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

搜索文档
卫星化学:上半年营收234.6亿元净利润27.44亿元 双双延续快速增长态势
证券时报网· 2025-08-11 21:5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34.6亿元 同比增长20.93%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44亿元 同比增长33.44% [1] - 研发费用投入7.73亿元 申请专利122件 获授权专利57件 [1][2] 研发创新 - 聚焦催化剂、新能源材料、高分子新材料、功能化学品等关键领域研发 [2] - 高性能催化新材料项目正式落地 计划投资30亿元打造一体化产研平台 [2] - 构建未来研发中心 加快原创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进程 [2] 产业链布局 C2板块 - 形成182万吨乙二醇、50万吨聚醚大单体与表面活性剂、20万吨乙醇胺、15万吨碳酸酯下游产能 [3] - 乙醇胺和聚醚大单体实际产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一和第二 市占率均超20% [3] - 聚醚大单体全面应用于高性能减水剂 乙醇胺在表面活性剂和气体净化领域获认可 [3] C3板块 - 拥有国内最大、全球第二的丙烯酸及酯产能 [4] - 平湖基地年产80万吨多碳醇项目实现一次性开车成功 打通丙烯到高附加值多元醇深度利用 [4] - 与丙烯酸板块形成上下游闭环 为高分子乳液和高吸水性树脂提供稳定原料 [4] 产品竞争力 - 聚乙烯产品性能稳定、杂质含量低 成为行业标杆 适用于管材、膜料等多元化领域 [3] - 聚苯乙烯产品在韧性与耐热性方面持续优化 进入多家家电龙头企业核心供应链 [3] - 构建从原料控制、生产优化到渠道延伸的闭环体系 保持行业领先盈利水平 [4] 数字化转型 - 依托"星云"工业互联网平台 打通采购、生产、物流、销售等核心环节 [5] - 搭建集安全环保、应急响应、能效分析、物流追踪于一体的数字管理平台 [6] - 连云港石化轻烃一体化智能工厂与嘉宏新材料双氧水智能工厂入选省级先进级智能工厂 [6] 绿色发展与ESG - 构建涵盖烯烃、高端新材料、绿色能源副产氢等多个板块的绿色循环体系 [7] - 产品单耗与碳排水平位居行业最优 通过高纯氢气副产、低碳原料替代实现全过程低碳管理 [7] - MSCI ESG评级由B跃升至BBB ESG评级从A晋升至AAA 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等多项认定 [7] 行业环境 - 化工行业面临"高成本、弱需求"双重压力 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 产品供应周期拉长 [1] - 全球经贸环境不确定性显著上升 关键化工品和能源出口受限加剧行业经营难度 [1]
从“乡村小店”到“共富细胞”——山东泰安以“微服务”汇聚乡村振兴“大能量”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08 14:38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文化赋能、数字转型和协同共建三大策略 将乡村零售终端升级为多功能社区服务中心 推动乡村振兴和业务增长 [1][3][6] 文化赋能策略 - 提炼地域文化元素(平安文化/齐长城记忆)融入终端改造 形成"一镇一特色"文化布局 [1] - 建成2000余家农村品牌店和精品店 实现重点行政村全覆盖 [2] - 通过文化角/主题店/宣讲员培训等措施 使终端月收入提升近30% [1] 数字化转型 - 部署云POS系统提供库存预警和销售趋势分析 实现精细化经营管理 [3] - 通过"泰慧赢"MBA平台开展12期线下培训 结合"泰享用"平台推送数字化操作指南 [3] - 运用3D虚拟店铺模拟顾客动线 解决零售户"想变不会变"的痛点 [3] 协同共建网络 - 建立"1+1+N"企地协同机制 与38家单位达成党建共建合作 [6] - 建成1个惠民服务中心/24个便民中心/602个服务站点 覆盖存取款/缴费/快递等民生服务 [4][6] - 组织80余次便民义诊/文化下乡活动 服务延伸至老年理发/健康监测/农产品直播等领域 [6]
北京市数字赋能“综合查一次” 减负增效暖企心
中国新闻网· 2025-08-07 03:02
综合查一次改革试点 - 北京市自2025年7月起在东城、海淀、丰台等10个区启动"综合查一次"试点 通过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整合检查提升监管效能 [1] - 改革依托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实现检查部门、时间、对象的智慧统筹 改变以往多头检查、重复执法的局面 [1] - 试点企业反馈检查效率显著提高 迎检负担明显减轻 [1] 数字化赋能监管 -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运用大数据平台统筹26个监管部门 引入75条算法实现60平方公里范围内检查计划一键整合 [2] - 重点企业月均检查量同比下降71% 行政检查总量较去年同期下降60% [2] - 海淀区通过数字化手段构建智慧统筹机制 自动生成跨部门联合检查建议 [2] 监管效能提升 - 检查事项相关、内容相近的检查被统筹整合为一次检查 通过专业互补提升效能 [3] - 东城区海底捞案例显示 多部门联合检查可实现现场信息互通 当场解决企业疑问 [3] - 联合检查推动企业"综合改一次" 有效解决多部门检查标准不一致问题 [3] 企业服务创新 - 海淀区针对华熙Live商圈企业开展需求调研 为5家商户量身定制综合检查方案 [4] - 企业反馈联合检查不仅节省时间 还提供现场教学和指导建议 [4] - 试点已覆盖酒店、商圈、科技园区等多个业态 未来将向更多行业延伸 [4]
第十五届喀交会8月15日启幕 首设双主宾国展区拓合作新局
新华社· 2025-08-05 21:09
喀什地区商务局党组副书记、局长杨婧表示,喀交会吸引力持续攀升,得益于活 跃的区域市场需求、有力的政策支持以及深厚的品牌积淀和显著的对接成效。值得关 注的是,本届参展企业中,有专精特新企业83家、行业百强企业19家、国家级高新技 术企业9家、世界500强企业6家。 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的重要支点,新疆喀什正迎来中吉乌铁路加速推进等重大机 遇,其"四区叠加"(含自贸试验区)政策优势将进一步放大产业与平台的协同效应,助 力喀什打造亚欧黄金通道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记者 蔡国栋) 喀什地委委员、行署常务副专员吴晓斌介绍,喀交会已成为新疆向西开放的重要 名片。自2005年创办以来,累计吸引56个国家和地区、3.8万家企业参展,成交总额超 4800亿元人民币。本届展会规模提档升级,4万平方米展区将吸引来自巴基斯坦、吉尔 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加纳等40个国家及地区的181家境外企业和1120家国内企业参 展,国际商协会团组达26个。 展会亮点纷呈,首次设立吉尔吉斯斯坦和巴基斯坦"双主宾国"展区,并首创"全产 业链"沉浸式体验区,展示喀什优势产业从源头到终端的完整链条。同时,聚焦新质生 产力、数字赋能和贸易扩容,设置科技 ...
企业信用好 就能得“免检金牌” 成都新津这样为企业“松绑”
搜狐财经· 2025-08-05 06:53
营商环境创新 - 成都新津区推出"白、灰、黑"名单信用监管体系 通过企业信用画像和分级分类监管减少行政检查干扰 [1][3] - 信用监管体系依托"智慧蓉城"系统建立企业信用数据库 涵盖3 8万户经营主体全量数据和8 000余条"四上"企业信用数据 [3] - 2023年1-6月新津区涉企检查总频次降低8 6% 同时实现经济增长6 9% [3] 信用监管机制 - 信用等级分为三级:"白名单"(无行政处罚)、"灰名单"(有行政处罚)、"黑名单"(多次行政处罚) 实行动态管理 [4] - 已建立工业、餐饮、医美等14个行业领域的分类名单 实施"免检、少检、必检"差异化检查机制 [4] - "白名单"企业实行触发式监管 "灰名单"推行柔性执法 "黑名单"实行全覆盖监管 [4] 企业案例成效 - 某食品头部企业因信用良好获"免检金牌" 其明星产品"小酥肉"年销售额达14亿元 已出口至6个国家地区 [5] - 新能源链主企业被纳入"白名单"后 将2023年产值目标定为10亿元 较2022年增长20% [6] - 监管部门向企业提供《"一业一册"合规经营指南》等10余份服务材料 涵盖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等领域 [5] 产业发展数据 - 新津区作为成都绿色食品产业主要承载地 202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72亿元 规模居全市第一 [4] - 信用监管改革使企业腾出更多精力投入生产创新 食品企业正拓展新西兰和非洲等新市场 [5][6]
数字赋能,三秦文脉“火”起来
陕西日报· 2025-08-04 08:03
科技赋能文旅创新 - 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引入AI换装镜技术,0.3秒完成面部识别并生成16张古风写真,年吸引游客超200万人次 [1] - 街区推出"中华图志·上元长安"VR体验、"大唐居民身份证"交互系统等沉浸式项目,实现历史文化资源"一键穿越" [1] - 陕文投与华为共建文旅AI联合创新中心,开发影视级VR、XR大空间体验项目,如《帝国密码——秦始皇陵》XR试运营中 [1][4] 政策支持与技术突破 - 陕西6部门2020年联合印发文件,明确文化资源数字化采集、沉浸式平台开发等关键技术攻坚方向 [1] - 陕文投与华为合作开发AI文旅垂直大模型,基于上亿条旅游数据提供深度智能服务,覆盖全国30省份 [5] - 全国旅游资源交易平台采用"S2B"模式整合上下游资源,累计交易额突破40亿元 [5] 数字平台与智能服务 - "游陕西"APP服务点击量突破1.5亿次,成交订单超300万笔,实时展示景区人流、馆藏等数据 [6] - 平台通过物联网设备采集游客行为数据,生成98个特色榜单,AI定制"千人千面"行程 [6] - 整合全省955个文旅资源,服务400万用户,实现从5A景区到乡村书屋的全覆盖 [6] 案例与市场反响 - 《兵马俑出逃》AI创意短视频播放量破百万,以数字技术展现古今交融 [2] - 西安芙蓉新天地数字娱乐综合体运用VR技术,让游客体验巴黎圣母院等全球场景 [4] - 游客通过平台推荐参与皮影戏等传统文化活动,提升互动体验 [6] 行业专家观点 - 文化产业数智化转型需以大数据、AI驱动全链条重组,激活文化资源价值 [7]
1300亿元物流成本是如何省下的
经济日报· 2025-08-02 08:57
物流成本降低成效 - 上半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至14%,较一季度和上年同期分别下降0.1个和0.2个百分点 [1] - 每创造100元GDP所支出的物流费用降至14元,上半年节约物流费用超过1300亿元 [1] - 供应链协同效率增强为实体经济减轻负担 [1] 政策目标与部署 - 2027年目标为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至13.5%左右 [1] - 政策部署包括深化综合交通运输改革、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健全国家物流枢纽网络等 [1] - 上海提出2027年目标为12%以下,广东目标为13%左右 [3] 成本下降驱动因素 - 产业升级与技术驱动的协同效应是主要原因 [1] -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和物流技术加快创新共同推动成本下降 [1] - 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带来根本性变化,数字技术优化管理系统降低空驶率 [2] - 自动化仓储设备提升作业效率,新能源运输工具降低整体能耗 [2] 未来重点方向 - 需持续聚焦铁路货运量提升和水路运输占比优化 [3] - 加强高铁、港口等关键节点建设,强化供应链韧性 [3] - 打破跨境物流、多式联运等衔接环节瓶颈 [3] - 降低制度性成本是关键一环,需解决行业垄断、地方保护等问题 [2] 实施路径建议 - 通过政策落地、技术创新和区域协同实现目标 [3] - 充分发挥数字赋能作用,持续优化基础设施建设 [3] - 合力降低制度性成本,推动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 [3]
上半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至14%—— 1300亿元物流成本是如何省下的
经济日报· 2025-08-02 05:59
物流成本与GDP比率下降 - 上半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至14%,较一季度和上年同期分别下降0.1个和0.2个百分点 [1] - 每创造100元GDP所支出的物流费用降至14元,上半年节约物流费用超过1300亿元 [1] - 供应链协同效率增强,为实体经济减轻负担 [1] 政策目标与措施 - 2027年目标为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至13.5%左右 [1] - 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健全国家物流枢纽与通道网络 [1] -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解决行业垄断、地方保护、区域分割等问题 [2] 产业升级与技术驱动 -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和物流技术加快创新共同推动物流成本下降 [1] - 物流企业通过数字技术优化管理系统,降低空驶率,提升自动化仓储效率 [2] - 新能源运输工具的使用有效降低整体能耗 [2] 区域协同与目标差异 - 上海提出到202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至12%以下,广东力争降至13%左右 [3] - 地方目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整体物流成本降低提供缓冲余量 [3] 未来重点方向 - 打破跨境物流、多式联运等衔接环节的瓶颈 [3] - 聚焦铁路货运量提升和水路运输占比优化,加强高铁、港口等关键节点建设 [3] - 充分发挥数字赋能作用,持续优化基础设施建设 [3]
湖北浠水:数字赋能基层提质增效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31 19:10
公司数字化建设进展 - 浠水县烟草专卖局组织基层一线人员开展"133"工程应用专题培训 旨在提升信息化水平和基层治理效能[1] - 专卖人员接受"金叶五智"系统、"三线协同"平台及数字看板操作规范实操培训 提升工作效率与过程控制能力[1] - 营销人员聚焦营销数据看板、"9233"移动平台、客户经理说数能力等数字化场景建设 增强数字化工具应用能力[1] 培训实施效果 - 培训共计20余人参加 其中6人分享运用经验 累计收集10余条反馈问题并当场建立闭环清单[1] - 推动基层治理由"经验管理"向"智慧治理"转变 促进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1] - 公司将以深化成果运用为导向 持续推动学用贯通 将"133"工程成果融入日常工作中[1]
第四届数贸会将扩大数字国潮展区
杭州日报· 2025-07-31 10:23
"数字化领域涉足不深""年纪大规模小",这些问题成为老字号品牌负责人提到的共同痛点与难点。 毛源昌眼镜品牌总监彭倩以自身企业为例提出了建议:"作为一个渠道平台,我们在数字化方面拥抱AI 眼镜,目前已与众多AI智能眼镜品牌达成合作,也希望通过多种途径实现数字赋能。" "老字号插上数字的翅膀,是企业实现创新升级的重要路径。"径山书院联合创始人陈洁瑾说,"数 贸会上我们是'新人',我们期待届时能开出名贵、稀罕的'新花'、结出有竞争力的'新果'。"作为老字号 品牌集合展示的专区,径山书院的创新产品"径山素酱"作为农产品伴手礼,现已注册国际商标。 近日,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数字国潮展筹备座谈会上,20余家老字号品牌、企业与商务局相 关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共同探讨老字号数字赋能空间、国潮品牌消费转型升级,推进数字国潮展筹备工 作。 本届数字国潮展区位于数字文娱馆,面积将从以往的200平方米扩展至500平方米,展厅将划分为产 品展示、互动演绎、直播、数字文创四大区域。 当天,姚生记、鸿光浪花、万事利等耳熟能详的老字号品牌悉数到场,网易、遥望科技两家企业 携"老字号焕新合作计划"也参加了会议,介绍他们如何借力AI和赋能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