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欺诈发行
icon
搜索文档
一上市公司9年财务造假、欺诈发行被重罚!第三方配合造假者被罚700万
梧桐树下V· 2025-08-09 10:38
核心观点 - *ST高鸿因2015年至2023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及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构成欺诈发行,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3] - 公司通过虚假贸易业务虚增收入和利润,涉及金额巨大,最高虚增营业收入占比达49.38% [4][5][6] - 多名高管及关联人员参与违法行为,证监会拟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处以罚款和市场禁入措施 [7][8][9][10][11][12][13][14][15][16] 虚假贸易业务详情 - 2015年至2021年通过子公司高鸿科技参与笔记本电脑虚假贸易业务,虚增营业收入累计达170.48亿元,虚增利润总额累计达5,179.76万元 [4] - 2018年和2020年通过子公司高鸿数据和高鸿恒昌开展IT系统等产品虚假贸易业务,虚增营业收入1.99亿元,虚增利润总额1,285.88万元 [5] - 2022年和2023年通过子公司高鸿数据、高鸿鼎恒、高鸿鼎远开展服务器、笔记本电脑虚假贸易业务,虚增营业收入11.29亿元,虚增利润总额1,158.95万元 [5] 财务造假规模 - 2015年至2023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189.76亿元,占各期披露营业收入比例最高达49.38% [6] - 虚增利润总额累计达7,624.70万元,占各期披露利润总额比例最高达64.88% [6] - 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12.50亿元,相关文件引用虚假数据构成欺诈发行 [7] 主要责任人及处罚 - 董事长付景林被处以750万元罚款及10年证券市场禁入 [13][15][16] - 财务总监丁明锋被处以600万元罚款及5年证券市场禁入 [8][13][15][16] - 董事曹秉蛟被处以500万元罚款,其配偶江庆被处以700万元罚款及10年市场禁入 [9][12][14][15][16] - 公司被责令改正并处以1.35亿元罚款 [15]
*ST高鸿: 关于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风险提示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09 00:23
公司违规事实 - 公司2015年至2023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通过虚假贸易业务虚增营业收入和利润,其中2015年虚增营业收入6.94亿元,2020年达到峰值56.34亿元,2023年降至3.86亿元 [2][3] - 公司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构成欺诈发行,相关文件引用虚假业务数据,募集资金总额12.50亿元 [3][4] - 虚假贸易业务包括笔记本电脑和IT系统等产品,涉及子公司高鸿科技、高鸿数据、高鸿恒昌等,业务无实际货物流转 [2][3] 主要责任人员 - 董事长付景林被处以750万元罚款并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直接负责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和欺诈发行 [9][10] - 财务总监丁明锋被处以600万元罚款并采取5年市场禁入,组织参与虚假贸易业务和财务造假 [9][10] - 董事曹秉蛟被罚500万元,其控制的南京庆亚参与虚假贸易业务 [5][9] - 其他高管段茂忠、张新中、刘红云等分别被处以75万至200万元罚款 [9][11] 监管处罚结果 - 公司被责令改正并警告,合计罚款1.35亿元 [9] - 依据《证券法》认定公司违反信息披露规定和欺诈发行条款 [8] - 处罚依据包括公司发行文件、财务资料、银行流水等证据链 [8] 公司退市风险 - 因欺诈发行和年报虚假记载触及深交所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1][12] - 公司股票已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和其他风险警示 [13] - 2021-2023年连续三年扣非净利润为负,审计机构对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出具无法表示意见 [13]
198亿元严重财务造假,重罚,强制退市
中国基金报· 2025-08-08 22:25
公司违规行为及处罚 - 公司长期开展无商业实质的"空转""走单"业务,大幅虚增收入和利润,违反证券法律法规 [1] - 2015年至2023年年度报告合计虚增营业收入198.76亿元,虚增营业成本198亿元,虚增利润总额7622.59万元 [3] - 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构成欺诈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12.50亿元 [3] - 中国证监会拟对公司罚款1.35亿元,对相关责任主体罚款1.6亿元,对配合造假的第三方罚款700万元 [1][4] - 公司董事长付景林、时任财务总监丁明锋等被警告并罚款,付景林、江庆均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4] 财务造假细节 - 通过参与、组织开展虚假贸易业务的方式虚增收入和利润 [3] - 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相关文件引用了2018年至2020年虚假业务收入和利润的数据 [3] - 公司2021年至2023年连续三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为负值 [7] - 2023年度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 [7] 退市风险 - 公司涉嫌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深交所将依法启动退市程序 [1] - 公司股票被叠加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简称仍为"*ST高鸿" [6][7] - 2024年度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7] - 公司主要银行账号被冻结,股票需被继续叠加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7]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围绕数智化关键要素,重点推进数智化应用及数智化服务业务 [8] - 截至8月8日收盘,公司股价报2.21元/股,总市值为26亿元 [9] - 股东总户数从2025年5月9日的55,000户降至2025年7月31日的52,000户,期间最大变动率为-3.70% [11]
财务造假近200亿!强制退市
财联社· 2025-08-08 21:16
财务造假详情 - 公司通过参与和组织虚假贸易业务的方式系统性虚增收入和利润,2015年至2023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2] - 虚假贸易业务涉及笔记本电脑"空转""走单",形成资金、合同和物流单据闭环,但无真实货物交付 [2] - 2015年至2021年通过子公司高鸿科技参与南京庆亚贸易有限公司的虚假贸易业务 [2] - 2018年和2020年通过子公司高鸿数据和高鸿恒昌开展IT系统等产品的虚假贸易业务 [3] - 2022年和2023年通过子公司高鸿数据、高鸿鼎恒、高鸿鼎远开展服务器、笔记本电脑虚假贸易业务 [4] 虚增财务数据 - 2015年至2023年虚增营业收入总计198.76亿元,虚增利润总额7622.59万元 [5][6] - 2015年虚增营业收入6.94亿元,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9.34% [5] - 2016年虚增营业收入24.52亿元,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28.27% [5] - 2017年虚增营业收入24.20亿元,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26.97% [5] - 2018年虚增营业收入32.59亿元,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35.18% [5] - 2019年虚增营业收入56.34亿元,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49.38% [5] - 2020年虚增营业收入24.83亿元,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35.38% [5] - 2021年虚增营业收入18.05亿元,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21.11% [5] - 2022年虚增营业收入7.35亿元,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10.72% [5] - 2023年虚增营业收入3.94亿元,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6.65% [5] 欺诈发行 - 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构成欺诈发行,相关文件引用2018年至2020年虚假业务收入和利润数据 [6] - 2021年4月证监会批准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募集资金总额12.50亿元 [6] 行政处罚与退市风险 - 证监会拟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主体罚款1.6亿元,对配合造假的第三方罚款700万元 [1] - 公司涉嫌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深交所将依法启动退市程序 [1] - 如最终被处罚决定确认,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 [1] 公司背景 - 公司于1998年6月上市,至今在A股市场已27年 [7] - 截至公告日收盘,股价为2.21元/股,总市值为25.59亿元 [7]
虚增营收近200亿,*ST高鸿将被强制退市!证监会开出1.6亿元巨额罚单
新浪财经· 2025-08-08 21:05
公司财务造假详情 - 公司通过参与和组织虚假贸易业务的方式系统性虚增收入和利润,2015年至2023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2] - 2015年至2021年通过子公司高鸿科技参与南京庆亚的笔记本电脑"空转""走单"业务,形成无商业实质交易 [2] - 2018年和2020年通过子公司高鸿数据和高鸿恒昌开展IT系统等产品的虚假贸易业务 [2] - 2022年和2023年通过子公司高鸿数据、高鸿鼎恒、高鸿鼎远组织开展服务器、笔记本电脑虚假贸易业务 [3] 虚增财务数据明细 - 2015年至2023年虚增营业收入分别为6.94亿元、24.52亿元、24.20亿元、32.59亿元、56.34亿元、24.83亿元、18.05亿元、7.35亿元、3.94亿元,总计198.76亿元 [4] - 虚增营业收入占各期披露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34%、28.27%、26.97%、35.18%、49.38%、35.38%、21.11%、10.72%、6.65% [4] - 2015年至2023年虚增利润总额分别为67.36万元、243.88万元、242.24万元、1,282.80万元、2,190.52万元、1,542.38万元、894.46万元、370.74万元、788.21万元,总计7622.59万元 [4] - 虚增利润总额占各期披露利润总额绝对值的比例分别为0.42%、1.44%、0.99%、13.56%、64.88%、11.35%、22.11%、6.44%、0.50% [4] 欺诈发行股票 - 公司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的相关文件引用了2018年至2020年虚假业务收入和利润的数据 [5] - 2021年4月证监会批准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募集资金总额为12.50亿元 [5] - 非公开发行股票相关文件存在虚假记载,构成欺诈发行 [5] 公司现状 - 公司涉嫌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深交所将依法启动退市程序 [1] - 公司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 [1] - 截至公告日,公司股价为2.21元/股,总市值为25.59亿元 [6] 监管处罚 - 证监会对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作出行政处罚事先告知 [1] - 证监会拟对公司相关责任主体罚款1.6亿元,对配合造假的第三方罚款700万元 [1] - 对于可能涉及的犯罪线索,证监会将移送公安机关 [1]
198亿元严重财务造假!重罚!强制退市!
中国基金报· 2025-08-08 21:03
公司财务造假 - 公司长期开展无商业实质的笔记本电脑等"空转""走单"业务,大幅虚增收入和利润 [2] - 2015年至2023年年度报告合计虚增营业收入198.76亿元,虚增营业成本198亿元,虚增利润总额7622.59万元 [3] - 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构成欺诈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12.50亿元 [3] 监管处罚 - 中国证监会拟对公司罚款1.35亿元,对相关责任主体罚款1.6亿元,对配合造假的第三方罚款700万元 [2][4] - 公司董事长付景林、时任财务总监丁明锋等被警告并罚款,付景林、江庆均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4] 退市风险 - 公司涉嫌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深交所将依法启动退市程序 [2] - 公司股票被叠加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仍为"*ST高鸿" [5] - 2021年至2023年连续三年扣非净利润为负,2023年审计报告显示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 [5] 公司经营状况 - 公司主要银行账号被冻结,股票需被继续叠加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5] - 2024年度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6] - 公司围绕数智化关键要素,重点推进数智化应用及数智化服务业务 [6] 市场表现 - 截至8月8日收盘,公司股价报2.21元/股,总市值为26亿元 [6] - 截至7月31日,公司共有5.2万户股东 [6]
*ST高鸿严重财务造假,可能被强制退市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20:35
公司违规行为 - 公司长期开展无商业实质的笔记本电脑等"空转""走单"业务,大幅虚增收入和利润,违反证券法律法规 [1] - 公司2015年至2023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通过参与、组织开展虚假贸易业务的方式虚增收入和利润 [2] - 公司通过子公司参与笔记本电脑虚假贸易业务,供应商和客户均由第三方联系撮合,业务资金、合同、物流单据流转形成闭环,无实际货物流转 [2] - 公司2015年至2021年年度报告分别虚增营业收入6.94亿元、24.52亿元、24.20亿元、30.63亿元、56.34亿元、24.80亿元、18.05亿元 [2] - 公司2015年至2021年年度报告分别虚增营业成本6.93亿元、24.49亿元、24.18亿元、30.60亿元、56.12亿元、24.68亿元、17.96亿元 [2] - 公司2015年至2021年年度报告分别虚增利润总额67.36万元、243.88万元、242.24万元、305.11万元、2190.52万元、1234.19万元、894.46万元 [2] 虚假贸易业务详情 - 公司通过子公司组织开展IT系统等产品虚假贸易业务,2018年和2020年年度报告分别虚增营业收入1.96亿元、308.19万元 [3] - 公司2018年和2020年年度报告分别虚增营业成本1.86亿元、0元 [3] - 公司2018年和2020年年度报告分别虚增利润总额977.69万元、308.19万元 [3] - 公司2022年和2023年年度报告分别虚增营业收入7.35亿元、3.94亿元 [3] - 公司2022年和2023年年度报告分别虚增营业成本7.32亿元、3.86亿元 [3] - 公司2022年和2023年年度报告分别虚增利润总额370.74万元、788.21万元 [3] 欺诈发行 - 公司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构成欺诈发行 [4] - 公司2020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的相关文件引用了2018年至2020年虚假业务收入和利润的数据 [5] - 公司2021年4月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为12.50亿元 [5] 监管处罚与退市风险 - 证监会拟对相关责任主体罚款1.6亿元,对配合造假的第三方罚款700万元 [1] - 公司涉嫌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深交所将依法启动退市程序 [1] - 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5] - 公司股票被叠加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6]
000851,严重财务造假,证监会立马出手
证券时报· 2025-08-08 20:22
财务造假与欺诈发行 - 公司涉嫌通过虚假贸易业务虚增收入和利润,2015年至2023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合计虚增营业收入约200亿元 [4] - 2015年至2023年分别虚增营业收入6.94亿元、24.52亿元、24.20亿元、32.59亿元、56.34亿元、24.83亿元、18.05亿元、7.35亿元、3.94亿元 [4] - 同期分别虚增利润总额67.36万元、243.88万元、242.24万元、1282.80万元、2190.52万元、1542.38万元、894.46万元、370.74万元、788.21万元 [5] - 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引用虚假数据,构成欺诈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12.50亿元 [5] 行政处罚措施 - 公司被责令改正并警告,处以1.35亿元罚款 [7] - 时任董事长付景林、财务总监丁明锋等分别被警告并罚款75万元至750万元不等 [7] - 付景林、江庆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丁明锋被采取5年禁入措施 [8] - 江庆(董事配偶)因参与虚假贸易被警告并罚款700万元 [9] 退市风险警示 - 公司股票被叠加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简称仍为"*ST高鸿",日涨跌幅限制为5% [9] - 公司可能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最终结果以证监会正式处罚决定为准 [1] 案件性质与后续处理 - 证监会将案件定性为"严重财务造假" [4] - 对于可能涉及的犯罪线索,证监会将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9]
1.6亿罚单+强制退市!*ST高鸿27年上市历程即将终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19:01
监管处罚 - *ST高鸿因严重财务造假和欺诈发行被证监会重罚1.6亿元,其中公司领罚1.35亿元 [2] - 董事长兼时任总经理付景林被处以750万元罚款及10年市场禁入 [2] - 第三方帮凶江庆因虚假贸易操盘被罚700万元并禁入市场10年,处罚力度接近上市公司高管 [2] 退市与司法追责 - 深交所启动强制退市程序,*ST高鸿27年上市历程即将终结 [2] - 主要责任人已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2] 监管政策动向 - *ST高鸿案成为今年第二例配合造假第三方受行政处罚案例,距首例仅隔2个月 [2] - 证监会计划推动三项措施:争取立法直接处罚权、跨部门协同监管、建立第三方造假黑名单通报机制 [2] 行业影响 - 监管范围从上市公司扩展至第三方帮凶,显示执法无死角趋势 [2][3]
重罚1.6亿!财务造假实锤,一上市公司面临退市,9人集体领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18:58
上市公司造假事件 - *ST高鸿因长期开展无商业实质的笔记本电脑"空转""走单"业务,存在严重财务造假与欺诈发行,被证监会处以1.6亿元罚款,其中上市公司被罚1.35亿元,9名责任人被罚75万元至750万元不等 [1] - 董事长兼时任总经理付景林被罚最重,罚款750万元并被市场禁入,财务总监丁明锋被罚600万元及5年市场禁入 [1][9][10] - 公司涉嫌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深交所将启动退市程序,同时主要责任人将被移送公安机关面临刑事处罚 [2][3] 造假手段与第三方参与 - 虚假贸易是主要造假手段,通过第三方南京庆亚实控人江庆配合完成,形成无实际货物流转的闭环交易 [7] - 江庆被认定共同违法,罚款700万元及10年市场禁入,这是近期第二例第三方处罚案例 [5][11] - 公司还通过子公司高鸿数据等开展IT系统和服务器虚假贸易,但规模较小且仅持续两年 [7] 欺诈发行与募资问题 - 公司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文件中引用了2018-2020年虚假数据,成功募资12.50亿元,该行为加重了处罚力度 [8] - 虚假贸易导致财务造假与信披违规,涉及欺诈发行将面临更严厉处罚 [7][8] 监管趋势与处罚力度 - 对配合造假第三方的处罚正在成为监管新趋势,证监会推动《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出台以强化处罚权力 [5][12] - 7月以来已有9家上市公司涉刑,2025年初至今接近20家,显示监管趋严 [10] - 证监会采取三方面措施打击第三方造假:推动立法、案件移送主管部门、进行通报 [12][13] 行业影响 - *ST高鸿是2025年初以来第十家因重大违法进入强制退市程序的公司,此前包括锦州港、卓朗科技等 [10] - 虚假贸易作为企业收入造假的惯用手段,因隐蔽性强且需要第三方配合,监管发现难度较大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