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健康战略
icon
搜索文档
低利率时代寿险业迎大考,招商信诺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常颖:“大健康”特色化经营驱动破局
新浪财经· 2025-09-29 17:16
智通财经9月29日讯(记者 邹俊涛)9月26日,由上海报业集团指导、智通财经主办的"2025上海全球金融・资管年会"在上海陆家嘴召开。招商信诺人寿保 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商信诺")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常颖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指出,"中国寿险行业已进入利差损的风险化解攻坚期,行业必须共同面 对这一挑战。" 此外,健康险、医疗险等保障型产品,以及分红险、投连险等浮动收益产品,正成为行业发力重点。这类产品不仅降低了低利率对保险公司负债成本和盈利 能力的冲击,也更贴合客户在老龄化、慢病高发时代的保障需求。 招商信诺:从"负债成本管控"到"健康生态构建" 常颖表示,作为一家中外合资险企,招商信诺在应对利差损方面给出自己的策略。据他透露,公司近年来主要推动了多项业务转型,其中两大战略转型尤其 是值得关注。 一是严格控制负债成本。常颖表示,得益于逐年化解存量业务压力、精细化管理各项费用、优化资产负债匹配等积极举措,公司负债成本处于行业较低水 平,为公司稳健经营打下基础。 二是产品结构向分红险全面转型。2021年,招商信诺的分红险在银保新单业务中的占比仅为6%,而如今已提升至95%以上。"就像饮食结构从大鱼大肉转向 健康饮食 ...
招商信诺迎高管调整 王颖拟履新董事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19:49
核心人事变动 - 招商银行副行长王颖拟接任王小青担任招商信诺董事长 相关决议已获股东会表决通过 任职资格尚待监管核准 [1] - 王颖在招商银行工作28年 为现任四位副行长之一 分管零售业务 拥有南京大学硕士学位 [1] - 王小青因调任招商金控卸任招商银行及其控股子公司的所有职务 包括兼任的三家子公司董事长职务 [3] 子公司管理层现状 - 招商信诺资管董事长职位目前暂空缺 [2] - 招商信诺人寿和招商信诺资管的董事长通常由同一人出任 自资管公司2020年10月成立以来经历两任董事长 [3] - 招商信诺人寿目前高管架构为"一正一副三助理" 总经理常颖同时担任子公司招商信诺资管的副董事长 [4] 财务表现 - 招商信诺人寿总资产2366.89亿元 上半年净利润3.08亿元 [4] - 招商信诺资管总资产11.16亿元 上半年净利润0.71亿元 [4] - 招商基金总资产153.91亿元 上半年净利润7.89亿元 [4] - 截至2025年8月末 公司原保费收入达342.2亿元 同比增长8.34% [6] - 净资产规模达174.40亿元 同比增长58.63% [6] 战略转型 - 公司提出大健康差异化发展战略 以对抗行业中部公司平庸化趋势 [6] - 战略获中美双方股东支持 美方股东Cigna战略重心为健康险和健康服务 中方股东招商银行期待其成为具有健康特色优势的保险公司 [6] - 在低利率环境下加速推进大健康战略 以差异化发展路径应对行业挑战 [6] 业务调整具体措施 - 积极降低负债成本 主动放弃保费高利率高的固收类产品 2025年上半年固收类产品新单年化保费已降为0 [7] - 加快发展浮动收益型产品 银保渠道分红险占比从2021年6%提升至2024年70% 2025年进一步提升至95%以上 [7] - 推动大健康业务转型 高端医疗团险市场份额增长至37% 个人短期健康险新单年化保费同比上涨超60% [8]
西麦食品谢庆奎:75岁,仍要“撸起袖子加油干”
中国基金报· 2025-09-15 13:37
公司业绩与战略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超18% 净利润同比增长超22% [7] - 公司制定高质量创新发展新三年规划 2025年是开局之年 提出"简化促增长"原则 [7] - 公司是中国燕麦行业唯一一家全产业链上市公司 占据市场第一份额 [6] 大健康战略布局 - 2024年3月正式发布大健康战略 打造燕麦谷物外的新增长曲线 [9] - 成立西麦大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专注于大健康食品研发生产与销售 [9] - 战略方向确定为"药食同源+生物发酵" 与一阳生集团建立战略合作 [11] - 成立合资公司"西一生物科技" 由西麦食品持股51% [11] - 一阳生集团拥有150多项专利 在生物发酵领域实力强大 [11] - 将重点推出大健康口服液等产品 共同开拓千亿级市场 [12] 产能扩张计划 - 江苏西麦二期竣工投产 提出"用三年时间再造一个宿迁新西麦"目标 [3] 企业管理与传承 - 对接班人持开放态度 认可直系亲属、非直系亲属或职业经理人 [14] - 聘请孙红艳担任公司总经理 为内部培养的职业经理人 [14] - 以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为学习榜样 注重现代企业治理体系建设 [14]
头部险企,正在鲸吞“老江湖”招商信诺的地盘
招商信诺业绩表现 - 前六个月人寿保险业务收入为256.5亿元,同比下滑3.87% [4] - 第一季度保费收入为155.43亿元,同比下降15.01% [4] - 自2017年以来首次出现一季度保费同比下滑 [4] - 是10家银行系险企中唯一一家出现保险业务收入缩水的公司 [4] 行业趋势与银保渠道表现 - 银保渠道以5300亿元新单规模保费超越个险,时隔14年重回行业第一大渠道 [8] - 新华保险银保渠道保费增长65.1%,中国人寿增长超过111%,太保寿险增长96%,平安人寿增长75% [8] - 中国人寿银保渠道保费收入724.44亿元,同比增长45.67%,新单保费收入358.73亿元,同比增长111.10% [9] - 平安人寿银保渠道保费收入228.75亿元,同比增长74.67%,新业务价值59.72亿元,同比增长168.60% [9][11] - 太保寿险银保渠道保费收入416.6亿元,同比增长82.55%,新单保费收入290.38亿元,同比增长95.60% [9] - 新华保险银保渠道保费收入461.92亿元,同比增长65.10%,首年期交249.39亿元,同比增长150.30% [9] - 人保寿险新业务价值增长107.7% [11] 招商信诺业绩下滑原因分析 - 公司主动停售部分固收类增额终身寿险,并将资源更多转向大健康方向 [4][14] - 2025年9月1日停售多款产品,包括定额给付天价保险、失能收入长大保险A款、终身重大疾病保险改、传家典佑终身寿险,原因均为公司业务策略调整 [6] - 银保渠道业务常年占比超过八成,且内部有超过九成依赖招商银行单一渠道 [12] - 银行取消"1+N"模式后,代销产品范围扩大,渠道选择权更集中在银行一方,资源向头部险企倾斜 [12] - 头部险企产品线更丰富、品牌更强势,能够提供更高佣金与配套资源,对中小险企形成"加速挤压" [13] - 阳光保险银保渠道新单减少了5% [14] - 公司新三年战略首年将发展重心转向大健康领域,短期内健康险难以弥补传统险下架带来的缺口 [14][15]
招商信诺:坚定推进大健康战略,走差异化发展之路
新浪财经· 2025-09-12 20:00
行业背景与挑战 - 低利率时代导致人身险公司投资收益大幅下滑,潜在利差损风险显著增加,可能引发企业巨额亏损和净资产大幅缩水 [1] - 2024年人身险业务同比增长13.27%,但2025年上半年增长已明显放缓,反映市场承压加大的现实困境 [4] - 监管政策鼓励开发长期分红型及浮动收益型保险产品,引导行业由粗放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4] 公司核心战略 - 公司升级推出“大健康全球战略 2.0”,并发布2025-2027三年战略规划,核心围绕大健康转型,业务目标和资源全面倾向健康类业务 [2][4] - 新战略聚焦“加速发展健康保障险、加速发展健康服务、稳健发展寿险业务”三个领域,旨在建立“死差+费差+服务差”多元盈利模式,突破“利差依赖” [2][5] - 战略目标是摆脱规模依赖、重构增长模式,通过差异化路径实现中小险企的周期穿越 [2][4] 具体业务举措 - 将中高端医疗险作为商业健康险发力点,在该细分领域市场份额保持在30%以上,行业排名前三 [5][6] - 深化与招商银行协同,整合中高端医疗保险、企业团体福利计划和健康管理服务,制定差异化“金融+保险”综合解决方案 [6][7] - 拓展出海创新业务,为出海企业提供定制化团体跨境保障方案 [7] - 外拓互联网保险业务,与蚂蚁保深度合作,产品策略全面转向大健康,例如“健康福·少儿百万重疾险”累计销售超8万件,单日最高承保超1000单 [7] 核心竞争力构建 - 深耕全球优质医疗网络,合作医疗机构达220万家,签约多家美国、英国、日本顶级专科医院;国内搭建“百城千家万店”网络,覆盖312座城市、1296家医院和29109个合作网点,复旦百强医院覆盖率69% [10] - 打造前沿健康管理服务体系,通过“海外直通、国内就医直通、互联网直通及健康管家”“3+1”版块服务逾150万客户;2024年海外就医赔案量1.5万,直付比例39%;国内二诊超175件;视频问诊服务人次超2.6万 [11] - 自建专业健康管理团队,健康顾问具备医学背景,并配备7×24小时中英双语客服团队,引入国际服务规范 [12] 科技赋能与运营效率 - 借助AI、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技术提升服务智能化水平和健康险运营竞争力 [14][15] - 三级控费体系领先行业,2024年中高端医疗险总理赔58万件,直付服务占比59%,直付赔付金额占比76%;事后理赔线上受理,效率较2023年提升11% [15] - “诺e保”AI核保机器人覆盖400+疾病类型,已为全渠道16万人次客户提供服务,完成9万件保单核保;“小诺导医”平台涵盖全国10000+医院、13万+科室及82万+医生数据 [16] - 2025年整合“大运营体系”,团险询报价、契约保全及理赔处理时效等关键指标优化幅度达10%-35% [16]
马应龙中期营收净利双增长 研发费增9.35%加码大健康
长江商报· 2025-09-04 07:5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9.49亿元 同比增长1.11% [1][2] - 归母净利润3.43亿元 同比增长10.04% [1][2] - 扣非净利润3.22亿元 同比增长4.24% [1][2]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大幅增长37.94% [1] 主营业务发展 - 母公司营收同比增长4.51% 其中治痔类药品营收增速超7% [2] - 零售终端品种产出显著提升 卫生湿巾系列业务快速放量 [2] - 新增数款新品并升级配方 同步铺设数百台取纸设备 [2] - 医疗服务板块受医保政策影响短期承压 直营医院营收下滑 [2] - 通过病组结构调整和拓展胃肠镜等非医保业务应对挑战 [2] 研发创新投入 - 研发费用3729.16万元 同比增长9.35% [1][3] - 中药一类创新药虎麝止血止痛膏已启动临床并完成病例入组 [3] - 化药一类创新药MC-001持续优化先导化合物 [3] - 玻璃酸钠滴眼液(单剂量)获得药品注册证书 [3] 大健康战略推进 - 上半年开发新品17款 升级产品16款 涵盖特妆和医疗器械等品类 [3] - 取得首个儿童特妆注册证 [3] - 美妆八宝系列营收同比显著增长 过百万级单品梯队持续扩容 [3] - 功能性益生菌等新品陆续上市 [1] 渠道与数字化转型 - 百家肛肠诊疗中心完成布局 重心转向运营能力提升 [2] - 通过搭建学术网络和组织专家示教深挖医疗终端价值 [2] - 特约经销商数据直连率达到100% [3] - AI技术应用于智能客服数字人及营销内容生成 辅助内容占比超50% [3]
伊利半年总营收 619 亿领跑行业,多维创新破局周期
经济观察网· 2025-09-03 19:0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619.33亿元 同比增长3.37% [2] - 扣非归母净利润70.16亿元 同比增长31.78% [2] 业务板块表现 - 液体乳业务收入361.26亿元 全品类稳居行业第一 [2] - 常温酸奶/乳饮料/高端白奶市场份额全面增长 [2] - 奶粉及奶制品收入165.78亿元 [4] - 婴幼儿奶粉零售额市场份额达18.1% 跃居全国第一 [4] - 冷饮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4.4% [13] - 婴幼儿羊奶粉业务营收增长65.7% [13] 产品创新与市场拓展 - 金典4.0鲜牛奶带动低温白奶品类营收增长超20% [4] - 畅轻品牌营收实现双位数增长 [4] - 优酸乳营收实现双位数增长 [4] - 水饮业务实现双位数高速增长 [7] - 药食同源产品在电商渠道销售增长超70% [9] - 舒化无乳糖猴头菇牛奶上市第3个月增长近300% [9] 渠道与战略布局 - 分销网点下沉 液态奶冷柜投放持续增加 [4] - 探索"医疗+营养"新模式 延伸至社区/药店新场景 [11] - 与同仁堂达成全面战略合作 首创药食同源养生乳品新赛道 [9] - 金领冠全面登陆香港市场 [11] - Cremo登陆沙特 销售点突破3000家 月销量近50万支 [11] 全球化发展 - 整合全球优质原料资源 [13] - 通过深度本地化运营提升海外市场渗透力 [13] - 培养本地人才/融入当地乳业生态/共建供应链 [14] - 借助公益与可持续发展举措建立长期信任 [14] 行业影响与战略方向 - 推动行业从规模竞争向价值竞争转型 [2] - 大健康战略围绕牛肉/宠物食品/餐饮烘焙等高潜力领域布局 [9] - 构建全生命周期/全场景的商业模式 [11] - 从卖产品向提供健康生活解决方案转型 [11]
伊利半年总收入达619亿元,领先优势进一步巩固
经济观察报· 2025-09-03 18:38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619.33亿元 同比增长3.37%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70.16亿元 同比增长31.78% [1] 液体乳业务 - 液体乳业务收入361.26亿元 全品类居行业第一 [2] - 常温酸奶/乳饮料/高端白奶市场份额全面增长 [2] - 低温白奶品类营收增长超20% [2] - 畅轻品牌营收双位数增长 嚼柠檬驱动优酸乳双位数增长 [2] 奶粉及奶制品业务 - 奶粉及奶制品收入165.78亿元 [3] - 婴幼儿奶粉零售额市场份额达18.1% 跃居全国第一 [3] - 成人奶粉和婴幼儿奶粉实现"大满贯" [3] 非乳业务与大健康布局 - 水饮业务实现双位数高速增长 [5] - 围绕牛肉/宠物食品/餐饮烘焙等高潜力领域多元布局 [5] - 冷饮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4.4% [7] 产品创新与战略合作 - 与同仁堂合作推出药食同源养生乳品新赛道 [6] - 5款功能性药食同源产品电商渠道销售增长超70% [6] - 舒化无乳糖猴头菇牛奶上市第3个月增长近300% [6] 国际化发展 - 婴幼儿羊奶粉业务营收增长65.7% [7] - Cremo登陆沙特 销售点突破3000家 月销量近50万支 [7] - 金领冠登陆香港市场 Cremo亮相FIBA亚洲杯赛事 [7] 渠道与服务创新 - 探索"医疗+营养"新模式 延伸至社区/药店新场景 [7] - 从卖产品转向提供健康生活解决方案 [7] - 分销网点下沉 液态奶冷柜投放增加 [2] 行业影响与发展战略 - 推动行业从规模竞争向价值竞争转型 [1] - 通过全球共建提升海外市场品牌韧性 [8] - 构建牛羊并举、全生命周期覆盖的立体化矩阵 [5]
伊利2025中报出炉,奶粉夺得中国市场领先,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29 20:4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619.33亿元 同比增长3.37%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70.16亿元 同比增长31.78% 创历史新高 [1] - 公司维持全年9%利润率目标不变 [1] 分业务业绩表现 - 液体乳业务收入361.26亿元 市场份额居行业第一 [4][7] - 奶粉及奶制品业务收入165.78亿元 同比增长14.26% 市场份额行业第一 [4] - 冷饮业务收入82.29亿元 同比增长12.39% 稳居市场第一 [4][7] - 婴幼儿奶粉零售额市场份额达18.1% 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 跃居全国第一 [4] - 羊奶粉市场份额达34.4% 同比提升3.0个百分点 [6] - 母婴渠道零售额增长领先行业 电商渠道零售额增速超30% [6] - 面向餐饮客户的奶酪/乳脂业务营收同比增长超20% [7] 产品创新与研发 - 主营业务新品收入合计占比达14.7% [8] - 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展母乳低聚糖研究项目 获ESPHGAN最高评分 [9] - 联合江南大学构建代糖原料数据平台 解决减糖产品口感问题 [9] - 与同仁堂合作推出药食同源系列产品 舒化无乳糖猴头菇牛奶上市第三个月增长近300% [9] - 在北纬48°呼伦贝尔草原建设限定有机牧场 [10] - 奶酪/乳脂全渠道零售额市场份额达15.2% [6] 国际化进展 - 海外冷饮业务营收增长14.4% 婴幼儿羊奶粉业务营收增长65.7% [13] - 金领冠婴幼儿奶粉全面登陆香港市场 [14] - Cremo冷饮品牌进入沙特市场 覆盖3000个销售点 月销量近50万支 [14] - 美国洛杉矶旗舰店投入运营 佳贝艾特羊奶粉/牧恩黄油已上市 [14] - 通过FIBA亚洲杯赛事扩大中东市场影响力 [14] - 全球拥有15个研发中心、81个生产基地 产品销往60多个国家和地区 [15] 战略布局 - 奶粉及奶制品收入占比从2019年11%提升至27% [6] - 开辟乳深加工赛道 推动产业升级 [10] - 拓展非乳业务包括健康水饮、牛肉、宠物食品等高潜力领域 [12] - 通过全球资源整合、本土化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 [15]
西麦食品(002956):公司事件点评报告:主业延续增势,成本红利如期释放
华鑫证券· 2025-08-26 17:22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29/23/18倍 [1][1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总营业收入11.49亿元 同比增长18% 归母净利润0.81亿元 同比增长22% 扣非净利润0.78亿元 同比增长24% [1] - 2025Q2单季度营业收入4.93亿元 同比增长21% 归母净利润0.27亿元 同比增长25% 扣非净利润0.24亿元 同比增长17% [1] - 2025Q2毛利率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至43.50% 净利率同比提升0.3个百分点至5.54% [2]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0.78/1.01/1.24元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预计为31.3%/28.6%/23.0% [10][12] 产品结构分析 - 纯燕麦片2025H1营收4.21亿元 同比增长13% 复合燕麦片营收5.56亿元 同比增长28% [3] - 冷食燕麦片营收0.86亿元 同比增长27% 主要由德赛康谷业务贡献 [3] - 红枣燕麦 五红五黑等复合燕麦单品销量表现突出 高毛利产品结构优化盈利能力 [3] - 德赛康谷业务2025Q2盈利边际改善 预计下半年销售规模逐季向上 [3] 成本与费用结构 - 毛利率提升主要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和澳麦原粮成本下降 公司已基本锁定全年原料价格 [2] - 销售费用率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至30.72% 主要因广宣力度加大 预计全年费用率保持稳定 [2] - 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至5.74% 显示费用管控效果 [2] 渠道发展态势 - 线下KA商超渠道虽面临流量压力 但凭借品牌效应保持较强渠道韧性 [4] - 零食量贩渠道增速与门店开拓速度同步 后续将通过产品调整优化动销 [4] - 山姆渠道正在进行新品替换 老品下架调整 新品预计下半年上架 [4] - 线上渠道保持平台领先优势 采取克制费用投放策略 后续将承担更多新品测试功能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3.07/27.70/32.82亿元 增长率21.7%/20.1%/18.5% [12] - 预计毛利率将从2024年的41.3%提升至2027年的43.9% [12] - ROE预计从2024年的8.7%持续提升至2027年的15.1% [12] - 当前总市值51亿元 对应P/S分别为2.2/1.8/1.6倍 P/B分别为3.2/3.0/2.8倍 [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