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转型
搜索文档
福昕软件2024年报解读:营收增长背后的隐忧与机遇
新浪财经· 2025-05-01 00:22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达711,135,37243元,同比增长1644%,季度增速分别为1687%、1913%、973%、2003% [2] - 订阅业务ARR达4112965万元,同比增长6442%,订阅收入占比4931% [2] - 渠道收入2918174万元,占比4105%,同比增长4049% [2] - 归母净利润2695825828元,扭亏为盈(上年亏损-9094098327元) [3] - 扣非净利润亏损20194184598元,同比扩大1252%,剔除商誉减值等影响后亏损收窄3055% [3] 现金流与费用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6434206188元,净流出同比扩大7082%,剔除并购影响后流出减少34% [5]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14728591710元,同比减少6676% [5] - 销售费用38296377200元(+1270%),管理费用16808027499元(+2149%),财务费用-960397990元(-4838%) [4] - 研发费用23232695887元(+350%),研发费用率3267% [4][6] 研发与人才 - 研发投入2514888万元(+637%),新增9项专利、42项软件著作权 [6] - 研发人员441人(占比4509%),平均薪酬4629万元,硕士89人、本科313人 [7] 业务转型与结构 - 订阅收入占比提升至4931%,渠道收入占比4105%,显示转型成效显著 [2] - 非经常性收益(如收购投资收益、或有对价调整)对净利润转正起关键作用 [3] 高管与激励 - 董事长薪酬13633万元,副总裁George Zhendong Gao薪酬40397万元 [11] - 推出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向190人授予1710147万股 [12] 行业与竞争 - 面临国际PDF软件厂商的竞争压力,需持续投入技术研发保持竞争力 [9] - 软件行业存在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升级、人才竞争等系统性风险 [9]
福昕软件(688095):24年同比扭亏,双转型战略持续推进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4-29 21:1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4年年报及25Q1季报显示24年全年营业总收入7.11亿元同比+16.44%,归母净利润0.27亿元同比+129.64%扭亏为盈,25Q1营业总收入2.02亿元同比+19.78%,归母净利润-583万元同比收窄,24全年业绩符合预期,25Q1业绩小幅超预期 [7] - 合同负债稳步提升,24年末为3.35亿元同比+38.96%,25Q1末为4.06亿元同比+63.89%、环比+21.19%,展现订单情况良好 [7] - 订阅+渠道双转型持续推进,24年订阅业务ARR 4.11亿元同比+64.42%,订阅收入3.51亿元占比49.31%同比+62.33%,渠道收入2.92亿元占比41.05%同比+40.49%,除PC外其他渠道收入同比+64.45% [7] - 公司业务分拆为“福昕国际”与“福昕中国”,海外新兴市场中东及亚太增速领先,亚太收入同比+53.42%,欧洲(含中东)收入同比+24.02%,北美区域受订阅转型影响收入同比+9.41%,中国市场合并福昕鲲鹏后收入同比+18% [7] - 24年8月推出股权激励计划,考核年度为24 - 25年,彰显推动“订阅优先”与“渠道优先”战略的决心 [7] - 维持“买入”评级,新增27年盈利预测,预计25 - 27年营业总收入8.5、10.6、13.1亿元,归母净利润0.5、1.2、1.4亿元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数据 - 2025年4月29日收盘价64.61元,一年内最高/最低95.00/37.74元,市净率2.3,股息率0.62%,流通A股市值59.08亿元,上证指数3286.65,深证成指9849.80 [2] 基础数据 - 2025年3月31日每股净资产27.92元,资产负债率22.31%,总股本/流通A股9.1亿股 [2] 财务数据及盈利预测 |项目|2024|2025Q1|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711|202|852|1064|1308| |同比增长率(%)|16.4|19.8|19.8|24.8|23.0|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27|-6|45|119|139| |同比增长率(%)|-|-|68.3|163.3|16.5| |每股收益(元/股)|0.30|-0.07|0.50|1.31|1.52| |毛利率(%)|93.4|91.6|94.3|94.4|93.9| |ROE(%)|1.1|-0.2|1.7|4.5|4.9| |市盈率|219|/|130|49|42| [6] 财务摘要 |项目(百万元,百万股)|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611|711|852|1064|1308| |其中:营业收入|611|711|852|1064|1308| |减:营业成本|32|47|49|60|79| |减:税金及附加|2|2|3|3|4| |主营业务利润|577|662|800|1001|1225| |减:销售费用|340|383|418|500|576| |减:管理费用|138|168|183|213|262| |减:研发费用|224|232|247|287|353| |减:财务费用|-6|-10|-13|-12|-15| |经营性利润|-119|-111|-35|13|49| |加:信用减值损失(损失以“-”填列)|-5|-9|0|0|0| |加:资产减值损失(损失以“-”填列)|-49|-114|-45|-20|-20| |加:投资收益及其他|22|140|90|93|90| |营业利润|-150|-40|39|117|139| |加:营业外净收入|40|35|7|2|0| |利润总额|-110|-6|45|119|139| |减:所得税|-19|-29|0|0|0| |净利润|-91|23|45|119|139| |少数股东损益|0|-4|0|0|0|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91|27|45|119|139| [9]
董明珠口爆“间谍论”,格力急了还是董明珠急了?
搜狐财经· 2025-04-27 15:13
公司治理与领导层变动 - 董明珠以35.7亿股同意票(占有效表决权股份总数124.46%)连任董事长,同时卸任总裁职务,由高管张伟接任,董事会成员进行大幅调整 [10] - 董事长权力过于集中,决策集权化,品牌形象与董事长个人存在过度绑定,部分格力专卖店更名为董明珠专卖店 [12] - 企业存在接班人选问题,年过古稀的董明珠对人才选用依赖个人喜好,例如此前孟羽童和王自如的情况 [15] 人才策略争议 - 董明珠明确表示"绝不用海归派",声称海归人才可能存在间谍风险,并宣称公司超1.3万名研发人员全部来自国内高校 [2] - 该言论被批评为背离常识、傲慢且反智,将商业间谍风险简单归因于海归背景缺乏依据,且忽视本土培养人员也存在叛变可能 [4][5] - 2023年某海归工程师离职后泄露技术参数,导致公司两亿元订单损失,但这不是此次言论的直接诱因 [2] 财务与市场份额表现 - 2023年公司营收规模超2000亿元,但2024年三季度营收同比下滑5.39%,打破过去十多个季度连续增长趋势 [11][13] - 空调产品国内市场份额约25.5%,被美的(约28%)超越,小米、海尔、TCL等企业也有冲击势头 [13] - 绿色能源业务2024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31.8%,业务收缩显著 [17] 业务多元化挑战 - 多元化战略包括手机、新能源、芯片与智能装备等业务,但进展不顺:格力手机因高价低能被市场排斥,销量不足;生活电器市场份额不足10%;空调芯片市场份额不足1%;工业机器人海外市场拓展缓慢 [15][17] - 公司试图实现从空调到健康家生态的战略目标,需加大研发投入并加快品类拓展与品牌重塑 [23] 渠道与海外市场短板 - 线上渠道存在短板,直播电商销售额不及头部竞争对手,经销商体系动荡,多地经销商减持股票套现 [17] - 海外布局滞后:自主品牌出口占比不足30%(低于美的的41%和海尔的35%),过度依赖东南亚和中东市场,欧美市场占有率不足5% [19] - 需加速越南、印尼等地区建厂,并通过全球赛事赞助和社交媒体宣传提升国际形象 [23]
行业影响加剧 森鹰窗业迎上市以来首亏
中国经营报· 2025-04-24 18:37
业绩表现 - 2024年度营收5.67亿元,同比下降39.71%,归母净利润亏损0.42亿元,同比下降128.90%,扣非净利润亏损0.57亿元,同比下降144.42% [4] - 公司近十年来首次亏损,且为上市以来首亏 [4] - 2023年度营收净利实现双增,2022年上市当年营收净利双降但仍有超1亿元利润 [3] 业绩变动原因 - 业绩下滑主要归因于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及零售消费疲弱,导致营收下降幅度较大,产能利用率不足,单位成本上升,售价调整,毛利率显著下降 [4] - 大宗业务客户(房地产商、装修装饰公司)收入确认节奏变慢,以前安装完一栋确认一栋收入,现在需安装完十栋或一个小区才确认收入 [2] - 2024年节能铝包木窗营收3.83亿元,同比下降51.53%,占整体营收比重从84.06%降至67.58%,毛利率同比减少14.32% [6] 业务结构变化 - 大宗业务占比从60%左右收缩至50%左右,主动收缩传统大宗业务销售规模 [6] - 金属门窗销售量、生产量及库存量同比分别增长44.09%、50.00%、340.70%,主要因铝合金窗开始同时在经销商渠道和大宗业务渠道销售 [8] 战略调整 - 加速渠道转型,整合优化经销渠道及终端门店,拓展全品类节能窗 [9] - 2025年计划提升大宗业务中公共建筑项目占比,侧重华东及华东以南地区增量大宗业务开发 [9] - 以"加密"和"下沉"为导向完善经销体系,加速全国终端门店布局,推进重点城市旗舰店运营 [9] - 在西南、西北、华南等区域增加新商数量,拓展华东、华中等传统优势区域下沉市场 [10] 海外布局 - 已注册完成美国孙公司,计划拓展北美、澳洲、欧洲、中东、日本及俄罗斯等海外市场 [11] - 产品曾直接销售至美国、新西兰等国家,但近年来未产生海外营收(2017-2018年海外收入仅1.62万元、6.38万元) [11]
雀巢13年后再出手,拟全资控股糖果龙头徐福记 创始人家族逐渐退居幕后
证券时报网· 2025-03-03 13:53
雀巢全资收购徐福记 - 雀巢宣布收购徐福记剩余40%股权 实现全资控股 交易金额未披露 2011年曾以17亿美元收购60%股权[1] - 徐福记2010年营收43 1亿元 净利润6 02亿元 拥有4家工厂和1 6万名员工 目前扩展至8大分部 58个大区 3500家经销商 服务130万家终端门店[1][2] - 徐福记近年产值年均增速8% 202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计划2025年投入超亿元建设新糖果生产线[3] 徐福记业务表现与市场地位 - 徐福记产品线涵盖糖果 糕点 沙琪玛 巧克力 果冻等 拥有39个车间和127条自动化生产线[2] - 2024年大卖场渠道中 散装糖 散装巧克力市占率超30% 散装糕点第一 散装果冻第二[3] - 雀巢2024年财报显示 大中华区糖果业务贡献16 1%销售额 全球占比9 2% 该业务实现中个位数增长[4][5] 行业趋势与雀巢战略 - 休闲零食行业并购活跃 2023年玛氏收购品客母公司 百事收购Siete Foods[6] - 雀巢战略聚焦高增长品类 计划2025年加速品类增长和提高市场份额 资源向优势品牌倾斜[6] - 公司通过技术融合支持徐福记创新 如推出100%果汁爆浆软糖和美禄运动饼干等新品[7] 徐福记管理变革 - 创始家族逐渐退出 近两任总裁刘兴罡 苏强均来自其他品牌 刘兴罡曾任太太乐高管[3][6] - 雀巢深度参与徐福记管理 通过职业经理人配置和全球研发资源整合推动业务转型[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