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乡村全面振兴
icon
搜索文档
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 习近平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 强调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共同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
央视网· 2025-09-22 19:35
农业政策导向 -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向全国农民及三农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 [1] - 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 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1] - 要求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强化农业科技装备支撑 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 农业生产成果 - 今年克服干旱 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 实现夏粮稳产 早稻增产 [1] - 粮食生产有望再获丰收 [1] 乡村发展目标 - 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 扎扎实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1] - 希望广大农民群众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 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参与 [1] - 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共同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 [1]
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
新华社· 2025-09-22 18:42
农业政策导向 - 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强化农业科技装备支撑[1] - 要求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1] - 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 需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1] 农业生产表现 - 今年克服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 实现夏粮稳产早稻增产[1] - 全年粮食生产有望再获丰收[1] 乡村建设目标 - 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充分发挥农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1] - 要求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参与 共同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1]
习近平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
证监会发布· 2025-09-22 14:58
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 习近平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 强调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共同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 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 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 军委主席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 候。 习近平指出,今年,我们克服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实现夏粮稳产、早稻增产,粮食有望再 获丰收。 习近平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强化农业科技装备支撑,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 力,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扎扎实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希望广大农民群众充分发挥主动性创 造性,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参与,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共同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 来源:新华社 ...
习近平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
中国基金报· 2025-09-22 13:18
农业政策导向 - 国家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并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1] - 政策方向为强化农业科技装备支撑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 - 工作重点包括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并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1] 农业生产成果 - 当年克服干旱及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实现夏粮稳产和早稻增产 [1] - 全年粮食生产有望在夏粮稳产早稻增产基础上再获丰收 [1] 乡村发展愿景 - 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目标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 [1] - 发展愿景为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并共同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 [1]
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 习近平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
新华社· 2025-09-22 13:08
农业政策导向 - 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1] - 要求强化农业科技装备支撑,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 - 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扎扎实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1] 农业生产成果 - 克服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实现夏粮稳产、早稻增产 [1] - 粮食生产有望再获丰收 [1] 乡村发展目标 - 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1] - 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 [1] - 社会各界应积极支持参与,共同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 [1]
持续用力遏制农村高额彩礼
经济日报· 2025-09-22 06:09
核心观点 -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 将整治农村高额彩礼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任务 推动形成健康文明婚嫁新风[1] - 高额彩礼给农村低收入群体带来沉重负担 影响乡村振兴获得感 多地通过婚俗改革等措施有效遏制彩礼上涨势头[1] - 整治高额彩礼需兼顾社会和经济因素 既要避免一概否定彩礼 又要通过经济手段提高工作实效性[2] - 通过提升乡村宜居宜业水平 强化增收致富能力 可降低家庭对彩礼的过度重视[2] - 健全社会保障政策 加大对农村医疗投入 对"零彩礼""低彩礼"家庭给予养老保障支持[3] - 宁夏海原县推出13条正向激励措施 包括产业支持/就业培训/养老保险优先等 使低彩礼成为新风尚[3] 问题背景 - 高额彩礼现象衍生出"一动不动""万紫千红一片绿"等俗语 存在相互攀比/性别失衡/婚恋观念转变等社会原因[2] - 城乡收入差距大/家庭结构变化/养老隐忧等经济背景也是高额彩礼产生的重要因素[2] - 部分女方家庭索要高额彩礼实质是为未来生活寻求保障 而非单纯补偿养育付出[3] 整治措施 - 坚持宣传引导/婚俗改革/婚恋服务/打击婚托婚骗等多维度综合整治[1] - 通过优化经济布局 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生产 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2] - 对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政策倾斜 重点支持"零彩礼""低彩礼"家庭[2] - 建立健全农村医疗服务体系 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多层面提供保障[3] - 鼓励新婚夫妇履行赡养责任 保障双方父母生活水平不下降[3] - 实施务工就业/技能培训/创业贷款等实质性激励措施[3] 政策成效 - 局部地区彩礼上涨势头得到有效遏制[1] - 宁夏海原县"零彩礼""低彩礼"从个别现象发展为新风尚[3] - 通过综合施策逐步消除高额彩礼滋生土壤 形成软约束与硬支撑相结合的长效机制[3]
察势在先 实干为要
人民日报· 2025-09-19 14:02
《创新实干促发展》: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编;学习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看准了就抓紧干"。这句话蕴含着科学研判"时"与"势"、辩证 把握"谋"与"干"的方法论。该书坚持既讲怎么看又讲怎么办,既解开思想之困惑又指明行动之方向。正 如书名中"创新实干"所昭示的那样:对世间一切大势的把握,皆需在脚踏实地的实干中方能寻得解题的 密钥;一切良策的成效,唯有通过笃行不怠的实干才能得以彰显。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驭势者独步天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 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认真研读此书,更清晰地把握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与时代大势,从而凝 聚磅礴发展动能,在时代浪潮中奋勇前行。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19日 20 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认识世界发展大势,跟上时代潮流,是一个极为重要并且常做常新的课题。"当今 时代瞬息万变、充满不确定性,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只有观大势、明大势,做到因势而动、 顺势而为,才能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近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2025年通俗 ...
省政府召开经济运行调度会议 许昆林出席并讲话 徐曙海在镇收听收看会议
镇江日报· 2025-09-19 08:07
许昆林指出,今年以来,我们顶住外部压力、有力应对挑战、聚力攻坚克难,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 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持续向新向好,展现出较强韧性和发展潜力。做好当前经济工作事关全局、 意义重大,要切实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担当,把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体现到经济工作各方面,用 务实举措谋划和推进各项工作,继续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坚决稳定经济运行、促进 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以实绩实效为全国大局多 作贡献。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马欣主持会议。省政府领导班子成员,省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在主会场 参加会议。 9月17日,省政府召开经济运行调度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重要 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全体会议部署,分析当前经济运行情况,研究安排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全力 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省长许昆林出席会议并讲话。市长徐曙海在镇江分会场收听收看会议。 市领导周凯、黄春年、武鸣、尹卫民、袁修来、贾敬远,市政府秘书长戴卫东在镇江分会场参会。 (王拓 陈志奎) 许昆林强调,要坚定不移扩消费稳投资,在稳住商业消费特别是大宗商品消费的同时,千 ...
强化信贷保障支持乡村全面振兴
经济日报· 2025-09-19 05:59
政策支持与信贷投放 - 中国人民银行在2025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上半年继续组织实施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五大专项行动,强化粮食安全、乡村产业等重点领域融资保障 [1]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要求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金融供给,并加大对生物育种、农机装备、智慧农业等领域的金融投入 [2] -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并自2025年4月1日起将支农再贷款和支小再贷款合并为支农支小再贷款以优化管理 [2] - 2025年二季度末农村贷款余额38.95万亿元,同比增长7.4%,上半年增加2.15万亿元;农户贷款余额18.59万亿元,同比增长3.7%,上半年增加3934亿元;农业贷款余额6.9万亿元,同比增长8.1%,上半年增加5451亿元 [4] 金融机构实践与业务增长 - 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辖内开化农商银行加大对茶叶加工、乡村文旅等领域信贷支持,江苏银行宿迁分行探索村办企业贷款帮扶模式以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 [3] - 深耕县域市场已成为商业银行新兴业务增长点,商业银行需聚焦国家粮食安全、乡村产业和乡村建设等重点领域,不断创新产品服务模式 [4] - 在山东东营市,监管机构引导东营银行等金融机构聚焦黄河口滩羊产业,有效破解养殖区改造、育种扩繁等融资难题,上半年利津县滩羊贷款余额达24.11亿元,较年初增加5.82亿元 [8] - 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36万亿元,同比增长12.3%,普惠小微贷款持续赋能县域乡村经济发展 [8] 科技赋能与数字金融 - 金融监管部门引导银行机构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涉农信贷服务质效 [5] - 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辖内泰顺农商银行通过加快数字化转型,利用数据模型精准评估涉农主体融资痛点,并加大小额信用贷款授信以助力农业稳产增收 [5] - 随着手机银行、网上银行普及,涉农贷款申请、审批、发放基本实现全流程线上化操作 [6] - 专家建议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贷款快速审批和发放,并加快构建农村信用评估体系以实现动态风险识别与智能审批 [6][7] 服务优化与体系构建 - 专家建议银行可结合种植大户的农作物生长周期和市场价格波动趋势,推出灵活的贷款产品,在种植前期提供资金,在收获期调整还款计划 [6] - 应加快夯实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相关部门应建立并完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为银行提供更全面的客户画像 [7] - 建议优化农村金融体系,构建银行业金融机构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的多层次、差异化体系,避免大型机构过度下沉带来的“掐尖现象”和“挤出效应” [9] - 加强对农信社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指导,继续深化新一轮农信社改革以增强其服务能力 [9]
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五百公斤,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 粮食产量创新高 农村发展有活力(权威发布·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人民日报· 2025-09-17 06:00
粮食生产成就 - 2024年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 人均粮食占有量达500公斤 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和口粮绝对安全 [2] - 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10亿亩 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95% [2] - 2024年大豆产量达2065万吨 自给率较2020年提高4个百分点 油料作物产量3978.7万吨 食用植物油自给率提高近5个百分点 [3] 单产提升与技术应用 - 启动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 在702个县实施 推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深度融合 [3] - 2023年全国粮食亩产394.7公斤 较"十三五"末提高12.5公斤 单产提升对产量增长贡献率超80% [3] - 集成推广合理密植 精量播种 一喷多促 水肥一体化等增产技术模式 [3] 农产品质量与多样性 -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5%以上 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超8.6万个 [3] - 棉油糖产能持续提升 果菜茶 肉蛋奶和水产品供给充足 设施蔬菜年产量超2亿吨 水产品产量连续36年全球第一 [3][7] 政策支持体系 - 健全补贴 价格 保险"三位一体"政策体系 连续5年提高小麦和早籼稻最低收购价 [4] - 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全面实施 [4] - 中央财政累计投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8505亿元 重点支持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3.5万个易地搬迁安置区 [6] 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 农村公路总里程超464万公里 自来水普及率达94% 行政村5G通达率超90% [4] - 2199个县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95%以上村卫生室纳入医保 [4] - 累计建设农村互助性养老服务设施超14万个 农村敬老院超1.6万家 [4] 农村改革与权益保障 - 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在7省份整省推进 其他省份开展整县整乡镇试点 [5] - 明确禁止城镇居民购买农房和宅基地 严禁退休干部农村占地建房 [5] - 依法规范土地流转 允许通过出租 入股 合作等方式盘活闲置农房 [5] 农民收入与城乡差距 - 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20年2.56:1降至2024年2.34:1 [7] - 农业提供近2亿人就业 农村常住人口近5亿 富民产业蓬勃发展 [7] - 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 公共服务便利度 人居环境舒适度持续提升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