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科技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2025湖北文化产业盛会启幕 49个项目签约总投资245.2亿
长江商报· 2025-05-15 07:59
湖北文化产业投资大会 - 2025湖北文化产业投资人大会在武汉举行 49个文化产业项目集中签约 总投资规模突破245 2亿元 [1] - 湖北提出到2027年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收突破6000亿元的发展目标 [2] - 2024年湖北全省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273亿元 同比增长9 9% 增速比全国高3 9个百分点 比中部地区高2 8个百分点 [1][4] 重点项目与产业布局 - 49个湖北省文化产业招商重点项目集中签约 覆盖数字文旅 文化科技 非遗传承 红色教育等多个领域 [2] - 重点项目包括长江视听微短剧产业基地二期 七星湖"产 研 学 旅"综合体 石家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洪湖红色水乡旅游目的地等 [2] - 武汉吸引青年投身直播 VR等文化科技领域投资 荆州石首"九队湖畔"项目打造楚文化沉浸式体验长廊 荆门京山投资2亿元建设华中最大口径天文望远镜项目 [2] 文化科技创新成果 - 5项代表性成果集中亮相 涵盖大模型 AI音乐社交 数字文旅等前沿领域 [3] - 成果包括传神语联网任度大模型V2 5 "给麦"音乐智能合成APP 多比特灵犀大模型 《穿越青铜纪》VR项目 [3] - 辛亥革命博物院推出国内首个3A战争类XR沉浸式大空间项目《穿越·汉阳兵工厂》 运用MR VR等技术搭建360度立体虚拟战场实景 [3] 金融支持与产业发展 - 湖北推出全国首个文化科技专属信贷产品"荆楚文易贷" 最高额度1000万元 借款期限24个月 活动现场启动300亿元专项授信额度 [4] - 湖北文化产业结构加速优化 数字内容 创意设计等新兴领域贡献率持续提升 [4] - 湖北将重点培育数字出版 智慧光影 数字创意 智能穿戴 游戏动漫等优势产业集群 打造中部文化强省 [4]
文化科技双核驱动 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将于下周启幕
证券时报网· 2025-05-14 16:01
展会概况 - 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将于5月22日至26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主会场设于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全市各区设立52个分会场 [1][3] - 展会主题为"创新引领潮流 创意点亮生活",围绕文化和科技融合机制探索,为期5天 [3] - 展会已连续举办20届,本届将重点突出博览和交易功能,提升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数字化水平 [4] 参展规模与结构 - 共有6280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线上线下参展,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305家海外展商线上线下参与 [3] - 线下设八大展馆(3个综合馆+5个专业馆),云上文博会平台同步展示 [3] - 海内外头部品牌企业超300家,含60余家首次参展企业如埃及Konouz,以及腾讯、网易、中影股份等"老朋友" [5] 文化产业数据 - 2024年深圳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3754家,实现营业收入12875.08亿元,占全省51.5%、全国9.1% [2] - 多媒体游戏动漫、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制造等16个行业小类营收达5863.99亿元 [2] - 数字创意、微短剧、生成式AI应用等新兴业态加速布局 [2] 核心亮点 - **AI科技**:新设人工智能展区,6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参展,涵盖全应用场景呈现与互动 [5] - **首发首秀**:全馆举办超120场新品发布会,包括合翼航空载人无人机模型、达芬奇文化中国推广计划等 [5] - **国际化**: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参展数量、合作机构、产品品类均创历史之最,覆盖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 [6] - **文创中国**:主展区面积从1300㎡扩至3000㎡,100余家机构携重量级文创产品参展 [6] 交易促进措施 - **场景升级**:开辟新品首发、供采对接等多元交易场域,"文博会消费季"联合淘宝、京东等平台提供流量支持 [7] - **通路升级**:打通展前配对至展后云洽全周期服务链,联动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 [7] - **服务升级**:首次上线AI会展助手"文小博",优化即时购、云端购等渠道,实现精准供需对接 [8] 协同效应 - 与2025全球人工智能终端展、第六届深圳国际人工智能展览会、第九届世界无人机大会资源共享 [3] - 打造"七个超级平台"包括文化产品交易、投融资服务、新技术发布等,强化"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品牌 [4]
文化科技融合评估框架:如何判断一个技术是否真正适合应用到文化项目?
36氪· 2025-05-14 08:31
技术与文化融合的挑战 - 技术与文化融合的最大挑战在于文化内涵的表达,而非技术本身 [2] - 技术至上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是两种极端观点,现实情况更为复杂 [2] - 失败的文化科技项目常见原因包括技术与文化内涵脱节、用户体验不佳、维护成本过高、技术不够成熟稳定等 [2] 多维度评估框架 - 五大核心维度:文化价值维度、用户体验维度、技术可行性维度、经济可持续性维度、社会影响维度 [3][4][5] - 文化价值维度关注技术是否能增强文化内涵表达,评估指标包括文化价值契合度、真实性、文化内涵传递 [3] - 用户体验维度评估技术是否能提升沉浸感和情感连接,指标包括情感体验增强度、交互自然流畅度、社会接受度 [3] - 技术可行性维度评估技术成熟度、易用性和长期稳定性 [4] - 经济可持续性维度评估成本效益比、长期运营成本、市场潜力、可扩展性 [4] - 社会影响维度评估政策匹配性、产业带动效应、国际竞争力 [5] 成功与失败案例对比 - 成功案例在五大维度上取得平衡,失败案例往往在某一或多个维度出现严重问题 [6] - 成功因素包括深度融合文化背景知识、自然流畅的交互、技术成熟稳定、初期投入适中、符合文化发展战略 [6] - 失败陷阱包括忽略文化内涵传递、操作复杂、技术不成熟、高昂维护成本、社会包容性差 [6] 六步评估框架 - 六步法包括需求分析、文化适配性评估、用户体验测试、技术可行性分析、经济可持续性评估、社会影响评估 [8][9][10][11][12] - 需求分析阶段需明确技术应用的核心问题和目标受众需求 [8] - 文化适配性评估阶段需确保技术忠实于文化本质并能传递文化精神 [8] - 用户体验测试阶段通过原型测试和用户反馈评估交互体验和情感共鸣 [8] - 技术可行性分析阶段评估技术成熟度、稳定性和维护难度 [9][10] - 经济可持续性评估阶段分析投入产出比、长期运营成本和市场潜力 [11] - 社会影响评估阶段评估技术应用是否符合政策导向和具有积极社会影响 [12] 避免技术应用陷阱的策略 - 五大策略包括以文化为核心、小规模试验快速迭代、促进跨领域合作、建立用户反馈机制、关注长期价值 [13][14][15][16][17] - 以文化为核心要求技术服务于文化表达,而非喧宾夺主 [13] - 小规模试验可降低风险并通过用户反馈优化技术应用 [14] - 跨领域合作确保技术应用符合文化内涵且具有技术可行性和商业可持续性 [15] - 用户反馈机制帮助及时了解体验并优化调整 [16] - 关注长期价值避免盲目追逐短期效应,回归文化价值本质 [17] 技术与文化融合的本质 - 技术与文化融合是深度对话,技术是工具,文化是核心 [18] - 技术应用的终极目标是让文化更有生命力,而非取代文化本身 [18] - 需以文化为核心、用户为中心、长期价值为导向,助力文化传承与创新 [18]
厚积成势,鸾翔凤集万物生——杭州蓄力构建文化人才引育留用最优生态
杭州日报· 2025-05-13 11:15
文化产业规模与地位 - 杭州文化产业规模总量稳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一阵营,着力培育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加速向国际文化创意中心跃升 [3] - 2024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448亿元,产业综合实力持续攀升 [12] - 全市拥有规上文化企业1828家,较2023年增加258家,同比增长16.4% [12] 文化企业表现 - 2024年华策影视、宋城演艺、华数传媒、浙江出版联合集团等4家在杭文化企业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玄机科技入选首批"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入选总数位列全国同类城市第一 [6] - 游科互动凭借《黑神话:悟空》创造中国3A游戏破零的"神话",团队规模不过百人、平均年龄不到35岁 [6] - 艺创小镇3.5平方公里范围内聚集游科互动、时光坐标等3000多家文化企业,形成相互支撑的文化产业集群 [10][11] 文化人才生态 - 全市规上文化企业集聚20多万名专业人员,人才净流入率连续多年全国第一 [7] - 杭州成为国内集聚文化名人最多的城市之一,包括麦家、蔡志忠、郎朗、朱德庸等 [5] - 中国美术学院动画与游戏学院作为首批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引育大批深谙传统艺术精髓、精通现代数字技术的复合型文化人才 [9] 产业创新布局 - 之江文化产业带、大运河文化产业带、良渚文化大走廊("两带一廊")成为全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大动脉" [12] - 艺创小镇、中国网络作家村、之江编剧村等重要平台比肩而立,影视生产、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行业集聚发展 [12] - 杭州拥有24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文化创意街区),30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发展平台 [13] 政策与平台支持 - 杭州出台"人才新政27条""人才生态37条"等系列政策,精准解决人才关心的"关键小事" [13] - 中国国际动漫节、杭州文博会、中国数字阅读大会等城市文化品牌为人才提供国际舞台 [14] - 高校、政府、企业深度协同,构建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引导文化人才与创新资源高浓度聚集 [9][12]
文化创新的“AI畅想曲”(圆桌谈)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12 06:57
AI+艺术 - 科技延伸艺术展览物理空间 例如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通过手机扫描实现中意桥梁画面联动 齐白石展览运用数字沉浸体验实现时空穿越 [4] - AI与时尚结合提升设计效率 "算力珠宝"项目通过全仿真模拟减少90%材料损耗 设计师论证效率提升3倍 [4] - AI艺术赋能公益事业 通过孤独症儿童画作训练8个风格AI模型 在区块链存证募捐机制下筹集超预期200%善款 [4] - 亚洲数字艺术展7年间实现从纯艺术家向大众化转型 科学家参与度提升40% 青少年课程转化率达85% [6] AI+影视 - 当前AI在影视行业处于辅助工具阶段 分镜设计效率提升50% 后期修复工作耗时缩短70% 但编剧能力仅达中等学生水平 [7][9] - 快手"可灵AI导演共创计划"实践显示 AI使《雏菊》太空场景制作周期压缩至1.5个月 成本节约60% 催生AIGC应用师新职业 [10] - 行业面临三大技术关卡:画面准确性达标率仅65% 运动一致性实现度78% 创新性评分低于人工创作30分 [8] - 未来影视行业可能进入"全民影像"时代 设备投入门槛降低90% 但优质内容需求将增长300% [11] AI+游戏 - 游戏行业AI应用数据:三七互娱季度生成2D图片50万张 音频8000条 出海游戏AI翻译覆盖率达80% [14] - 腾讯游戏AI实现战术级交互 AI队友语音识别准确率92% 战术配合成功率提升40% [14] - 技术突破"不可能三角":资产生成效率提升5倍 测试成本降低70% 但即时内容生成仍存在30%延迟 [14] - 行业趋势显示:中小团队使用AI工具后创新成本下降85% 腾讯大赛AI赛道参赛者同比增长200% [15]
城市传媒: 青岛城市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证券之星· 2025-05-09 17:23
股东大会基本情况 - 股东大会届次为青岛城市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由公司董事会召集 [1] - 现场会议召开时间为2025年5月16日14:30,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5月9日 [1] - 会议表决方式为现场投票及网络投票相结合,网络投票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系统进行 [1] - 参会人员包括符合条件的股东或其授权委托人、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见证律师 [1] - 现场会议地点为青岛市崂山区海尔路182号出版大厦2楼会议室 [1] 会议议程 - 会议审议议案包括《公司2024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公司2024年度监事会工作报告》《公司2024年度财务决算报告》等 [1][4][12][16] - 听取公司独立董事2024年度述职报告 [1][36] 公司2024年经营情况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4.33亿元,同比下降9.64% [17][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485.50万元,同比减少79.19% [4][1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后净利润5917.88万元,同比减少74.20% [4] - 净利润下降主要受教辅图书征订方式变化、图书零售市场负增长、税收政策变化等因素影响 [4][17][20] 财务指标 - 总资产42.76亿元,较年初44.22亿元下降3.29% [17][18]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64%,同比下降10.41个百分点 [23][26] - 流动比率2.37,速动比率1.67,资产负债率25.33% [23]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67.97天,同比增加11.02天;库存周转天数135.65天,同比增加21.81天 [24] 董事会工作情况 - 2024年共召开董事会会议5次,审议通过议案24项 [5][6] - 董事会重点推进战略统筹、深化改革、投资者关系管理等工作 [9][10][11] - 独立董事勤勉履职,对重大事项提出专业意见 [7] 利润分配方案 - 拟向全体股东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07元(含税) [26] - 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4624.95万元,占净利润比例为54.50% [26] - 不进行送股及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26] 股份回购及注销 - 拟变更10,500,216股回购股份用途,由"股权激励"变更为"注销并减少注册资本" [31][32] - 注销后公司总股本将变更为660,707,784股 [32][33] - 相应修订《公司章程》中注册资本和股份总数条款 [35] 会计师事务所聘任 - 拟继续聘任和信会计师事务所为2025年度审计机构 [28] - 2025年度审计费用为150万元(财务报告审计110万元,内部控制审计40万元) [31]
拉萨市在北京科博会首次设立独立展馆 展示高原特色产业
中国新闻网· 2025-05-09 10:15
拉萨市参展北京科博会 - 拉萨市首次在北京科博会设立独立展馆 展示京拉合作科技创新成果 精选30家企业和130项代表性展品 [1] - 展馆围绕高原特色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 展示创新引领发展成效 [3] 高原特色产业升级 - 金哈达药业开发多款藏医保健食品和化妆品 基于全国独家藏药品种 [3] - 拉萨更桑商贸展出天然珍稀原料手工水磨制香技艺的藏香产品 [3] - 圣信工贸推出采用先进加工技术的唐卡图案牦牛绒围巾 [3] 数字经济赋能发展 - 网智天元展出悟空机器人 汉藏互译智能鼠标和耳机 [3] - 查瓦云科技展出汉藏语翻译慧言一体机和本地部署安全翻译系统 [3] - 乙宙科技展出AI赋能城市管理 环境治理的高原无人区智能巡视系统 [3] - 电信西藏分公司推出藏汉双语基层治理一体化智能平台 [3] 创新成果改善民生 - 充氧宝科技展出含氧量超23%的氧气富集核心技术产品 [3] - 尚厨展出适合高原环境的系列厨具 [3] - 展出基于先进技术生产的青稞制品 啤酒 优质矿泉水等产品 [3] 绿色科技生态保护 - 辉振新材料展出高效环保矿山充填新型胶凝材料 具有优异力学性能 [4] - 中车展出适合高原绿色能源需求的风电模型 [4] - 昂彼特堡能源展出高效稳定太阳能集热芯的黑陶瓷太阳能集热器 [4] 文化科技融合创新 - 昌红实业和域上和美展出融合西藏传统文化的现代文创产品 [4] 参展意义与发展规划 - 拉萨视科博会为融入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窗口 将加速构建高原特色科技创新生态 [6] - 计划通过科博会平台对接国内外市场资源 促进高原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 [6] - 深化京拉高科技产业合作 为拉萨发展融入北京智慧 [6]
乘风而起,之江沃野润繁花——打造文化与科技“双向奔赴”的杭州样本
杭州日报· 2025-05-06 10:39
艺创小镇。 清风徐来,花香满城。走进良渚博物院,暖黄色的灯光漫过玻璃展柜,古老文物的细腻纹理清晰可 见。 戴上AR导览眼镜后,用手一点一挥,斑驳的玉琮、刻符陶罐等便跃然眼前,玉器、石器上的图案 变成蓝色的光感线条,灵动的玉鸟还能在手掌上翩然起舞……这一瞬间仿佛让人穿越时空隧道,近距 离"触摸"到了5000年前的良渚文明。 从远古文明到古代繁华,从近代变革到新时代发展,杭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与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不仅怀揣着江南文脉厚重悠远的历史,更浸润着科技与文化互动交融的创新底蕴。 凡树有根,方能生发;凡水有源,方能奔涌。 把历史的指针拨动到20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作出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的战略部署, 构建起浙江文化建设的"四梁八柱"。20年来,沿着习近平同志指引的方向,杭州赓续千年文脉、凝聚创 新动能,向着高质量建设一流历史文化名城、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的目标奋楫笃行。 眼下,漫步在之江大地,处处可见文化繁花热烈盛放的景象,杭州这座创新活力之城,在文化和科 技的融合滋养下显得愈发动人。在这里,文化产品百花齐放、绚烂多彩;在这里,文化的力量润物无 声、深沉澎湃。 创新风起 催生文化发展的"满 ...
芒果超媒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4-26 10:23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是A股市场唯一一家国有控股长视频新媒体平台 获评广电总局首批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先导单位 [3] - 主营业务包括芒果TV互联网视频 新媒体互动娱乐内容制作和内容电商三大板块 [3] - 依托芒果特色媒体融合生态 打造国有数智化 平台型新媒体集团 [3] 主营业务板块 芒果TV互联网视频 - 业务涵盖广告 会员及运营商业务 [4] - 会员业务通过内容版权资源及独播策略吸引订阅 [4] - 广告业务提供冠名 植入 贴片 中插等多元化产品 [4] - 运营商业务与电信 有线电视运营商合作获取分成收入 [5] 新媒体互动娱乐内容制作 - 包括内容制作及运营 艺人经纪 音乐版权 IP衍生等业务 [6] - 内容制作涵盖综艺 电视剧 少儿动漫等影视节目 [6] - 艺人经纪通过影视综艺演出 商业演出 品牌演唱会实现商业化 [6] - IP衍生开发包括M-CITY 研学 麦咭等线下品牌 [6] 内容电商 - 依托媒体创意和艺人资源 通过APP 大屏 小程序等渠道营销 [7] - 小芒电商聚焦IP内容与电商业态融合 打造情绪价值消费平台 [7] - 快乐购定位"银发"群体 通过私域营销实现多渠道销售 [7] 财务数据与股东情况 - 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2元(含税) 总股本1,870,720,815股 [2] - 2023年因税收政策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6.3亿元 增加净利润16.3亿元 [9] - 2024年冲回递延所得税资产6.3亿元 同时确认2.1亿元 净减少净利润4.2亿元 [10] 税收政策影响 - 2024-2027年公司旗下转制文化企业继续享受企业所得税免税政策 [9] - 税收政策变化导致2023-2024年净利润波动幅度较大 [10]
丰富优质文化产品供给
经济日报· 2025-04-24 06:15
行业规模与经济效益 - 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达14.15万亿元 其中文化新业态贡献率达65.7% [1] - 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模式正在形成文化消费"雨林" 成为扩内需、稳增长、促就业的重要力量 [1] 文化价值与全球化影响 - 优质文化娱乐产品可传承文化基因并增强文化自信 例如敦煌数字化工程使30万件文物实现活化利用 [2] - 现象级文化精品如《哪吒之魔童闹海》《黑神话:悟空》和李子柒短视频在海外市场走红 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 [2] 政策支持体系 - 国家陆续出台《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和《"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 [2] - 政策从科技赋能、场景创新等多维度提供支持 推动产业向品质化、个性化、科技化方向升级 [2] 现存发展瓶颈 - 行业存在同质化严重、融合指数偏低问题 "沉浸式、可分享、强互动"的新消费诉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 [3] - 技术赋能滞后导致文化资源转化力不足 制约高质量产品供给 [3] 业态创新路径 - 需要构建"文旅商体吃游购"生态圈 开发文化主题动线和沉浸式产品 [3] - 围绕核心文化IP扩展主题住宿、定制餐饮、文创商品等衍生服务 形成深度体验至扩大生产的产业生态 [3] 技术融合应用 - 数字技术拓宽文化产品形态 为提升产品特色和品位提供发挥空间 [4] - 鼓励龙头企业建设文化科技融合实验室 推动AI、区块链等技术与文化创作深度融合 [4] - 支持中小微企业开展专精特新实践 推动非遗技艺和地方民俗的数字化转型 [4] 政策保障机制 - 深化"放管服"改革并设立文化创新专项基金 支持沉浸式演艺和虚拟体验等新场景开发 [4] - 优化文体娱乐企业设立及活动审批流程 对新业态实行审慎包容监管 [4] - 建立数字化复合型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机制 为创意人才成长提供保障 [4] 内容建设核心 - 坚持内容为王原则 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培育文艺精品 [4] - 系统梳理地域文化遗产精神内核 打造具有独特竞争力的文化品牌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