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法治化营商环境
icon
搜索文档
安徽:深入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搜狐财经· 2025-05-14 16:53
据统计,去年以来,安徽省排查整治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88个,办理免罚轻罚案件3.4万余起,减免罚款3.8亿元。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兑付财政资 金77.7亿元、惠及企业2.6万家。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办结涉企行政复议案件4433件,调解和解率24.63%,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2.4亿 元。深化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改革,为企业和群众减免证明材料约157万件次。 2025年,安徽省将加强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立法研究,推进政府立法与经济社会发展衔接促进。推动出台安徽省政府立法审查办 法,建立合法性审查与公平竞争审查"双审协同"机制,加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动态清理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的法规规章政策,依法开展行政复议 附带审查规范性文件工作。 据介绍,安徽省将组建全省涉外法律服务中心,以更加精细化服务帮助企业"走出去"。此外,安徽省将聚焦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知识产权等重点领域, 严厉打击"网络黑嘴""职业闭店人"等黑灰产业链,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司法力度。 清理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的法规规章政策983件,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兑付财政资金77.7亿元、惠及企业2.6 ...
天津创新“执法+协会”普法模式
中国环境报· 2025-05-14 14:00
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普法新模式 - 天津市执法总队创新"执法部门+行业协会"普法模式 通过"三个转变"推动普法工作提质增效 实现从"维度"到"精度"对接 从"广度"到"深度"延伸 [2][11] - 2025年第一季度已完成对全市1255家次企业的普法工作 [3][12] - 创新建立"总队统筹—专班落实—协会协同"三级联动机制 抽调20名业务骨干组建"生态环境普法宣讲团" [3][13] 普法工作机制创新 - 采取"面对面"沟通与"背对背"调研相结合的方式 组织9家重点行业协会开展专题座谈 覆盖1115家企业 [4][14] - 共同绘制"重点行业普法需求图谱" 推动普法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4][14] - 新模式启动以来 9家协会已对660余家企业开展普法工作 [5][15] 普法服务形式创新 - 打造"1+N"普法矩阵 形成线上线下联动新格局 [5][16] - 联合安全生产协会开展"安全生产进百企"活动 为200余家危化品企业提供"沉浸式"培训 [5][16] - 与环保产业协会合作举办"蓝天保卫战专题培训" 服务200余家环保企业 [5][16] - 计划推出"预约式普法"服务 企业可自主选择培训主题和专家 [16]
从要素驱动转向规则驱动
经济日报· 2025-05-14 05:51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海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正从"要素驱动"转向"规则驱动",更要在制度创新、执 法效能、国际接轨、企业服务、社会协同等方面持续突破,通过动态立法机制化解新兴业态的制度真 空,借助数字技术重构司法服务流程,依托国际规则对接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有效发挥法治固根 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加快推进法律体系动态适应新经济形态,建立法律快速响应机制,将 试点经验及时转化为制度成果;持续提升执法规范性与透明度,避免"运动式执法",强化执法部门协 同,完善执法监督平台,确保"检查码"全流程透明化;积极适应世界银行新评估标准对法治化提出的更 高要求,对标国际商事规则,推动国际商事审判"上海规则"输出,增强跨境司法协作;加大企业普法力 度,推广"法治体检"等公益性服务,并建立企业信用评价与激励挂钩机制,持续突破制度瓶颈、提升治 理效能,构筑起更具韧性、更具全球竞争力的法治化营商环境高地。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产业链重构加速的当下,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正以法治化为锚 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企业坚定信心、在沪投资兴业。 法治是营商环境最根本的保障。上海正以系统性制 ...
交出营商环境指标高分答卷 ——上海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调查
经济日报· 2025-05-14 05:49
法治化营商环境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激发市场活力、稳定社会预期、提升国际竞争力 的关键支撑点。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窗口和经济发展引擎,上海连续8年出台行动方案,持续打造国际一 流营商环境,今年更是形成58项改革任务,直击企业痛点。从制度创新到司法效能提升,从企业服务优 化到国际规则对接,上海的法治化实践不仅为全国提供了示范,更在数字经济、跨境贸易等前沿领域探 索出"上海方案"。 世界银行近日发布的中国企业调查数据以及《2025中国企业调查概况报告》显示,中国企业调查表现总 体较好,在与营商环境相关的59个测评点中,上海22项达全球最优水平。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 长,中国法治化营商环境研究院院长罗培新认为,这充分表明上海市在对标国际通行标准、优化制度规 则、改善政务服务质量、提升企业办事效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一成效背后,是上海市各级政 府部门刀刃向内的改革勇气、法治思维的系统性重塑,以及数字技术与城市治理的深度融合。 "上海高度重视持续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我们把良好营商环境看作上海的一张闪亮名片。"上海市委副 书记、市长龚正表示。 上海市持续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究竟有哪些新进展、新举措、新思 ...
北京海淀检察院发布近五年《反商业腐败检察工作白皮书》
新京报· 2025-05-13 15:44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刘晶表示,此次《反商业腐败检察工作白皮书(2020-2024)》的发 布,既回应了企业关切,又为全市办理同类案件提供了"参照系",具有重要示范意义。检察机关要聚焦 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精准对接区域企业经营需求,提供专业性、前瞻性、国际化法律服务,助力提升法 治化营商环境。 白皮书以近五年司法实践为基础,系统梳理了商业腐败犯罪的总体情况与行业领域、涉案人员、犯罪手 段等案件特点,全方位展示了海淀区检察院高质量、高效率、高标准的"检察办案模式"和重协同、重机 制、重创新的"检察供给模式",总结依法惩治商业腐败类案件的"海检模式",为全市以及全国反商业腐 败等经济犯罪检察工作提供基层经验和样本。 新京报讯(记者张静姝)新京报记者获悉,5月9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举办"法治护航营商环境 共建清朗商业生态"主题活动。活动向社会发布《反商业腐败检察工作白皮书(2020-2024)》《反商业 腐败·保障营商环境十大典型案例》及《反商业腐败联合倡议书》,同时举办"法治护航营商环境"征求 代表意见座谈会暨企业问需座谈会。 海淀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姜淑珍在致辞中指出,本次活动既是海淀区检察院主 ...
苏州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召开会议
苏州日报· 2025-05-10 07:12
法治建设方向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把牢法治建设正确方向 [1] - 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增强法治意识 提升法治素养 自觉依法办事 [1] - 坚持人民至上 运用法治思维 突出问题导向 推动法治苏州建设再上新台阶 [1] 高质量发展与法治保障 - 以法治护航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 加大支持全面创新的制度供给 [2] - 升级"产业链+法律服务" 加快推动新兴领域立法 [2] - 以法治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 依法严惩各类违法行为 [2] - 深入实施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 增创法治化营商环境新优势 [2] 高水平开放与民生保障 - 深入推进涉外法律服务集聚示范区建设 推动法律服务行业改革 [2] - 强化涉外法治人才储备 发挥"稳外贸"法律服务团作用 [2] - 实施"关爱民生法治行"等惠民实事项目 让群众成为法治建设的参与者 [2] 责任落实与工作部署 - 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扛起"第一责任人"职责 [2] - 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发挥牵头抓总作用 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 [2] - 协调解决重点问题和群众急难愁盼 夯实高质量发展法治保障 [2] - 会议听取了2024年全面依法治市工作等情况汇报 [2]
灌南法治政府建设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新华日报· 2025-05-08 05:07
□ 通讯员刘青 惠企资金"免申即享"、跨部门"综合查一次"、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通办"、"无证明城市"建设……近年 来,灌南县以人民群众满意为工作导向,全力推进以法治政府为重点的高水平法治建设,通过高效便捷 政务服务、精准有效数据支撑,厚植法治化营商环境沃土,护航高质量发展。 淬炼"关键少数"筑牢法治基石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探索推进跨部门"综合查一次"联合监管工作模式。2024年,系统编制"综合查一 次"检查场景清单784项、覆盖检查事项1372个,全县各级部门开展"综合查一次"检查任务1328次,减少 入企检查800余次。实施免罚219起,免罚金额近800万元,实施减轻(从轻)处罚93起,涉及金额近374万 元。 值得一提的是,灌南县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需求,延伸服务链条、拓展服务范围,全面打 造"产业链+法律服务"2.0模式,以服务新质生产力为核心,推出"菌菇产业链+法律服务""电商+法律 服务"等法律服务产品,组织律师及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为58家链上企业、43家乡镇小微企业和个体 工商业者提供法治体检、合规指导等法律服务,助力产业链强链固链,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织密调解网络夯实治理 ...
新田县召开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 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搜狐财经· 2025-05-01 03:59
会议背景 - 新田县召开涉企执法服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宋桂雄,副县长、县公安局长周睿鹏等县领导出席[3] - 县纪委监委、县委政法委、县法院、县检察院等单位领导,各行政执法单位分管领导、法制部门负责人共90余人参会[3] 整治内容 - 专项整治涉及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以及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等问题[3] - 整治工作是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重点整治项目和民生实事项目的重要内容[3] - 整治工作是联系群众、回应群众关心关切的重要途径[3] 工作要求 - 坚持高站位推动,统一思想行动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从讲政治和促发展高度开展整治[3] - 聚焦痛点堵点问题开展整治,全面提升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3] - 坚持高标准落实,既要突出重点内容整治,又要全面梳理系统整治[3] - 坚持高质量完成,锚定目标不放松,从严从细从实完成各项整治任务[3] 工作部署 - 两项整治工作施工图已绘就、目标已明确、号角已吹响[4] - 要以危机感、使命感、责任感群策群力抓好落实[4] - 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4]
规范涉企执法,怎样防止问题反弹、提振企业信心?(读者点题·共同关注)
人民日报· 2025-04-27 05:58
规范涉企执法政策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解决民营企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1] - 典型案例曝光某公司2021-2023年每年接受上百次检查,反映"乱检查"问题严重 [1] - 涉企执法不规范会侵害企业家权益、侵蚀企业信心,需系统性解决 [2]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 法治是市场经济基石,需划定政府与市场边界、维护公平秩序、保障主体权益 [3] - 企业家共识:"求倾斜不如要公平,等扶持不如靠法律",法治能稳定发展预期 [3] - 杭州"六小龙"案例显示"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法治环境吸引企业聚集 [3] 地方创新执法机制 - "亮码检查"机制允许企业拒绝未扫码的执法检查,减少随意性 [5] - "综合查一次"模式整合多部门检查,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6] - 数字技术平台实时预警和监督执法行为,提升规范性 [7] 长效法治保障措施 - 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审议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充实支持民营经济举措 [7] - 执法需平衡规范与服务,通过"无感监管"和换位思考提升企业体验 [7] - 法治建设需从个案改进到机制完善,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7][4]
专访广东高院院长张海波:主动对接新兴产业司法需求助力广东抢占制高点、制胜新赛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10 08:03
广东民营经济与科技创新司法保障 民营经济司法支持 - 广东民营经济贡献全省50%以上GDP、60%以上出口额和税收、70%以上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新增就业、90%以上经营主体 [1] - 法院审结涉民营企业案件116.5万件,二审改判率同比下降1.67%,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犯罪界限 [3] - 网络司法拍卖成交金额达541.93亿元,创新"司法拍卖贷"模式缓解融资难题 [4] - 2024年促成金融纠纷调解成功38.8万件,涉及金额超3000亿元,执结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案件8.9万件追回款项76.0亿元 [5] 科技创新司法护航 - 广东拥有7.7万家高新企业、138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创新指数全球第二 [6] - 2024年审结知识产权案件8.8万件(占全国1/4),其中技术类案件1.77万件涉及移动通信、生物医药等领域 [7] - 建成全国首个技术调查实验室,312名粤港澳专家参与3000+案件技术调查 [8] - 涉外知识产权案件调解成功率提升40%,专利无效审查周期平均缩短2个月 [8] 营商环境优化 - 市场主体超1800万户,审结涉港澳民商事案件1.35万件(占全国2/3) [9][10] - 发布120个跨境纠纷典型案例,聘请120名港澳调解员,上线3万+部域外法查明平台 [10] - 2024年审结2970家企业破产案件,化解债务3487亿元,105家企业通过重整重生 [10] 民生司法保障 - 审结民生案件158.73万件,执结案件77.68万件到位2400亿元,周期压缩26.5天 [11] - 建立劳动维权联动机制,追回务工人员25亿元欠薪 [12] - 诉讼服务网提供线上服务225.98万次,健全残疾人手语翻译等保障机制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