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不断提升
央视网· 2025-08-14 20:08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29.94万亿元,同比增长8.8%,增速加快;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31.26万亿元,同比增长9.0%,增速保持较高水平;前七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87万亿元。 7月,贷款利率保持历史低位水平,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约3.2%,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3.1%。 金融总量平稳增长,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其中,普惠小微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分别同比增长11.8%、8.5%,均高于同期各类 贷款增速,金融对小微、科技、绿色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
金融“活水”如何浇出企业好“钱景”?
新华网· 2025-08-12 14:31
信贷投放规模 - 2022年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98万亿元 创单月历史新高 [1] - 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3.36万亿元 占全部新增贷款八成以上 [2] 区域金融支持成效 - 江苏银行向江苏盖亚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放1000万元信用贷款 利率3.85% [2] - 重庆银行业1月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387.29亿元 同比增长32.64% 惠及7.65万户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 [4] - 江苏银行1月末普惠小微贷款投放超200亿元 余额净增超60亿元 [6] 政策工具与实施 - 人民银行通过降准、增加支小再贷款额度、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实施两项直达工具接续转换等措施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3] - 两项直达工具转换为支持小微企业的市场化政策工具 [6] - 浙江推进小微企业信贷"增氧计划"和金融服务"滴灌工程" 重庆优化科技金融服务 安徽计划新型政银担业务新增放款1000亿元以上 [4] 企业融资现状与需求 - 科技企业反映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在额度、期限等方面不够灵活 需更符合行业特点的金融产品 [6] - 小微企业存在缺抵押担保、发债不易、综合融资成本高等痛点 [6] 金融机构行动方向 - 银行抓住年初信贷需求旺盛时机主动服务项目 银企携手共谋发展 [6] - 政策要求"早投放、早收益" 信贷投放力度持续加大 [2]
金融将更有针对性地支持扩大消费和投资
新华网· 2025-08-12 14:30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进展 - 宏观杠杆率下降约8个百分点,金融体系资产扩张恢复至个位数增长 [2] - 五年拆解高风险影子银行25万亿元,其中过去两年压减11.5万亿元 [2] - 五年处置不良资产约12万亿元,最近两年处置6万多亿元 [2] - P2P网贷机构全部停止运营,未兑付借贷余额压降至4900亿元 [2] - 过去五年累计立案查处非法集资案件2.5万起 [2] - 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现有规模约29万亿元,未来将逐步由高到低化解风险 [2] 房地产领域风险与政策 - 房地产泡沫化、货币化问题发生根本性扭转,房价下降且楼市活跃度降低 [1][2] - 住房需求依然存在,特别是租赁住房和装修领域的金融服务具有意义 [2] - 房地产价格调整和需求结构变化对金融业是好事,但需避免剧烈波动以实现平稳转换 [2]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成效 - 2021年人民币贷款新增近20万亿元,银行保险机构新增债券投资7.7万亿元 [2] -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近30%,科研技术贷款增长28.9%,绿色信贷增长21% [2] - 延期还本付息政策顺利转换,有力支持煤电行业正常生产 [2] - 全年保险业赔付增长14.1%,为河南、山西暴雨灾后重建提供赔付资金约116亿元,新冠疫苗保险覆盖超28亿剂次接种 [2] 小微企业融资与金融政策导向 - 当前1.2亿企业中绝大部分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约30%能获得银行贷款服务 [3] - 需通过科技和数字化手段进一步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文化 [3] - 货币政策不会简单“大水漫灌”,财政政策需增加结构性调整,银行业保险业需针对性支持扩大消费和投资 [1][3] 金融监管与平台企业整改 - 加强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监管,常态化开展股权和关联交易专项整治,清退高风险机构违规股东股权 [4] - 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前提下进行,互联网平台金融业务全面纳入监管,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 [4][5] - 蚂蚁集团等14家互联网平台企业整改总体进展顺利,正逐步将创新金融业务纳入监管,涉及数据隐私和商业秘密保护等复杂问题 [5]
央行、银保监会:用好用足各项金融政策 主动靠前服务实体经济
新华网· 2025-08-12 14:27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4月20日消息,4月19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座谈 会,抓好近期各项金融政策的落地工作,加大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支持,保障物流畅通和促进 产业链供应链循环。 会议指出,要用好用足各项金融政策,主动靠前服务实体经济。各金融机构要重点围绕接触型服务 业、小微受困主体、货运物流、投资消费等重点支持领域,强化对重点消费、新市民和有效投资的金融 服务,及时在信贷资源配置、内部考核、转移定价等方面出台配套措施。要充分发挥多项结构性货币政 策工具的效能,做好政银企对接,及早释放政策红利。要平衡好支持疫情防控、支持实体经济与防范风 险的关系,提升政策可持续性和宣传落地效果。 会议强调,金融机构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落实好差别化住房信贷 政策,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要执行好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区分项目风险与企业集 团风险,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做好重点 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目并购的金融服务。要及时优化信贷政策,灵活调整受疫情影响人群个人住房贷 款还款计划。 【纠错】 【责任编辑:刘睿祎】 会 ...
金融政策适时加力 重点领域迎纾困“及时雨”
新华网· 2025-08-12 14:27
从降准资金落地到加大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支持力度,从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行业、企 业、人群等支持再到支持货运物流畅通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循环……近半月,央行、银保监会等部门加 快政策研判,出台针对性举措,多箭齐发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是对物流、中小微等重点领域加大纾 困力度。 分析人士指出,当前相关政策正在逐步显效,有助于稳住经济大盘、稳定微观主体、改善市场预 期。但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帮扶实体经济仍需持续发力,预计后续针对重点领域仍将有更多举措出台, 二季度降息可能性仍然存在。 集中施策助推贷款量升价降 央行、外汇局联合出台《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人民银行和银保监 会联合召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座谈会……近期金融监管部门集中施策、适时加力,旨在稳住经济大盘、 稳定微观主体、改善市场预期。 金融支持实体,一手抓投放总量"加法"。央行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 在此基础上,对没有跨省经营的城商行和存款准备金率高于5%的农商行,再额外多降0.25个百分点。 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与此同时,加大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支持力度,用 好支农支小再贷 ...
过去十年 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逐步形成
新华网· 2025-08-12 14:25
记者从23日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2年以来,广义货币供应量 (M2)年均增速10.8%,与名义GDP年均增速基本匹配;过去十年,银行贷款和债券投资年均增速分别 为13.1%和14.7%;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适配性大幅增强,股债融资累计达到55万亿元。多项数据表 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这十年,人民银行稳健实施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综合研判复杂 多变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发挥好货币政策总量调节和结构调节的双重功能,前瞻性地加强跨周期的 调节,有效应对世纪疫情等内外部的冲击。在这个过程中,有力地促进稳增长、稳物价、稳就业和国际 收支平衡。坚持管住货币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守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 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介绍,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逐步形成。过去十年,银行贷款和债券投资 年均增速分别为13.1%和14.7%,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同业理财、信托通道较历史峰值大幅缩 减,金融脱实向虚得到扭转。保险深度从2.98%上升到3.93%,保险密度从1144元每人上升到3179元每 人,大病保险制度从2012年建立以来已覆盖12.2亿城乡居 ...
扩总量 瞄重点 降成本 金融“活水”精准浇灌实体
新华网· 2025-08-12 14:25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稳固 - 金融管理部门发布货币信贷和金融服务措施 为疫情防控和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提供支持 [1] - 金融支持实体力度逐渐稳固 银行信贷、股市和债市融资渠道全面开放 [1][2] - 针对基础设施和科创企业等重点领域 金融资源投放不断倾斜 [1] 社会融资和信贷规模显著增长 - 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2.79万亿元 同比多增8399亿元 环比多增约1.88万亿元 [2] - 5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89万亿元 同比多增3920亿元 [2] - 前5个月人民币贷款累计新增规模超过去年同期 [2] 银行信贷投放机制强化 - 银行从总行到基层网点均提出明确信贷增量目标 加大对重点领域新增信贷投放的考核力度 [2] - 客户经理通过电话营销和名单营销等方式对接企业信贷需求 [2] - 多家银行设立专项信贷额度 例如上海银行设立1000亿元防疫抗疫及复工复产专项投融资额度 交行为上海外贸企业发放不少于等值200亿元本外币贸易融资 [2] 股债市场融资效率提升 - 前5个月沪深交易所IPO数量达126家 合计融资2723.77亿元 [3] - 再融资公司152家 合计融资2813.91亿元 [3] - 前5个月企业债券融资16803亿元 政府债券融资30316亿元 分别较上年同期多5642亿元和13292亿元 [3] 基础设施领域金融支持加强 - 水利部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合作协议 全面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工作 [4] - 国家开发银行进一步延长贷款期限 对国家重大水利工程最长贷款年限可达45年 [5] - 中信银行杭州分行与衢州市签订协议 未来5年提供不低于1000亿元综合融资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5] 科技创新领域融资创新 - 债券市场推出科创债和科创票据等新品种 Wind数据显示当前科创债已发行30余只产品 融资超200亿元 [5] - 资金主要投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和高端制造等前沿领域 [5] - 首批2-3年期国有科创债发行利率均低于2.8% 多家公司发行成本创历史新低 [5] 金融工具协同效应 - 银行信贷可满足企业尤其是非法人单位的融资需求 债券融资可降低融资成本 股票融资可稳定企业杠杆率 [3] - 科创债推出明确支持科技创新导向 为科创企业增加债券融资渠道 并缓解短期"资产荒"迹象 [6]
多地银保监局圈定下半年工作重点
新华网· 2025-08-12 14:19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重点领域 - 加强小微、文旅、科创等重点领域金融支持以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区域发展 [1] - 北京银保监局要求强化普惠金融服务 深化信用信息共享推进首贷户拓展 主动做好餐饮住宿文化运输等行业企业接续融资安排 [2] - 天津提出落实一揽子金融支持政策 出台新市民金融服务实施方案 推动科技金融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发展 [2] - 上海要求加强对有发展前景中小微企业纾困支持 聚焦新市民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需求 提高首贷户比率并进一步减费让利 [2] - 河北大力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 对接12个省级主导产业和107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3] - 新疆银保监局引导机构聚焦一港两区五大中心口岸经济带建设 持续加大融资支持和保险保障力度 [3] - 金融需要配合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方向将贷款投向实体经济需要领域 同时依据市场原则挖掘优质新兴产业 [3] - 强化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以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 [3] 金融风险防控措施 - 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加快不良资产处置成为下半年地方防风险重点 [1] - 央行要求稳妥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防范化解中小银行风险 因城施策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4] - 上海督促城商行多渠道筹措风险处置资金 加快推进不良清收和资本补充 [4] - 广东强调紧盯全面风险管理应对不良资产反弹 有序推进单体机构风险处置 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4] - 海南深化中小银行保险机构改革化险 推动农信社改革 加强不良资产处置 [4] - 四川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 加强企业债务违约风险防范 配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4] - 上海银保监局坚持房住不炒定位 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 有效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5] - 湖北河北广东等多地支持保交楼相关工作 [5] 金融改革开放深化 - 围绕中小银行等重点领域 金融改革开放将持续深化 [1] - 河北坚持一行一策督促法人银行机构深化改革 督促非银机构补齐经营短板 回归保险保障本源 [6] - 四川推动中小银行补充资本 稳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 深化车险改革和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 [6] - 上海要求法人机构探索健全公司治理机制 努力打造市民银行社区银行百姓银行 [6] - 北京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深化金融改革 持续推动银行业保险业转型发展 [6] - 广东全面深化金融改革 在更高起点推动银行业保险业高水平开放 加大力度支持大湾区合作区和自贸区建设 [7]
银行业优结构提质效 金融活水加速流向“实”处
金融时报· 2025-08-12 08:57
银行业整体情况 - 2025年上半年银行业信贷投放提质增效、结构不断优化,推动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1] - 中国人民银行部署下半年工作重点包括"引导金融机构保持信贷合理增长"和"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1] 信贷投放与结构 - 上半年人民币各项贷款新增12.92万亿元,主要投向制造业、基础设施业等重点领域[2] - 信贷呈现"总量增长、结构优化"特征,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保持较高水平[2] - 工商银行上半年转型发展扎实推进,"强优大稳"特征更加鲜明[2] - 农业银行县域贷款站稳10万亿元,重点帮扶地区、金融"五篇大文章"等领域贷款较快增长[3] - 平安银行对公业务存贷款稳步上量,付息成本大幅优化,有贷户增长明显[3] - 恒丰银行资产规模达1.55万亿元,连续两年保持营收、利润"双增"[3] 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 - 截至6月末,科技、绿色、普惠小微、养老产业、数字经济产业贷款分别同比增长12.5%、25.5%、12.3%、43%、11.5%[4] - 工商银行下半年将围绕"五篇大文章"完善现代化布局,聚焦制造业、科技创新、提振消费等领域[4] - 农业银行将保持县域和涉农贷款增长,优先保障县域乡村融资供给,强化粮食安全等重点领域信贷投放[5] - 光大银行将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质效,构建绿色金融长效机制,提升普惠金融线上化服务能力[5] - 北京银行计划拓展"十大赛道",打造"五大特色银行",发展"六大创新金融"[5] 行业竞争与资源配置 - 中国人民银行持续巩固整治资金"空转"和金融业"内卷式"竞争成效[6] - 工商银行明确带头整治"内卷式"竞争,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6] - 广发银行抵制"内卷式"竞争,坚持长期主义经营理念[6] - 兴业银行重点做好"反内卷"等工作,服务民之所盼[6] - 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指出银行"内卷"导致存贷款利率与政策利率调整幅度存在较大偏离[7]
上半年山西省金融运行数据解读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总体情况 - 截至6月末全省社会融资存量规模6.9万亿元 同比增长8.7% [1] - 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8万亿元 同比增长7.6%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 [1] 金融"五篇大文章"实施进展 - 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清单内企业签订贷款合同248.4亿元 发放贷款81.9亿元 [2] - 绿色贷款余额5497.6亿元 较年初增加467亿元 [2] - 涉农贷款 民营经济贷款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6% 9.3% 21.6% [2] - 构建金融"五篇大文章"1+5政策框架 建立14部门常态化协调机制 [2] - 科技金融方面建立全省科技企业信息库和双牵头工作机制 [3] - 绿色金融方面推动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并加大贷款投放 [3] - 普惠金融方面重点支持粮食安全 种业振兴等乡村振兴领域 [3] - 养老金融方面加强产品设计和投资管理 [3] - 数字金融方面搭建数字化服务平台并运用金融科技手段 [3] 房地产金融支持措施 - 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支持收购171套 9050平方米存量商品房 [4] - 为收购主体授信住房租赁团体购房贷款3350万元 [4] - 截至6月末发放贷款3184万元 审核通过再贷款3184万元 [4] - 保障性住房项目已出租90户 入住84户 月租金10元/㎡较市场低2元 [5][6] - 截至6月末全省房地产贷款余额6106.4亿元 同比增长2.9% [6] - 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395.9亿元 同比增长1.5% [6] - 个人住房贷款余额4580.5亿元 同比增长2.8% [6] 消费金融支持举措 - 出台金融促消费十一条措施 推动多项消费领域指导意见 [7] - 推送1072家住宿餐饮企业名单和文旅企业资金需求清单 [7] - 设立10亿元支农支小再贷款支持服务消费与养老专用额度 [8] - 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政策实现住宿餐饮 文体娱乐等领域全覆盖 [8] - 创新推出民宿升级贷 家装安逸贷等特色消费信贷产品 [8] - 上半年全省个人消费贷款余额6901.2亿元 同比增长6.1% 高于全国3.1个百分点 [8] - 继续推动用足用好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政策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