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icon
搜索文档
全国生态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内蒙古日报· 2025-08-15 09:54
我们迎来第三个全国生态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提出二十年来 不断指引我们以生态含绿量 转自:草原云 2025年8月15日 中国答卷 监制:蒋芳 景宏 手绘:许莹 提升发展含金量 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
创意微视频丨江山新卷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14 21:38
毛乌素绿潮奔涌 0:00 当繁花绽满矿山 余村绘就诗意家园 当松林挺立荒原 塞罕坝尽染青翠 当草方格锁住黄沙 当冰雪化作清泓 三江源水澈如镜,生灵归故里 当云深林茂之处 野象徐行,人与自然守望相依 一笔青绿,山川脉动 廿载坚守,万物新生 绿水青山间 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千里江山图 正徐徐铺展 制片人丨王竹 策划丨杨倩雯 褚轩 李子仪 技术负责丨吴浩 王子川 AI动画制作丨谢依原 谭淏桐 张任 包装制作丨侯晓磊 音乐音效丨王璇 责编:秦雅楠、侯兴川 ...
守护“绿水青山” 筑牢百姓的“幸福靠山”
新华网· 2025-08-14 09:26
制度体系建设 - 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林长体系 共有5640名林长分片包干管理森林资源 [2] - 县级以上林长领衔的44项重点任务实现100%办结 [2] - 河湖长制覆盖5533名河湖长 2024年巡河20万人次 发现并整改问题2.9万个 [3] - 地表水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和功能区达标率均达100% [3] 生态建设成果 - 完成造林更新172万亩 近十年森林质量精准提升237万亩 [2] - 森林覆盖率65.74% 居全国省会城市首位 [2] - 湿地率稳定在8% 总面积达1343平方公里 [4] - 拥有国际重要湿地1处 省级重要湿地8处 [4] - 重点河湖生态流量达标率超90% 建成水美乡村239个 [6] - 城乡亲水圈覆盖率达90% 开放共享水利工程40处 [6] 项目与工程进展 - 天目溪、壶源江项目入选2025年全国幸福河湖建设项目 [3] - 西溪湿地数字化项目实时监测生态数据 开园以来维管束植物增加750种 鸟类新增155种 累计接待游客6500万人次 [4] - 千岛湖配水工程自2019年通水以来累计输送超50亿立方米优质原水 [7] - 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市级水网先导区 在全国10个入选地市中位列首位 [5] 经济效益转化 - 林业行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 连续11年领跑全省 [7] - 建成18个省级以上森林康养基地 林下经济年产值超300亿元 [7] - 淳安县通过林权制度改革实现"家门口就业" 临安山核桃生态种植使果农收入翻倍 [7] - 淳安桂溪村以"水权入股"形式开发山塘 桐庐小源溪发展山水运动公园 富阳沿岸村庄发展漂流项目 [8] 社会文化影响 - 市水利科普馆及32家水情教育基地建成 137个亲水节点遍布城乡 [6] - 余杭长乐林场开设"森林课堂" 西溪湿地开展研学活动 [8] - 2024年9月钱塘大湾区湿地公园开园 成为140余种候鸟的"黄金驿站" [1] - 2024年7月获得国际湿地城市称号 9月将举办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 [1]
人民日报和音:携手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13 07:20
全球生态挑战现状 - 全球多地刷新高温纪录,35%的湿地在50多年间消失,近20%的红树林处于高风险状态 [1] - 海平面上升速度远高于预期,多个物种面临灭绝危险 [1]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与成就 - 中国实践屡次获得联合国最高级别环境奖项“地球卫士奖”,包括塞罕坝林场建设、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蚂蚁森林”项目、“蓝色循环”模式 [1] -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变了自身发展面貌 [1] 中国在全球生态治理中的国际合作 - 中国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推动全球绿色转型 [2] - 联合31个国家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与40余个国家共同发起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 [3] - 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同南非、肯尼亚等国签署保护野生动物合作协议 [2] 中国清洁技术出口的全球影响 - 2024年,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机和电池等清洁能源技术出口帮助全球碳排放总量减少了1% [2] 国际认可与经验推广 - 海滩修复的“厦门经验”为泰国、斯里兰卡等提供借鉴,设立中蒙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启动全球森林可持续管理网络 [2] - 牛津大学教授詹姆斯·桑顿评价“中国绿”是希望的颜色,这种希望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整个世界 [1]
感动“救人树”,震撼古银杏|绿美广东岭南古树书画展采风活动走进清远
南方农村报· 2025-08-12 12:01
绿美广东岭南古树书画展采风活动 - 活动由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广东省林业局联合主办,旨在通过艺术创作唤醒公众生态保护意识 [36] - 采风团队分赴珠三角、粤北、粤东、粤西,用笔墨丹青记录岭南古树的壮美生态画卷 [43] - 活动中的优秀作品将在"翰墨千春·绿美岭南——绿美广东岭南古树书画展"中展出 [44] 古树资源现状 - 岭南大地现存古树名木85273株,其中一级古树及名木达851株 [39] - 连州市瑶安瑶族乡两棵大榕树树龄分别为680岁和710岁,树冠覆盖面积达两三百平方米 [15] - 连州市星子镇清江村大元村一棵古银杏树龄约600岁,需五六个成年人才能合抱住 [28] 古树认捐项目 - 绿美广东古树认捐项目于2024年5月10日上线,涵盖全省82873棵古树 [45][48] - 认捐有效期为三年,期满后可重新认捐,募集资金将用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建设和古树养护 [49][51] - 认捐形式包括全额认捐和众筹认捐两种,认捐成功可获得平台专属证书 [62][66] 古树文化价值 - 连州市瑶安瑶族乡两棵大榕树曾于1994年救过多位被洪水围困的师生,被当地百姓称为"救人树" [17][19] - 画家们通过写生创作,展现古树与英德红茶发源地的和谐关系 [12] - 活动希望通过艺术展示让更多人了解广东珍贵古树名木,共同保护生态资源 [33][35]
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人民日报· 2025-08-11 08:17
原标题:"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山河万里,映照初心。 "要一体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全面加强防沙治沙和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 山西考察时殷殷嘱托。 "要持之以恒加强重点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深化污染防治攻坚,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今年5月,习近平 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明确要求。 为全局计,为长远谋。 从东北地区到青藏高原,从黄土高坡到东南沿海,一次次考察调研,一场场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心 系人民福祉、瞩望民族未来,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 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善生态文明 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山理念的体制机制。" ………… 这是阔步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应有之义,也是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战略抉择。 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 习近平总书记对 ...
如何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
经济日报· 2025-08-10 07:27
城市发展方向 - 建设绿色低碳美丽城市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城市发展领域的创新实践 [1] - 城市发展要以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为中心目标,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1] - 新时代美丽城市建设需以绿色低碳、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为导向 [1] 城市发展理念转变 - 过去城市发展存在"重建设轻治理""重速度轻质量""重眼前轻长远"等误区 [2] - 城市发展曾简化为GDP增长、高楼大厦等"物"化指标,忽视"人"的感受和需求 [2] - 当前城市发展理念转向以人为本,从"物本主义"向"人本主义"价值回归 [2] 城市空间格局优化 - 需摒弃"摊大饼"式粗放扩张模式,转向精明增长与内涵提升 [3] - 需科学划定水体保护线、绿地系统线等各类控制线,构建集约高效的城市空间格局 [3] - 可打破机械化的城市功能分区,增强城市布局合理性 [3] 绿色低碳转型路径 - 需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 [4] - 优化城市能源结构,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 [4] - 推进大运量、高能效、低排放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建设 [4] - 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4]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人民网· 2025-08-10 06:06
中国式现代化与生态文明建设 - 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特征之一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 [2]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2] 生态文明理念与实践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全党共识,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机制 [9][10] - 全球最大新能源产业链建成,2013-2023年以3.3%能源消费增速支撑6.1%经济增长 [10] -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解决地方生态环境"顽疾",成为落实环保责任的硬招实招 [6] 生态经济转型 - 生态保护被明确为生产力,绿水青山兼具自然财富与经济财富属性 [10] - 冰天雪地资源(如哈尔滨)被纳入"金山银山"发展框架 [9] - 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塑造发展新动能与新优势 [11] 民生需求与政策导向 - 民众需求从"盼温饱"转向"盼环保",生态建设直接关联获得感与幸福感 [8][9] - 辽宁锦州、山东日照等案例体现生态改善对民生福祉的提升作用 [9] 发展路径创新 - 明确拒绝欧美传统工业化老路,强调资源消耗型发展难以为继 [4][5] - 生态文明定位为工业文明后的新阶段,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5]
跨越60年雪域新画卷|拉萨:日光之城的绿色新生
央视网· 2025-08-08 17:45
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发展成就 - 202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 世界屋脊实现繁荣发展与创新开放 [1] - 系列报道《跨越60年:雪域新画卷》全景展现西藏多民族和谐共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1] 拉萨生态环境建设 - 拉萨南山从"灰白荒凉的山"转变为栽植80多万株高原植物的"高原绿肺" [3] - 南山公园梅花鹿族群四年内新增四只幼崽 体现生态修复成果 [3] - 2012年启动的南山公园是西藏首个河谷规模化造林试点 验证高海拔绿化可行性 [5][9] 高海拔绿化技术突破 - 林业专家从170多个树种中筛选出适应不同海拔的品种 如山杏/油松(3900米以下)和灌木(3900-4100米) [7] - 树苗需经历一年山脚适应期才能上山种植 以耐受高原气候 [7] - 采用科学分区立体种植模式 按海拔带精细划分种植区域 [7] 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进展 - 2021年启动的工程覆盖拉萨河两岸9县区35个乡镇 东西绵延近200公里 [9] - 累计创造900万人次农牧民就业机会 [9] - 计划到2030年完成206.72万亩造林 相当于600个南山公园规模 [11] 西藏全域生态治理成果 - 山南雅江防护林建成百里生态走廊治理风沙 [11] - 那曲152万亩草原生态完成修复治理 [11] - 拉萨中心城区水系修复使团结公园成为新文旅地标 [11]
守护可可西里|10米的宽度,意味着什么?
新华网· 2025-08-08 16:17
青藏公路基础设施 - 青藏公路宽度约10米 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之一 开通于1954年 横贯可可西里东缘 [2] - 青藏公路部分路段通过放缓坡度和路基边坡铺石子等措施 帮助藏羚羊通过时间从2-3小时缩短至更快速度 [8] 藏羚羊生态保护 - 藏羚羊迁徙是世界三大有蹄类动物大迁徙之一 每年夏季雌性藏羚羊从青海三江源 西藏羌塘和新疆阿尔金山迁徙至可可西里腹地产仔 [7] - 青藏公路车流与路基落差形成障碍 迫使部分雌性藏羚羊绕行十多公里 [7] - 通过设置野生动物通道 实现藏羚羊安全穿越公路 是人类保护野生动物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型案例 [8] 可可西里区域特征 - 可可西里呈现一望无际的泛青色荒原 海拔高度超过4000米 [5][10] - 该区域同时存在飞沙走石和雪峰冰晶的地貌特征 夏季与冬季景观仅隔一座昆仑山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