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胖东来模式
icon
搜索文档
永辉超市上海区域完成首批6家学习胖东来模式门店调改
新华财经· 2025-05-29 22:06
门店调改进展 - 永辉超市上海嘉定宝龙店焕新开业,为上海第6家学习胖东来模式调改的门店,上海区域首批6家门店调改已完成[2] - 调改门店覆盖上海浦东、金山、闵行、青浦、嘉定五大区域,初步形成规模化布局网络[2] - 全国调改门店增至88家,预计7月底达150家,2026年春节前突破300家[3] 调改效果与数据 - 调改门店客流量和销售额显著提升,调改方案已实现标准化运作体系[2] - 嘉定宝龙店调整11852支商品,下架6846支单品(淘汰率57.7%),新增3862支商品(新增率43.5%)[2] - 商品结构达胖东来标准80%,进口商品占比提升至20%,烘焙熟食等鲜食比例从3%跃升至11%[2] - 41家开业满3个月的"稳态调改店"3月单月利润1470万元,一季度累计利润7472万元[3] 商品结构调整 - 引入胖东来爆款商品和永辉自有品牌商品[2] - 特设外贸商品专区,已上架4个品牌13款外贸商品,上海区域4家门店已上线该专区[2] - 外贸商品专区自4月20日试点以来销量稳步攀升[2] 行业影响与预期 - 长江证券预计未来12至18个月为改革成果集中释放期[3] - 预计2025年6月底全国调改店突破124家,2026年春节前达300家[3] - 调改有望促进2025年显著减亏,引领传统零售业迈入品质时代[3] 政企合作 - 嘉定区商务委员会表示调改是政企联动促进商业能级提升的实践,打造"品质商业+在地消费"创新范式[3]
改革进入深水区,永辉何时迎来拐点?
FBIF食品饮料创新· 2025-05-04 23:35
核心观点 - 永辉超市正处于战略转型深水区,通过"胖东来模式"调改门店、优化供应链及组织架构,推动"品质永辉"改革[6][14][17] - 2024年营收675.74亿元(同比降14.07%),归母净亏损14.65亿元(亏损扩大10.26%);2025年Q1营收174.79亿元(同比降19.32%),净利润1.48亿元(同比降79.96%)[6] - 改革聚焦"商品力+场景力+组织力"三维革新,已调改47家门店中41家稳态门店单店月均盈利超35万元[31][32] - 名创优品62.7亿元入股后仍坚持胖东来路线,提出"433"改革规划(四化、三力、三变)及供应链"三大聚焦"战略[18][35][36] 财务表现 - 2024年关闭232家尾部门店,店均营收0.4771亿低于整体店均0.87亿,单店效率有望双位数优化[23][26] - 关店导致资产减值2.08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52.04%至21.91亿元,员工总数减少19.6%[28] - 毛利率持续承压:2024年降0.78个百分点至16.09%,2025年Q1再降1.35个百分点[28][43] 战略转型 门店调改 - 单店改造成本超800万元,调改聚焦商品品质/卖场环境/顾客服务/员工福利[31] - 计划2025年调改200家、关250-330家老店,2026年完成存量门店全面调改[26] - 调改门店客流销售提升,41家稳态店Q1发放员工奖金2634万元[31][32] 组织变革 - 架构从四级(全国-省区-区总-店长)压缩为三级(总部-大区-门店),设立28个大区[39] - 整合运营中心/商品中心等赋能单元,新设3R部门开发即食商品[39] 供应链革新 - 推行"三大聚焦"(核心供应商/核心大单品/长期主义)和"一个反对"(随意更换供应商)[36] - 自有品牌研发120款商品,20余款年销超5000万;去KA模式调整近3万支商品[45] - 搭建外贸企业绿色通道,已对接300+家优质供应链企业[43][44] 行业定位 - 目标成为"满足中国主流家庭的国民超市",探索制造开发型零售转型[26][47] - 当前市值493.68亿元(4月25日收盘价5.44元),改革成果预计12-18个月后集中释放[7][34]
“反向抹零”争议背后的永辉超市:已连续四年亏损,“胖改”与叶国富变革效果受关注
搜狐财经· 2025-05-02 08:55
文章核心观点 永辉超市因“反向抹零”事件暴露运营管理不足,公司自2025年4月29日起全面执行“舍分”标准并启动服务补偿;公司连续四年亏损,正进行战略转型,学习胖东来模式调改门店,名创优品拟收购其29.4%股权并协助其减亏和发展 [1][8][9] 爆料 - 消费者在永辉超市购物结账时被店员“反向抹零” [3] - 该现象在永辉重庆区域门店呈系统性存在,工作人员解释因分币流通困难采用“积零换整”规则,但未公示 [5] 致歉 - 全国范围内部分非调改门店存在现金支付分币“反向抹零”结算规则,手机支付顾客无影响 [6] - 重庆金源时代店情况属实,操作方式为现金结算涉及分币找零时四舍五入收取并提示积零换整 [8] - “反向抹零”事件反映运营管理不足,包括服务标准未体现顾客视角、调改店经验推广滞后 [1][8] - 自2024年4月29日起全国门店全面执行“舍分”标准,启动服务补偿 [8] 观察 经营业绩 - 2021年以来永辉超市连续四年亏损,2024年实现收入675.74亿元,同比下跌14.07%,净亏损-14.65亿元,四年累计亏损95亿元 [9] - 今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下跌19.32%至174.79亿元,净利润同比下跌79.96%至1.48亿元 [9] 战略转型 - 2024年公司以“品质零售”为核心启动战略转型,学习胖东来模式调改门店及组织转型 [1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完成31家门店商品结构调整与服务升级,截至2025年3月底调改店数量达47家 [11] - 调改门店提升客流和销售额,但对2024年收入整体影响不大,关闭尾部门店使收入下降,毛利率受商品结构和采购模式调整影响减少0.78% [13] 名创优品合作 - 2024年9月名创优品拟以62.70亿元收购永辉超市29.4%股份,交易完成后将成第一大股东 [13] - 名创优品董事长叶国富认为永辉业务有拐点,将协助开发自有品牌产品,提出2025年永辉关键词是减亏,抓手是“三提两降” [15] - 叶国富计划2025年调改门店达200家左右,关店250 - 350家,至2026年完成所有存量门店调整 [17] - 名创优品将提供经验和资源,帮助永辉打造自有品牌开发团队和供应链,开发适配商品,永辉调改重点是去后台毛利,提高前台毛利率 [17] - 叶国富提出“433”改革规划,涵盖国际化、现代化、职业化、专业化;学习力、执行力、创造力;组织变革、运营变革、供应链变革 [17] - 叶国富表示可协助永辉开发自有品牌提升毛利,推动裸价直采和自有品牌,去掉中间商 [18] - 在供应商大会上,叶国富称胖东来模式是出路,3年内和供应商孵化100个亿元级超级大单品,与核心供应商建立长期深度合作 [18]
永辉超市还有救吗?4年亏超90亿,1年关店232家!于东来让他别学了
搜狐财经· 2025-04-30 23:16
文章核心观点 永辉超市连续四年累计亏损超90亿,2024年关店232家,公司尝试“断臂求生+网红改造+资本赌局”组合拳转型,其未来能否翻身取决于胖东来模式能否量产、叶国富供应链手术效果及资本市场耐心[1][21][23] 永辉现状 - 2019年年营收932亿元,门店数1440家,股价最高11.72元;2024年营收跌到675亿元,净利润-14.65亿元,资产负债率飙到88.7% [1] - 2024年扣除无关业务和不具备商业实质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为674.69亿元,同比降14.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65亿元 [2] - 2025年一季度营收暴跌19.3%,公司流动比率仅0.75,流动资产变卖不够还短期债务 [6] 断臂求生 - 2024年关掉232家门店,省10亿租金,但营收窟窿扩大,继续关店或引发供应商撤退,不关店扛不住烧钱 [1][6] 网红改造 - 把郑州一家店交胖东来团队“爆改”,首日销售额188万元,是平时14倍,但单店改造成本或超800万元,收益难填亏损窟窿 [3][4][6] - 胖东来团队入驻郑州信万广场店后,货架间距加宽,商品SKU砍40%,购物车升级,首日客流暴增5倍 [9][10] - 永辉学胖东来搞“零后台费用”,致毛利率比同行低;人力成本方面,于东来认为员工涨薪不够 [12] 资本赌局 - 名创优品老板叶国富砸62.7亿拿下永辉30%股权,收购价2.35元/股,比巅峰打三折,成立改革小组准备挖骨疗毒 [16][17] 未来关键指标 - 胖东来模式要跑通“量产版”,41家稳态调改店日均销售额稳定在30万元以上,2025年调改门店达200家左右,2026年完成存量门店调整 [21] - 叶国富要聚焦200家头部供应商,淘汰60%中小供应商,把生鲜毛利率拉回到生死线以上 [23] - 资本市场耐心有限,永辉市值仅剩胖东来的1/20,再亏两年“壳价值”或打折甩卖 [23]
永辉超市遵义调改首店开业 全国胖东来模式调改门店规模扩至69家
证券时报网· 2025-04-30 18:23
门店调改策略 - 永辉超市遵义吾悦广场店成为全国调改样板店之一,从商品结构、购物环境到服务体系全面升级 [1] - 截至4月30日,公司累计有69家胖东来模式调改门店开业 [1] - 门店商品结构调整显著,原有20543种商品中下架14169个单品,新增4345种商品,调整后商品结构与胖东来相似度达80% [1] - 进口商品占比提升至12%,形成"本土特色+品质优选+胖东来同款"三重竞争力 [1] 商品运营优化 - 生鲜区通过定向种植合作缩短供应链,实行商品包装化以减少损耗 [3] - 熟食区推出小分量、口味多的网红"懒人小吃"和"养生+创意"烘焙新品 [3] - 食品百货区通过"本土特色+品质优选"构建差异化竞争力,胖东来品牌产品与永辉优选自有品牌形成互补 [3] 门店环境升级 - 中岛货架高度从2.4米降至1.6米,主通道拓宽至2.4米,提升空间通透性 [3] - 散装食品区标注"1斤约几个"换算提示,生鲜与日用品交界处放置隔离袋 [3] - 执行"468鲜度管控"标准(4小时八折、6小时六折、8小时下架),部分商品严格执行日清政策 [3] 服务体系创新 - 肉禽柜台提供切丝、剔骨等定制服务,海鲜区提供活鱼现杀、打氧包装服务 [3] - 水果区提供免费清洗分切服务 [3] 员工福利提升 - 门店员工从75人扩招至180人,平均薪资提升至4000元 [4] - 满一年员工可享10天带薪年假,新增员工休息室及免费员工餐 [4] 战略发展方向 - 公司以胖东来模式为标杆,通过在地化发展与品质零售战略参与区域经济价值重构 [4] - 未来将坚定学习胖东来模式,走品质零售路线,以高质价比、优质服务与差异化商品开发为目标 [4]
买7.96元商品被收8元 永辉超市被指“反向抹零”!胖东来也救不了?
北京商报· 2025-04-29 13:28
永辉超市"反向抹零"事件 - 重庆区域门店存在"分位四舍五入"收费现象,如标价7.96元实收8元、标价11.55元实收11.6元,系统自动执行且未主动告知消费者[2][4] - 超市解释称分币流通少,现金支付可凭小票当月内积零换整,电子支付则直接按四舍五入计费[4] - 律师指出该行为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价格法》,侵犯消费者知情权与公平交易权,可能构成价格欺诈[6] 财务表现与经营调整 - 2024年营收675.74亿元同比下滑14.07%,归母净亏损14.65亿元同比扩大10.26%[7][8] - 2025年Q1营收174.79亿元同比下滑19.32%,归母净利润1.48亿元同比骤降79.96%[8] - 2024年关闭232家尾部门店,计提相关资产减值准备2.08亿元[9] 门店调改进展 - 已完成61家门店的胖东来模式调改,调改后门店销售额显著提升[8] - 目标2025年6月底调改门店达124家,2026年春节前完成300家调改[8] - 当前约1/3调改门店经营未满3个月,部分仍处培育期未盈利[8]
风暴中的贝壳,当学胖东来
36氪· 2025-04-28 18:23
高管薪酬争议 - 贝壳2024年报显示董事会主席彭永东年薪达4亿元,联合创始人单一刚年薪2.99亿元,引发舆论关注 [1] - 彭永东近四年年薪从847.8万元飙升至4亿元,单一刚从685.3万元增至2.99亿元,涨幅达数十倍 [1] - 高管薪酬暴涨与公司净利润波动形成反差:2021-2022年连续亏损,2023年扭亏后2024年利润又下滑30% [1] - 为平息舆论,彭永东宣布捐赠900万股A类普通股,价值约4.4亿元 [1] 薪酬结构分析 - 彭永东2024年薪酬中股权激励占比达97.2%(3.89亿元),现金部分仅占2.8%(1167万元) [6][7] - 港股与A股薪酬披露规则差异导致数据可比性低:A股不包含股权激励部分 [8] - 贝壳采用同股不同权架构,授予高管限制性股票主要为满足上市规则和保障投票权稳定 [8] 劳资矛盾激化 - 贝壳平台50万经纪人年均收入仅7.42万元,彭永东年薪是经纪人平均收入的5399倍 [3] - 社交媒体曝出平台抽佣高、基层收入低、借薪等问题,显示员工保障不足 [9] - 公众关注点从高管薪酬本身转向收入分配结构与社会责任 [3][8] 管理模式对比 - 胖东来将95%以上利润分配给员工,2025年1-2月员工月均工资达9886元,店长月薪78058元 [10][11] - 贝壳曾多次派团队学习胖东来模式,但尚未实现收入分配改革 [3] - 胖东来在商超行业逆境中实现业绩增长,成为企业社会责任典范 [10][11] 领导层更迭影响 - 创始人左晖2021年去世后,贝壳当年即出现超5亿元亏损,管理层动荡加剧 [14] - 职业经理人彭永东难以复制左晖与员工的文化纽带,裁员举措进一步削弱凝聚力 [14] - ACN合作模式出现异化:抽佣提高、规则增多,偏离最初打破信息壁垒的初衷 [15] 业务表现与战略 - 2024年核心业务存量房贡献利润率从47.2%降至43.2%,新业务收入增长64.2%至316亿元 [20][22] - "一体三翼"战略新增住宅开发业务,但新业务增速尚不足以扭转整体盈利下滑 [20][22] - 公司需要证明高管薪酬是穿越周期的投资,而非行业红利独占 [23] 社会责任举措 - 彭永东捐赠资金50%用于经纪人家庭医疗福利,50%用于毕业生租房帮扶 [17] - 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50万经纪人的福利待遇问题涉及广泛社会责任 [9][17]
永辉超市2024年营收675.74亿元 聚焦门店调改与供应链升级
证券时报网· 2025-04-25 20:59
财务表现 - 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75.74亿元,归母净利润-14.65亿元 [1] - 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4.79亿元,净利润1.48亿元 [1] - 41家开业满3个月的"稳态调改店"累计实现净利润1470万元 [1] 战略转型进展 - 公司正处于战略转型深水区,胖东来模式调改、门店优化与供应链革新纵深推进 [1] - 2025年第一季度调改门店在销售与利润端整体达成预期目标 [1] - 已完成61家门店的胖东来模式调改,预计2025年6月底调改门店将突破124家,2026年春节前目标锁定300家 [1] - 未来12-18个月将是改革成果集中释放期 [1] 供应链革新 - 提出"三个聚焦、一个反对"策略:聚焦核心供应商、聚焦核心大单品、聚焦长期主义,反对更换采购员就更换供应商 [2] - 与超300家优质供应链企业进入采购洽谈阶段,包括供货山姆、开市客等美国超市的中国制造企业 [2] - 推出"外贸优品专区",带动外贸型企业进入内需市场 [2] - 为出口受阻企业开通"15天极速上架"绿色通道,并提供品牌推广与新品开发支持 [2] 未来发展战略 - 坚定胖东来模式和品质零售的战略方向,打造适合中国主流家庭的国民超市 [3] - 聚焦核心大单品,目标与供应商孵化100个亿元级单品 [3]
于东来“打脸”永辉高管,为了保护胖东来
半佛仙人· 2025-04-04 11:37
事件背景 - 于东来在2025中国超市周活动中打断永辉超市高管演讲并发表直接讲话 火药味十足 [2] - 该行为旨在公开切割胖东来与永辉的关系 防止品牌价值被蹭 [3] 双方合作历史 - 永辉高管曾向胖东来学习经营模式并接受调改帮扶 [5] - 大股东在调改期间突然出售股份导致合作基础动摇 [5] - 胖东来宣布不再对新企业帮扶 但对永辉维持两年调改承诺 [5] - 永辉持续利用胖东来品牌进行营销但未落实核心员工待遇 [7] 冲突核心矛盾 - 永辉单店月盈利达200万却未相应提高员工工资 [10] - 胖东来模式核心是高薪资待遇 永辉仅选择性学习供应链等表面环节 [7] - 永辉频繁蹭胖东来热度可能引发品牌连带风险 [10] 事件深层意义 - 公开打断行为是精心设计的品牌保护策略 [3][10] - 通过当众质疑工资问题明确划清经营理念界限 [9] - 防止劣质模仿者将胖东来拖入口碑风险 [10] - 切断同行对品牌价值的寄生性消耗 [11] 行业影响 - 事件凸显零售业经营理念差异 胖东来坚持高薪驱动模式 [7] - 警示伪学徒式模仿可能引发的品牌风险 [11] - 确立行业良性竞争边界的重要案例 [10][11]
于东来质问永辉店:你月赚200万元,为何不涨工资?
凤凰网财经· 2025-04-03 22:58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永辉超市"学习胖东来"调改正在火热进行中。 4月2日,永辉上海第二家"学习胖东来"调改店——浦江万达广场店焕新开业。紧随其后,4月3日,永辉西安第五家调改店落子未央区大明宫万达广场。至 此,全国调改门店规模扩至49家。 相关负责人介绍,预计在今年年中调改门店将达100家,全年达200家。未来,永辉超市将坚定走胖东来模式的品质零售路线,成为更适合中国主流家庭的 国民超市。 值得注意的是,4月3日永辉超市股价涨停,目前总市值463亿元。 01 "吓人,感觉全上海人都去了!" 货架被抢空,一度限流 据看看新闻Knews报道,继金山万达店之后,永辉超市上海第二家"学习胖东来"自主调改店浦江万达广场店 ,4月2日焕新开业,人气爆棚。 社交平台上,不少市民表示: 一早就排队限流了 感觉全上海人都去了…… 顾客说:"超出我的想象,胖东来这个名气太响了。" 不少顾客一进店,直奔胖东来产品专区,吃的用的,塞满了购物车。 早上八点,浦江万达广场门口,顾客陆续聚集,不少人是冲着胖东来的名头而来的。 一名顾客说:"太仓坐高铁过来,到虹桥坐地铁过来的,看一下这个胖东来。" 另一名顾客表示:"我是河南的,家乡的店,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