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12英寸硅片
icon
搜索文档
王东升的“芯”征程:两家“独角兽”企业冲刺IPO
经济观察报· 2025-06-06 20:47
核心观点 - 王东升二次创业的"芯"产业版图估值已超300亿元,旗下奕斯伟计算和奕斯伟材料两家独角兽企业合计估值达330亿元 [9][17] - 奕斯伟计算专注于RISC-V架构,是国内最大的RISC-V全定制解决方案供应商,已递交港股IPO申请 [3][11] - 奕斯伟材料专注于12英寸硅片研发生产,正在A股科创板排队IPO [15][36] - 王东升提出RDI产业概念,呼吁共建RISC-V数字基础设施生态 [27] 公司概况 - 奕斯伟计算成立于2019年,已完成四轮融资合计90亿元,投资机构包括IDG资本、众行资本等 [9][11] - 奕斯伟材料已完成多轮融资,总规模达240亿元 [9][15] - 奕斯伟集团旗下拥有几十家科技公司,核心业务涵盖芯片与方案、硅材料、生态链投资孵化 [16] 业务表现 - 奕斯伟计算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20亿元、17.52亿元、20.25亿元,毛利率25.9%、15.4%、17.7% [31] - 2022-2024年累计经营亏损49.54亿元,研发费用占比72%、82%、66% [31][32] - 近八成收入来自单一客户A,2022-2024年贡献收入占比78.9%、82.1%、76.8% [33] - 截至2024年底现金及等价物15.88亿元,预计满足未来12个月需求 [34] 行业与战略 - RISC-V是开源指令集架构,被视为X86和ARM之外的"第三条路径" [23][24] - 奕斯伟计算已推出50余款RISC-V主控产品,覆盖车载、物联网等多个领域 [26] - 募资用途包括开发新应用场景、投资RISAA平台、战略并购、生态建设等 [35] - 奕斯伟材料专注于12英寸硅片,是半导体产业链必需品 [22] 管理团队 - 王东升为奕斯伟集团实际控制人,曾任京东方董事长 [6][13] - 奕斯伟计算联合创始人王波曾在英伟达工作24年 [15] - 现任董事长米鹏(奕斯伟计算)和杨新元(奕斯伟材料)均来自京东方 [37]
王东升的“芯”征程:两家“独角兽”企业冲刺IPO
经济观察网· 2025-06-06 19:47
公司概况 - 奕斯伟计算是一家专注于RISC-V架构的芯片企业,由"中国液晶显示屏之父"王东升创立并掌舵 [2][4] - 公司已完成四轮融资,合计融资规模约90亿元,估值超300亿元 [6][7] - 奕斯伟计算是国内最大的RISC-V全定制解决方案供应商 [7] - 公司旗下拥有奕斯伟材料(估值240亿元)等多家科技子公司 [6][11] 创始人背景 - 王东升曾创立京东方,带领公司成长为营收超千亿元的半导体显示龙头 [8] - 2019年退休后二次创业,聚焦集成电路产业,提出"光明之心·成就伟大"的企业愿景 [9][12] - 目前担任奕斯伟集团董事长,推动奕斯伟计算和奕斯伟材料两家公司IPO [6][22] 业务与技术 - 公司专注于RISC-V架构,已推出50余款主控产品,应用于智能座舱、物联网等领域 [15] - 主要收入来源为智能终端方案,近三年收入在17-20亿元之间,但客户集中度高(单一客户贡献76-82%收入) [19][20] - 研发投入占比高,2022-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14.4亿、14.45亿、13.37亿元,占总收入66-82% [20]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累计亏损49.54亿元,经营现金流持续为负(三年净流出34.6亿元) [19][20] - 截至2024年底现金储备15.88亿元,预计可满足未来12个月需求 [21] - 奕斯伟材料同期累计亏损20.32亿元,两家公司合计亏损近70亿元 [21] 行业与战略 - RISC-V作为新兴架构,面临X86和ARM的市场垄断,但具备开源、高效等优势 [14][15] - 公司提出RDI(RISC-V数字基础设施)概念,呼吁共建产业生态 [17] - 募资用途包括新产品开发、RISAA平台建设、战略并购及生态建设 [21] 上市进展 - 2024年5月30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有望成为"RISC-V第一股" [2] - 保荐人为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国际,股东包括IDG资本(持股8.93%)等知名机构 [7][15] - 王东升已退任子公司董事长职务,由年轻管理层接棒 [22]
沪硅产业:行业下游客户库存逐步正常化 硅片出货量及价格或持续回暖
证券时报网· 2025-05-23 21:39
行业发展前景 - 半导体市场持续回暖叠加下游客户库存水平逐步正常化 半导体硅片出货量及价格的持续回暖值得期待 [2] - 全球半导体市场经过产业调整出现复苏趋势 但市场复苏从下游向上游传导周期较长 半导体硅片的复苏速度明显慢于整体市场 [2] - 公司国内销售快速增长 境外收入占比有限 关税政策对销售整体影响十分有限 [2]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度营业收入33 88亿元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9 71亿元 [2]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8 02亿元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 09亿元 [2] - 2024年全年和2025年第一季度 主要产品销量和整体收入呈现上涨趋势 但价格恢复有赖于市场进一步恢复 [2] - 扩产项目固定成本和前期费用较高 持续高水平的研发投入导致相关成本费用增加 对利润指标等经营业绩指标造成一定影响 [2] 产能建设进展 - 2024年底上海工厂12英寸硅片产能为60万片/月 实现既定建设目标 [3] - 太原产能建设持续进行 2024年底已有5万片/月产能建成并开始出货 后续建设持续推进中 [3] 资本运作 - 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 购买新昇晶投 新昇晶科 新昇晶睿的少数股权 收购价格合计约70 4亿元 [3] - 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不超21 05亿元 [3] - 交易完成后 公司将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持有新昇晶投100%股权 新昇晶科100%股权 新昇晶睿100%股权 [3] - 收购标的公司均为300mm硅片二期项目实施主体 有利于进一步进行管理整合 优化资源配置 [3]
立昂微(605358):硅片产品结构持续优化,12英寸硅片产能爬坡
东方证券· 2025-05-20 20:5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7][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预测公司25 - 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04、0.44、0.74元(原25年预测为1.09元),选用绝对估值法(FCFF),给予公司29.92元目标价,维持买入评级 [4][11] - 公司24年营收30.9亿元同增15%,归母净利润 - 2.66亿元同降504%;25年第一季度营收8.20亿元同增21%,归母净利润 - 0.81亿元 [10] - 硅片业务暂承压但产品结构持续优化,12英寸硅片已覆盖相关技术节点并进入多家头部客户供应链 [10] - 功率器件芯片产销量再创新高,聚焦高频化、高压化趋势,推出车规级系列产品,汽车电子业务成未来增长关键引擎 [10] - 射频技术全面突破并加速下游应用落地,构建量产代工平台,形成全场景产品矩阵,GaN射频器件满足前沿需求 [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主要财务信息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2,690|3,092|4,044|4,900|5,696| |同比增长(%)|-8%|15%|31%|21%|16%| |营业利润(百万元)|(99)|(553)|30|332|588| |同比增长(%)|-114%|-460%|105%|1020%|77%|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66|(266)|28|295|496| |同比增长(%)|-90%|-504%|111%|950%|68%| |每股收益(元)|0.10|(0.40)|0.04|0.44|0.74| |毛利率(%)|19.8%|8.7%|17.5%|21.8%|24.7%| |净利率(%)|2.4%|-8.6%|0.7%|6.0%|8.7%| |净资产收益率(%)|0.8%|-3.5%|0.4%|4.0%|6.4%| |市盈率|242.9|(60.1)|567.6|54.1|32.2| |市净率|2.0|2.2|2.2|2.1|2.0|[6] 股价及相关信息 - 2025年05月16日股价23.79元,目标价格29.92元,52周最高价/最低价30.2/17.86元,总股本/流通A股(万股)67,137/67,137,A股市值15,972百万元 [7] - 1周、1月、3月、12月绝对表现%分别为 - 3.41、9.63、 - 3.49、10.8,相对表现%分别为 - 4.53、6.55、 - 2.22、3.97,沪深300%分别为1.12、3.08、 - 1.27、6.83 [7] 绝对估值核心参数假设及敏感性分析 |参数|假设值| |----|----| |所得税税率T|25.00%| |永续增长率Gn(%)|3.00%| |无风险利率Rf|1.64%| |无杠杆影响的β系数|1.07| |市场收益率Rm|8.58%| |债务比率|15%| |债务利率|3.60%| |WACC|8.92%|[12] 财务报表预测与比率分析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展示了2023A - 2027E各项目数据 [14] - 主要财务比率涵盖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每股指标、估值比率等方面数据 [14]
装备制造行业周报(5月第3周):商用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加快-20250519
世纪证券· 2025-05-19 09: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工程机械出口稳定增长,“一带一路”市场提供支撑,对工程机械出口保持乐观 [2] - 人形机器人产业界对商业化落地进度乐观,商用服务机器人将迎来市场爆发机会,建议从技术壁垒、行业卡位以及产品价值量等层面寻找投资标的 [2] - “收储”预期短暂刺激硅料板块,主材价格继续承压,光伏板块短期需求有所衰退,对该板块持谨慎观点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行情回顾 行业周度行情回顾 - 上周(5 月 12 日 - 5 月 16 日)机械设备、电力设备及汽车行业指数涨跌幅分别为 0.35%、1.39%及 2.40%,在 31 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分别为第 18、10、3 位,同期沪深 300 涨跌幅为 1.12% [1][7] - 上周机械设备、电力设备及汽车行业中表现靠前的细分方向分别为乘用车上涨 4.43%,电池上涨 2.47%,汽车零部件上涨 2.18%;表现靠后的细分方向为工程机械下跌 2.06%,商用车下跌 1.70%,其他电源设备设备下跌 1.44% [10] 个股周度行情回顾 - 上周机械设备行业涨幅前五个股为恒而达、花溪科技、七丰精工、中邮科技、格力博;电力设备涨幅前五个股分别为通达股份、星云股份、三晖电气、安乃达、*ST 惠程;汽车涨幅前五个股分别为成飞集成、兆丰股份、新坐标、春兴精工、豪恩汽电 [12] - 上周机械设备行业跌幅前五个股为山东墨龙、远信工业、洪田股份、冀凯股份、佳力图;电力设备跌幅前五个股分别为 ST 华西、*ST 沐邦、欧陆通、科泰电源、通合科技;汽车跌幅前五个股分别为苏奥传感、潍柴重机、金鸿顺、中自科技、恒勃股份 [13] 行业要闻及重点公司公告 行业要闻 - 5 月 16 日,EPSON 相关公司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两起申请,指控特定墨盒及其组件侵犯其专利权,涉及中国、美国共 20 家企业 [16] - 5 月 15 日,立昂微董事长表示公司 6、8 英寸硅片产品订单饱满,价格企稳回升,12 英寸硅片工厂处于产能爬坡阶段,稼动率超 50%但未达盈亏平衡,海宁立昂东芯预计 2025 年下半年完成产线调试 [16] - 5 月 15 日,山东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 1.25 亿千瓦,占比超 51%,光伏装机 8514 万千瓦,风电装机 2669 万千瓦,2024 年风电利用率 96.4%,光伏利用率 98.5% [16] - 5 月 15 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提出八项主要任务和加强支撑保障的相关内容 [16][17] 公司公告 - 5 月 15 日,工信部部长主持召开第十四次制造业企业座谈会,聚焦工业母机产业高质量发展 [19] - 5 月 12 日,四川省印发《支持低空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支持低空整机装备攻关,按项目投入 30%给予财政资金支持,最高不超过 2000 万元 [19] - 5 月 12 日,4 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 54.1GWh,环比下降 4.3%,同比增长 52.8%;1 - 4 月累计装车量 184.3GWh,累计同比增长 52.8%;4 月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出口 22.3GWh,环比下降 2.9%,同比增长 64.2%;1 - 4 月累计出口 83.9GWh,累计同比增长 83.2% [19] - 5 月 16 日,中航高科全资子公司拟以 9.18 亿元开展民用航空复合材料构件能力提升建设项目 [19] - 5 月 15 日,阿特斯控股股东 CSIQ 预计 2025 年第二季度总收入在 19 亿至 21 亿美元之间,毛利率在 23%至 25%之间,全年预计总收入在 61 亿至 71 亿美元之间;二季度组件出货量在 7.5 至 8.0 吉瓦之间,全年预计在 25 至 30 吉瓦之间;储能系统出货量在 2.4 至 2.6 吉瓦时之间,全年预计在 7.0 至 9.0 吉瓦时之间 [19][20] - 5 月 15 日,杭可科技全力推进在手订单生产交付,海外客户新签订单同比增长,国内订单主要来自亿纬锂能等客户 [21] - 5 月 14 日,大金重工全资子公司与欧洲某能源企业签署 10 亿元单桩基础制造、供应和运输合同 [21] - 5 月 12 日,中国中车及下属企业近期签订若干项重大合同,合计金额约 547.4 亿元,占 2024 年营业收入的 22.2% [20][21] - 5 月 12 日,捷佳伟创控股股东、实控人之一、董事、总经理余仲拟减持不超过 180 万股,占总股本 0.52%;控股股东、实控人的一致行动人拟合计减持不超过 70 万股,占总股本 0.2% [21]
立昂微:6英寸和8英寸硅片产品订单饱满,海宁立昂东芯预计今年下半年完成产线调试
快讯· 2025-05-15 22:03
公司业绩与产能 - 公司6、8英寸硅片产品订单饱满,Q1价格已企稳回升 [1] - 衢州、嘉兴12英寸硅片工厂产能爬坡中,稼动率超50%,尚未达到盈亏平衡 [1] - 海宁立昂东芯产线预计2025年下半年完成调试 [1] 未来盈利驱动因素 - 12英寸硅片工厂扭亏为盈是主要盈利增长点 [1] - 中小尺寸硅片盈利规模效应将贡献增长 [1] - 射频芯片业务扭亏为盈是另一关键驱动因素 [1]
中芯国际一季度净利暴增166.5%!半导体行业淡季不淡,真主线!
金融界· 2025-05-09 11:36
中芯国际一季度财报表现 - 一季度营收163 01亿元 同比增长近30% [1] - 净利润13 56亿元 同比暴增166 5% [1] - 业绩表现超出市场预期 半导体行业呈现淡季不淡特征 [1] 半导体行业增长动力 - AI大模型和数据中心需求带动算力芯片增长 [3] - 国内Fab厂和OSAT厂持续扩产 [3] - 消费电子市场逐步复苏 [3] - 中国大陆2024年半导体设备销售额达495 4亿美元 同比增长35 37% [3] - 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销售额占全球比重从2015年13 42%提升至2024年42 29% [3] 国产替代进展 - 北方华创刻蚀机和薄膜沉积设备在国内晶圆厂市占率超30% [3] - 中微公司刻蚀设备出货量环比激增40% [3] - 安集科技CMP抛光液和沪硅产业12英寸硅片实现批量供货 [3] - 摩根士丹利预测2027年中国AI GPU自给率将达82% [4] 半导体设备ETF投资价值 - 半导体设备ETF(SH561980)70%权重集中在材料与设备领域 [4] - 前三大成分股为北方华创(17%) 中微公司(13%) 中芯国际(10%) [5] - 标的指数中证半导体一季度营收增长23 37% 净利润增长48 98% [1] - 北方华创单季净利润15 81亿元 位居半导体设备厂商前列 [1] 行业未来展望 - AI算力需求持续增长 [7] - 汽车电子智能化带来千万级芯片增量 [7] - 国产替代从设备材料向全产业链渗透 [7]
IPO在审9家未盈利企业扫描
梧桐树下V· 2025-03-18 18:40
政策动态与市场背景 - 自智翔金泰2023年6月20日上市后,A股未再有亏损企业实现IPO上市,但2024年下半年以来恢复优质未盈利企业IPO上市的呼声持续增长 [2] - 2025年3月11日证监会党委会议明确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发行上市,提出增强制度包容性、稳妥恢复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 [2] 在审未盈利企业概况 - 当前200家IPO在审企业中仅9家为最近一年未盈利企业,其中8家申报科创板,1家申报北交所 [3] - 9家企业中西安奕材营收最高(14.74亿元),恒润达生与必贝特营收为0,思哲睿营收仅5.94万元 [5] - 亏损幅度最大为恒润达生(-3.04亿元),最小为节卡机器人(-3568万元) [5] 重点企业财务与业务分析 西安奕材(科创板) - 中国大陆最大12英寸硅片厂商,2023年营收14.74亿元,扣非净亏损6.92亿元,研发投入占比11.63%-49.41% [7][8] - 资产负债率从2021年7.13%升至2024年9月的49.6%,经营活动现金流改善至6.53亿元(2024年1-9月) [8] 天广实(北交所) - 专注抗体靶向药物研发,2023年营收6388万元,毛利率波动显著(-46.14%至74.48%),研发投入占比达311%-6629% [8][9] - 2024年上半年净亏损扩大至1.31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为负 [9] 百奥赛图(科创板) - 临床前CRO及生物医药企业,2023年营收7.17亿元,扣非净亏损4.05亿元,研发投入占比66.17% [9][11] - 资产负债率持续攀升至69.4%(2024年6月),但现金流压力有所缓解 [11] 节卡机器人(科创板) - 协作机器人厂商,2023年营收3.5亿元,扣非净亏损3568万元,研发投入占比15% [5][12] - 资产负债率从2021年29.21%降至2024年6月的6.88%,显示轻资产转型 [12] 北芯生命(科创板) - 心血管诊疗器械企业,2023年营收1.84亿元,扣非净亏损1.64亿元,研发投入占比72.03% [13] - 2024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至1.45亿元,亏损收窄至3654万元 [13] 禾元生物(科创板) - 植物生物反应器技术平台企业,核心产品HY1001完成III期临床,2023年营收2426万元,研发投入占比655.71% [14][15] 思哲睿(科创板) - 手术机器人企业,2022年营收仅5.94万元,扣非净亏损2.5亿元,无研发投入占比数据 [16] 恒润达生(科创板) - 免疫细胞治疗企业,2023年无营收记录,净亏损2.84亿元,资产负债率升至71.45% [17][18] 必贝特(科创板) - 创新药研发企业,2022年无营收,扣非净亏损2.07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流出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