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艇产业

搜索文档
一诺千金换企业“一见倾心”
经济日报· 2025-08-26 05:59
立法与监管创新 - "小切口"立法占比超七成 聚焦游艇产业、种子进出口、数字经济和商业航天等领域 [1][2] - 实施"一个系统管检查"和"清单之外无检查"机制 简化监管流程 [1] - 推广"区块链技术+公证+智能执法"监管新模式 提升执法透明度和效率 [1] 法治体系建设 - 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21年6月10日通过《海南自由贸易港法》 确立法律体系"四梁八柱" [2] - 海南省人大结合地方实际制定自由贸易港法规 以"小快灵"立法支持自贸港建设 [2] - 通过法治政府建设实现"良法善治" 强化政府承诺与企业信任的协同机制 [2] 改革与法治协同发展 - 改革与法治关系被比喻为"鸟之两翼、车之两轮" 二者相辅相成且相伴而生 [1] - 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并在改革中完善法治 被视为新生事物成功发展的核心路径 [1] - 通过持续优化法治环境形成集群化效应 支撑自由贸易港高质量发展 [1][2]
游艇产业综合管理服务新模式力促产业高质量发展
海南日报· 2025-08-14 09:08
游艇产业综合管理服务新模式 - 三亚创新游艇产业综合管理服务模式,通过数字化信息系统实现多部门信息共享,出海报备流程简化至小程序一次完成 [3] - 出台《三亚市水上旅游管理办法》等新规,清晰划分用海区域,解决游艇与游泳区域交叉的安全隐患 [3] - 海事部门推出"海事e服务",游艇过户审批时间从22天缩减至7个工作日,实现"不停航"过户 [4] 游艇产业规模与市场表现 - 截至2024年底三亚登记游艇总量达1415艘,2024年出海12.79万艘次,接待游客90.09万人次,居全国前列 [2] - 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三亚游艇展区吸引20多国62家企业参展,总成交金额3500万元,场外意向成交约3000万元 [5] - 三亚每年需维修保养的游艇超500艘,维修服务涵盖船体保养、翻新等项目 [6] 产业链构建与标准化发展 - 海南国际游艇交易中心提供勘验、评估、交易鉴证等全链条服务,推动二手游艇交易标准化 [6] - 三亚率先推出游艇行业勘验、评估、交易鉴证服务标准,填补国内空白 [6] - 推进游艇与旅游、会展、文创融合,构建研发、生产、销售、维修、消费全产业链 [7] 政策与区位优势 - 三亚地处北纬18°黄金海岸线,全年适航天数超300天,拥有264.42公里海岸线和世界级港湾 [3] -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将于12月18日启动,三亚将依托政策红利加速产业发展 [7] - "游艇产业综合管理服务新模式"入选海南自贸港第十六批制度集成创新案例 [3]
港澳游艇直航维保:珠海平沙如何“抢滩”大湾区黄金赛道
南方都市报· 2025-07-01 17:40
政策落地与市场机遇 - 港澳游艇直航维保市场即将开放,珠海金湾计划年底完成首单港澳游艇入境维保业务[1] - 广东海事局发布《粤港澳游艇自由行实施方案》,创新实施港澳游艇"两套牌"管理模式,首批指定6个游艇出入境口岸[1] - 香港籍游艇"THE KONT"号已通过南沙口岸完成首次自航入境维修,标志着政策落地取得实质性进展[2] - 珠海平沙游艇产业园区是国内产业链较完整的专业园区,面临业务量指数级增长和向"制造+高端服务"转型的机遇[2][10] 行业现状与挑战 - 港澳地区拥有数以万计私人游艇,但以往繁琐的入境程序和高昂合规成本阻碍了内地维保市场发展[1] - 平沙园区需跨越三重门槛:国际标准认证、高端技术人才短缺、跨境服务便利性[3][4][6][7][8] - 豪华游艇维修需满足IMO及欧美严苛标准,并获国际船级社认可,现有维修厂面临资质挑战[4] - 精通国际标准且具备豪华游艇实操经验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严重不足[7] - 进口零配件报关效率、跨境支付便利性等"最后一海里"问题影响服务体验[8] 战略布局与实施计划 - 金湾区计划建设对外开放码头和游艇出入境查验泊位,8月底完成口岸联检综合楼改造[10] - 力争2025年底通过验收并完成首单业务,打造"一站式"查验服务平台[10] - 以游艇维保为突破口,推动产业向消费端延伸,探索与赛事培训、观光旅游等业态融合[10] - 目标形成"制造+服务+消费"三足鼎立格局,打造大湾区游艇经济"黄金枢纽"[10] - 平沙游艇产业园发展已约20年,此次政策被视为转型升级的关键机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