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成长层

搜索文档
科创板改革“1+6”新政:新老划断,明确科创成长层调出条件
贝壳财经· 2025-07-14 09:04
科创板改革"1+6"政策进展 - 上交所推出《科创成长层指引》等系列配套业务规则,落实科创板改革"1+6"政策 [2][4] - 改革措施务实稳健,注重投融资平衡,采取"新老划断"安排 [3] - 设立科创成长层、重启"第五套标准"等制度优化,明确科创板服务"硬科技"企业的方向 [4] 科创成长层规则要点 - 科创成长层精准支持技术突破大、商业前景广、研发投入高、上市时未盈利的科技型企业 [5] - 存量32家未盈利企业自指引实施日起进入科创成长层,新注册未盈利企业自上市日起进入 [6] - 增量公司调出条件为符合科创板第一套上市标准,存量公司调出条件为首次实现盈利 [7] - 强化信息披露要求,需在年报中披露未盈利原因及风险,临时公告需及时披露负面事项 [8] - 科创成长层股票简称后增加"U"标识,个人投资者门槛仍为"50万元资产+2年经验" [8] 预先审阅与机构投资者制度 - 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参考境外市场经验提升审核质效 [10] - 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指引细化认定标准,适用于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新申报企业 [11] - 试点先从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的申报企业开展,鼓励发行人自主认定并披露机构投资者情况 [12] 改革意义与市场影响 - 改革有望畅通"科技-产业-金融"循环,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15] - 引导资本流向国家战略需求领域,实现"政策赋能与技术优势的双向奔赴" [15] - 推动科技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促进创新资本形成,支持未盈利科创企业成长 [14]
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7月14日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14 07:59
保险资金与资本市场互动 - 政策推动保险资金加速向耐心资本、战略资本、长期资本转型,与资本市场形成"双向奔赴" [1] - 险资入市增量政策聚焦扩规模、拓渠道、优考核,助力构筑优质核心资产新底仓 [1] - 险资以稳健权益资产布局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成为市场长效活水 [1] - 财政部发布通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提升险资对短期波动容忍度,加大权益投资力度 [6] 新三板与A股市场动态 - 上半年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同比增长41%至158家,挂牌公司总数达6060家 [1] - 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百万亿元,治理模式正从"形式合规"向"实质制衡"转型 [1] - 华夏基金调研报告显示520家A股上市公司治理转型图景 [1] - 沪指连续2日站上3500点,沪深两市单日成交额突破1.7万亿元 [2] 科创板改革与外资动向 - 上交所发布科创板"1+6"改革配套规则,32家未盈利公司进入科创成长层 [3] - 德国养老金委托富国资产5000万美元布局中国权益资产,巴克莱银行加仓国内ETF [3] - 6月以来多家外资私募完成管理人登记,看好中国资产长期配置价值 [3] 公募REITs与基金行业变革 - 创金合信首农REIT网下认购确认比例仅0.7755%,40余家券商争抢打新 [4] - 公募REITs市场规模近1800亿元,券商持有量级已超过保险资管成为第一大持有机构 [4] - 基金销售机构加速转型,从卖方销售向买方服务模式转变 [4] 科技企业投资热点 - 头部公募密集调研电子元件企业,关注智能制造、AI芯片、人形机器人等领域 [5] - 企业重点回应技术升级路径、政策落地节奏及新业务商业化潜力 [5] 国企并购与产业基金 -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并购案例达849起,同比增长182% [6] - 江苏设立100亿元诚通科创基金,7月以来多地"官宣"百亿级产业基金 [7] - 专家建议加强政策引导支持核心技术攻关,避免重复投资和同质化竞争 [7]
科创板成长层规则发布 个人投资者门槛未变 32家未盈利企业进入科创成长层
深圳商报· 2025-07-14 06:32
科创板改革配套业务规则 - 上交所发布5项深化科创板改革的配套业务规则,包括《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5号——科创成长层》、《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7号——预先审阅》等 [1] - 科创板存量32家未盈利企业将自科创成长层指引发布实施之日起进入科创成长层,新注册的未盈利企业将自上市之日起进入 [1] - 试点引入IPO预先审阅机制,借鉴境外市场经验 [1] - 针对第五套上市标准企业,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 [1] 科创成长层 - 科创成长层重点服务技术实现较大突破、商业前景广阔、持续研发投入大但目前仍处于未盈利阶段的科技型企业 [1] - 存量企业调出条件为上市后首次实现盈利,新注册未盈利企业调出条件提高至"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或"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 [2] - 企业符合调出条件公告后,上交所原则上在2个交易日内将其调出 [2] - 要求科创成长层企业在年报和临时公告中充分披露未盈利风险、技术研发风险等 [2] 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 个人投资者参与科创成长层股票交易门槛维持不变,仍为"50万元资产+2年经验" [2] IPO预先审阅机制 - 预先审阅机制适用于"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或符合其他特定情形"且"因过早披露可能对生产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的企业 [2] - 发行人申请预先审阅时需要充分说明必要性 [2] - 提交预先审阅申请前需完成保荐人质控、内核会议等内部程序,并取得证监会派出机构辅导验收文件 [3] - 财务数据需在规定的有效期内 [3]
科创成长层标准明确 32家存量的尚未盈利公司直接入层调出条件实施“新老划断”
上海证券报· 2025-07-14 03:46
科创成长层设立背景与定位 - 上交所发布《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5号——科创成长层》,共计12条,细化科创成长层定位、纳入调出条件、信息披露及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1] - 科创成长层精准支持技术突破大、商业前景广、研发投入高且上市时未盈利的科技型企业,现有及新注册未盈利公司均纳入该层 [1] - 设立目的包括为不同发展阶段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机会、满足投资者多样化风险偏好、提升科创板包容性与吸引力 [1] 企业入层与调出规则 - 32家存量未盈利科创板公司自指引实施日起直接入层,新注册未盈利公司(增量公司)上市日起自动纳入 [2] - 调出条件实施"新老划断":存量公司维持原规则(首次实现盈利即调出),增量公司需满足科创板第一套上市标准(两年净利润为正且累计≥5000万元或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收≥1亿元) [2] - 调出程序要求公司在年报披露时同步公告,上交所原则上2个交易日内完成调出 [2] - 未披露年报或财报被出具否定/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的公司暂不调整层次 [3] 投资者标识与风险管理 - 科创成长层股票简称后增加特殊标识"U",新注册公司标签为"成",存量公司标签为"成1" [4] - 个人投资者参与交易门槛维持现有科创板标准(50万元资产+2年经验),但需签署专门风险揭示书 [5] - 上交所发布《科创板科创成长层企业股票投资风险揭示书必备条款》,强化信息披露与风险提示要求 [5] 市场影响与专家观点 - 科创成长层设立有助于集中管理未盈利企业,便于投资者识别风险,同时为增量制度改革提供"试验空间" [3] - 中信建投证券认为该层设计让公众投资者分享企业快速成长期收益,丰富科创板市场层次 [1] - 中信证券指出更高信息披露要求保障中小投资者知情权,帮助识别未盈利企业风险 [5]
科创板改革“1+6”政策迎新进展!32家存量未盈利企业进入科创成长层
广州日报· 2025-07-14 02:06
科创板改革"1+6"政策新进展 - 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科创成长层指引》等一系列重要通知 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市场期待已久的科创成长层等系列举措正式落地 [1] - 科创板存量32家未盈利企业将自《科创成长层指引》发布实施之日起进入科创成长层 新注册的未盈利企业将自上市之日起进入 [1] - 在科创板试点引入IPO预先审阅机制 借鉴境外市场经验 [1] - 在科创板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 从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申报企业开展试点 [1] 科创成长层调出条件 - 科创成长层调出条件实施"新老划断" 存量企业调出条件保持不变 仍为上市后首次实现盈利 [3] - 提高新注册未盈利企业调出条件 推动新上市公司加速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 [3] - 科创成长层企业发布符合调出条件的公告后 上交所原则上在2个交易日内将企业调出 [3] 科创成长层设立意义 - 科创成长层的设立能更好支持早期创新企业的发展 为企业提供融资渠道 帮助企业逐步向更高层次迈进 [4] - 有利于向市场进一步传递国家对科技创新的大力支持 吸引更多资源投入科技创新 [4] -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提到 将继续充分发挥科创板示范效应 加力推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1+6"政策措施 [4] IPO预先审阅机制 - 上交所借鉴境外市场经验 在科创板试点引入IPO预先审阅机制 减轻优质科技型企业过早披露业务技术信息、上市计划可能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的不利影响 [6] - 《预先审阅指引》明确规定了科创型企业申请预先审阅的要求 突出"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或者符合其他特定情形" [6] - 预先审阅期间 相关申请文件、预先审阅过程、结果等内容不对外公开 [7] 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 - 上交所制定《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指引》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新申报企业即可适用 [9] - 发行人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申请发行上市的 鼓励其自主认定、自愿披露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的信息 [9] - 相关投资机构应当在发行人IPO申报前24个月到申报时 持续持有发行人3%以上的股份或5亿元以上的投资金额 不能突击入股 [9] 科创成长层股票标识 - 科创成长层股票简称后增加特殊标识"U" 新注册科创成长层股票添加标签"成" 存量科创成长层股票添加标签"成1" [10] - 本次改革没有对个人投资者参与科创成长层股票交易新增投资交易门槛 仍为具备"50万元资产+2年经验"的资金门槛和投资经验 [10] - 投资者投资科创成长层新注册的未盈利科技型企业之前需要签署专门风险揭示书 [10]
科创板改革“1+6”政策配套业务规则出炉
证券时报· 2025-07-14 01:33
科创板改革政策配套业务规则发布 - 上交所发布科创板改革"1+6"政策配套业务规则,包括三项业务指引和两项修订的业务指南,旨在落实中国证监会《科创板意见》[1] - 改革内容包括《科创成长层指引》《预先审阅指引》《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指引》等新规[1] - 同步修订《会员管理业务指南第2号》和《证券交易业务指南第6号》两项业务指南[1] 科创成长层相关规定 - 科创成长层精准支持技术突破大、商业前景好、研发投入高、上市时未盈利的科技型企业[1] - 涵盖存量32家未盈利科创板公司和新注册的未盈利科创板公司[1] - 存量企业调出条件为首次实现盈利,新注册企业调出条件为符合科创板第一套上市标准[2] - 调出程序在公告后2个交易日内完成[2] - 个人投资者门槛保持"50万元资产+2年经验"不变[2] 预先审阅机制 - 关键技术攻关企业可申请IPO预先审阅以避免过早披露敏感信息[2] - 申请文件需符合IPO正式申报要求,并完成保荐人内部程序及证监会辅导验收[2] - 上交所将严格审核但不构成对发行条件的预先确认[3] - 通过预先审阅的企业将获得IPO审核程序加速[3] 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 - 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新申报企业中试点[3] - 认定标准包括:管理资产规模大、近5年投资5家以上科创板上市公司或10家以上境内外主要交易所上市公司[3] - 要求IPO申报前24个月持续持有3%以上股份或5亿元以上投资金额[3] - 对机构投资者的合规性和独立性提出明确要求[3] 改革实施计划 - 上交所将推进规则落地,推动典型案例示范效应[4] - 加强政策宣传解读以凝聚市场共识[4] - 提升监管质效,维护市场平稳运行[4]
为改革提供“试验空间” 科创板“1+6”配套规则引热议
证券时报· 2025-07-14 01:27
科创板改革配套业务规则 - 上交所正式发布《科创成长层指引》《预先审阅指引》和《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指引》等科创板改革配套业务规则 [1] - 科创成长层的设立有利于维护市场稳定,减少改革阻力,为增量制度改革提供可控的"试验空间" [1] - 科创成长层重点服务未盈利科技型企业,便于投资者识别风险,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1][2] 科创成长层 - 科创成长层重点服务技术有较大突破、商业前景广阔、持续研发投入大的未盈利科技型企业 [2] - 纳斯达克2019年以来IPO企业中超过50%未盈利,合计融资额占比超过80% [2] - 科创成长层为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创新企业提供适配的资本市场平台,彰显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导向 [2] - 上交所吸收采纳40余条意见建议,明确科创成长层调出标准中有关指标的计算口径 [3] - 科创成长层股票简称后增加特殊标识"U",新注册股票标签为"成",存量股票标签为"成1" [3] 预先审阅机制 - 科创板试点预先审阅机制,上交所将在企业正式申报IPO前对申请文件进行把关,提高申报质量和审核效率 [5][6] - 预先审阅过程、结果及相关文件不对外公开,待正式申报时再披露问询和回复文件 [6] - 预先审阅机制可帮助优质科创企业减少正式审核程序中的负担 [6] - 预先审阅期间信息披露义务不减损,上交所将严格遵循现有规则开展审核工作 [6][7] 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 - 上交所制定《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指引》,鼓励企业自主认定、自愿披露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信息 [8] - 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具有专业判断能力,可帮助监管层和市场快速识别具备成长潜力的企业 [8][9] - 科创板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仅针对第五套标准企业开展小范围试点,不构成新的上市条件 [9] - 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有助于引导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9]
上交所明确科创成长层标准 多方协力推动改革尽快落地见效
中国新闻网· 2025-07-14 00:55
科创板改革核心内容 - 上交所发布《科创成长层指引》等配套规则以落实证监会《科创板意见》[1] - 改革聚焦增强科创板对科技企业的制度包容性 突出支持未盈利科技型企业[1] - 采取"新老划断"安排 存量32家未盈利企业自动进入科创成长层 新注册企业上市即纳入[2] 科创成长层实施机制 - 存量企业调出条件维持上市后首次盈利 新注册企业调出条件提高以加速研发拓展[2] - 调出流程执行时效为2个交易日 同步加强异常交易监管打击违法违规行为[2] - 未新增个人投资者门槛 维持50万元资产+2年经验要求 但需签署新注册企业风险揭示书[3] 信息披露与审核创新 - 强制要求科创成长层企业披露未盈利风险、技术研发风险等关键信息[3] - 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 重点规范适用情形、文件质量、程序及信披管理[3] - 持续督导机构需强化履职 交易所将严格监督信息披露真实性[3] 改革推进计划 - 优先推动标志性案例落地 强化规则与市场技术要素协调[4] - 加强规则宣传解读 促进市场主体理解适用并凝聚共识[4] - 提升一线监管效能 维护市场平稳运行以保障改革环境[4]
科创板改革“1+6”新政配套业务规则落地
证券日报· 2025-07-14 00:10
科创板改革新政 - 上交所发布3项新业务指引和2项修订业务指南,包括《科创成长层指引》《预先审阅指引》《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指引》等,深化科创板改革[1] - 证监会6月18日发布《科创板意见》,明确提升科创板服务科技创新发展质效,上交所将全力推进配套规则落地见效[1][2] - 改革重点包括推动典型案例落地、加强规则宣传解读、提升一线监管质效以维护市场平稳运行[2] 科创成长层制度 - 科创成长层精准支持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存量32家未盈利企业自动进入该层,新注册企业上市即纳入[3] - 调出条件实施"新老划断":存量企业调出条件为首次盈利,新注册企业需满足最近两年累计净利润≥5000万元或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收≥1亿元[3] - 个人投资者门槛保持"50万元资产+2年经验",但需签署专门风险揭示书投资新注册未盈利企业[3] - 股票标识优化:新增"U"标识,新注册企业标签为"成",存量企业标签为"成1"[4] IPO预先审阅机制 - 试点预先审阅机制,适用于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或需保密上市计划的企业,审阅意见不构成上市条件确认[4][5] - 预先审阅程序参照正式审核流程,文件需履行保荐人质控、内核程序,审阅结果在正式申报时公开[5] - 机制有助于减少正式审核负担,提升审核效率,增强科创板国际竞争力[6] 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 - 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要求机构近5年投资5家以上科创板上市企业或10家以上境内外主要交易所上市企业[7] - 机构需在IPO申报前24个月持续持有≥3%股份或≥5亿元投资额,禁止突击入股[7] - 机构认定仅作为审核参考,不影响上市标准,但需承担虚假陈述、利益输送等法律责任[7][8] - 科创板已上市企业中约90%曾获私募基金投资,制度有望形成风险绑定效应[8]
科创板“1+6”配套业务规则落地!市场各方发声
证券时报· 2025-07-13 23:23
科创板配套业务规则发布 - 上交所发布《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5号——科创成长层》等配套业务规则,深化科创板改革,解决科技型企业发行上市痛点难点问题,增强科创板对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包容性、适应性 [1] 科创成长层设立意义 - 科创成长层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尤其是成长初期的科技创新企业提供适配的资本市场平台,有利于彰显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导向 [2] - 科创成长层有利于集中管理未盈利科技型企业,便于投资者更好识别风险,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2] - 科创成长层为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开辟专属资本通道,助力企业突破"研发投入高、盈利周期长"瓶颈 [6] - 科创成长层重点服务优质未盈利科技创新型企业,对未盈利上市公司进行差异化统一监管 [9] 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 - 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能够借助专业机构的眼光为审核注入"市场智慧",提升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3] - 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入股情况只作为审核注册的参考,不构成新的上市条件 [3] - 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有助于引导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4] 科创板公司反馈 -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泽璟制药已实现多个创新药获批上市 [5] - 奥比中光2022年7月以未盈利状态登陆科创板,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扭亏为盈 [5] - 拓荆科技上市首年即实现盈利且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6] - 云天励飞将加大在大算力AI推理芯片的研发投入 [6] - 翱捷科技认为半导体、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硬科技企业将获得融资环境包容性提升和估值逻辑重塑两大关键支持 [7] 券商投行观点 - 科创成长层设立能更好支持早期创新企业发展,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发展中的竞争优势 [9] - 科创成长层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闭环生态的关键一环 [9] - 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与IPO预先审阅机制优化了审核资源配置效率,强化了风险防控 [9] 创投机构反馈 - 科创板已上市企业中约有九成在上市前获得了私募基金投资 [12] - 科创板推出改变了中国创投界近年来的投资方向,带动投资机构转投硬科技 [12] - 科创板改革"1+6"政策将提升科创板对优质公司和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吸引力 [13] - 国投系基金已累计投资1175个项目,助力296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其中科创板上市143家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