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医疗

搜索文档
长木谷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国产化突围
北京商报· 2025-05-06 00:33
骨科手术机器人作为精准医疗的重要代表,正逐步改变传统骨科手术的格局。然而,在骨科手术机器人 领域,长期以来被国外品牌占据主导地位,国内医疗机构在采购和使用上往往受到诸多限制。面对这一 困境,国内骨科手术机器人企业纷纷展开国产化突围,旨在打破技术壁垒,实现自主可控。 近日,在"民企显身手奋进正当时"主题采访活动现场,长木谷总经理刘星宇博士向北京商报记者展示中 国人工智能手术机器人的应用进展,这台ROPA手术机器人正是国产高端医疗装备从研发走向手术台的 缩影,如今人工智能辅助技术已经服务全国超百家医院,长木谷用六年时间改写了骨科手术机器人被海 外垄断的历史。 传统手术非常依赖医生的经验,进口的骨科手术机器人价格高达2000万元以上,难以临床普及,长木谷 团队通过自主研发的AI算法,将传统需人工4—8小时的CT断层影像标注,压缩至5—10分钟内自动生成 三维骨骼模型,并精准识别病变边界,辅助医生三维评估病变,辅助临床决策。 技术突破带来临床创新。2024年,长木谷骨科手术机器人通过国家药监局审批,其系统精度达到亚毫米 级。在采访活动现场,北京商报记者也目睹了该设备的实战场景:医生通过术前AI规划辅助确定假体 植入位 ...
华大基因:“技术+数据”双轮驱动,锚定C端健康管理新蓝海
新浪证券· 2025-04-30 15:25
行业转型与公司战略 - 精准医疗行业正经历技术范式转换、政策导向重构和市场竞争裂变的三重深度调整期 [1] - 公司以"技术破壁+场景破圈+数据破局"组合拳重构增长内核,从"生育筛查单极驱动"向"全生命周期精准医疗服务平台"转型 [1] - 公司在行业调整期中完成技术储备与商业范式双重迭代,展现争夺全球生物经济制高点的能力 [1] 生育健康业务 - 公司作为全球NIPT技术开创者和引领者,检测灵敏度与特异度达国际领先水平 [2] - 2024年推出可检测5种染色体非整倍体和5种染色体片段缺失的新试剂,填补传统技术不足 [2] - 开发基于长读长测序技术的地中海贫血检测产品,在广东、广西等高发地区实现规模化应用 [2] - 截至2024年末,生育健康检测累计服务超3458万人次 [2] - 新生儿遗传病基因筛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7.38%,遗传病基因检测系列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3.13% [3] 肿瘤防控业务 - 肿瘤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9.02%,成为增速最快板块 [5] - 结直肠癌早筛产品华常康®放量迅猛,肠癌检测收入突破2亿元,同比激增270.60% [5] - 遗传性肿瘤基因检测收入同比增长20.03%,多癌种靶向药物基因检测收入同比增长44.50% [6] - 产品已获13多个国家或地区准入资质,为全球市场拓展奠定基础 [5] 感染检测业务 - 形成覆盖全客群、全场景的感染检测产品解决方案 [6] - 推出PMseq®病原微生物高通量基因检测产品,可检测上万种病原体及耐药和毒力基因 [6] - 开发GenSIRO-16一站式病原高通量测序本地化整体解决方案,检测空间压缩至2平方米 [6] 智能服务转型 - 公司提出从"生产型服务"向"智能型服务"转型,以AI技术激活数据价值 [7] - 推出"13311i"智能化疾病防控系统技术平台,整合多组学检测和影像学检测 [7] - 基于AI大模型构建动态个体健康画像,实现精准化、个性化健康管理 [7] - 设立i99事业部,发布Ai99总检系统,打造"C端产品矩阵+互联网医院"生态 [8] - 推出"i99智健"多组学健康管理系统,推动健康管理服务普惠化与精准化 [8]
“4+4”医学生培养模式引争议,专家:4年学出来的医生大多都看不了病
第一财经· 2025-04-29 23:34
医学教育模式改革 - "4+4"模式允许非医学本科毕业生通过4年医学博士课程和规培教育成为执业医生 大幅缩短传统医学生8年培养时间 [3][4] - 该模式效仿美国医学教育体系 要求申请者完成4年理工科本科学习并通过MCAT考试 后4年医学教育分为基础课和临床实践 与医师执照考试挂钩 [4] - 协和医学院2018年启动"4+4"试点班 旨在培养多学科背景复合型医学人才 2023年首届17名博士毕业 2022级招生规模已扩至45人 [4][5] 行业争议焦点 - 支持观点认为该模式可吸纳计算机 材料学等领域顶尖人才进入医疗行业 推动精准医疗发展 [5] - 反对意见指出4年培养周期可能压缩临床经验积累 美国规培需3-7年 而"4+4"模式规培时间可缩短至1年 远低于传统医学生3年规培要求 [5][6] - 临床专家质疑短期培养的医生实操能力 强调医学需要长期经验积累 4年培养难以解决实际临床问题 [6] 中外培养体系对比 - 中国传统医学生需完成5年本科或8年本博连读才能参加执业考试 而"4+4"模式实现非医学生职业路径转换 [4] - 美国医学院申请者需具备4年理工本科背景 医学博士培养严格对接执照考试 神经外科等专科规培长达7年 [4][6]
“4+4”医学生培养模式引争议,专家:4年学出来的医生大多都看不了病
第一财经· 2025-04-29 22:33
"4+4"医学教育模式 - 允许非医学本科毕业生通过4年医学博士课程和规培教育成为执业医生 缩短传统8年医学教育时间 [1][2] - 效仿美国医学教育模式 要求4年非医学本科+4年医学教育 通过执照考试后可申请住院医师资格 [1][3] - 协和医学院2018年启动试点班 2023年首届17名博士毕业 2022级招生计划增至45人 [2] 培养目标与争议 - 旨在培养多学科背景复合型医学人才 打破生物学局限 融入理科工科人文艺术等学科基因 [2] - 支持者认为可吸纳计算机材料学等领域人才 推动精准医疗发展 [3] - 质疑者指出4年培养周期过短 临床经验不足 美国规培需3-7年而该模式可压缩至1年 [3] 与传统模式对比 - 传统路径需临床五年制本科或"5+3"/八年制本博连读 方可参加执业医师考试 [2] - "4+4"学生用一半时间即可上岗 规培时间从传统3年缩短至1年 引发挤压传统医学生机会的担忧 [3]
道明光学(002632) - 002632道明光学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429
2025-04-29 17:16
新产品研发与市场推广策略 - 道明(杭州)研究院定位为集团先导技术研究院,聚焦光学关键元器件、新型功能性薄膜材料及新型显示材料研发,可定制光学解决方案,改进优化产品结构,开发光学器件,开拓多领域应用,开展功能薄膜材料研发 [2][3] - 持续深耕国内外市场,提升市场份额,维护大客户,增强合作黏性,扩大客户群体,参加展会活动拓展业务渠道 [3] 车牌膜业务 - 近几年车牌膜市占率快速提升,成为国内车号牌领域主要供应商,新能源汽车增长和车牌样式变化带来市场空间,更换工艺将拉动车牌膜及热转印膜销量,但政策实施有不确定性 [4] - 公司凭借产能、品牌、技术、市场、采购、运营管理等优势,以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为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 [4] 盈利情况 - 2024年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4.4亿元,同比增长8.9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9亿元,同比上升8.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37亿元,同比上涨2.94%,盈利稳定 [5][8][9] 新能源汽车供应链 - 研究院在研项目包括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穿戴终端、裸眼3D光学结构及器件相关设计加工,投资的南京迈得特已在车载领域应用,2025年将联合以玻塑结合开拓下游市场 [6] 新场景拓展 - 杭州研究院打造的光学器件可开拓车载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消费电子、智能穿戴等领域应用 [7] 盈利增长点 - 反光材料国产替代加速,提升国内行车安全领域市占率,拓展海外市场份额 [8] - 作为掌握微梭镜反光膜核心技术并量产的企业,推动棱镜膜对3M产品替代 [8] - 电子功能材料产品有望放量,石墨烯散热膜已进入部分旗舰机型供应链 [8] 管理与人才 - 高度重视管理团队建设及人才培养,开展多渠道招聘,提升团队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 [9] 行业前景与股东回报 - 行业发展前景详见2024年年度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的“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9] - 提升股东回报率措施详见2024年4月30日披露的《未来三年(2024 - 2026年)股东回报规划》 [9] 新兴产业市场拓展 - 新能源汽车增长促进车牌膜销量,杭州研究院开发的光学器件可开拓车载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领域应用 [9]
拆解医疗行业数据资源入表|应收账款占比超四成,借力数据要素布局精准医疗能否破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8 18:32
公司财务表现 - 金域医学2024年营业收入71.90亿元,同比减少15.81%,归母净利润-3.81亿元,同比减少159.26% [5] - 华大基因2024年营收38.67亿元,同比下降11%,归母净利润-9.03亿元 [5] - 何氏眼科2024年营收10.96亿元,归母净利润减少2739.82万元 [15] - 金域医学应收账款43.96亿元,占总资产的42.39%,华大基因应收账款26.04亿元占20.76%,美年健康应收账款28.54亿元占14.18% [7] 数据资源入表情况 - 四家医疗企业合计披露数据资源入表金额2688.7亿元,其中华大基因962.17万元居首,美年健康935.2万元,金域医学700.83万元,何氏眼科90.51万元 [1] - 金域医学数据资源中335.44万元计入开发支出,365.38万元确认为无形资产 [1] - 华大基因入表数据资源中611.9万元计入开发支出,350.27万元确认为无形资产(外部购入数据治理平台,摊销十年) [13] - 何氏眼科90.51万元数据资源均为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 [14] - 美年健康882万元数据资源转入无形资产,53万元计入开发支出 [1] 数据要素布局 - 金域医学推动11个数据产品进场交易所,完成第三方医检行业首款数据产品场内交易 [9] - 金域医学入驻广州城市可信数据空间,投资1亿元建设广州医检可信数据空间新建项目(2024Q4-2028Q4) [10][12] - 金域医学"数据驱动的宫颈癌早筛及防控方案"获"数据要素×"大赛商业价值奖 [12] - 华大基因构建"万象数据库"覆盖生育健康、肿瘤诊疗领域,研发OmicsDB统一数据资产管理平台 [13] - 何氏眼科整合12大系统数据建立四维数据图谱,匿名化处理后完成数据交易所登记 [14] - 美年健康研发扁鹊SAAS体检管理平台和星羽展业平台,后者数据可反哺保险产品研发 [15] 行业动态 - 大数据驱动的精准医疗与个性化治疗方案成为行业趋势 [13] - 医疗企业数据资产化进程加速,外部购入与自行开发模式并存 [1][13][14] - 行业面临营收下滑压力,主要受市场需求放缓、回款周期延长、成本上升影响 [5][7][15]
亿达科创自研智能诊断辅助系统,打造精准医疗的AI“探针”
贝壳财经· 2025-04-28 12:12
超分辨率技术概述 - 超分辨率技术是一种通过深度学习等AI算法提升图像分辨率的图像处理技术,能够提升图像识别的准确性与效率 [2] - 该技术可应用于医疗场景,使CT胶片清晰展示小于1mm的微小病变,为早期诊断提供关键支持 [2] - 行业正整合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学习技术与医学知识库,推动医学影像质量提升 [2] 亿达科创的技术探索 - 公司创新性地将超分辨率重建与病灶识别进行算法级融合,实现从影像增强到智能诊断的闭环处理 [3] - 通过卷积神经网络(CNN)、残差网络(ResNet)或生成对抗网络(GAN)等深度学习模型,对医学影像进行高质量重建,提升图像分辨率与清晰度 [3] - 自研的智能诊断辅助系统可实现病灶区域的自动检测与标注,生成结构化诊断建议报告,辅助医生快速定位关键病变特征 [3] 技术应用与未来展望 - 公司的智能诊断辅助系统解决方案将应用于早期癌症筛查、基层医疗远程会诊、急诊快速决策、术中导航、新药研发与医学教育等领域 [4] - 通过专业影像处理界面提升临床操作效率,并通过隐私保护机制实现影像数据全链路加密,确保医疗数据安全 [3] - 未来将推动分级医疗、精准医疗、智能医疗的技术革新 [4]
一季度“固收+”产品规模激增超千亿元;陈洪斌加入汇泉基金丨天赐良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8 09:11
先锋基金高管变动 - 先锋基金董事长Wong Leah Kuen因个人原因离任 [1] - 副总经理兼首席信息官吴越因退休离任 [1] - 一季度末非货基金规模26.91亿元 较去年末27.17亿元变化不大 [1] 新发基金市场动态 - 今年以来新成立基金375只 发行规模3079.93亿元 [2] - 权益类基金为发行主力 规模1473.14亿元 45只产品发行超10亿元 [2] - 科创主题指数基金强势吸金 规模538.44亿元 [2] - 自由现金流主题ETF成立11只 募集规模近百亿元 [2] 固收+产品增长 - 一季度固收+基金规模增长超千亿元 环比增长超5% [3] - 中欧基金、富国基金、景顺长城基金非货管理规模增长居前 [3] - 增量原因包括权益资产投资偏好修复及机构流动性需求 [3] 江信基金人事变动 - 董事长孙桢磉拟辞职 要求解聘总经理原亮 [4] - 拟提名国盛证券孙剑担任董事长并代行总经理 [4] - 国盛证券持股30%为第一大股东 [4] 汇泉基金人事变动 - 鹏扬基金前首席经济学家陈洪斌加入汇泉基金 [5] - 陈洪斌将担任总经理 拥有20年金融从业经验 [5] 葛兰持仓变动 - 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基金加仓中源协和821.52万股 [6][7] - 中欧医疗创新股票基金新进前十大股东 加仓528.71万股 [7] - 中源协和主营业务覆盖精准医疗产业链 [7] ETF市场表现 - 纳指相关ETF上涨约4% [9] - 教育ETF下跌超2% 黄金、房地产ETF跌超1% [10] - 地产板块超额收益源于政策预期 仍有望保持强势 [10]
逆势增长!赛默飞Q1财报表现抢眼
仪器信息网· 2025-04-25 14:11
赛默飞2025年Q1业绩表现 - 2025年Q1总收入103.6亿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103.4亿美元略有增长,有机收入增长1% [3] - GAAP稀释每股收益增长15%至3.98美元,调整后每股收益小幅增长至5.15美元 [3] - 各业务板块收入占比:生命科学解决方案22.6%、分析仪器16.6%、专业诊断11.1%、实验室产品和生物制药服务54.4% [8] 业务板块表现 - 生命科学解决方案业务收入23.41亿美元,同比增长2.5%,主要由病毒载体和生物制药服务拉动 [4][8] - 分析仪器部门收入17.18亿美元,同比增长1.8% [5][8] - 实验室产品和生物制药服务部门收入56.4亿美元,同比下降1.5%,但核心CDMO业务表现良好 [6][8] - 专业诊断部门收入11.48亿美元,同比增长0.39亿美元 [7][8] 创新产品与战略布局 - 推出Olink® Reveal蛋白质组学试剂盒,用于识别与炎症及免疫反应相关的蛋白质 [9] - 推出Thermo Scientific™ Vulcan™自动化实验室系统,融合机器人、AI与电子显微镜技术 [9] - 推出新一代冷冻离心机产品Thermo Scientific™ Cryofuge™,采用天然环保制冷剂技术 [9] - 以41亿美元收购Solventum的纯化与过滤业务,强化生物制药供应链布局 [10] - 回购20亿美元公司股票,股息上调10% [10] 战略合作与研发进展 - 与Chan Zuckerberg Institute for Advanced Biological Imaging达成技术联盟协议,共同开发细胞观察新技术 [10] - 启动CorEvitas系统性红斑狼疮和青少年斑秃临床注册项目,评估疗法安全性与疗效 [10] - 公司CEO表示通过PPI业务系统实现运营卓越,助力客户取得成功 [10]
总融资超135亿!精准检测黑马再获资本加注
思宇MedTech· 2025-04-15 18:41
融资与投资 - 公司完成1.68亿美元(约12.2亿人民币)融资,由Braidwell领投,Perceptive Advisors、Woodline等跟投 [2] - 自2018年以来总筹资额达18.6亿美元(约135.98亿人民币) [2] - 融资历程包括7轮,总金额19亿美元,主要投资者包括OrbiMed、Sixth Street、Coatue等 [20] 核心业务与技术 - 公司成立于2008年,专注通过分子分析和AI技术提供癌症精准诊疗方案 [4] - 分子分析技术包括MI Profile™、MI Cancer Seek™(FDA批准的伴随诊断试剂)和MI Tumor Seek Hybrid™ [5] - 血液分析技术Caris Assure™是一种新型液体活检方法 [7] - AI算法产品包括GPSai™(匹配90种癌症类别)和FOLFIRSTai™(首个临床验证的mCRC化疗疗效预测工具) [7] 服务与支持 - 提供Caris Molecular Tumor Board™专家交流平台 [8] - 客户支持团队包括客户经理、分子肿瘤学专家和MSLs [9] - 运营Right-In-Time临床试验网络,协助监管文件提交 [10] 战略合作 - 2025年1月与Ontada®合作,整合650万次检测生成的13000万亿数据点和240万患者病历 [11][13] - 2024年4月与默克集团达成ADC药物开发合作,潜在收益达14亿美元 [15][16] - 历史合作包括COTA、AbbVie等企业 [14] 数据资产与行业地位 - 拥有全球领先的多模态分子数据库,覆盖80多种肿瘤类型 [13][17] - 定位为分子科学和AI驱动的精准医疗领导者,服务医疗机构、患者及药企 [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