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

搜索文档
如何做好轻微环境违法行为免罚的后半篇文章?
中国环境报· 2025-07-02 09:35
轻微环境违法行为免罚政策 - 轻微环境违法行为免于行政处罚是生态环境部门推进"柔性执法"、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 [1] - 免罚政策为企业创造了宽松的执法环境 但可能产生"犯小错没关系"的错误导向 [1] - 免罚案件增多导致社会影响力扩大 需防止企业放松环境管理要求 [1] 免罚后续管理措施 - 对免罚企业需跟进现场调查和批评教育 不能"一免了之" [1] - 需与企业共同查找问题根源 包括制度漏洞或执行意识不强等原因 [1] - 通过批评教育帮助企业完善管理制度 强化岗位职责 [1] 科技监管手段应用 - 通过分表计电系统、视频监控平台等科技手段对免罚企业持续监管 [2] - 运用走航监测、无人机飞检等技术实时掌握企业污染治理情况 [2] - 科技监管在不干扰生产前提下实现动态监控 [2] 法律意识强化 - 需向免罚企业详细解释违反的法律条款和应守法规 [2] - 明确企业应采取的污染防范措施和排污标准红线 [2] - 通过释法增强企业守法经营和达标排污的自觉性 [2]
我国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逾80%
科技日报· 2025-07-02 08:38
海洋生态环境改善 - 2024年我国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83 7% 较2020年提高6 3个百分点 [1] - 2025年春季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继续稳中向好 重点监控的24个典型海洋生态系统连续四年消除"不健康"状态 [1] - 美丽海湾建设扩面提质 重点建设海湾从50个扩大到110余个 并在7个沿海城市探索推进全域美丽海湾建设 [1] 美丽海湾建设进展 - 全国283个海湾中已有159个出台美丽海湾具体建设方案 [1] - 生态环境部遴选确定三批共31个美丽海湾优秀案例 总结可复制推广的创新经验模式 [1] 海洋执法科技应用 - "海陆空天"立体监管模式初见成效 开展执法飞行190余航次 发现问题线索160余条 [2] - 上海海警局融合运用倾废船舶监管和海域智能监控平台 实施动态监管 [2] - 广东海警局推广应用便携式海洋资源环境执法终端 山东海警局构建人机协同模式提升执法效率 [2] "十五五"海洋生态保护方向 - 更注重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 稳定性 持续性提升 [2] - 更注重公众生活品质和环境安全保障 更注重制度机制创新和科技赋能 [2]
靖江以“绿”润笔描绘长江美画卷
新华日报· 2025-07-02 07:46
生态环境修复成效 - 马洲岛成为国际候鸟迁飞重要驿站 观测到黑脸琵鹭 黄胸鹀等世界极度濒危物种 [1] - 长江靖江段江豚频繁现身 单次观测到10多头江豚跃出江面 [5] - 马洲岛鸟类种数从2021年55种增至223种 包含4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和38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 [5] - 湿地保护率达60% 位居泰州第一 全省前列 [3] 沿江产业转型与生态治理 - 清理整治36个沿江岸线违规占用项目 清退沿江企业12家 腾退生产岸线7 1公里 [2] - 建成循环经济产业园 电镀集中区 喷涂中心等"绿岛"项目 实现中小企业"共享治污" [2] - 聚焦航空制造 金属材料 高端装备等高新技术产业 提升增长"含金量" [2] - 靖江滨江风光带入选自然资源部第二批区域特色资源调查试点 成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核心示范点 [2] 水环境治理成果 - 长江岸线修复2 7公里 地表水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100% [3] - 完成479个小区雨污分流改造 提升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 [3] - 推进生态降磷工程 通江支流水质Ⅲ类占比目标超90% [3] 生态旅游与城市发展 - 渔忆长江湿地生态公园等场所成为市民休闲热点 原工业区转型为足球场等公共设施 [2] - 打造滨江新城长江文化客厅 形成网红打卡地 [2] - "东线第一帆"纪念公园 牧城公园等景观带展现"百里江岸"万物共荣景象 [5]
2000多家外企为何看好苏州高新区(大数据观察·投资中国)
人民日报· 2025-07-02 05:55
苏州高新区外资发展概况 - 苏州高新区面积约223平方公里,聚集2000多家外资企业,是外商在华投资密集区域[1] - 2023年前5月新增外资项目48个,实际使用外资3.3亿美元,同比增长16.9%[2] 外资企业招商与服务机制 - 易商集团建设国际化产业园区,已吸引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全球知名企业进驻,厂房从2层扩建至4层[3] - 高新区实行"反馈不过夜"机制,48小时内为美国生物医药企业提供英文版政策解决方案[3][4] - 成立项目专班加速审批流程,辅助用房建设周期从1年压缩至半年[4] 重点外资企业案例 - 斯塔尔精细涂料公司2004年落户,月产量从几十吨增至1000吨以上,年产值超10亿元[5][6] - 完成1.8万吨技术改造项目投运,高新区协助补齐横跨十余年的缺失材料,3个月内办结产权证[6] - 通过高新区牵线研发白色抗污皮革产品,实现产业链协同创新,原材料本土采购率超50%[7] 外资企业配套支持体系 - 为艾崎精密等企业配备服务专员,解决外籍管理人员工作生活问题[8] - 开展职业技能证书国际互认,日资企业员工直接获得国内数控机床操作证书[9][10] - 组织中外企业交流会促进产业链合作,举办文体活动构建外企人员社交圈[8][10]
今年上半年北京好天气同比增加13天
快讯· 2025-07-01 22:23
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 - 2025年上半年北京市PM2 5平均浓度为28 5微克/立方米 同比下降17 4% [1] - 优良天数达到142天 同比增加13天 [1] - 水生态环境质量同比向好 土壤环境状况保持良好 [1] - 生态系统质量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1]
7月1日周二《新闻联播》要闻27条
快讯· 2025-07-01 19:59
宏观经济与政策 -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1] - 前5个月中国轻工业经济运行回升向好 [8] - 新修订的《矿产资源法》正式实施 [18] 交通运输与基建 - 铁路暑运启动 预计发送旅客9.53亿人次 [10] - 世界在建最长桥梁通泰扬特大桥首座斜拉桥合龙 [20] 文化与娱乐 - 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影票房达292.31亿元 [14] 自然灾害与应急管理 - 中国全面进入主汛期 [15] - 1.4亿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紧急预拨贵州湖南两省 [16] 国际事件 - 俄媒称俄军完全控制卢甘斯克 [21] - 伊朗称以色列袭击致伊朗935人死亡 [22] - 泰国宪法法院决定暂停佩通坦总理职权 [25] - 印度南部化工厂爆炸已致44人死亡 [26] - 美国加州多地燃起林火 数千民众撤离 [27] 金融与货币政策 - 金融机构称美债务上升威胁美金融地位 [23] - 欧洲央行决定维持2%的通胀目标 [24]
鹭鸟翩跹青山绿水间尽显生态之美 神州大地铺展夏日生机画卷
央视网· 2025-07-01 14:13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苍鹭岛生态旅游 - 苍鹭岛现有500余只苍鹭及野鸭子、鸳鸯等鸟类共一千余只,形成规模化的鸟类栖息地[1][2] - 成年苍鹭正哺育幼鸟,30天后幼鸟将独立觅食,届时进入旅游旺季[2] - 当地通过净化水质、美化河湖环境等措施提升生态条件,吸引野生动物繁衍[2] 江西鹰潭市湿地生态修复成效 - 鹰西湿地公园观测到6只凤头鸊鷉长期停留,该物种对水质要求极高[3][5] - 鹰潭市实施湿地生态修复、水质提升工程,成功打造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5] 河南老君山云海景观与旅游开发 - 老君山雨后云海景观壮丽,金顶建筑群在海拔2000多米处与云雾交融[6][8] - 因地形陡峭及水汽充沛,该地云海现象频发,文旅部门建议雨后清晨为最佳观赏时段[8]
十堰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蓝劲松:一泓清水永续北上背后的故事
中国环境报· 2025-07-01 11:44
组织体系改革 - 成立市、县生态环境保护和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保水护水委员会,统筹协调生态环境保护重大问题 [1] - 县级层面实行党政双线分管生态环境的领导机制,全面落实生态环保工作"党政同责" [1] - 成立市、县、乡镇水质安全保障中心,村级配备专职环保网格员,实现四级贯通联动 [1] - 成立全国首个南水北调水源区生态环境警察支队,整合3支队伍专司打击非法排污等违法行为 [1] - 建立汉江上游、丹江口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合作机制和三省五市检察机关跨区域水质保护协作机制 [1] 制度体系改革 - 建立县乡跨界水质监测评价体系,每月评估水质状况并督促整改 [2] - 将生态环保工作纳入市委绩效考核体系,考核结果影响年度综合目标任务评价 [2] - 生态环保履责情况同干部提拔使用挂钩,列入市委市政府年度重要督查计划 [2] - 颁布实施《十堰市生态文明建设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立法项目库 [2] - 市人大常委会将生态环保法律法规执行情况列入监督检查内容 [2] 治理体系改革 - 建设丹江口水库水质保障数字平台,实现守水护水由人力密集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 [3] - 组建十堰生态环境集团,统一运营城区10座污水处理厂,形成全链条管理闭环 [3] - 创新源头管控、管网攻坚、按效付费"三位一体"机制,推动污水治理系统化转型 [3] - 建成污水处理监测管理可视化平台,对污水处理厂和管网进行"一网统管" [3] - 分级分区管控10个三级流域片区、23个四级流域单元,实施水质稳定达标等攻坚行动 [3] 社会参与机制 - 成立京堰环保志愿联盟,常态化开展守水护水志愿活动 [4] - 全市2000多支环保志愿服务队、33万名志愿者常态巡河、库面清漂 [4]
控源头、防新增、重监管,济宁推进净土保卫战取得实效
齐鲁晚报网· 2025-06-30 09:37
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成效 - 济宁市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人居环境安全、地下水生态环境安全和美丽乡村建设,通过控源头、防新增、重监管推动重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1] 土壤环境安全管理 - 实施耕地土壤分类管理,开展重金属污染源排查整治,推进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整治全覆盖 [3] - 严格建设用地环境管理,重点监管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用地的地块,1475个地块纳入全国管理系统,1420个地块完成调查评估或治理修复 [3] - 121家重点行业企业纳入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104家企业完成周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监测 [4] - 27个重点行业企业关停地块和注销撤销排污许可企业用地地块纳入优先监管清单,采取制度管控和工程措施阻断污染扩散 [4] 地下水污染防治 - 实施"一井一策"水质达标方案,消除人为污染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5] - 完成2处危险废物处置场、2处生活垃圾填埋场、16个化工集聚区的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估 [5] - 完成邹城和兖州两个省级化工园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详细调查,启动化工园区地下水污染专项整治 [5] - 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34项建设任务全部完成,颁布全国首个地下水环境背景值地方标准 [5] 农村生态环境改善 - 完成5967个村生活污水和975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入选国家首批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城市 [6] - 完成63.09万亩稻田退水治理,2024年商品有机肥施用量22.72万吨,配方肥应用面积676.7万亩 [6] - 14个县市区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1853家规模养殖场和6000余家养殖专业户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 [6] - 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以上,鱼台县和梁山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 [6]
前行丨监督利剑守护碧水蓝天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6-30 07:27
生态环保监督成效 - 潘集区纪委监委通过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推动解决群众关切的环境问题 2023年初被评为安徽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 [1] - 2024年初发现泥河围网养鱼面积达7200余亩导致水质恶化 通过"日跟进、周调度"机制历时半年完成全部围网清除 水质显著改善 [1] - 2021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的11项问题全部整改销号 2022年省环保督察43件信访件全部办结 [2] 环境污染治理案例 - 2021年12月查处泥河镇村民非法倾倒粉煤灰形成20亩堆场 堆放量达3万吨 监管部门延迟3个月立案 纪委监委问责4名责任人并追偿31.7万元复垦费用 [3] - 排查发现违规堆放煤矸石问题 完善工业固废全流程污染防治机制 从源头遏制污染反弹 [4] - 累计对9起环境污染事件问责处理32人 推动泥河排污治理3个月内使水质从劣Ⅴ类提升至Ⅳ类标准以上 [5] 整改保障措施 - 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压实污染防治责任 形成环境治理长效机制防止问题反复 [3][4] - 拆除围网过程中出台补贴政策弥补养殖户损失 并帮助对接销售渠道减少经济损失 [5] - 监督推动铺设污水管网引流至处理站 实现生态效益与民生保障平衡 [5] 生态建设成果 - 泥河治理后重现水清岸绿景象 村民反馈鱼群增多 生态环境整改获得群众认可 [1] - 通过精准问责与制度完善持续破解污染治理难题 绿色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