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Ruby
icon
搜索文档
Is Pfizer Stock a Yield Trap?
The Motley Fool· 2025-07-03 16:21
核心观点 - 辉瑞公司面临重要专利到期问题,预计未来几年将损失170亿至180亿美元年收入 [7] - 公司股价较2021年峰值下跌约60%,但股息收益率高达7.1%,远超标普500平均水平的4倍 [2][4] - 辉瑞通过新产品研发和收购(如Seagen)应对专利悬崖,目标2030年新增200亿美元年收入 [12][13] 专利到期影响 - 主要专利药物Eliquis占辉瑞总收入的14%,预计2025年欧盟和2028年美国市场将面临仿制药竞争 [8] - 乳腺癌药物Ibrance一季度销售额同比下降7%,竞争对手诺华的Kisqali同期增长52% [9] - 心脏药物Vyndaqel面临BridgeBio Pharma新药Attruby的竞争压力 [10] 财务与股息情况 - 过去12个月总收入625亿美元,专利到期可能造成180亿美元收入缺口 [11] - 自2009年起连续提高股息支付,当前股息收益率处于历史高位 [2] - 若新产品实现200亿美元年销售额且毛利率回升至80%以上,股息可持续增长 [15] 增长战略 - 疫情期间巨额利润投入研发,2023年获FDA批准9种新药 [12] - 430亿美元收购癌症药物专家Seagen,通过自主生产提升利润率 [13] - 管理层预计新产品组合将在2030年贡献200亿美元年收入 [12] 投资前景 - 新产品管线强大,有望克服专利悬崖并维持股息增长 [17] - 长期持有(10年以上)可能获得良好回报,但新药上市存在不确定性 [18]
BridgeBio Raises $300 Million Through Partial Capped Monetization of BEYONTTRA® European Royalty
Globenewswire· 2025-06-30 19:30
文章核心观点 - 基因药物公司BridgeBio将BEYONTTRA在欧洲的部分销售特许权出售给HealthCare Royalty和Blue Owl Capital管理的基金,获得3亿美元资金,以加强资产负债表并支持产品推出和管线项目 [1][2] 交易情况 - BridgeBio将BEYONTTRA在欧洲的部分特许权出售给HCRx和Blue Owl,获3亿美元,该协议将预期特许权变现,为公司提供即时且稀释性较低的资金 [1][3] - 公司高级副总裁称交易为股东保留显著上行空间,结构设计限制了向特许权投资者的年度及总付款额,凸显了acoramidis的良好开端和全球潜力 [2] - HCRx主席和CEO表示看好acoramidis对ATTR - CM患者的积极影响,体现公司对生物制药行业创新的支持;Blue Owl董事总经理称投资反映对BEYONTTRA商业潜力的信心及提供灵活资本解决方案的承诺 [3] - 协议规定,BridgeBio获3亿美元,作为交换,投资者获得BEYONTTRA在欧洲每年前5亿美元净销售额60%的特许权使用费,协议初始上限为1.45倍,达到上限后无需再向投资者付款 [3] 过往合作与产品获批情况 - 2024年3月,BridgeBio与拜耳消费者保健公司达成独家许可协议,在欧洲商业化BEYONTTRA治疗ATTR - CM,已获2.1亿美元前期和监管里程碑付款,预计近期再获7500万美元里程碑付款及30%左右的分层特许权使用费 [4] - acoramidis在美国以Attruby获批,在欧洲、日本、英国以BEYONTTRA获批,所有标签均表明对TTR有近乎完全的稳定作用 [4][6] 产品信息 BEYONTTRA - 是一种口服的转甲状腺素蛋白(TTR)稳定剂,用于治疗成人野生型或变异型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心肌病(ATTR - CM) [6][7] - 在ATTRibute - CM研究中,acoramidis在ATTRv - CM和ATTRwt - CM患者中显示出快速获益,3个月时首次事件(ACM或CVH)时间与安慰剂组显著分离,30个月时复合ACM和复发性CVH事件减少42%,CVH事件累积频率减少50% [6] Attruby(acoramidis) - 是一种转甲状腺素蛋白稳定剂,用于治疗成人野生型或变异型转甲状腺素介导的淀粉样变性心肌病(ATTR - CM),以减少心血管死亡和心血管相关住院 [8] - 与安慰剂组相比,服用Attruby的患者腹泻(11.6% vs 7.6%)和上腹痛(5.5% vs 1.4%)的不良反应报告较多,多数不良反应为轻度,无需停药即可缓解,因不良事件停药率与安慰剂组相似(9.3%和8.5%) [9] 公司信息 BridgeBio Pharma - 是一家专注于基因疾病的生物制药公司,成立于2015年,研发管线涵盖从早期科学到晚期临床试验的项目 [10] HealthCare Royalty - 是一家领先的特许权收购公司,专注于商业或接近商业阶段的生物制药产品,自成立以来已在90多个生物制药产品上投资超50亿美元 [11] Blue Owl - 是一家领先的资产管理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管理资产达2730亿美元,通过信贷、实物资产和GP战略资本三个多策略平台进行投资 [13] 其他信息 - Latham & Watkins LLP担任BridgeBio的法律顾问,Gibson, Dunn & Crutcher LLP担任HCRx和Blue Owl的法律顾问 [5]
华泰证券|AIDC产业更新
2025-06-30 09:0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AIDC 产业、AI 算力行业、AI 数据中心相关产业、高压直流电(HVDC)行业、超级电容行业、UPS 及柴油发电机行业、高速同缆行业 - **公司**:英伟达、Corewave、博通、Marvell、甲骨文、光迅、华工、锐捷网络、星网锐捷、润泽科技、奥飞数据港、世纪互联、万国数据、Crandall、伟创、红海、麦米、欧陆通、中恒电气、和旺、宏林电力、安菲诺、泰科、莫氏、谷歌、字节跳动 [1][2][3][4][7][10][12][15][16]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海外算力基建**:今年以来经历显著变化,1 月 Deepsec 出现后虽北美微软有砍单,但它降低垂类行业算力使用门槛、释放推理需求,4 月英伟达和 Corewave 等公司业绩显示其重新回归正轨,博通和 Marvell 的 ASIC 收入预期乐观,甲骨文 OCI 业务显示推理端需求增长,代表全球 AI 开始闭环 [2] 2. **国内 AIDC 产业链**:受芯片制约、模型突破和应用落地等因素影响,H20 禁令影响有限,头部数据中心上架率稳定,液冷、光模块、交换机等配套环节二季度业绩爆发,互联网大厂如阿里、字节跳动已宣布大规模投资 AI,长期来看国内 AI 问题有望通过芯片突破、模型提升和应用市场优势解决 [1][2][3] 3. **海外核心公司预期**:英伟达和 Marvell 对未来需求变化持乐观态度,英伟达 GPU 主要面向训练需求,Marvell 的 ASIC 收入预期增长,甲骨文 OCI 业务不依赖少数大客户,收入来自各行业推理和应用需求,反映海外产业链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1][5][6] 4. **海外算力市场需求趋势**:呈现强劲增长趋势,GPU 和 ASIC 需求旺盛,英伟达推出 GB 系列芯片及新品,Marvell 和博通上修市场需求预期,CSP 对 AI 投资力度增强,二季度海外算力公司业绩增速明显 [7] 5. **国内算力市场**:今年二季度受地缘政治和芯片限制有扰动,但全年指引总量变化不大,AIDC 领域国产光模或芯片订单景气度提升,后续有望加快资本开支规模及建设进度 [8][9] 6. **AI 数据中心相关产业环节**:在算力基建产业周期中普遍表现出较好的业务增长弹性,服务器电源、UPS、柴油发电机、高压直流电(HVDC)、高速同缆等环节有机会实现业绩兑现 [10] 7. **高压直流电(HVDC)市场**:国内阿里系推动应用,其他大厂和运营商也开始尝试,海外维地等公司与英伟达开展合作,预计后续进入放量周期并引入国内企业 [11] 8. **全球推理需求**:正在迅速增长,国内外 TOKEN 量显著增加,谷歌和字节跳动等公司推理需求在过去半年内显著放量 [16] 9. **中美 AI 算力需求差异**:美国进入大模型迭代周期,AI 算力需求包括推理和训练两方面,释放程度更大,中国短期内主要以推理为主,训练需求较少 [17] 10. **美股 AI 产业链公司**:未来半年边际变化大,行情可能从海外算力链扩散到国产算力链,需验证国产算力链公司利润率能否释放,取决于国内 AI 应用付费能力和意愿 [18] 11. **AI 商业模式**:美国付费能力和意愿强,AI 商业模式跑通概率大,国内付费意愿有差异,可能影响商业闭环和产业链环节利润率提升 [19] 12. **AI 算力链行情扩散趋势**:主要从海外扩散到国产算力,从光模块、PCB 扩散到其他环节,最终要看利润能否释放,今年下半年海外和国产算力链都可能有机会 [2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国内 AIDC 产业链关注标的**:建议关注具有核心龙头客户订单且上架率稳步提升的国内 AIDC 龙头标的,如润泽科技、奥飞数据港、世纪互联和万国数据,这些公司估值较低,未来有望显著改善 [1][4] 2. **高压直流电(HVDC)领域突出公司**:中恒电气和和旺是国内高压直流电领域的龙头企业,中恒电气二季度订单表现好,收入及利润端预计有明显变化,和旺公司主营业务显著增长 [12] 3. **超级电容应用前景**:英伟达 GB300 及 Ruby 硬件线条明确使用超级电容产品,与 HVDC 产品搭配效果良好,GB300 超级电容作为标配可能性较高 [13] 4. **高速同缆发展情况**:数据传输需求增长且性能要求提高,高速同缆成为明确共识,宏林电力下半年产能陆续到位,将拓展相关公司市场份额,国产化替代比例上升 [15]
BridgeBio Pharma (BBIO)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5-06-19 21:29
业绩总结 - Attruby在Q1 2025的总收入为3670万美元,独特处方数量为2072[51] - 预计到2030年,公司的市场规模将超过80亿美元[35] - 目前ATTR市场的年销售额为15亿至20亿美元,预计将继续扩展[65] 用户数据 - Attruby的市场准入反馈积极,定价策略被认为合理,且与tafamidis处于同等水平[53] - 目前在美国有1200-1300名开处方的HCP和200-300家机构,代表了80%的市场交易量[59] - Attruby的市场潜力调查显示,HCPs预计Attruby的市场份额将在未来达到30%-40%[68]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Attruby在美国获得FDA批准,标志着其为首个具有近乎完全稳定TTR的药物[40] - 三项III期临床试验已全部招募完成,分别为BBP-418(112名患者)、encaleret(71名患者)和infigratinib(114名参与者)[12] - Encaleret在ADH1的Phase 3研究已完全入组,预计在2025年下半年公布顶线结果[136] 市场扩张和并购 - 预计2025年将实现多个里程碑,包括Beyonttra在欧盟和日本的批准[32] - ATTR市场预计在2024年达到68亿美元,2023年为43亿美元,年增长率为58%[66] - LGMD2I/R9在美国和欧盟的市场机会超过10亿美元[146] 负面信息 - Attruby的常见副作用为轻微,包括腹泻和腹痛,且在未停药的情况下得到缓解[177] - Canavan病在美国和欧盟的患者约为1,000名,且大于25%的患者在10岁之前死亡[163] 其他新策略和有价值的信息 - Attruby的患者支持团队提供保险导航和支持,确保患者在48小时内获得药物[46] - 2024年,ATTR市场的增长驱动因素包括更多的赞助商和非侵入性诊断工具的全球采用[67] - BBOT已将两种潜在的首创分子推进临床,预计第三种将在2025年上半年进入临床[174]
AI芯片供需状况的最新梳理
2025-06-16 00:03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AI芯片、服务器 - **公司**:OpenAI、Google、Jupiter、豆包公司、英伟达、微软、谷歌、甲骨文、亚马逊、Meta、小米、阿里、腾讯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AI芯片市场供需关系复杂且动态发展** - **需求侧存在不确定性**: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和地缘政治冲突或使企业削减AI预算,2026年资本支出前景不明,新模型可能导致算力瓶颈,阿里、腾讯2025年Q1资本支出不及预期引发对国产规划落地的担忧[2] - **5月后出现积极变化**:各国政府互动使市场对谈判结果预期改善,地缘政治促使企业和工业加大AI投入,加速AI渗透,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未出现算力紧缩[2] - **算力需求增长**:AI受众和应用范围扩大、复杂度提升推动算力需求提升,如OpenAI与Google合作、Jupiter公司TOKEN调用量指数级增长、豆包公司日均调用量同比增136倍体现推理需求投资紧迫性[1][4][5] - **国内情况**:H20禁令下,下半年RTX Pro预计交付,国产卡占比提高可填补算力需求,但RTX Pro只能推理、海湾资源建设集群有问题,不过训练算力基本足够,国内有独特方法论无需过虑训练算力差距[1][4][5] - **2025年全球服务器出货量增长**:TrendForce预测2025年全球服务器出货量达1461万台,同比增长7%,AI服务器占比15%,规模近220万台,同比增长30%,通用服务器复苏增长约4%[1][6] - **英伟达在芯片市场表现及预期**:Porsche预测2025年英伟达芯片出货量占市场六成,价值量接近七成,虽有投片削减和良率担忧,但未明显调整分配,预计投片量接近340 - 390k片[1][7] - **AI芯片和服务器产品路线图明确** - **英伟达芯片**:GB300芯片Q2陆续出货,Q3小批量生产,Q4量产,采用HBM3E技术;2026年下半年推出uBing 26,144,HBM升级到HBM4;2027年推出Ruby Ultra N1,576,HBM规格提升到16层,封装四个GPU[3][8][9] - **需求结构变化**:GB3等系列产品目前微软需求占四成,谷歌占两成,2026年科技龙头公司占比将提高[3][10] - **看好算力市场和国产算力产业链发展** - **算力市场**:供需两侧有边际改善和增长潜力,长期看好,海外硬件板块和A股对应基建板块长期表现乐观,但短期内可能整理[11] - **国产算力产业链**:下半年芯片供给改善,国产算力相关产业链板块有望迎来右侧布局窗口,缓解过去压力带来新机遇[12][13]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AI芯片市场积极变化**:各国政府互动使关税冲突预期改善,中东地区签署协议推动产业发展,如阿联酋一年50万片出口放宽,黄仁勋商谈主权AI数据中心建设计划[5] - **股价投资层面**:海外算力情绪修复基本调整到位,市场对国内算力投资有疑虑,需等下半年RTX Pro及国产芯片出货量数据再布局[4][5]
Penumbra Introduces the Ruby® XL System - the Longest, Largest, and Softest Coil on the Market for Vascular Embolization
Prnewswire· 2025-06-05 21:00
产品发布 - Penumbra公司宣布美国FDA批准并推出Ruby® XL System 这是市场上最长、最大和最柔软的线圈 旨在帮助医生实现更高效的栓塞 可能减少辐射暴露并优化结果 尤其适用于大血管和高流量栓塞[1] - Ruby XL System引入三种独特技术 Ruby XL POD® XL和Packing Coil XL 均可通过0.035"+诊断导管输送 主要直径为0.030" 设计用于提高手术效率 这些线圈提供更多体积(最大40mm) 长度可达70厘米[2][8] - Ruby XL线圈采用3D复杂形状设计 适用于多种临床应用中构建动脉瘤框架 POD XL采用混合多阶段设计 具有三合一线圈闭塞技术 Packing Coil XL采用创新液态金属波形技术 可动态调整以适应任何血管尺寸(长度可达70厘米)[8] 产品优势 - Ruby XL System每线圈提供的体积超过市场上任何其他线圈 可能带来成本节约 Ruby XL体现了公司对创新的承诺 在不牺牲柔软度或可输送性的情况下通过更多体积实现机械闭塞[2] - Ruby XL比Ruby 020线圈大2倍 比传统035线圈大3倍 使用更少线圈可能减少辐射暴露[10] - 结合Ruby XL System Penumbra的Ruby外周栓塞产品组合为医生提供最广泛的栓塞选择之一 使医生能够获得最新的线圈技术和最广泛的选择方案[3] 公司背景 - Penumbra是全球领先的血栓切除公司 专注于开发最具创新性的技术 用于治疗缺血性中风、静脉血栓栓塞(如肺栓塞)和急性肢体缺血等具有挑战性的医疗状况[4] - 公司广泛的产品组合包括计算机辅助真空血栓切除术(CAVT™) 专注于从头到脚快速、安全、简单地清除血块 通过开创这些创新 公司支持100多个国家的医疗保健提供者、医院和诊所 致力于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4]
没有防御性编程,Rust服务稳定到不需要维护,然后老板说不需要我们了...
菜鸟教程· 2025-06-05 20:05
技术选型与性能表现 - 公司原有技术栈以Ruby和Node.js为主,面临支持10万并发用户的实时服务需求时,Ruby被确认不适合该场景 [2][3] - 团队进行四种语言概念验证(Elixir、Rust、Ruby、Node.js),Rust版本由新手开发者编写但仍以显著性能优势胜出:速度最快、内存占用最少 [5][8] - Elixir在并发处理中表现优异,Node.js受限于单线程需分布式部署,Ruby性能垫底 [9][10] Rust的采纳与开发过程 - 团队最终选择Rust因其通用性潜力,包括网络编程、Web服务及多语言SDK开发等战略价值 [10] - 项目时间紧张,由单一开发者采用极简架构实现:基于WebSocket的API,内存哈希表存储,事件推送至Kafka [13][14] - 开发效率极高:2周完成第一版,1-2周部署,一个月内扩展功能,稳定运行零故障 [15][18] 性能优化与管理层冲突 - 服务在50万并发用户活动前招聘3名Rust开发者优化,最终单台64核机器支持100万并发(P99延迟10ms)、200万并发(P99延迟25ms) [19][21] - 管理层因服务过于稳定质疑团队价值,强制要求转用Ruby/Node.js,导致3名Rust开发者离职 [20][22] - 禁用Rust后尝试Node.js重写失败,因单线程无法处理高负载,最终依赖第三方服务仍性能不足 [24][25][26] 结果与行业启示 - 原Rust服务持续在生产环境稳定运行但无人维护,成为"被遗忘的英雄" [28][29] - 技术决策受管理层变动显著影响,人力资源倾向主流技术栈(如Node.js/Ruby)与性能需求存在矛盾 [22][23] - 极端稳定性反成团队风险,揭示技术成功与管理预期错位的悖论 [1][29]
Penumbra (PEN) FY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6-04 04:00
纪要涉及的公司 Penumbra(PEN),一家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阿拉米达的医疗技术公司,成立21年,全球员工超4500人,产品涵盖栓塞、通路和血栓切除三大领域 [5][6][7]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核心观点 - Penumbra是未来2 - 5年的优质投资标的,有望实现增长和利润率扩张 [2] - 公司血栓切除业务增长潜力大,创新能力强,通过四大战略有望持续成功 [3][33][35] - VTE业务过去几个季度增长超40%,未来市场增长可持续 [46][48] 论据 - **投资价值**:大的VTE市场积极采用机械血栓切除产品,竞争对手可能存在整合问题;即将获批神经领域新CAPT平台;即将公布的临床数据可能改变社会指南,推动机械血栓切除的应用;利润率有望扩张 [3][4] - **业务情况** - **产品组合**:栓塞产品为铂金线圈;通路产品以导管为主,Neuronmax o 88导管销量超百万,是市场领导者;血栓切除业务是当前增长驱动力,包括CABT技术和多种型号导管 [8][14][16][29][30] - **市场机会**:美国五个基本血管床的血栓切除潜在患者超百万,DVT患者数量多但受关注少,公司已取得进展 [10][13] - **技术优势**:CABT技术通过计算机控制阀门,提高吸栓效率,减少血液吸入;闪电系列和雷霆系列导管采用调制抽吸技术,缩短吸栓时间 [14][15][17] - **临床案例**:闪电闪2.0在不同案例中的设备使用时间大幅缩短,如DVT案例中为8分钟,动脉案例中小于2分钟 [22][23][25] - **战略规划**:创新方面,公司团队卓越,创新能力强;商业团队投资方面,为栓塞和血栓切除业务提供重点支持;市场接入方面,通过Vizient数据向医院证明产品临床和财务优势,已取得显著成效;同时注重扩大利润率、提高盈利能力和现金流 [33][35][38][39] - **VTE业务增长**:过去几个季度VTE业务增长超40%,主要因产品份额转移,口碑传播使更多人愿意尝试公司产品;市场接入数据和STORM PE临床试验将助力未来多年增长 [46][48][5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计划2027年在海外建设生产设施,用于产品扩张或国际销售 [6] - 公司Ruby XL线圈处于早期发布准备阶段,将用于开拓新的病变类型 [32] - 公司财务表现有一定节奏,年初利润率因销售会议和 payroll 税等因素较小,随后逐年增长;2025年公司指引增长为12 - 14%,若剔除中国市场影响,增长可能达16 - 18% [43][44]
公司Rust团队全员被裁,只因把服务写得「太稳定」:“项目0故障、0报警,那养着3个Rust工程师没用啊”
猿大侠· 2025-06-02 12:22
项目背景与技术选型 - 一家快速成长的独角兽初创公司主力应用采用Ruby on Rails和Node.js,未使用高性能编译型语言如Rust或Go [3] - 公司计划开发实时在线状态服务,初期需支撑10万并发用户,团队认为Ruby不适合此场景 [3] - 技术选型阶段,团队用Elixir、Rust、Ruby和Node.js编写原型进行性能测试,Rust因灵活性和性能脱颖而出 [4][6][7] Rust项目开发与性能表现 - Rust版本在基准测试中速度最快、内存占用最低,Elixir次之,Node.js受限于单线程,Ruby最慢 [10] - MVP版本仅用两周开发完成,两周部署上线,采用内存哈希表和Kafka事件推送的极简设计 [8][9] - 服务稳定支撑10万并发用户,后续扩展功能也未出现故障 [11] - 优化后性能显著提升:支持100万并发(p99延迟10ms)和200万并发(p99延迟25ms) [12] 管理决策与Rust团队解散 - 公司战略调整导致实时功能搁置,Rust团队解散,服务转入低维护状态 [12] - 新管理层认为Rust工程师"冗余",要求其转岗至Ruby/Node.js或离职,3名Rust开发者全部离开 [14][15] - 决策层未采纳推广Rust的建议,尽管已有成熟服务、工程师和多个适用业务场景 [15] 技术重写与后续影响 - 管理层强制用Node.js重写Rust服务,首次尝试因架构复杂性失败,需依赖第三方平台Ably但性能不达标 [16] - 最终Rust服务虽仍在运行,但因缺乏维护团队,扩展需求被放弃或采用次优方案 [17] - 开发者社区反馈此类事件普遍存在,管理层常因不理解技术价值而抵触非主流技术 [18] 行业现象与开发者观点 - 类似案例常见:技术成功反导致团队被裁,因"无维护需求"难以向管理层证明价值 [17][18] - 企业扩张中管理更替易破坏技术创新,决策者倾向选择主流技术而非最优方案 [18] - Rust等高性能语言面临推广困境,尤其在非技术驱动型组织中 [15][18]
公司Rust团队全员被裁,只因把服务写得「太稳定」:“项目0故障、0报警,那养着3个Rust工程师没用啊”
36氪· 2025-05-30 17:32
还记得不久前的那篇《"因为一次成功重写,我们 CTO 彻底封杀了 Rust!"》吗? 当时,许多读者留言称这故事"离谱"得像是由 AI 杜撰的,其中就包括了本文的主人公——一位 Reddit ID 名为 Drogus 的开发者:"一篇用 AI 生成的帖子"、"明显是假的"。 话虽如此,Drogus 却不由得联想到了一段他自己的真实经历,与其中某些情节有几分相似:"Rust 项目 做得太成功,反而导致这门语言在公司内部被「判了死刑」"。 项目背景:一个快速成长的独角兽初创公司 Elixir 次之; Node.js 表现还可以,但受限于单线程运行时; Ruby 最慢。 值得注意的是,Rust 版本最初存在也一个小 bug:开发者用 async futures 给客户端发消息时,会遍历所 有客户端来获取发送通道列表,这在高负载下会阻塞运行时几秒。不过这个问题属于实现细节,对熟悉 Rust 的人来说并不难修复。 这件事发生在几年前。那时,Drogus 刚加入了一家在疫情期间快速成长的独角兽初创公司,其主力应 用采用 Ruby on Rails 编写,一些视频处理相关工具则用 Node.js 实现。当时,这家公司并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