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南向资金
icon
搜索文档
南向资金今日成交活跃股名单(7月2日)
证券时报网· 2025-07-02 21:35
市场表现 - 7月2日恒生指数上涨0.62% [1] - 南向资金全天合计成交金额为1289.67亿港元,其中买入成交670.02亿港元,卖出成交619.66亿港元,合计净买入50.36亿港元 [1] - 港股通(深)累计成交金额469.83亿港元,净买入37.57亿港元;港股通(沪)累计成交金额819.84亿港元,净买入12.79亿港元 [1] 个股成交活跃度 - 阿里巴巴-W成交金额最高,达55.77亿港元,但净卖出17.34亿港元,股价下跌0.36% [1][2] - 小米集团-W成交额44.08亿港元,净卖出3.70亿港元 [1] - 重庆钢铁股份成交额37.21亿港元,股价大幅上涨91.11% [1][2] - 美团-W成交额29.76亿港元,净买入3.38亿港元,股价上涨0.56% [2] - 中芯国际成交额32.74亿港元,净买入3.18亿港元,但股价下跌2.57% [2] 资金流向连续性 - 中芯国际获连续9天净买入,合计净买入59.43亿港元 [2] - 信达生物连续4天净买入,合计净买入17.83亿港元 [2] - 腾讯控股、小米集团-W、阿里巴巴-W遭连续净卖出,合计净卖出金额分别为225.25亿港元、37.36亿港元、30.82亿港元 [2] 重点个股表现 - 盈富基金净买入额居首,达16.74亿港元,股价上涨0.49% [1] - 信达生物净买入6.51亿港元,股价上涨1.15% [1][2] - 泡泡玛特净买入1.23亿港元,但股价下跌3.15% [2] - 思派健康净买入8001.87万港元,股价上涨8.62% [2] - 建设银行净卖出8927.67万港元,股价上涨2.90% [2]
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50.36亿港元 盈富基金净买居前
快讯· 2025-07-02 17:38
智通财经7月2日电,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50.36亿港元,其中,盈富基金、信达生物、美团-W净买入额 位列前三,分别获净买入16.74亿港元、6.51亿港元、3.38亿港元。净卖出方面,阿里巴巴-W、腾讯控 股、小米集团-W分别遭净卖出17.34亿港元、6.3亿港元、3.7亿港元。 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50.36亿港元 盈富基金净买居前 ...
截至收盘,南向资金净买入50.36亿港元。
快讯· 2025-07-02 16:13
截至收盘,南向资金净买入50.36亿港元。 ...
7月2日电,截至发稿,南向资金净买入超20亿港元。
快讯· 2025-07-02 15:20
智通财经7月2日电,截至发稿,南向资金净买入超20亿港元。 ...
一图看懂南向资金:2025年上半年净买规模已达2024全年9成
快讯· 2025-07-02 09:42
南向资金净买额规模 - 2025年上半年南向资金净买额规模高于除2024年外的其余年份单年净买额规模 [3] - 2025年4月南向资金净买入1666.72亿港元,为历史次高纪录,仅次于2021年1月的3106.24亿港元 [4] - 2025年3月、2月、1月南向资金净买额分别位列历史单月净买额的第3名、第4名 [4] 南向资金单日交易情况 - 2025年上半年南向资金日均净买额为63.6亿港元,其中96个交易日为净买入,占比83.5% [6] - 单日净买额超100亿港元共有30日,占比26.1%,超200亿港元共有8日,占比7.0% [6] - 4月9日单日净买额355.86亿港元,为年内及历史最高单日净买额纪录 [7] - 5月12日单日净卖额185.28亿港元,为年内及历史第二高净卖额记录 [7] 行业板块持股市值变动 - 银行、医药生物、电子板块南向持股市值增长规模居前,分别增长3185.21亿港元、2109.80亿港元、1570.82亿港元 [9] - 电力设备、建筑材料为唯二南向持股市值下降的板块,分别下降14.32亿港元、10.99亿港元 [9] - 传媒、商贸零售、非银金融、通信、有色金属等行业南向持股市值增长均超600亿港元 [9] 个股持股市值变动 - 34股南向持股市值增长超100亿港元,腾讯控股、阿里巴巴、小米集团位列前三名 [10] - 小米集团持股市值增长规模居前,但持股量下降近2% [10] - 腾讯控股、中国移动、建设银行、小米集团、工商银行为南向资金前五大重仓股,持股市值分别为5015.61亿港元、2719.53亿港元、2525.39亿港元、2341.41亿港元、2057.12亿港元 [13] 持股量变动 - 顺丰控股、中银香港、国泰海通等千亿港元市值股获南向资金重点关注 [12] - 部分个股持股量增幅显著,最高达1836.69%,而降幅最大为-89.29% [12]
“牛市”或有流动性和基本面双重支持
2025-07-02 09:24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港股市场、房地产行业、能源行业 公司:港股上市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2025年上半年港股表现出色**:累计涨幅超20%,在全球主要指数中表现突出,回报主要集中在2月和5月;成交占市值百分比接近2015年牛市水平,活跃度高;估值相对较低,市盈率接近历史平均水平,平均估值未达特别高位置,与2007年和2014年牛市有距离[2][6] - **南向资金推动港股上涨**:截至6月底净买入额超7300亿港币,占成交量约40%;沪港通在2月和4月分别超1000亿港币,深港通在3月超600亿;资金涌入推高股价、增加交易量,每日买卖行为能解释约10%的日内涨跌幅[8] - **港币汇率影响市场流动性**:2025年5月港币触及强方兑换保证,香港金管局注资1294亿港元,致香港隔夜拆借利率下降,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利差扩大,市场流动性充裕,推动股票市场[7] - **当前周期与1997年周期异同**:相似处为楼市下行时股市提前反弹;不同处是当前楼市下行更温和,香港住房按揭拖欠率0.13%远低于1997年的1.42%,目前楼市从最高点跌约30%小于1997年的接近70%;当前股市反弹时间长、涨幅不及1997年,但股市前景可能更乐观[3][10][11] - **港股基本面积极因素多**:长期股票回报率低于经济增速,股票价格可能被低估;公司营业利润增速明显改善,多数行业恢复盈利增长;美联储处于降息周期,历史显示降息期间是港股牛市重要时期;港股十年平均增速有望随经济回暖回归均值,香港经济占内地经济比例回升;多数行业盈利能力改善;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和政策支持利好资本市场[4][5][12] - **美国经济和政策影响港股**:美国经济韧性强,大而美法案预计7月通过众议院,增加财政赤字,短期刺激经济;若美国避免严重衰退进入复苏期,将支撑港股上涨[16]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房地产市场情况**:仍处于下行周期,有望在2025年触底;油价下跌对公司利润增长有积极影响[13] - **美联储货币政策**:自2024年9月以来已降息100个基点,2025年可能继续降息,若不降息可能推迟到2026年且降幅更大;香港货币政策紧跟美国,降息周期对港股有积极影响,降息中后段恒生指数往往突破前高[14][15] - **投资建议**:投资者可左侧布局逐步加仓,或右侧布局等待更多确定性;港股距前高约40%涨幅,下半年到明年美联储降息周期支持上涨,但需警惕回调风险[19]
写在上半年最后一天:港股IPO夺回全球第一的三大核心逻辑
搜狐财经· 2025-06-30 21:06
港股IPO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港股IPO募资额全球占比达24%,超越纳斯达克与纽交所重回全球第一 [2] - 预计上半年IPO宗数及集资额同比分别增长33%和711%,大型IPO项目推动显著 [2] - 截至6月20日,港交所IPO上市项目31单,融资规模884亿港元,超去年全年总额 [2] - 证券市场日均成交额2400亿港元,较2000年增长17倍多 [2] 历史对比与转折 - 2023年港股IPO筹资额413亿港元,同比下降59%,为近20年最低 [3] - 2023年港股IPO平均筹资额6.77亿港元,近十年新低,仅1家50亿港元以上IPO [3] - 2025年情况逆转,如宁德时代单笔募资356.57亿港元,相当于2023年全年的86% [8] 明星IPO案例 - 布鲁可IPO孖展申购倍数达6027.58倍,首日高开80%,中签一手赚约1.5万港元 [4] - 蜜雪集团认购额1.84万亿港元,超越快手纪录,上市后股价较发行价上涨153.6% [4][8] - 映恩生物首日涨幅116.70%,打破港股医药赛道刻板印象 [8] 市场结构与资金流向 - 南向资金上半年净流入1860亿港元,同比增长72%,日均成交占比提升至19.3% [9] - 宁德时代上市首日南向资金净买入23.5亿港元,占成交额28.4% [9] - 内地散户通过港股通打新比例较2023年翻倍,布鲁可等散户认购倍数超5000倍 [9] 板块与个股表现 - 医疗、科技、消费等"五朵金花"板块持续走高,恒生指数突破24000点 [11] - 乐华娱乐年内涨幅376.19%,三生制药涨幅273.36%,泡泡玛特涨幅190.44% [12] - 蜜雪集团带动新茶饮板块,古茗上涨157%,沪上阿姨上涨17.13% [8] 未来展望 - 政策端"科企专线"落地,预计2025年下半年超50家中概股及新经济企业递表 [13] - 新能源、AI等领域企业如海辰储能、京东工业计划港股上市,单项目募资或超100亿港元 [13] - 恒生指数市盈率10.7倍,显著低于标普500的27.5倍,估值优势吸引全球资本 [13]
港股流动性直追A股!南向资金持续增配红利资产
券商中国· 2025-06-30 20:12
南向资金流入港股市场 - 今年上半年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港股市场近7300亿港元,为历史同期最高[1][4] - 南向资金持续流入对港股市场流动性和估值体系产生深远影响[4] - 港股银行板块成为南向资金核心增配方向之一,金融行业净流入规模约1770亿港元,占总净流入的24%[6] 港股流动性改善 - 港股成交金额大幅攀升,6月南向资金买卖成交总额达2.28万亿港元,高于5月全月的1.80万亿港元[5] - 港股与A股流动性差距显著收窄,恒生指数滚动20日换手率已在近期追平沪深300[5] - 历史上港股与A股的流动性差距是港股公司相较A股存在折价的重要原因[5] AH溢价率变化 - 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指数在6月12日跌至126.91点,创2020年6月以来新低[6] - 银行、非银、石化行业分别贡献AH溢价率下降6.3、3.9、1.2个百分点[6] - 银行AH溢价率从年初峰值的60%降至25%,H股银行呈现"更高股息、更低估值"现象[8] 银行板块表现 - 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是南向资金重点增持对象[8] - 保险资金是银行股重要买家,年内险资19次举牌中有9次针对银行股,其中8次发生在港股市场[9] - 港股通金融ETF(513190)过去两月份额增加6.6亿份,资产规模逾18亿元[9] 高股息资产吸引力 - 银行股息率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之差仍在3.5%以上较高水平[10] - 历史上当该息差收窄至2.5%左右时往往触发行情调整,当前配置性价比仍具吸引力[10] - 在10年期国债利率低于2%的背景下,高股息资产仍具相当吸引力[2][10]
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52.2亿港元 建行、中芯净买入居前
快讯· 2025-06-30 17:42
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52.2亿港元 建行、中芯净买入居前 智通财经6月30日电,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52.2亿港元,其中,建设银行、中芯国际、美团-W分别获净 买入9.57亿港元、7.15亿港元、3.77亿港元;阿里巴巴-W净卖出额居首,金额为5.51亿港元。 ...
南向资金今日大幅净买入52.2亿元。港股通(沪)方面,建设银行、美团-W分别获净买入9.57亿港元、5.11亿港元;小米集团-W净卖出额居首,金额为3.89亿港元;港股通(深)方面,中芯国际、快手-W分别获净买入7.28亿港元、3.15亿港元;腾讯控股净卖出额居首,金额为2.69亿港元。
快讯· 2025-06-30 17:33
南向资金流向 - 南向资金今日大幅净买入52.2亿元 [1] - 港股通(沪)方面,建设银行获净买入9.57亿港元,美团-W获净买入5.11亿港元 [1] - 港股通(沪)方面,小米集团-W净卖出额居首,金额为3.89亿港元 [1] - 港股通(深)方面,中芯国际获净买入7.28亿港元,快手-W获净买入3.15亿港元 [1] - 港股通(深)方面,腾讯控股净卖出额居首,金额为2.69亿港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