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

搜索文档
从盐碱荒滩到塞外粮仓:河套灌区探寻耕地保护“密码”
新华社· 2025-06-04 19:31
河套灌区农业概况 - 河套灌区位于黄河"几字弯"顶部,灌溉面积达1100多万亩,是全国三大特大型灌区之一[1] - 2024年巴彦淖尔市粮食产量达58.7亿斤,被誉为"塞外粮仓"[1] - 灌区采用现代化调度系统,通过电子幕墙实时监控水位流量数据[1] 盐碱化问题与挑战 - 巴彦淖尔市1370.2万亩耕地中近一半为盐碱化耕地,是内蒙古盐碱化最严重地区[1] - 土地盐碱化问题可追溯至秦汉时期,《史记》已有相关记载[1] - 盐碱地导致作物产量受限,传统"大水漫灌"方式加剧土壤恶化[1] 节水灌溉技术应用 - 灌区建成1284处通信站点和2141处数据监控点,实现水情24小时动态监测[2] - 精准滴灌技术节约30%用水量,同时改善土壤营养结构[2] - 按实际用水量计费取代粗放按亩收费,预计每亩年节水160立方米[2] 盐碱地综合治理成效 - 治理后耕地全盐含量降低0.2-0.3个百分点,pH值降低0.2-0.5个单位[3] - 作物单产提高1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3] - 培育出耐盐品种包括向日葵"SH363"、紫花苜蓿"巴农科1号"等[3] 创新利用模式 - 设立10余处生态涵养区,遵循"盐随水来,盐随水去"规律集中处理盐分[3] - 利用地下咸水养殖南美白对虾,实现盐碱洼地变致富宝地[3] - 开展高粱耐盐碱品种筛选试验和耐盐碱牧草示范[3] 未来发展规划 - 2024年计划完成30.2万亩盐碱地改良任务[4] - 通过技术集成、试点引领和产业联动提升耕地质量[4] - 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治水方针推动高质量发展[4]
农业“大脑”护航“三夏”跑出加速度 紧盯产粮目标端牢中国人自己饭碗
央视网· 2025-06-04 15:16
粮食产量目标与政策支持 - 2025年粮食产量目标为1.4万亿斤左右 [1][24] - 国家提高小麦和早籼稻最低收购价 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 [5] - 实施稻谷 小麦 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全覆盖 [5] - 预计2025年粮食意向种植面积达17.9亿亩左右 [5] 单产提升与技术推广 - 聚焦水稻 小麦 玉米 大豆 油菜5大作物 在6大区域推广增产增效关键技术 [9] - 安徽广德水稻示范区通过新品种和新技术集成 预计单产提升10%以上 [11] - 打造7个万亩片 9个千亩方 2个百亩方示范区域 [13] - 首次启动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 整建制推进县扩大到702个 [15] 高标准农田与农机装备 - 2025年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左右 [7] - 黑龙江推广高性能播种机 计划新增精量播种面积1000万亩以上 [18] - 大马力农机和无人驾驶拖拉机覆盖耕 种 管 收各环节 [24] - 邹城市新型联合收割机作业效率提升超2倍 损失率降至1% [30] 夏粮收获与应急保障 - 冬小麦麦收进度已过四成 快于2024年同期 [3] - 建设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3900多家 应急作业服务队6900多支 [20] - 邹城市小麦收割进度近三成 投入农机设备2900余台 [32] - 按每亩减损5公斤计算 邹城50多万亩小麦可增收2500吨以上 [30] 智慧农业与技术应用 - 人工智能加速与传统农业融合 算法用于遥感诊断和变量施肥 [22] - 无人机实现平米级变量施肥 精准补充养分 [22] - 科研团队开发作物模型与动态调整技术 [22] - 现代化农机大幅降低粮食损耗 脱粒分离效率高 [28][30]
山东打造更高水平粮仓
经济日报· 2025-06-03 06:07
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 -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下河乡南韩村通过暗管排盐、节水灌溉技术将盐碱地改造为高标准农田,小麦亩产增加200斤 [1] - 山东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759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5359万亩,支撑粮食总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 [1] - 昌邑市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粮食生产"三增长",2023年粮食播种面积128.93万亩,总产量达11.21亿斤 [2] 基础设施建设 - 昌邑市青阜农业综合体运用5G、物联网等技术构建智慧农业管理系统,实现墒情监测、土地养分分析等智能化管理 [2] - 昌邑市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66万亩,2024年投入1.02亿元新建3.5万亩,计划2024年新建4.8万亩、改造提升3万亩 [3] - 山东省计划2024年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300万亩,预计带动粮食增产10亿斤以上 [3] 盐碱地治理 - 下河乡采用"工程改良+科技赋能"双轨路径治理盐碱地,改造老化沟渠并推广暗管排盐技术 [4] - 东营市河口区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将69.72万亩盐碱地改造为高产田,亩均增产100多斤粮食 [5][6] - 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盐碱地综合利用意见,改造提升盐碱耕地200多万亩,专项安排10%投资用于土壤改良 [6] 高效节水灌溉 - 菏泽市鄄城县高标准农田项目新铺设PE管道超10万米,配套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使生产成本降低三分之一 [7] - 禹城市建设高标准农田45万亩,平均每亩增产100公斤以上,增收200元以上 [8] - 聊城市莘县通过喷灌、管灌等节水设施实现每百亩地节水30%,每亩节肥10-15公斤 [8] - 山东省近3年投入213亿元在沿黄九市建成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2858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达0.65 [9]
实践故事 | 守护“粮田”变“良田”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5-27 08:29
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 - 四川省资中县高标准农田建成后解决了涝旱问题,农田平整且灌溉便利,显著提升农民满意度 [1] - 村民反馈显示高标准农田建设使农业生产从"靠天吃饭"转变为稳定可靠的生产环境 [1] 监管机制创新 - 资中县纪委监委推动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镇村规划-县属国企实施-主管部门监管"的全链条机制 [1] - 县农业农村局出台建设管理、验收管理、建后管护"三个办法",并在镇级设监管组、村级聘监督员强化监督 [1] 问题整改与资金管理 - 通过"点题整改""阳光问政"等载体追回虚报冒领项目资金,并在案发地开展在建项目提标补短以还利于民 [2] - 采用"一案一复盘"机制确保整改成效以群众满意度为评判标准 [2] 技术应用与长效治理 - 试点高标准农田建管保险,实行智慧动态监管解决重建轻管难题 [2] - 针对田坎破损、蓄水池漏水等问题实施靶向整治,通过纪检监察建议书推动行业制度完善 [2] 治理效能提升 - 以专项整治暴露问题为导向,推动从"一域治理"到"全域提升",形成查处一案、警示一片的综合效应 [2] - 计划巩固整治成果并深化查改治一体化,持续释放制度性治理效能 [2]
农田“高标准” 粮仓根基稳——“打赢这一战 底气从何来”系列观察之一
河南日报· 2025-05-26 07:41
5月19日,收割机在襄城县紫云镇侯堂村种粮大户家的麦田里抢收小麦。古国凡 徐子洋 摄 5月的河南,沃野千里,麦浪翻滚。各地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奋战在田间地头,全力变"丰收在望"为"丰收在 仓",坚决打赢"三夏"生产攻坚战。 从"望天收"到"旱涝保收",从"土里刨食"到"科技种田",连年稳产增收的背后,是河南农业抗风险能力的显 著提升,更是持续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硬实力"支撑。 筑牢"耕"基多打好粮 5月24日,行走在杞县高标准农田,一条条水泥路直通田间深处,一座座现代灌溉设备矗立地头,金色的田野 静待收获。 "和普通耕地相比,高标准农田给我们带来了极大便利。水源充足,能及时灌溉,小麦产量有保障。"今年的 旱情,让杞县泥沟乡后小寨村村民周三岭真真切切感受到高标准农田的优势。 "以前井少,浇地都得排队,三更半夜等水是常事。现在地头就是出水口,还有自动喷灌设备,浇地就像拧开 自家水龙头一样方便。"周三岭说。 周三岭家的5亩地在杞县2025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内,去年收完秋,项目施工方还免费给他家的承包地进行了 深耕,并增施了土壤调节剂。"这季小麦穗大、籽粒饱。" "杞县结合全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农业生产的实际需 ...
湖南拓良田提效益助增收
经济日报· 2025-05-25 06:20
5月的洞庭湖畔,湖南省益阳市南县金之香稻虾种养基地里,连片稻田青翠如毯。基地管理员周四喜拧 开闸门,汩汩清流顺着管道注入田间,"过去抽水要三四个劳力,现在'拧龙头'就能灌溉400亩地"。这 样的转变,正是南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农业生产转型升级的生动缩影。作为全国产粮大县,南县 通过系统化破解"地碎、水缺、路难、效低"等瓶颈,近3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5.56万亩,粮食产能提 升10%以上。 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农民增收。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湖南如何建 好、用好、管护好高标准农田,稳步提升粮食产能? 近年来,湖南通过统筹规划布局、统筹资金投入、统筹项目建设,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397万亩, 粮食产能亩均提升100公斤左右,亩均节本增效200元左右,为粮食产量稳定在610亿斤以上提供坚强支 撑。 建好:一体化联合改 走进长沙市望城区高塘岭街道湘江村,纵横交错的现代化农田基础设施令人眼前一亮:12公里防渗灌溉 渠如同"毛细血管"贯穿田间,灌溉水利用率从55%跃升至85%,单亩进水时间由4小时缩短至1小时;15 公里排水渠同步升级,排水效率大幅提升。同时,6公里机耕道与6条生产 ...
藏粮于技:20万亩高标准农田的“丰收密码”
证券时报网· 2025-05-21 12:37
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与公司参与 -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4年强调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 [1] - 公司自2012年起已在新疆、青海、吉林、宁夏、陕西等地建设20余万亩高标准农田 [1] - 公司通过标准化、科技化、系统化手段提升农田基础设施水平 [1] 新疆和田沙漠改造项目 - 公司将新疆和田2.2万亩沙漠改造为高标准农田 [3] - 项目采用25个地块分区管理,每个地块配备管道系统和泵房 [3] - 2024年油沙豆亩产达400公斤,总产量880万公斤 [3] - 施工团队克服沙尘暴等恶劣条件,75天完成改造 [3] 吉林大安盐碱地改造项目 - 公司在吉林大安完成万余亩盐碱地改造 [4] - 项目实现当年种植当年收获,年产水稻90万公斤 [4] - 团队克服零下20度低温,运输20万方山皮石作为路基材料 [4] 陕西安康山地农田整合 - 公司在秦巴山区整合9万亩分散农田为高标准农田 [6] - 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从7.143提高到5.821,提升1.3个等级 [6] - 项目涉及15个镇100个村,最高送水点垂直距离达260米 [6] - 采用骡马运输材料,完成引水渠等复杂工程 [7] 施工管理与技术应用 - 高峰期上百台机械同时作业,30台精平机连续工作10余小时完成1350亩精平 [5] - 项目团队每日召开碰头会解决协调问题 [5] - 公司通过土地平整、灌溉排水、道路建设等工程打破农田碎片化困局 [8] 项目成果与社会效益 - 公司累计改造20余万亩难利用地为高产田 [8] - 项目显著提升农业产量,为粮食安全提供支撑 [8] - 获得地方政府"精心施工造福于民"表彰 [7]
金融活水浇出万亩高标准农田
金融时报· 2025-05-20 11:21
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展 - 重庆市合川区二郎镇、官渡镇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正紧锣密鼓推进,与稻麦收割景象交相辉映 [1] - 重庆景旭实业有限公司负责合川区二郎镇等4个镇街高标准农田建设,采取联合体形式运营 [1] - 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平整、田间机械道路贯通、排水渠铺设、泵房建设等工程 [1] 金融支持与资金情况 - 中国人民银行合川分行创新政银合作机制,指导农发行合川支行成为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排头兵" [1] - 农发行合川支行向重庆景旭实业有限公司授予4800万元流动资金额度,已发放1805万元用于3.42万亩农田改造提升工程 [2] - 重庆景旭实业有限公司需先自行筹集资金开工建设,资金回笼较慢影响其他业务经营 [1] 项目运营与产业带动 - 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运营包括土地流转、"公司+农户"经营模式,促进项目区产业发展提档升级 [2] - 项目带动周边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和持续稳定增收,同时促进加工业、运输业等相关产业发展 [2] - 村民可通过项目务工增加收入,体验山区机械化耕作 [2] 政策与规划背景 - 高标准农田建设旨在落实《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下达的任务 [1] - 中国人民银行合川分行建立企业诉求直通车,联合农发行加强信贷支持力度 [1]
青龙管业(002457) - 2025年5月1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
2025-05-15 17:30
行业发展情况 - 2024 年水利建设投资 13529 亿元,同比增长 12.8%,创历史新高,行业稳定增长趋势明显 [2] - 国家水网骨干工程等重大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推进,涉水领域建设投资将保持高位,管道行业市场需求将稳步增长,行业处于景气周期 [2] 公司业绩与业务 - 公司致力于成为输节水领域全生命周期专业服务商,以质量和品牌为依托,技术创新为发力点,混凝土管、复合钢管和塑料管道三大类产品并进,拓宽应用领域 [2] - 公司在填补全国少数空白市场的同时深耕现有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2] - 2023 年公司中标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 4 亿元标段,推行“东进南下”战略,未来以广东市场为根基覆盖周围市场 [3] 股价与股东回报 - 股价涨跌受国家政策、宏观环境、公司基本面、资金倾向等多种因素影响 [3] - 公司连续 15 年向投资者分红,并积极向投资者介绍公司价值 [3] 应收账款与回款 - 2024 年公司根据市场情况对应收账款和回款做调整,完善合同管理及执行,分析项目背景和资金配套情况,评判合同风险性,成立小组专项管理 [3] 一季度财报下滑原因 - 一季度公司在手大项目订单集中在北方区域,因天气原因未施工,发货同比减少,一季度是行业发货淡季,二季度订单将进入集中发货周期 [3] 定增计划 - 公司考虑以简易程序定增,若启动发行,募集资金将用于符合公司战略发展的项目,优化资本结构、增强资金实力,提升长期竞争力 [3]
抗旱保麦战 河南这么打
河南日报· 2025-05-15 07:36
旱情对小麦生产的影响 - 河南自3月中旬起持续高温少雨伴随大风,土壤失墒加快,对小麦生产带来不利影响,4月份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 [3] - 此次旱情特殊之处在于发生在小麦孕穗期至抽穗期,此时小麦正需要大量水分,缺水会减少亩穗数并对穗粒数产生较大影响 [5] - 高温、少雨、大风三者叠加加剧了旱情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5] - 全省小麦返青期一、二类苗占比90%左右,苗情为近年来最好的一年,群体最大、苗情最好、植株最壮、病情最轻 [5] 抗旱措施 - 扶沟县黄土地种植合作社流转土地1000亩,花费60多万元新建灌溉设备,包括田间"储水室"和喷灌设备,提高了浇灌效率 [7][8] - 获嘉县位庄乡大位庄村种植大户采用滴灌设备,节水省时省力,300亩小麦从需要7个人20天浇一遍水变为一个人轻松管理 [11][12][13] - 灵宝市故县镇农户使用移动式喷灌设备,100多亩麦田已完成第四次喷灌 [13][14] - 内乡县打磨岗灌区实现高效节水全覆盖,亩次灌溉用水量从200立方米降为40立方米 [18] - 郸城县汲冢镇黄竹园村高标准农田把水渠引到田边,解决了浇水难题 [20] - 兰考县考城镇高标准农田因浇灌及时,麦田未受旱情影响,有望实现增产 [21] 耐旱小麦品种 - 洛阳市农林科学院选育的"洛旱"系列小麦品种在旱作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如"洛旱22"根系能达到3米以上,远超普通小麦 [22][23] - 河南省每年小麦播种面积8500万亩,其中有1000多万亩中低产田,主要分布在洛阳、三门峡、平顶山等丘陵区 [23] - 如果一半中低产田种上抗旱小麦,每亩产量能提高100公斤 [23] - 洛阳市农林科学院拥有全国最大的旱地小麦种质资源库,保存有5000多份种质资源 [24] 政府支持与行业协同 -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气象部门启动抗旱气象保障服务特别工作状态,组织空地一体化人工增雨作业 [22] - 省农业农村厅组建技术指导专班,分赴全省各地开展"一喷三防"及抗旱浇麦培训 [22] - 水利系统及时调度全省灌区开闸引水,为农田灌溉提供水源 [22] - 河南已建成高标准农田8800多万亩 [21][22]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方案,要求河南作为黄淮海区代表重点提高灌溉保证率,完善现代化耕作条件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