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icon
搜索文档
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 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央视新闻· 2025-10-28 21:52
粮食生产情况 - 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夏粮产量2994.8亿斤,早稻产量570.3亿斤,比上年增加6.8亿斤,增长1.2% [1] - 秋粮面积增加,高产作物玉米增加较多,大部农区光温水条件良好,目前收获已过八成半 [1] - 大豆面积连续4年保持在1.5亿亩以上,产量继续保持在2000万吨以上,夏油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 [1] "菜篮子"产品供应 - 前三季度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7312万吨,同比增长3.8%,牛奶产量2921万吨,增长0.7%,禽蛋产量2646万吨,增长0.2% [2] - 9月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035万头,连续3个月下降,比去年年末高点减少45万头 [2] - 蔬菜、水果和水产品供给充裕,价格基本稳定,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97.6% [2] 农业产业发展与投资 -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保持较快增长 [4] - 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7344亿元,同比增长4.6%,比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高5.1个百分点 [5] -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稳步壮大,培育农民合作社超过200万家、家庭农场近400万个 [5] 农业科技与基础设施 - 前三季度支持购置新机具256.4万台(套)、报废更新机具101.6万台(套) [3] - 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前三季度乡村建设项目库新增入库项目32.4万个,落实投资资金1623.9亿元 [4] 农产品贸易 - 前三季度农产品贸易额2300.6亿美元,其中进口1555.7亿美元,同比减少5.8%,出口744.9亿美元,增长1.4% [5] - 农产品贸易逆差810.8亿美元,减少11.7% [5] 农村经济与居民收支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86元,比上年实际增长6%,人均消费支出14597元,实际增长5.8% [5]
乡村振兴新动向: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丨四中全会解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4 08:15
(原标题:乡村振兴新动向: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丨四中全会解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莎 北京报道 10月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10月23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国 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 之重,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加快建设农 业强国。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 能。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霞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会议关于"三农"工作的部署,是 在"十四五"的基础上,向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更全面、系统、深入的迈进。"十五 五"和"十四五"具有延续性,公报继续强调了"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一根本 立场,并凸显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性。 赵霞表示,会议进一步将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置于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考量,凸显出了加快农业农村现 代化 ...
游客涌入古村,村民家门口上班,乡村文旅热解锁就业新地图
第一财经· 2025-10-08 16:27
乡村旅游市场趋势 - 国庆中秋假期乡村旅游成为假日消费新亮点,开辟农村就业新地图并吸引外出打工村民返乡就业创业 [1] - 乡村文旅作为全新消费市场,民宿、露营地、精品餐厅、文创产品等成为瞄准城市居民的“新消费品” [2] - 城市居民对优质农产品、生态旅游、文化体验的需求不断增长,为乡村全面振兴带来新机遇 [2] 乡村振兴商业模式 - 广东省惠州市罗浮山地区通过政企合作、村企合作、企农合作等方式探索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模式和路径 [1] - 泰康集团探索“政府引导+集体为主+企业运营”的整村经营模式,实现乡村经济从“输血”向“造血”转变 [6] - 企业作为乡土资源的价值发现者和资源整合者,通过市场化运作盘活乡村土地、房屋、林地、劳动力等资源 [10] 项目投资与运营成效 - 泰康在罗浮山地区乡村建设项目累计投入3.1亿元,带动村民就业增加超400个工作岗位 [10] - 泰康在罗浮山片区的酒店、民宿、农场十一期间接待游客近5万人,新开业的山夏1368酒店假期客房“一房难求” [3] - 徐田村引入泰康项目后将老屋改造为兰门民宿,累计接待游客超过46万人次,实现经营性收入达2500万元,为村集体带来年租金收入约15万元 [6] 乡村经济与社会效益 - 徐田村村集体收入从2022年的68万元增长至2023年的81万元,2024年达到121万元,预计今年能到200万元 [7] - 兰门田园康养生态旅游区成功吸引带动50多名外出村民返回家乡就业或创业,并引入露营地、集装箱清吧等商业新业态 [8] - 山下村与泰康合作,泰康斥资1亿多元打造山夏1368酒店和山夏农场,农民获得稳定租金收入,农村剩余劳动力获得就业途径 [10] 人才流动与产业生态 - “洄游青年”和城归族(曾在城市学习工作,如今回归乡村创业就业的群体)成为乡村振兴中宝贵的人才“活水” [1] - 徐田村设立村民共富基金和青年创业基金,助力本村村民发展,吸引外来人才创业安家,支持返乡青年回归发展 [8] - “环罗浮山”乡村振兴项目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及村容村貌,吸引更多游客,为返乡创业项目提供稳定客源和信心 [8]
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陕西日报· 2025-09-23 06:48
农业政策导向与战略重点 - 习近平总书记的节日祝贺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注入强大动力,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 [1] - 政策方向包括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加快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先进装备推广、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 - 多措并举促进农民稳定就业,健全农产品产销对接机制,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1] - 全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统筹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提升与人居环境整治 [1] 地方农业产业发展举措 -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计划通过组织产销精准对接活动,邀请外地客商感受“陕农优品”产地环境,并组织本省企业前往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抱团闯市场 [1] - 榆林市靖边县农技人员持续推广良种良法,强化农机农艺融合,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 - 安康市平利县长安镇中原村大力发展核桃、中药材、绞股蓝等产业,优化“企业+基地+农户”联动机制,通过资金入股、资源盘活、资产租赁等方式壮大村集体经济 [1] 农业技术创新与产能提升 - 渭南临渭区绿盛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托管2.89万亩土地,预计全年平均亩产将突破1050公斤,首次大面积托管达到吨粮田水平 [2][3] - 合作社尝试运用新技术、新农机,通过生态循环模式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 [3] - 汉中市西乡县秦丝茶业有限公司着力打造标准化茶园,进行技术创新,研发新产品,并与国内知名茶饮企业合作优化产品结构 [3] 乡村产业融合与价值链延伸 - 安康市平利县中原村计划积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打响自有品牌,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 [1] - 汉中市西乡县秦丝茶业有限公司注重茶产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集鲜叶采摘、茶叶制作、茶事体验于一体的茶旅融合基地 [3] - 公司持续与周边茶叶种植户合作,践行产业富民的责任与担当 [3] 乡村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 安康市平利县中原村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将农户家庭卫生与“民风积分超市”挂钩,激发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 [1] - 该村计划将“民风积分超市”拓展至移风易俗、志愿服务等领域,汇聚村民共建共治合力,激发乡村治理新动能 [1]
央视快评: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共同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美好未来
央视网· 2025-09-22 19:35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本台今天(9月22日)播发央视快评《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共同奔向 中国式现代化美好未来》。 ...
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
新华社· 2025-09-22 18:42
农业政策导向 - 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强化农业科技装备支撑[1] - 要求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1] - 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 需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1] 农业生产表现 - 今年克服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 实现夏粮稳产早稻增产[1] - 全年粮食生产有望再获丰收[1] 乡村建设目标 - 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充分发挥农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1] - 要求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参与 共同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1]
习近平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
证监会发布· 2025-09-22 14:58
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 习近平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 强调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共同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 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 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 军委主席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 候。 习近平指出,今年,我们克服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实现夏粮稳产、早稻增产,粮食有望再 获丰收。 习近平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强化农业科技装备支撑,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 力,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扎扎实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希望广大农民群众充分发挥主动性创 造性,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参与,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共同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 来源:新华社 ...
夏粮稳产丰收 七大亮点看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
央视新闻· 2025-07-17 15:15
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 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夏粮稳产丰收,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1] 粮食生产 - 夏粮产量2994.8亿斤,是仅次于去年的历史第二高产年 [2] - 早稻收获六成左右,丰收在望,秋粮面积预计稳中略增,长势正常偏好 [2] - 夏油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 [2] "菜篮子"产品供给 - 上半年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4843万吨,同比增长2.8% [3] - 牛奶产量1864万吨,增长0.5%,蔬菜水果供给充裕、品种丰富 [3] -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97.9%,生鲜乳价格筑底趋稳 [3] - 6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043万头,比去年年末高点减少37万头,生猪养殖保持盈利 [3] 脱贫攻坚成果 - 截至6月底,全国累计帮扶超过680万监测对象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4] - 全国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3283.3万人 [4] 农业科技装备 - 加快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完成311万份样品测试化验工作 [5] - 加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应用取得新进展 [5] 农民收入与消费 - 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3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 [6] - 全国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5% [6] - 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2409亿元,同比增长4.9% [6] 乡村建设 -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 [7] - 乡村建设项目库新增入库项目超30万个,已落实项目资金超1000亿元 [7] 农村改革 - 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省试点范围扩大到7个省份 [8] - 全国家庭农场近400万个、农民合作社210多万家,109.4万个经营性主体开展社会化服务 [8]
姜堰:创新“点团片”梯次发展模式,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新华日报· 2025-07-03 05:56
乡村振兴战略 - 泰州市姜堰区创新构建"点团片"梯次建设模式,推进"2550"计划(到"十四五"期末建成示范片2个、示范团5个、和美乡村50个)[1] - 乡村振兴呈现"以点带面、多团协同、全域提升"的生动局面[1] 点上塑精品 - 建立"培育前优选、培育中精扶、培育后示范"闭环管理体系[2] - 优选环节实施"基础条件、创建意愿、发展潜力"三优先遴选机制[2] - 建设环节落实"项目资金、技术指导、政策扶持"三倾斜支持政策[2] - 示范环节形成"经验、产业、品牌"三带动推广机制[2] - 已创成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9个,2024年度17个村全部通过省级验收[2] - 2025年计划再培育14个左右和美乡村[2] 团上树亮点 - 以精品"点"为核心,串联周边3个左右村庄打造示范团[3] - 蒋垛镇草莓产业共富团建设科技示范基地,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线上线下融合销售[3] - 张甸镇小杂粮链式发展示范团推进小杂粮规模种植与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3] 片上创品牌 - 规划建设"溱湖湾"与"通南高沙土"两大示范片区[4] - 溱湖湾片区划分渔作体验、窑韵传承、舟耕水乡、古读研学四大特色功能区[4] - 2025年"五一"假期溱湖湾片区接待游客18.1万人次,同比增长5.4%[4] - 通南高沙土片区凝练"谷、蔬、瓜、果、畜"五大资源特色,建构五大产业体系[4] - 通南高沙土片区科学布局"一带、一环、五园、十花"空间结构[4] 发展成效 - 系统破解乡村发展碎片化问题,促进国土空间优化、产业升级、设施完善和治理增效[4] - 为加快建设彰显鱼米之乡韵味的新时代姜堰乡村样板奠定坚实基础[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