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票据

搜索文档
广发银行助力科技金融生态圈可持续发展
证券时报网· 2025-09-12 13:14
新时代赋予商业银行新的使命、新的责任。金融机构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在发展中不断思考,为落实科 技金融大文章、践行创新驱动给出了自身的答案。广发银行积极践行金融央企的使命担当,认真贯彻中 央金融工作会议和党的二十大二中、三中全会相关精神,将服务科技强国融入自身发展规划,实现科技 型企业贷款规模持续增长。截至6月末,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为2536亿元,持续保持增长。 完善风险评估能力。广发银行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信用风险评 估方面的应用,不断完善客户精准画像,优化科技企业信用评价模型,更准确地反映科技企业的真实风 险水平。完成科技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开发,涵盖制造业、信息技术、科学研究、商业服务等与科 技型企业相关的行业,更准确地反映科技企业的真实风险水平,优化科技企业信用评价模型。 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广发银行将科技金融中心定位为服务当地高水平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产 业培育、科技人才创新创业,为科技创新提供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已累计认定28家经营机构为"广发银 行科技金融中心",助力当地科创企业发展,实现服务精准触达。 提升科技金融立体服务能力 围绕科技型企业发展特点,广发银 ...
今日视点:债券市场托管余额创新高 释放三重信号
证券日报· 2025-09-02 06:29
债券市场托管余额创新高 - 截至7月末债券市场托管余额达190.4万亿元 首次突破190万亿元大关创历史新高 [1] 实体经济融资结构优化 -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中债券余额占比升至28.6% 推动直接融资规模持续提升形成直接与间接融资双轮驱动模式 [2] - 市场利率下行使企业依托市场化定价机制发行债券融资成本下降 信用资质优良企业融资成本优势凸显 [2] - 中长期债券快速发展缓解期限错配问题 降低"短贷长投"风险 [2] - 科创票据等创新产品促进融资对象多元化与普惠化 支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2] 金融体系韧性增强 - 超190万亿元债券市场对金融机构行为和金融生态演变具有系统重要性影响 [3] - 债券市场规模扩大缓解金融机构资产配置压力 提升市场深度和流动性 [3] - 规模扩大形成更精准连续的收益率曲线 为金融体系提供定价锚 [3] - 流动性良好的债券市场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推动宏观调控从数量型转向价格型 [3] 居民财富管理新格局 - 债券市场为固收类和"固收+"类产品提供丰富底层资产 成为居民财富保值增值重要渠道 [4] - 债券利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影响储蓄和理财产品收益水平 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 [4] - 债券收益率变动传导至理财产品收益率 使居民获得更好理财回报 [4] 市场发展方向 - 债券市场需持续优化结构 加大对科技创新等领域支持力度 [4] - 深化对外开放增强人民币债券国际吸引力 推动从金融大国迈向金融强国 [4]
债券市场托管余额创新高 释放三重信号
证券日报· 2025-09-02 00:14
债券市场托管余额创新高 - 截至7月末债券市场托管余额达190.4万亿元 创历史新高[1] 实体经济融资结构优化 -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中债券余额占比升至28.6%[2] - 债券市场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并提升融资效率 信用资质优良企业融资成本优势凸显[2] - 中长期债券发展缓解期限错配问题 降低"短贷长投"风险[2] - 科创票据等创新产品支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2] 金融体系韧性增强 - 债券市场深度和流动性提升 容纳大规模交易而不引起价格剧烈波动[3] - 形成更精准连续的收益率曲线 为金融体系提供定价锚[3] - 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推动宏观调控从数量型转向价格型[3] 居民财富管理格局变化 - 债券市场为固收类和"固收+"产品提供丰富底层资产[4] - 债券收益率变动传导至理财产品收益率 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4] - 居民通过债券市场实现财富保值增值[4] 未来发展方向 - 持续优化结构并加大对科技创新领域支持力度[4] - 深化对外开放并增强人民币债券国际吸引力[4]
数字金融赋能新型工业化战略路径
金融时报· 2025-09-01 12:04
数字金融与新型工业化协同关系 - 数字金融作为数字经济时代核心驱动力 通过系统性变革重塑金融服务范式 为新型工业化战略注入强劲动能 有效破解传统金融服务在支持产业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转型中的结构性难题[1][14] - 新型工业化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 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进程 本质上是产业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的转型升级[1] - 数字金融依托大数据 区块链 人工智能等技术重构传统金融业态 破解制造业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 信用评估难 服务效率低等痛点问题[1] 数字金融内涵与核心维度 - 数字金融是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 科技为核心驱动力的新型金融业态 利用区块链 人工智能 云计算等技术深度重塑金融服务生态[2] - 内涵演进为工业化全要素配置的智能中枢 实现从基于财务报表的静态授信向基于数据流实时穿透的动态适配转变[3] - 核心维度包括驱动数据要素资本化破解工业数据沉默价值困境 推动产业技术融合形成信息流物流价值流高效协同 重塑生产要素连接方式构建适配产业进阶的金融供给体系[3] 数字金融赋能机理 - 基础支撑层面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整合多维数据构建精准信用画像 利用区块链构建数据信用体系推动核心经营数据上链确权 将无形资产转化为可量化数字信用资产[4] - 深度赋能层面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解决方案 初创期企业适用股权融资知识产权质押 成长期企业匹配供应链金融 成熟期企业通过绿色债券科创票据实现产业整合[5] - 拓展服务层面引导资金流向国家战略重点领域 通过碳账户绿色信贷支持工业节能降碳 利用区块链提升跨境贸易结算效率与透明度[5][6] 发展制约因素 - 技术应用矛盾表现为工业数据孤岛现象突出 跨系统安全共享机制缺失导致金融风控模型数据维度过窄 算法歧视问题对重资产制造业企业误贴高风险标签[7] - 制度协同瓶颈表现为现行金融监管框架难以适配工业数据资产化进程 数据信用型动产融资面临权属登记困境 缺乏法律依据[7] - 服务能力断层表现为金融机构产品同质化严重 难以匹配制造业长周期高波动专业化融资需求 复合型人才储备不足[7] 科技赋能路径 - 构建全周期创新金融支持体系 技术研发期推广研发贷+知识产权证券化组合工具 建立以专利价值评估为核心的风控模型[8] - 成果转化期深化科技产业金融专项 建设国家级科技成果转化数字平台整合技术专利与投资机构信息[8] - 产业化推广期利用区块链记录设备运行数据动态调整保费率 建立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云平台提供IPO全流程服务[8] 产业链赋能路径 - 构建以数据信用为枢纽 物的信用为锚点 交易信用为网络的立体化赋能体系[9] - 数据信用维度通过区块链构建核心企业应付账款电子凭证系统 实现应收账款不可篡改可拆分可追溯流转[9] - 物的信用维度推动建设物联网赋能的智能监管仓网络 部署传感器对动产质押物实施全生命周期监控生成数字孪生模型[9] 区域赋能路径 - 实施梯度化金融适配策略 中西部产业承接区创新飞地经济金融支持模式 开发产能转移贷产品通过跨区域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调取历史经营数据[10] - 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端推行定制化银团服务 基于产业集群指标研发一链一策服务工具包 运用基建贷+设备租赁+订单贷等组合金融工具[11] - 跨境维度搭建跨境产业金融数字平台 整合多源信息生成企业跨境贸易信用白名单 提供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服务[11] 技术融合路径 - 加速数字技术与工业场景融合创新 构建工业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 开发数据沙箱机制实现敏感数据可用不可见[12] - 深化人工智能应用训练垂直行业风控模型 创新数字人民币工业应用场景探索基于智能合约的订单融资自动发放[12] - 绿色制造领域推进工业碳金融一体化 建设工业碳账户贯通企业能源管理系统与金融机构ESG数据库[12] 政策保障路径 - 建立产融数据分级分类共享国家标准 完善数据资产金融化配套法规 明确工业数据确权登记法律程序[13] - 构建适应性监管框架创新监管科技工具 推行监管节点上链实现资金流向实时追踪 对算法模型实施穿透式监管[13] - 建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 选拔金融机构骨干担任产业链金融顾问 建立健全科技产业金融人才职业认证体系[13]
投资与交易业务强势助力 国信证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逾七成
中证网· 2025-08-29 21:37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10.75亿元 同比增长51.84% [1] - 归母净利润53.67亿元 同比增长71% [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26% 同比上升2.22个百分点 [1] - 投资与交易业务收入54.47亿元 同比增长60.87% [1] 业务策略 - 权益投资采用分红投资/价值成长投资/折价保护策略 把握结构性机会 [1] - 固收投资坚持稳健配置 在低利率环境下捕捉交易机会并发展客需型交易业务 [1] - 完成收购万和证券96.08%股份 资产过户已完成 [2] 区域服务贡献 - 累计完成粤港澳大湾区156个保荐及主承销项目 募集资金1255.99亿元 [2] - 服务大湾区企业发行666只债券 规模超7500亿元 [2] - 为粤港澳大湾区近640万客户提供财富管理服务 [2] 创新服务能力 - 通过科创债/科创票据/公募REITs/知识产权ABS等工具支持科技创新 [2] - 培育多家企业成为全球细分领域龙头 [2] - 在全国113个城市设立218家营业网点 覆盖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川渝/鲁豫等重点区域 [2]
中材国际: 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证券之星· 2025-08-26 18:14
核心财务表现 - 公司总资产达5,874,585.71万元 较上年度末增长2.66% [1] - 营业收入为2,089,480.72万元 同比下降3.74%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9,923.08万元 同比增长1.56% [1] - 利润总额达182,076.27万元 同比增长5.88%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改善至88,546.02万元 同比上升168.62% [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7.18% 较上年同期减少0.57个百分点 [1] 股东结构 - 控股股东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持股41.00% 对应1,082,389,012股 [2] -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持股15.61% 其中366,878,106股为限售股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2.35% 为境外法人股东 [2] - 前十大股东中三家存在一致行动关系 均受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控制 [2]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57,814户 [1] 债务融资情况 - 存续债券包括2022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 余额10亿元 票面利率2.68% 2025年11月到期 [2] - 2025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资券发行5亿元 票面利率1.63% 2025年9月到期 [2] - 资产负债率为61.47% 较上年末微升0.19个百分点 [3] - EBITDA利息保障倍数为17.70倍 同比提升1.69倍 [3] 公司基本信息 - 股票代码600970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1] - 董事会秘书吕英花 证券事务代表曾暄 [1] - 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北路16号 [1]
多维创新提升投融资效能!平安证券盘活“知产”为“资产”
券商中国· 2025-08-25 09:32
核心观点 - 平安证券通过系统性创新在科技金融服务领域形成鲜明特色 重点聚焦知识产权证券化和碳减排挂钩债券等特色产品 [2][4] - 公司实施"全周期产品创新"与"区域精准服务"双轨战略 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投融资服务体系 [3] - 通过落实关键增信要素和优化客户筛选两大举措 有效破解科技型企业风险共担机制难题 [6][7] - 在知识产权证券化领域打造行业标杆 累计推动相关产品规模达4.24亿元 [8][9] 业务战略 - 实施"全周期产品创新"与"区域精准服务"双轨战略 推进从规模驱动到服务体系驱动的升级 [3] - 股权业务聚焦半导体、新能源、高端装备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深耕长三角和珠三角产业集群 [3] - 深化与同创伟业、东方富海等创投机构合作 重点服务早期硬科技企业 [3] - 债券业务承销规模长期稳居行业前十 持续探索服务科创企业的深度模式 [4] 产品创新 - 推出科创债、科创票据等创新债权融资工具 [4] - 创新研发知识产权证券化和碳减排挂钩债券等特色产品 [2][4] - 构建科学的知识产权评估体系 为资产支持证券定价提供依据 [9] - 引入知识产权质押、数据资产增信等创新增信方式 [6][9] 风险控制机制 - 强化券端增信 引入知识产权质押和数据资产增信增强债券信用等级 [6] - 与专业机构合作通过担保增信和信用违约互换(CDS)等工具缓释风险 [6] - 系统梳理合作担保机构 全面评估其业务范围、担保能力与合作模式 [6] - 深度尽调企业技术研发能力、知识产权布局和市场前景等关键要素 [7] 知识产权证券化实践 - 2019年推出全国首单知识产权ABS产品"平安证券—高新投知识产权1—10号" [8] - 2023年推动"罗湖区—平安证券—高新投知识产权2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发行 [8] - 累计推动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总规模达4.24亿元 [8] - 实施"一企一策"定制化策略 提供专业研究及战略咨询服务 [9] 未来发展方向 - 加强股债协同服务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科创债发行主体 [4] - 强化科创债产品一二级市场联动 探索构建"承销+做市+研究"全链条服务模式 [4][5] - 提升债券定价能力 为科创企业提供更全面契合的金融服务 [5]
盘活“知产”为“资产” 平安证券多维创新提升投融资效能
证券时报· 2025-08-25 02:32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以"在竞争中求生存 在创新中求发展"为企业基因 形成服务科技企业的鲜明特色 [1] - 实施"全周期产品创新"与"区域精准服务"双轨战略 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投融资服务体系 [2] - 股权业务聚焦半导体 新能源 高端装备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深耕长三角 珠三角两大产业集群区域 [2] 债券业务创新 - 债券承销规模长期稳居行业前十 推出科创债 科创票据等创新债权融资工具 [3] - 创新研发知识产权证券化 碳减排挂钩债券等特色产品 [1][3] - 加强股债协同服务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发行主体 探索构建"承销+做市+研究"全链条服务模式 [3] 风险控制机制 - 通过落实关键增信要素和优化客户筛选两大举措推动风险共担机制 [4] - 引入知识产权质押 数据资产增信等创新增信方式 运用担保增信和信用违约互换(CDS)等风险缓释工具 [4] - 系统梳理合作担保机构的业务范围与担保能力 详尽落实担保额度 期限 准入范围和反担保措施 [5] 知识产权证券化实践 - 2019年推出全国首单知识产权ABS产品"平安证券—高新投知识产权1—10号" [6] - 2023年推动"罗湖区—平安证券—高新投知识产权2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科技创新)"发行 服务11家科创型中小微企业 [6] - 累计助力发行"深圳市知识产权5号"等产品 总规模达4.24亿元 [6] - 构建科学的知识产权评估体系 创新引入知识产权质押和第三方担保等多元化增信措施 [7] 客户服务与行业研究 - 深度挖掘具备核心技术且契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 综合评估业务表现 财务质量与创新实力 [5] - 尽职调查重点关注技术研发能力 知识产权布局 市场前景及核心团队稳定性等要素 [5] - 实施"一企一策"定制化策略 依托专业研究团队提供行业趋势分析及战略咨询服务 [7]
扩总量 瞄重点 降成本 金融“活水”精准浇灌实体
新华网· 2025-08-12 14:25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稳固 - 金融管理部门发布货币信贷和金融服务措施 为疫情防控和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提供支持 [1] - 金融支持实体力度逐渐稳固 银行信贷、股市和债市融资渠道全面开放 [1][2] - 针对基础设施和科创企业等重点领域 金融资源投放不断倾斜 [1] 社会融资和信贷规模显著增长 - 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2.79万亿元 同比多增8399亿元 环比多增约1.88万亿元 [2] - 5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89万亿元 同比多增3920亿元 [2] - 前5个月人民币贷款累计新增规模超过去年同期 [2] 银行信贷投放机制强化 - 银行从总行到基层网点均提出明确信贷增量目标 加大对重点领域新增信贷投放的考核力度 [2] - 客户经理通过电话营销和名单营销等方式对接企业信贷需求 [2] - 多家银行设立专项信贷额度 例如上海银行设立1000亿元防疫抗疫及复工复产专项投融资额度 交行为上海外贸企业发放不少于等值200亿元本外币贸易融资 [2] 股债市场融资效率提升 - 前5个月沪深交易所IPO数量达126家 合计融资2723.77亿元 [3] - 再融资公司152家 合计融资2813.91亿元 [3] - 前5个月企业债券融资16803亿元 政府债券融资30316亿元 分别较上年同期多5642亿元和13292亿元 [3] 基础设施领域金融支持加强 - 水利部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合作协议 全面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工作 [4] - 国家开发银行进一步延长贷款期限 对国家重大水利工程最长贷款年限可达45年 [5] - 中信银行杭州分行与衢州市签订协议 未来5年提供不低于1000亿元综合融资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5] 科技创新领域融资创新 - 债券市场推出科创债和科创票据等新品种 Wind数据显示当前科创债已发行30余只产品 融资超200亿元 [5] - 资金主要投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和高端制造等前沿领域 [5] - 首批2-3年期国有科创债发行利率均低于2.8% 多家公司发行成本创历史新低 [5] 金融工具协同效应 - 银行信贷可满足企业尤其是非法人单位的融资需求 债券融资可降低融资成本 股票融资可稳定企业杠杆率 [3] - 科创债推出明确支持科技创新导向 为科创企业增加债券融资渠道 并缓解短期"资产荒"迹象 [6]
广发银行满足科技型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综合金融需求
新华网· 2025-08-12 14:13
核心观点 - 广发银行通过科技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模式升级 持续加大对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型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1][2][9] 业务发展概况 - 大湾区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从2021年末369亿元增长至2023年末552亿元 复合增长率达22.2% [2] - 2024年一季度末科技贷款余额达646亿元 较年初增长17.1% 占全行科技贷款余额比重超30% [2] 产品创新体系 - 推出全线上化信用贷款产品"科技E贷"和"专精特新E贷" 累计投放金额达81.37亿元 [3] - 针对成熟期企业开发"科信贷""科技投联贷""制造业升级厂房建设贷"等线下产品 [3] - 2022年推出"科创慧融"专属服务方案 提供全生命周期"投资+信贷+结算"综合服务 [4] - 与政府融资担保公司合作推出"政担贷" 通过风险补偿机制支持专精特新小微企业 [4] 特色服务模式 - 深圳分行推出"腾飞贷"创新模式 提供灵活利率定价和利息偿付方式 [5] - 为宏芯宇电子提供5000万元两年期中长期贷款 采用"固定+浮动"计息方式 [6] - 与南山科技金融在线平台合作 上线"科技E贷"产品提升企业匹配效率 [7] 重点客户案例 - 为深圳瑞丰恒激光技术提供资金支持 助力其保持0.02mm以内加工精度 [7] - 向广东鼎泰高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关联企业提供集团统一授信敞口3.1亿元 [8] - 鼎泰高科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广东省制造业500强 [8] 战略定位 - 成立以行长为组长的科技金融工作专班 发挥中国人寿集团综合金融优势 [2] - 聚焦大湾区战略新兴、先进制造、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 赋能产业升级 [2] - 根植湾区36载 持续加强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积极作用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