 14.361 | 4.3% | 6.3% | | | 黑龙江省 | 16,477 | 3.2% | 2.6% | | | 上海市 | 53,927 | 5.0% | 5.0% | | | 江苏省 | 137,008 | 5.8% | 5.8% | | | 浙江省 | 90.131 | 5.5% | 6.0% | | 华东 | 安徽省 | 50,625 | 5.8% | 5.8% | | | 福建省 | 57,7 ...
汽车十强省份突围赛
虎嗅APP· 2025-05-12 21:22
汽车产业区域格局变化 - 2024年一季度汽车产量十强省份为安徽、广东、山东、重庆、江苏、陕西、北京、浙江、上海、湖南 [1][2] - 安徽以76.17万辆产量反超广东(66.51万辆)成为全国第一 [2][5] - 湖南汽车产量达36.84万辆首次进入全国前十 [2][8] 安徽汽车产业崛起 - 统计口径调整(从"企业法人所在地"改为"生产地统计")直接推高安徽产量数据 [6] - 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37.6万辆位居全国第二 [7][8] - 已形成"整车-零部件-后市场"全链条布局,集聚80多家产业链企业 [7] 湖南汽车产业突破 - 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量23.13万辆,同比增长超去年全年,排名从第15升至第4 [8] - 引入比亚迪长沙、北汽株洲等10多家新能源整车企业 [9] - 利用本地锂资源构建"锂资源开发-电池材料-动力电池-整车制造"全产业链 [9] 汽车产业经济贡献 - 2024年中国汽车产业营收规模突破10万亿元,超过房地产(9.67万亿元) [2] - 2023年汽车总产值11万亿元占GDP比重近10%,成为第一经济支柱 [12] - 陕西6家重点车企一季度产值740.2亿元,同比增长72.4% [13] 区域经济发展联动 - 汽车产量十强省份GDP总量均位列全国前二十 [2][12] - 西安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量101.55万辆超越上海(99万辆) [13] - 比亚迪贡献西安新能源汽车产量的97.98%(99.5万辆) [13] 产业转型趋势 - 新能源汽车成为区域经济新增长引擎 [12] - 广东依托传统造车基础、科创实力和港口优势保持竞争力 [8] - 江苏常州新能源产业集群(理想、比亚迪)发展稳健 [9]
进度条拉满 多地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持续推进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04 12:41
重大工程项目进展 - 盘兴高铁500米长钢轨铺设任务加紧进行 采用自主研制铺轨机施工 建成后贵阳至兴义车程缩短至2小时左右 [2] - 盘兴铁路是贵州省"市市通高铁"最后一个项目 将形成贵阳至省内8个市(州)中心城市1至2小时高铁交通圈 [4] - 中铁一局盘兴高铁项目500余名工人坚守岗位 确保五月份全线铺轨任务过半 [6] 高铁网络建设 - 西渝高铁开州站四线特大桥已完成总进度60% 该桥全长635米是联通西渝高铁开州站的重要枢纽工程 [8] - 西渝高铁是"八纵八横"高铁通道中京昆、包(银)海通道重要组成部分 将强化成渝地区与关中平原城市群联系 [10] 铁路工程建设 - 天陇铁路柳林隧道施工采用50余台大型设备 目前已完成12285米 预计年底前贯通 [11] - 天陇铁路正线全长208.357公里 对甘肃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连通川渝地区具有重要作用 [15] - 西成铁路夫地隧道进入正洞施工 该隧道全长1382米位于高寒山区 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 [17]
太湖双子星:常州与湖州,为何经济差距如此之大?
搜狐财经· 2025-05-03 17:29
交通区位 - 常州位于沪宁城市走廊中间,北靠长江南临太湖,具备铁路、高速、港口等全方位交通优势,高铁1小时直达上海、40分钟直达南京,成为产业转移首选地[1] - 湖州因太湖阻隔长期处于长三角边缘地带,2024年前前往上海需绕道杭州耗时3-4小时,沪苏湖高铁开通后仍显著落后于常州[3] 产业结构 - 常州从乡镇企业转型为"智造名城",新能源、新材料、轨道交通产业突出,理想汽车工厂落户带动产业链集聚,动力电池产量占全国33%[4] - 湖州以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为主,织里童装年产13亿件占全国60%市场份额,但附加值低,且遭遇游侠汽车、乐视超级汽车等项目烂尾拖累经济[6] 人口因素 - 太平天国后常州人口恢复更快,2008年达战前水平,现538万常住人口形成充足劳动力与消费市场[7] - 湖州人口损失更严重且恢复缓慢,2022年才达战前水平,现340万人面临用工荒与人才外流[7][9] 政策支持 - 常州作为苏锡常都市圈核心成员获得省级资源倾斜,常州科教城成为长三角创新策源地[9] - 湖州在浙江省内资源竞争处于弱势,南太湖新区建设试图追赶长三角一体化进程[9] 商业基础 - 常州自明清起商业基因深厚,民营经济活跃,中小企业创业氛围浓厚[10] - 湖州历史上以农业文明为主,商业转化能力较弱,当前产业多集中在民宿、特产等"小而美"领域[10] 发展潜力 - 湖州凭借沪苏湖高铁接入上海1小时经济圈,南太湖新区重点布局数字经济与高端装备,土地开发强度仅15%具备后发优势[11] - 常州面临土地开发强度超30%的资源约束,但产业基础稳固[11]
兴联路大桥通车试运行
长沙晚报· 2025-04-28 11:29
项目概况 - 兴联路大桥正式通车试运行,长沙过江大桥增至12座,开福区与望城区通行时间从30分钟压缩至10分钟以内 [1] - 项目总投资37.93亿,路线全长5.475公里,主桥长4.96公里,跨湘江主桥为双塔斜拉桥,主跨达380米,设双向八车道,通行时速可达60公里/时(河东段50公里/时) [3] - 大桥由长沙市交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与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联合承建 [3] 设计特点 - 大桥以"湘江绣月"为设计灵感,148米高的主塔与江心月亮岛遥相呼应,形成"双月印江"的景观效果 [3] - 设置独立过江慢行系统,将骑行道与机动车道完全隔离 [3] - 塔、岛与银星湾公园相映成趣,形成"一桥一岛一公园"的立体景观格局 [3] 建设成就 - 自2021年9月开工建设以来,运用10个新型工法,研发2项专利 [3] - 实现"零污染"施工和安全生产"零事故" [3] - 获评"湖南省优秀重点建设项目" [3] 交通功能 - 大桥西连长益复线高速,东接兴联路城市干道,横跨4条交通主干道 [5] - 极大缓解长沙北二环交通压力,成为益阳、常德等城市进入长沙的便捷通道 [5] 区域经济影响 - 促进滨水新城与金霞组团发展,串联高铁西城、月亮岛文旅新城等重要片区 [5] - 降低物流成本、提升通行效率,加速人才、技术、资本流通 [5] - 为长沙"一江两岸"协同发展按下"加速键" [1]
凝“新”聚力 争创区域经济发展先锋——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看玉林经开区发展质效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3-24 16:13
凝"新"聚力 争创区域经济发展先锋——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看玉林经开区 发展质效 转自:新华财经 投资5亿元的禾望新能源风机组件等新质生产力项目落户,招引投资8.1亿元的玉林市低空经济产业园项目入驻,投资16亿元的玉林市香料产业园项目举行首 批厂房竣工仪式,投资30亿元的玉林市安全应急产业园项目开工……岁末年初,在广西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玉柴工业园)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一系列 重大项目接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024年,玉林经开区聚焦"三个攻坚年"重点任务,以党建引领为主引擎,不断深化改革,强化招商、要素保障和作风建设,推动经开区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 效。 当下的玉林经开区,紧扣"精简机构、强化职能、招大引强、优配要素、优化服务"改革思路,锚定重点改革任务,全力推进经开区改革攻坚突破,不断为经 开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聚焦管理机制重塑,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不允许轻易说'做不了',不允许推脱说'不归我管',不允许简单说'我不会',这'三个不允许'已经成为玉林经开区干部职工的办事准则。"玉林经开区工委书 记梁春锋说。 在区域经济的角逐中,玉林经开区提出要全力在"十虎竞玉林"比拼中走在前、争先锋,打破传统的 ...
东北第一座万亿城市,可能是它
创业邦· 2025-03-03 10:50
东北地区万亿城市发展态势 - 2024年全国27座城市GDP超1万亿元 东北地区尚未有城市突破该门槛 但大连有望在2025年成为东北首个万亿级城市 沈阳预计2026年迈入万亿行列 [1] - 大连2024年GDP达9516.9亿元 若2025年实现5.5%增长目标将突破万亿 沈阳2024年GDP为9027.1亿元 按5.5%增速测算2026年可达10047.4亿元 [1][8][9] - 长春提出"十四五"期间经济总量迈向万亿目标 东北四大城市中已有三个明确冲击万亿GDP [8] 大连经济增长驱动因素 - 2023-2024年大连GDP实现两连跳:2023年8752.9亿元(增速6%) 2024年9516.9亿元(增速5.2%) 第二产业贡献突出 2023年增加值3715.2亿元(增9%) 2024年增速6.6% [3] - 传统产业表现强劲:长兴岛经济区2024年工业总产值2525.5亿元(占全市29.7%) 恒力集团炼化一体化等项目达产后可新增产值1100亿元 旅顺口区船舶制造业产值105亿元(增8%) [3][4] - 新兴产业高速增长:2024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11% 连续21个月两位数增长 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纳入国家重大项目 [4] - 消费升级显著: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85.9亿元(增3.9%) 智能家电类增86.1% 新能源汽车类增42.6% [4] 区域经济发展挑战 - 大连第三产业质量与规模待提升 高端服务业如金融创新、科技研发等专业化程度不足 [6] - 人才吸引力欠缺 高端人才流入不足且本地人才流失 制约产业创新发展 [6] - 地理空间局限影响辐射效应 大连位于东北边缘地带 对区域整体带动作用有限 [10] 东北振兴战略布局 - 沈阳角逐国家中心城市 若成功将提升城市能级 增强区域影响力 [9] - 专家建议发挥各省优势:大连巩固港口优势 黑龙江挖掘边境潜力 形成差异化发展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