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未来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发布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之东营:塑造创新发展新动能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中国发展网· 2025-10-24 23:15
2024年,东营市科技系统荣获山东省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成效明显督查激励,利津县入选 省科技创新强县,东营市科技局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创新实干先进集体"。 一、牢记"国之大者",在落实黄河战略上实现新进展 (一)扎实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 盐碱地国创中心健全"1+3+16+N"协同创新体系,成功举办两届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会议,汇聚中 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等48家高校院所、108个专家人才团队,培育新品种(系)55个、推广面积2300 万亩,完成三年建设任务的70% 以上。组织实施市盐碱地综合利用专项5项,争取省盐碱地科技示范工 程、乡村振兴科技提振行动计划、农业良种工程等项目5项,推广盐碱地稻麦轮作技术等盐碱地利用新 技术新模式20项。成功举办2024年山东省黄河流域专家基层行活动,推介新品种4个、新技术8项,解决 生产技术难题22个。 (二)科技助力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建设 围绕原油稳产保供,加强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研究,推动稠油开采技术省重点实验室、陆相断陷盆地页岩 油勘探开发省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优化重组,实施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6项, 开 展油气勘探开发基础研究和近 ...
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谁是未来十年引领之城?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4 21:30
文章核心观点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五五”规划《建议》,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行总动员和总部署 [1] - 《建议》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首要战略任务,重点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目标在未来10年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 [2] - 一批城市已前瞻布局六大未来产业赛道,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竞争格局初步形成 [3][4] 量子科技产业 - 量子科技涵盖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测量等方向,蕴含颠覆性潜力,工信部表示将开辟量子信息新赛道 [5] - 合肥聚集全国近三分之一量子科技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近90家居全国首位,已构建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完整生态链 [7] - 本源量子拟A股IPO,有望成为合肥第三家上市量子企业;国盾量子已登陆科创板,国仪量子完成IPO辅导验收 [7] - 安徽及合肥安排不少于3000万元资金,计划打造不少于30个城市场景和30个产业场景以推动量子产业发展 [7] - 北京政策侧重多维开放城市场景资源,支持跨领域联合技术攻关;上海政策更强调技术难题攻关和路线收敛 [8] - 武汉依托光电子产业基础提出目标,欲成为中国量子产业继合肥量子计算、京沪量子通信后的“第三极” [8] 生物制造产业 - 生物制造是变革传统制造模式的重大方向,目前中国生物制造产业总规模已接近1万亿元 [9] - 深圳是全国合成生物产业高地,近3年全国新增合成生物企业40%集聚在深圳,并通过立法缩短产品入市周期 [10] - 广州与深圳错位发展,依托高校科研优势成立前沿生物技术与生物制造创新促进中心,助力打造产业集群 [10] - 上海政策支持建设概念验证平台、中试平台等专业服务机构,按规定给予最高3000万元支持 [10] - 杭州目标到2026年合成生物制造业总产值达400亿元,建成1个产业中试基地、3个特色园区、5个国家级创新平台 [11] - 合肥、常州、无锡等地设立生物制造专项基金,形成全国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 [11] 氢能与核聚变能产业 - 氢能和核聚变能因燃料可再生、污染小、能量密度高被视为未来能源解决方案,超20省份已制定中长期规划 [14] - 合肥和成都凭借大科学装置在可控核聚变科研实力上领先:合肥实现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稳态运行1066秒创世界纪录;成都“中国环流三号”实现“双亿度”运行 [15] - 上海通过成立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推动可控核聚变商用,其富集的产业链资源是关键优势 [15] 脑机接口产业 - 脑机接口技术让人脑与外部设备直接“对话”,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约26.2亿美元 [16][19] - 中国多部门提出到2030年培育2至3家全球影响力领军企业,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19] - 北京目标到2030年脑机接口产业生态初步形成,培育3~5家全球影响力科技领军企业及100家左右创新型中小企业 [19] - 上海力争2030年前实现高质量控脑,脑机接口产品全面临床应用,打造全球产品创新高地 [19] - 脑科学发展形成北京、上海、深圳三足鼎立之势:北京创新策源能力强,上海、深圳产业化领先 [20] - 天津建设“中国脑机谷”,杭州、成都、济南、合肥等地凭借在AI、医疗等领域优势蓄势出击 [20] 具身智能产业 - 具身智能被视为新一波AI浪潮重点方向,2023年中国市场规模达4186亿元,预计2027年有望达到6328亿元 [21] - 北京和深圳锁定千亿级产业集群:北京目标到2027年培育核心企业不少于50家,形成量产产品不少于50款;深圳目标关联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以上,相关企业超1200家 [22] - 杭州目标2027年具身智能机器人整机企业工业总产值超200亿元,产业链总产值超300亿元;上海和成都分别提出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的目标 [23] - 产业格局呈现北京、深圳、上海引领下,杭州、成都、苏州、重庆等“三超多强”的雏形 [23] 第六代移动通信产业 - 6G在5G能力基础上新增通感一体、通智一体、空天一体能力,连接对象将突破手机,涵盖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 [24] - 南京迎来爆发点,紫金山实验室公开全球首个6G通智感融合外场试验网,创造6G太赫兹实时无线传输10余项“世界第一” [26] - 北京亦庄出台首个地方6G产业资金支持政策,目标2030年打造10个以上6G标杆应用场景 [26] - 上海出台《上海市6G未来产业培育方案(2025—2030年)》,以AI等场景推动6G技术落地 [26] - 2025年是6G标准制定元年,全球统一技术标准是产业规模应用的基础,科技优势的南京面临商业化新考验 [27]
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加快新能源发展,推动氢能和核聚变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十五五规划产业方向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3] - 创新育新即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5] - 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8%[5]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 规划建议提出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5] - 相关产业发展将催生数个万亿元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市场[5] 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 规划建议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5] - 这些产业蓄势发力,未来10年将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5]
“未来10年将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
FOFWEEKLY· 2025-10-24 18:01
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规划 - 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8% [1] - 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将催生数个万亿元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市场 [1] -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1] - 未来10年相关产业将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 [1] 行业活动与动态 - 2025母基金年度论坛圆满举办,主题为内地携手香港,共话科创时代中国力量 [2] - “2025投资机构软实力排行榜”正式发布 [2] - 有重要行业活动在厦门举行,吸引大量LP、GP参与 [2]
首期规模超百亿,这支未来产业基金正式落地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10-24 17:37
文章核心观点 - 本周中国母基金行业活跃度显著,多地政府引导基金密集设立和推进,涉及总管理规模达413.82亿元[1] - 新设母基金及子基金重点投向未来产业、数字文旅、低空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前沿领域,旨在培育新质生产力并推动区域产业升级[1][7][11][14][16] - 政府引导基金普遍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模式,通过与国家级基金、金融机构及产业资本合作,放大资金效应并吸引社会资本[7][11][14][18] 各地区母基金动态总结 四川省 - 成都未来产业创投基金正式启动,首期规模超百亿元,其中未来产业创投发展基金规模为65亿元,存续期15年[4][7] - 基金重点投向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量子科技、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同时覆盖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7] - 四川省资源能源股权投资引导基金遴选子基金,规划规模10亿元,基石投资人出资不超过30%,专注于油气资源产业链[19] - 成都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总规模69亿元,正公开招募子基金管理机构,以支持科技创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21] 福建省 - 福建省文旅数创基金正式落地,总规模30亿元,由福建金投、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和美团共同发起,美团龙珠担任基金管理人[9][11] - 福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公开招募GP,省级母基金注册资本100亿元,其出资比例不超过20%,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领域[17][18] 广东省 - 规模70亿元的AIC产业母基金落地深圳福田,由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等机构发起,后续子基金放大规模目标为200亿元[12][14] - 该基金是AIC首次通过母基金形式参与深圳市“20+8”产业投资,旨在通过“耐心资本”服务产业投资和并购整合[14] 海南省 - 海南老城科技新城正式启动两支科创基金,总规模35亿元,包括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和产业转型基金[15] - 澄迈政府引导基金已形成“重点产业母基金+子基金+专项基金”矩阵,全年认缴规模预计超50亿元[15]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工战兴未来基金完成备案,总规模10亿元,首期规模2亿元,由柳工集团联合广西投资引导基金发起[16] - 基金投资聚焦“主业升级+战兴拓展”双主线,布局工程机械及食品产业相关的高端装备、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领域[16] 湖北省 - 赤壁市投资引导基金公开遴选第一批产业参股子基金管理机构,引导基金对子基金的出资比例原则上不超过20%[22] - 子基金投资方向包括大健康、科创、光电子信息、清洁能源、低空经济等,返投要求不低于引导基金实缴出资额的1.2倍[22][23] 江苏省 - 无锡低空经济和空天产业母基金拟参股子基金对外公示,首支子基金为无锡中瀛锡创鼎祺扶摇股权投资基金,总规模10亿元,存续期9年[24][25] - 基金重点聚焦低空经济、商业航天、飞机配套的设计、制造、材料等产业链环节[25] 天津市 - 天津市天使母基金公示第八批拟参投子基金名单,包括天津市海河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等[26][27] 云南省 - 云南省政府投资基金体系下首支子基金温润农业生物科技创业投资基金完成工商注册,规模达4.82亿元,实现了3倍的放大效应[29] - 基金将挖掘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重点产业,聚焦农牧食品、农业科技、农业生物制造等领域[29] 上海市 - 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办法(试行)》,旨在构建科学高效的政府投资基金管理体系,促进基金高质量发展[31] - 办法明确政府出资需通过预算安排,并规定债务风险高的地区不得新设基金[31]
直击现场 | 破解资金与产业衔接难题,沪上首支生物制造基金落地
搜狐财经· 2025-10-24 17:33
政策与行业背景 - 生物制造被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定义为"未来产业",与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并列 [1] - 自2022年以来,国家层面相继出台《"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国家生物技术发展战略》等政策 [1] - 行业普遍面临研发周期长、投入强度大、上下游衔接不足等挑战,大量前沿技术成果难以快速转化 [1] 上海首支生物制造基金 - 基金由道彤投资牵头发起,是上海首支聚焦生物制造领域的专业化产业基金 [2] - 采用"产业+资本+地方"的多元协同模式,参与方包括上海国投先导基金、奥浦迈、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宁波市甬元投资基金、上海普陀科投、上海金山资本等 [2][3] - 基金采用C(产业链主企业)+VC(专业投资机构)的双轮驱动模式,结合奥浦迈的产业优势和道彤的投资经验 [4] - 该模式旨在打通"资本-技术-产能"的衔接链条,为技术研发、中试转化、产能建设等关键环节提供全周期保障 [3] 生物制造产业价值伙伴平台 - 平台由道彤投资联合多方发起,首批联席会成员涵盖产业、学术、科研、资本四大类共8家核心单位 [5] - 平台定位为"轻量化、非行政化",以"共识+协作"为纽带,遵循开放性、协同性、公益性 [5] - 平台未来将围绕产业资源共享对接、前沿技术验证与转化、产业应用场景开放、复合型人才培养四大核心目标开展协作 [5] 战略意义与行业影响 - 生物制造被视为人类"制造体系"的重构,将以更绿色、更智能、更可持续的方式重塑产业链与能源结构 [1] - 上海同步推出专项基金与协同平台,形成"资金保障+生态协同"双重支撑 [6] - 此举旨在助力上海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制造产业集群,并为全国生物制造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协同范式" [6]
刚刚,集体大涨!A股,重磅来袭!
券商中国· 2025-10-24 16:22
市场表现 - 10月24日A股主要指数集体上涨,沪指上涨0.71%报3950点,创十年新高,深证成指上涨2.02%,创业板指涨3.57%,科创50指数大涨4.35% [1][2] - 全市场上涨个股数量超过3000家,芯片股集体大涨,香农芯创、普冉股份20%涨停,华虹公司、江波龙、恒烁股份等涨超15% [2] - 商业航天板块掀起涨停潮,航天科技、航天智装等10多只个股涨停或涨超10%,量子科技概念股也大幅异动,达华智能、格尔软件等涨停 [2] 政策驱动因素 - 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将催生数个万亿元级市场 [3] - 规划建议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等成为新经济增长点,这些产业未来10年将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 [3] - 科技部部署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等重点领域取得决定性突破 [3] 机构市场观点 - 银河证券指出四中全会召开为A股市场提供新一轮政策预期和投资线索,有望提振市场信心,相关板块将获重点关注 [5] - 中金公司认为“十五五”期间资本市场有望呈现“长期”、“稳进”趋势,A股具备基本面支撑,估值处于合理区间 [5] - 中信证券预计“十五五”期间或将出台更多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可能涉及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等领域 [3] 重点投资方向 - 中金公司建议重点关注数字科技、空间经济、高端制造、内需消费、生物科技等领域 [6] - 数字科技方面,“人工智能+”、6G、量子科技是重要方向,空间经济方面关注低空经济、航空航天、深海科技 [6] - 天风证券指出四中全会公报聚焦“产业体系”、“科技创新”等,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关注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行业,新兴产业关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半导体等 [7]
“十五五”规划的高技术产业如何刷新生活?AI模拟游戏抢先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4 16:14
政策规划核心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1] - 建议提出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1] - 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催生数个万亿元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市场 [1] 战略性新兴产业 - 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包括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 [1] - 发展这些产业旨在催生数个万亿元级规模的市场 [1] 未来产业布局 - 建议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1] - 这些未来产业蓄势发力,未来10年将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 [1] 产业发展前景 - 在第十五五年规划引领下,随着科技加速创新迭代,未来的智能生活将发生变化 [1] - 相关产业未来10年将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 [1]
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加快新能源、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将催生出数个万亿元级市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4 15:58
中共中央于10月2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是在我国即将 胜利完成"十四五"主要目标任务,进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召开的 一次重要会议。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 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建议》对"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 全面部署。 《建议》提出统一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规范地方政府经济促进行为,统一市 场监管执法,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等举措,将更加有力有效地破除各种市场障碍,充分释放我国超大 规模市场红利。 区域方面,《建议》部署了5方面重点任务,可以归纳为"三个注重",即注重优化布局、注重新型城镇 化、注重陆海统筹。 将在院内、在医院之间搭建会诊和转诊平台 看病就医方面,"十五五"期间有哪些值得期待的新举措? 产业方面,《建议》明确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摆在战略任务的第一条,部 署了4方面重 ...
郑栅洁:未来十年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适度超前建设新基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4 13:20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战略 - 全会提出将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 [3] - 战略任务第一条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部署了“固本升级、创新育新、扩容提质、强基增效”四方面重点任务 [3] 固本升级:优化提升传统产业 - 传统产业是产业体系的“基本盘”,其增加值在制造业中占比约80% [4] - 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巩固提升化工、机械、造船等行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4] - 初步估计未来5年传统产业将新增约10万亿元人民币的市场空间 [4] 创新育新:培育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 - 2024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超过18% [4] - 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预计将催生数个万亿级规模市场 [4] -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经济增长点 [4] - 未来10年这些产业新增规模预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 [4] 扩容提质:促进服务业发展 - 服务业仍有巨大扩容和提质空间 [5] - 实施服务业扩能提质行动,提高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水平 [5] - 此举将打开经济增长新空间,形成一个巨大的新市场 [5] 强基增效: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 已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港口、邮政快递、电力、宽带等基础设施网络 [5] - 加强基础设施统筹规划,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5] - 目标为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协同融合、安全高效发展,发挥更强支撑保障作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