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业新质生产力
icon
搜索文档
“四农普”来了,将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等进行调查
第一财经· 2025-06-06 11:18
普查背景与目的 - 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将于2026年开展,旨在全面摸清新时代"三农"家底,反映农业发展新情况、乡村建设新面貌、农民生活新变化、农村改革新成效 [2] - 普查结果将为科学制定"三农"政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提供重要依据 [2] - 普查首次新增对多元化食物供给、农业新质生产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新情况的调查,以全面反映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1][2] 普查对象与范围 - 普查对象包括农村住户(农业生产经营户和其他住户)、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 [2] - 行业范围涵盖农作物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 [2] 普查方法与技术创新 - 采用全面普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长表与短表相结合的方法,提高质效并减轻基层负担 [3] - 应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数智化水平 [3] - 广泛应用行政记录,打造农业普查数据"一张图",促进成果共享 [3] 普查时间安排 - 标准时点为2026年12月31日24时,时期资料为2026年年度资料 [3] - 分四个阶段实施:准备阶段(2025-2026)、现场登记(2027年1-5月)、数据处理及发布(2027年6-12月)、资料开发应用(2028-2029) [3] 普查实施要求 - 强调普查涉及范围广、调查对象多、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需各方配合 [4] - 要求普查人员依法履职,严禁伪造篡改数据,严格保密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 [4]
盛来运: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有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调查
证券时报网· 2025-06-06 07:39
农业普查背景与时间安排 - 国务院决定于2026年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 普查标准时点为2026年12月31日24时 时期资料为2026年年度资料 [1] - 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 尾数逢6的年份为普查年度 2026年为第四次普查 [1] 普查目的与意义 - 普查旨在摸清"三农"家底 调查多元化食物供给 农业新质生产力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新情况 全面反映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1][2] - 普查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开展的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 [1] 普查对象与行业范围 - 普查对象包括农村住户 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 农业生产经营单位 村民委员会 乡镇人民政府 [1] - 行业范围涵盖农作物种植业 林业 畜牧业 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 [1] 普查主要内容 - 农业生产条件:农业从业人员 土地利用和流转 农业社会化服务等 [2] - 粮食和大食物生产情况:粮食和经济作物 肉蛋奶等畜产品 林产品 水产品等 [2] - 农业新质生产力情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现代设施农业 智慧农业等 [2] - 乡村发展基本情况:乡村产业发展 乡村建设 乡村治理等 [2] - 农村居民生活情况:农户家庭情况 生活质量等 [2] 普查方法与技术创新 - 采取全面普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 长表与短表相结合的方法 [2] - 加强现代化调查手段应用 利用卫星遥感 无人机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数智化水平 [2] - 广泛应用行政记录 打造农业普查数据"一张图" 促进成果共享 [2] 与前三次普查的对比 - 本次普查既有延承也有创新 重点新增多元化食物供给 农业新质生产力等调查内容 [2]
全面摸清“三农”家底 服务农业强国建设
新华社· 2025-06-05 21:32
普查背景与意义 - 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将于2026年开展 每10年进行一次 尾数逢6的年份为普查年度[1] - 普查旨在全面摸清新时代"三农"家底 反映农业发展新情况、乡村建设新面貌、农民生活新变化、农村改革新成效[2] - 普查结果对科学制定"三农"政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2] 普查对象与范围 - 普查对象包括农村住户、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3] - 行业范围涵盖农作物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4] 普查核心内容 - 农业生产条件:农业从业人员、土地利用和流转、农业社会化服务等[5] - 粮食和大食物生产:粮食和经济作物 肉蛋奶等畜产品 林产品、水产品等[5] - 农业新质生产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代设施农业、智慧农业等[5] - 乡村发展基本情况: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以及乡村治理等[5] - 农村居民生活情况:农户家庭情况、生活质量等[5] 普查创新点 - 内容创新:新增多元化食物供给、农业新质生产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调查[6] - 方法创新:采取全面普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长表与短表相结合的方法[6] - 技术赋能:应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6] - 数据应用:打造农业普查数据"一张图" 促进普查成果共享[6] 普查时间安排 - 标准时点为2026年12月31日24时 时期资料为2026年年度资料[8] - 准备阶段(2025-2026年):组建机构 研制方案 开展试点 落实经费物资[8] - 现场登记阶段(2027年1-5月):普查登记 数据上报 比对复查[8] - 数据处理及发布阶段(2027年6-12月):质量抽查 审核汇总 发布数据[8] - 资料开发应用阶段(2028-2029年):建立数据库 出版资料 开展分析[8] 组织实施 - 国务院设立普查领导小组 统计、发改、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为成员单位[9] - 地方各级政府设立相应普查机构 负责本地区普查实施[9] - 充分发挥县、乡、村作用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配合[9]
新洋丰的“绿色突围战”
中国经济网· 2025-06-05 10:19
农业绿色转型背景 - 全球粮食体系温室气体排放占全球人为排放总量超过三分之一,其中粮食生产环节占比最高达39% [1] - 中国仍有40%左右的耕地存在不同程度退化问题,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任务艰巨 [1] - 中国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国家战略,出台《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措施 [1] 科技创新与研发投入 - 公司承担20余项国家级和省级重大科研项目,包括"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 - 研发方向涵盖绿色缓控释肥料、农业面源污染防控、黑土地土壤障碍消减等 [2] - 已完成4种功能型缓控释肥料新产品和9种专用化缓控释产品,累计推广面积约135万亩 [2] - 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推动多项新型肥料成果产业化转化 [2] 标准体系建设 - 参与制定7项国家标准和7项行业标准,包括《复合肥料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等 [3] - 为行业绿色转型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 [3] 绿色产品与服务网络 - 构建涵盖20多个大类、上百种产品的多元化矩阵 [4] - 开发"洋丰正好""百倍邦"等系列新型肥料,提升肥料利用率并降低污染 [4] - 采用"3+1"团队作业模式,2024年开展技术培训及示范观摩会1万余场 [4] - 建立600余块高标准示范田,形成3258份测土配方施肥报告和2000余份作物营养解决方案 [4] 绿色生产与资源利用 - 2024年被认定为湖北省环境绩效A级企业 [5] - 磷石膏年处理能力逾700万吨,2024年综合利用达362.99万吨 [5] - 开展"磷石膏改良盐碱地效果及其安全性评价"合作研究,推出"洋丰豆""洋丰硫"等系列产品 [5] - 推进荆门市东宝区磷石膏用于矿坑生态修复项目,可修复面积7.72公顷,消纳磷石膏200余万吨 [5] 行业发展趋势 - 肥料研发向"高效、专用、环保、功能化"方向发展 [4] - 农业绿色发展需要产品技术与科学理念相结合 [4] - 生态修复与固废资源化利用成为行业重要发展方向 [5]
3000多个新品将亮相武汉种业博览会
长江日报· 2025-06-04 10:47
2025武汉种业博览会概况 - 活动将于2025年6月6日至8日举行,主题为"支点赋能 种业强芯" [1] - 主会场设在武汉市农业科学院北部园区,另设4个分会场(光谷高农生物园、武湖淡水渔业科技园、汉南种业小镇、湖北省现代农业农展中心) [1] - 展示形式包括地展、馆展、网展,涵盖500余家农业企业的3000多个新品种、新产品、新装备 [1] 展会内容亮点 - 汉南种业小镇和淡水渔业科技园分会场将集中展示农作物及水产新品种 [1] - 湖北省现代农业农展中心分会场将于6月下旬举办全国鲜食甜糯玉米品种专题展示 [1] - 配套活动包括武汉国家农创中心交流、智慧农业主题沙龙、种业小镇招商引资等 [1] 农业技术创新展示 -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技术:完全降解无污染,2024年已大规模应用,保墒防草效果显著 [1] - ARC微生物菌剂技术:由李培武院士团队研发,可控制黄曲霉毒素污染,实现油料作物减肥增产,技术全球领先 [1] 特色作物品种 - "减脂黄瓜":丙醇二酸含量达普通黄瓜3-6倍,抑制糖类转化脂肪效果显著 [2] - 生食口感番茄:展示品种数量创历届之最,反映市场对健康食品需求增长 [2]
农行山东省分行 金融赋能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6-03 08:44
港口智能化升级 - 日照港岚山港区应用先进计算程序和人工智能系统实现无人化操作[1] - 农行山东省分行为岚山港区投放贷款13.6亿元[1] - 为日照港集装箱发展有限公司投放设备更新改造贷款10.2亿元[1] 农业现代化发展 - 山东省开展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1] - 潍坊6万亩盐碱地改良成功使小麦亩产从350公斤提高到550公斤[2] - 农行山东省分行粮食安全领域贷款余额达257亿元较年初增加90亿元[2] - 支持57.49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2] - 农行潍坊寒亭支行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放贷款3700万元[1] 黄河流域绿色发展 - 农行山东省分行推出"金穗齐鲁·黄河系列贷"涵盖9大类特色信贷产品[2] - 东营利津县西部污水处理厂项目获"黄河系列贷"2.74亿元惠及10万居民[2] - 沿黄河9市贷款余额达7550亿元较年初增加484亿元[2] 绿色金融创新 - 农行山东省分行发布"绿绘齐鲁360金融服务体系"涵盖8大类42个子项[2] - 绿色信贷余额达2669.36亿元较年初增加504.51亿元[2] 跨境金融便利化 - 农行烟台自贸区支行办理首笔NRA账户不落地结汇业务[3] - 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418亿元同比增长31亿元[3] 整体金融支持 - 农行山东省分行各项贷款余额达1.26万亿元同比增加1313亿元[3]
【榆林】聚力推动农业“芯片”提档升级
陕西日报· 2025-05-30 06:50
近年来,榆林全面加快现代种业振兴步伐,制定出台《榆林市关于支持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的 实施细则》,明确提出对科研机构(单位)、种子企业、开展良种推广的新型经营主体每年给予1000万 元资金支持。榆林日前已向20家种业企业、科研单位发放奖补资金482万元。 近日,在陕西大地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地种业公司")组培中心,工作人员忙着查 看通过茎尖剥离、组织培养、病毒检测后筛选出的马铃薯、红薯脱毒试管苗长势。在实验室的无菌条件 下,脱毒试管苗将通过快繁技术繁殖出大量脱毒苗。半个月后,这些脱毒苗将会被移植到潮汐智能育苗 温室。 为确保脱毒苗快速成长,潮汐智能育苗温室温度常年保持在25至35摄氏度。"我们采用离地苗床设 计,离地70厘米的高度不仅为脱毒苗提供了更好的生长环境,还方便了工人作业。无土栽培使用的蛭石 一年一换,更好地保证了种薯整体品质。"5月21日,大地种业公司总经理郝永康说。 近年来,榆林持续开展种业振兴"五大行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聚力推动农业"芯 片"提档升级。大地种业公司的蓬勃发展,是榆林聚力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建设陕西"第二粮 仓"的生动写照。 据了解,大地种业公司 ...
让苹果产业更红火 老乡的日子更兴旺 金融助力陕西特色现代农业发展
金融时报· 2025-05-29 10:07
延安苹果产业发展 - 延安苹果产业已成为当地覆盖面最广、从业人数最多、综合效益最好、对农民增收贡献最大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近百万从业人员中80万农民靠苹果过上了富裕日子 [1] - 2024年延安苹果产量突破500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到550亿元,占陕西的三分之一、全国的十分之一 [3] - 苹果收入占当地农民经营性收入的61%,成为农户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6] 产业链与金融支持 - 延安苹果产业链已形成覆盖前端种植、中端加工储运、后端市场拓展的完整体系,2024年金融机构向苹果产业发放贷款69.59亿元,年末余额96.33亿元,同比增长12.8% [3][4] - 农行延安分行推出"林果贷""惠农e贷""果库贷"等产品,截至2024年12月末累计发放苹果产业贷款124.7亿元,余额34.6亿元,同比增49.6% [5][6] - 当地实施苹果"保险+期货"项目,2024年承保10.07万亩,同比增长16.55%,并推出花期冻害天气指数保险增强抗风险能力 [6] 科技创新与品种升级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发的秦脆、"三瑞"等新品种亩产值达4万至5万元,是传统红富士的4-5倍,抢占高端市场 [12] - 无融合生殖苹果砧木"青砧"解决国内矮化砧木依赖进口问题,建园成本降低50%、节水70%,已推广至全国并出口乌兹别克斯坦 [13][14] - 铜川"青砧"矮化高标准山地苹果园采用新砧木、新品种、新模式,预计丰产期亩产优质果5000余斤,年净收益1000余万元 [15][16] 多元化农业与循环经济 - 延安宜川县发展食用菌产业,2024年产量8832万吨、产值9382万元,带动三分之一川道农民人均增收1.98万元 [8][9] - 果菌循环模式利用废弃果枝加工菌棒,每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5吨,菌渣肥田减少化肥使用量20%以上,预计2025年全产业链产值达2.5亿元 [9] - 美泰泰公司建成菌业研发生产示范基地,实现从菌种研发到出口贸易的全链条覆盖,获金融机构290万元低息贷款支持 [9][10] 金融赋能与政策协同 - 铜川金融机构建立市场主体清单、信贷产品清单等四张清单,组建50余人金融顾问团队,2025年一季度苹果产业贷款余额8.2亿元,同比增长29.56% [16] - 农发行铜川市分行针对"青砧"项目提供13年期1900万元长期低息贷款,覆盖土地流转、苗木采购及设施建设 [15] - 工行铜川分行向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发放纯信用贷款660万元,并针对产业链上下游设计定制化融资方案 [14]
农科开放日:好看,好吃,好玩
科技日报· 2025-05-29 09:12
农业科技展示 - 第七届农科开放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关村院区举行,主题为"农业科普赋能 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全国36个院属单位同步参与 [1] - 活动形式包括前沿科技展示、实验室探秘、趣味互动体验,旨在向社会公众揭开农业科技的神秘面纱 [1] - 生物技术研究所设置"奇妙的生命之旅"主题展区,采用"科学实验+美味体验"模式,吸引线上线下2300余名参与者 [1] 生物技术应用 - 科学实验区展示荧光植物观察箱,荧光蛋白使玉米种子在黑暗中发出绿色光芒 [1] - "超级蚕宝宝"展台展示基因改造蚕茧,蚕宝宝不仅能吐丝,还能生产疫苗蛋白 [1] - 营养美味区陈列高叶酸玉米、高花青素玉米等"超级作物",营养成分是普通品种的3—5倍,通过基因编辑技术重塑代谢通路 [1] 植物保护与绿色防控 - 植物保护研究所举办"生物技术助力绿色防控,植保力量捍卫粮食安全"主题活动,吸引300余个家庭参与沉浸式体验 [2] - 展区设置27个展板和15张展台,展示病毒侵染表型对比,改造病毒放大植物叶片症状百倍 [3] - "RNA生物农药"展台演示双链RNA阻断害虫繁殖,被参与者称为真正的"绿色农药" [3] 互动体验与科普教育 - 户外广场设置"农业科技乐园",包括"农场对对碰"、"寻宝大作战"、"转运RNA送货奇遇记"等互动游戏 [3] - 游戏内容涵盖生态智慧、观察力训练、生物遗传学知识学习,促进亲子互动 [3] - 自2019年首次举办以来,农科开放日累计吸引超过4112万人次线上线下参与,成为农业科普领域的品牌活动 [3] 行业影响与成果展示 - 活动通过科普解读、实验室参观、动手实验等形式,生动展现农业新质生产力和科技成果 [3] - 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杨振海表示,活动旨在吸引社会公众和中小学生走进农科、探秘农科 [3]
以再加力姿态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论稳扎稳打、踏踏实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
大众日报· 2025-05-25 08:34
农业经济表现 - 山东2024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28万亿元 居全国首位 [2] - 粮食总产量1142亿斤创历史新高 肉蛋奶总产量1679.87万吨可满足1.6亿人需求 [2] - 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067家 总数达11406家占全国1/10 [3]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培育"济麦44"、"登海206"等自主种源 实现盐碱地"三级利用"改造 [2] - 发展海洋牧场建设"蓝色粮仓" 推广"吨半粮"高产模式 [2] - 乡村振兴片区覆盖1.5万余村庄 通过"接二连三"模式提升农产品价值链 [3] 政策与治理机制 - 省市县三级建设1598个乡村振兴片区 整合资源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3] - 淄博推行"上门问事、下沉议事、一线办事"工作法 青岛莱西实施"一统领三融合"治理模式 [3]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粮食安全、农业新质生产力、县域富民产业等方向 [4] 区域发展模式 - 传承升级"寿光模式"、"潍坊模式" 探索片区化推进新路径 [3] - 通过产业联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活力 [3] - 计划建设更高水平"齐鲁粮仓" 打造强带动力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