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搜索文档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举办2025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活动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04 13:40
活动概况 - 2025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活动在北京联合国大使馆举行 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主办 参与方包括联合国机构 中方政府部门 企业 学校和基金会等特邀嘉宾 [1] - 活动主题为"塑战塑决" 采用室外草坪圆桌论坛形式 结合音乐 舞蹈 绘画和诗歌等艺术表演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 中国环保政策与行动 -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塑料污染治理 实施全链条治理 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立法 固废减量循环利用 化学品及新污染管控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4] - 中国浙江省台州市发起的"蓝色循环"项目获2023年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该项目探索出海洋塑料垃圾治理有效途径 具备推广价值 [6] 世界环境日背景 - 2025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终结塑料污染" 旨在动员各国落实塑料污染解决方案 全球庆祝活动将于6月5日在韩国济州岛举办 [6] - 世界环境日设立于1972年第27届联大 每年6月5日举行 是环境领域最重要的联合国国际日 [6] 活动展示形式 - 现场设置环保宣传海报展示 [5] - 包含儿童环保绘画展览 [9] - 呈现《舞 自然》舞蹈表演等艺术形式 [10]
世界绿色发展的坚定行动派、重要贡献者
人民日报· 2025-06-04 08:29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 率先实现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双缩减",中国科学家获得"地球卫士奖" [1] - 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 [1] - 贡献了全球1/4的新增绿色面积 [1][16] - 全球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最大、森林资源增长最多 [2] - 全国累计完成营造林面积11.6亿亩,森林覆盖率超过25% [16] 绿色发展实践案例 - 浙江湖州安吉县梅溪镇红庙村将废弃矿坑改造成"爱心"形湖泊,矿工宿舍变身工业风咖啡馆,采石平台改造为星空露营地 [2] - 青海西宁南川工业园区形成"光伏一条街",高景、阿特斯、天合光能等光伏企业聚集,瞄准千亿级产业集群 [10][11] - 中国已有22个国际湿地城市,数量稳居世界首位 [8] - 实施6批山水工程,完成生态修复面积超1.2亿亩 [13] 新能源产业发展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全球一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行驶在中国 [16] - 全球80%以上的光伏组件和70%的风电装备来自中国 [16] - 过去10年间推动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和80% [20] - 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 [20] 国际合作与贡献 - 中国与42个发展中国家签署54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累计提供超1770亿元资金支持 [19] - 风云气象卫星为133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 [18] - 中泰红树林共同保护示范区揭牌,两国将在红树林保护和修复方面深化交流 [22] - 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 [24] 生态保护成效 - 亚洲象野外种群数量已增至300余头,成功实现首头救助象"阿宝"的野外放归 [13] -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实现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 [22] - 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近万处,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8% [13]
自然资源部组织开展2025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题宣传活动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27 11:12
2025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题活动 - 2025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题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 - 活动时间为2025年6月8日 这是第17个"世界海洋日"和第18个"全国海洋宣传日" [1] - 活动旨在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海洋强国重要论述 提升全民海洋意识 [1] 主场活动安排 - 自然资源部联合海南省政府在海口市举办主场活动 [1] - 配套活动包括海洋文化研讨和"雪龙2"号公众开放日 [1] - 将制作发布主题宣传片 海报等新媒体产品 [1] 宣传推广措施 - 组织中央媒体进行主题采访 [1] - 联合自然保护公益伙伴计划成员单位 涉海高校等开展公益宣传活动 [1] - 各单位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林草 地调等宣传资源开展科普活动 [1] 跨部门协作要求 - 强调推动"四个融合" 加强与宣传 网信 教育 科技等部门合作 [2] - 联合共青团 科协 媒体 科研院所等组织扩大宣传影响力 [2] - 要求注重节俭务实 力戒形式主义 [2]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
央广网· 2025-05-26 11:50
国家公园体系建设 - 中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逐步将生态最重要、景观最独特、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纳入国家公园体系[2] - 2021年10月正式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包括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1] - 国家公园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制定出台创建设立、监测评估、资金项目等制度办法标准[2]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 - 大熊猫、藏羚羊等旗舰物种数量持续增长,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稳步提升[2] - 海南发现2个新物种和35种全国新物种,构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保护地体系[2] - 长江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2024年长江干流监测点单位资源量同比上升9.5%[3] 保护措施与监测 - 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片区通过红外相机监测活动轨迹、收集粪便样本、分析食源结构和健康状况,定期调查竹子生长情况[1] - 安徽铜陵段实施"十年禁渔"管控,加强非法采挖江沙管理,确保约60头长江江豚的栖息地健康[3] - 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完善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体系[4] 政策与规划 - 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布局全球最大国家公园体系[4] - 国家林草局将结合"十五五"规划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专题研究,全面提升保护能力和水平[4] - 长江经济带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动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入河排污口整治[3]
武汉再添文旅新地标 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长出“法式水晶宫”
长江日报· 2025-05-26 08:32
项目概况 - 武汉城建开元森泊度假乐园于5月16日内测开放,吸引600位市民体验,社交媒体反馈积极,预测将成为热门打卡地[1] - 项目位于中法半岛小镇,占地8.2平方公里,湖岸线3.4公里,定位娱乐康体用地兼顾生态保护[7] - 武汉城建集团投资22亿元建设,开元森泊负责运营管理,是后者中部首个、全国规模第二的项目[14][26] 开发背景 - 中法半岛小镇源于2019年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签约5周年后的规划,采用"最小动静、最低成本、最高标准"设计理念[9] - 武汉城建集团转型城市运营商,曾成功开发辛亥革命博物院、东湖绿道等文旅项目[9] - 开元森泊品牌理念源自法国黄鹿林太阳季度假村,全国已布局7个项目[18][26] 生态特色 - 保留30余棵直径超15厘米的成型树木,采用无人机吊装草皮等低干预施工技术[22] - 排水系统优先使用植草沟、雨水花园等绿色设施,建筑材料可回收[23][26] - 项目与滨湖湿地涵养带自然融合,开园前已有灰喜鹊筑巢[26] 文化融合 - 设计融合法式浪漫与荆楚文化,打造全国首个人造榕树树屋及楚剧脸谱装饰[16][17][27] - 餐饮结合江浙菜与荆楚风味,推出丹江鳙鱼等本土特色菜[28] - "知识森林"互动区通过萤火虫灯光秀展示蔡甸山水故事[29] 市场定位 - 目标客群覆盖亲子家庭,水乐园设计获"旱鸭子也能舒适体验"评价[1] - 项目填补武汉高端度假市场空白,与杭州、莫干山等成熟景区项目形成差异化[26] - 2025年规划建成树屋等特色住宿,强化"法式慢生活"度假体验[17]
记者手记|在大阪世博会感受多彩中国
新华网· 2025-05-23 09:27
中国馆展示内容 - 中国馆以"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绿色发展的未来社会"为主题,展示中国生态环境改善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1] - 馆内"绿水青山"展区通过厦门筼筜湖、湖南十八洞村、塔克拉玛干沙漠等案例展示中国生态治理和绿色发展理念 [1] - 三江源、武夷山、海南热带雨林等国家公园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成效通过交互屏展示,包括朱鹮、林麝等保护动物的详细数据 [2] 展馆设计与互动体验 - 中国馆建筑采用竹材与钢结构结合,外立面以竹简为造型,使用新型低碳固碳竹质产品 [1] - 交互屏设置动物形象大使如大熊猫、东北虎、藏羚羊等,增强互动体验 [5] - 虚拟动物互动环节吸引大量游客参与,特别是大熊猫和东北虎的虚拟形象受到欢迎 [7][9] 江苏周活动 - "江苏周"活动以"共创绿色未来"为主题,无锡、苏州、盐城分别举办城市推介活动展示绿色发展成果 [10] - 活动期间游客参与度高,排队参观现象明显 [11] 科技与生态结合 - 国家电网苏州供电公司在馆内发布苏州碳普惠服务体系,展示碳核查、减排、交易等一站式服务 [12] - 该体系覆盖产品制造、文体活动、组织机构运营等多类场景 [12]
万物共生!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给力”
新华网· 2025-05-23 00:27
新华社哈尔滨5月22日电 题:万物共生!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给力" 新华社记者高敬、董宝森 这场活动在露天举行,不仅伴随着时晴时雨的天气,还偶有蝴蝶、蜜蜂来凑个热闹,一头小梅花鹿在不远处不时探头张望。远处的青山上,郁郁 葱葱的原始森林,成为最好的舞台背景—— 5月22日,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在黑龙江伊春举行。这场活动,生动诠释着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万物共生 和美永 续"。 这是5月22日拍摄的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现场。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一项项数据,展示着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行动、新进展、新成效—— 我国着力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创新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有效保护超过30%的陆域国土面积。 在人们的守护之下,2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进入恢复性增长阶段,大熊猫、雪豹、东北虎、藏羚羊、亚洲象等一批旗舰物种野外种群数量持续 保持增长态势。 我国稳步推进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建立异位保护和原生境保护相结合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长期保存农作物、畜禽、林草等实物种质资源超300 万份。 5月20日,在位于抚远市的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在巢中育雏(无 ...
焦点访谈|生物多样性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央视网· 2025-05-22 21:39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发展 - 湘华鲮作为湖南特有鱼类通过技术攻关实现"驯养—繁殖—养殖"产业化,从濒危状态恢复[5][7] - 怀化市企业家张在权投资建设保种、繁育和商品鱼养殖基地,带动当地养殖户参与[8] - 全国200多种珍稀野生动物恢复性增长,100余种濒危植物获抢救性保护,种质资源库保存超300万份实物资源[14] 生态保护与产业开发 - 伊春市森林覆盖率83.8%,红松面积从4万公顷增至8万公顷,通过《红松保护条例》和技术手段强化保护[16][18] - 伊春发展文旅康养产业,针对银发经济和亲子研学开发差异化旅游产品,激活400万公顷林海资源[20][23][27] - 桦树汁产业年产量超200万吨,形成采集-加工-销售产业链,成为林区经济新增长点[28][30] 政策与全球合作 - 黑龙江省出台《桦树液采集管理办法》规范生态资源利用,平衡保护与开发[30] - 中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写入20余项国际联合声明,设立昆明基金支持15个发展中国家[32] - 生态质量指数(EQI)达59.95,荒漠化土地持续缩减,森林覆盖率25%全球增长最快[14]
天天学习|“茶”字拆开,就是“人在草木间”
央视网· 2025-05-21 20:32
茶产业生态价值 - 茶产业具有天然生态优势 采用生态低碳茶技术的企业茶园碳排放下降61% 完成认证的企业碳排放下降73% [4] -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文化遗产 展现人与自然和谐智慧 [3] - 总书记考察武夷山燕子窠生态茶园 强调坚持绿色发展方向 推广"有机肥+绿肥轮作"模式 [4] 茶产业经济价值 - 2024年全国干毛茶总产量345万吨 总产值3345亿元 带动1085个县3000多万茶农增收 [7] - 浙江茶叶连续20年增长 解决百万农户增收问题 安吉白茶实现"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 [5] - 黄杜村捐赠1500万株茶苗助西部脱贫 1862户5839名贫困人口因茶增收 [6] 茶文化传承发展 -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总书记要求系统性保护非遗 [8] - 茶文旅融合发展 湖南安化黑茶 湖北赤壁青砖茶 安徽六安瓜片等地推出品茶游园等体验项目 [9] - 年轻群体通过社交媒体分享围炉煮茶 推动茶文化在新生代中复兴 [9] 茶产业政策导向 - 总书记提出"因茶致富 因茶兴业"理念 强调茶产业对乡村振兴的带动作用 [3] - 2006年浙江经验显示茶产业为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提供新思路 [5] - 总书记要求"把茶叶经营好" 将茶产业作为脱贫攻坚重要抓手 [6]
见面会:自然资源领域代表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央视网· 2025-05-21 18:18
5月21日国新办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围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交流。五位自然资源领域代表回答总台央视记者提问,结合自身工 作经历,谈如何通过具体行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正是因为是共同的家园,所以才不可以挖!"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迪政当村生态护林员李玉花介绍,独龙江自然地理环 境独特,动植物资源很丰富。2016年成为护林员后,参加了很多培训,学习了相关知识。一年巡山护林,要一百多次。巡山的时候,有时候下雨,上山时穿 的鞋子很容易烂,一年要穿烂10多双鞋子。每天巡的山在国家自然保护区里,巡山的时候,植物、动物有很多,植物有重楼、黄精、白及等很多野生药材。 以前很多外地外村的老乡来挖药材,护林员看见他们,跟他们说不要挖野生药材,有些老乡不理解,说这个是共同的家园,为什么不可以挖?护林员就耐心 地给他们讲解,正是因为是共同的家园,所以才不可以挖。通过这几年的宣传,当地没有发现挖野生药材的老乡了。 "通过推广绿色勘查技术,把生态保护融入地质勘查全过程。"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大队长丁正江从地质角度介绍,在勘查中,建立了事前、事中、事 后"全过程管控制度":在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