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供应链金融
icon
搜索文档
追问车企60天账期承诺:万亿票据、弹性操作、供应链金融何解
经济观察报· 2025-06-14 14:03
车企集体承诺缩短账期至60天 - 17家车企集体承诺将供应商支付账期控制在60天以内,包括中国一汽、东风汽车、广汽集团、赛力斯、比亚迪、吉利控股、奇瑞汽车、长安汽车、长城汽车、上汽集团、蔚来、小鹏、理想、零跑、北汽蓝谷等 [2] - 承诺源于国务院修订发布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规定大型企业应自交付之日起60日内支付款项 [6] - 行业希望通过缩短账期扭转当前不健康的合作模式,推动高质量发展 [3] 国内车企账期现状与财务压力 - 2024年国内上市车企平均应付账款周转天数达182天,是德系车企(40.5天)的4.5倍,美系车企(60.5天)的3倍 [7] - 赛力斯应付账款及票据占负债比重高达82.96%,零跑、吉利、理想、江淮、长城、北汽蓝谷等均超50% [7] - 2025年一季度A股乘用车行业8家上市公司合计经营现金流净额为-23.76亿元,创5年来最低 [7] - 蔚来若实行60天账期需提前支付104亿元,比亚迪需提前支付约1250亿元 [8] 账期缩短面临的挑战 - 车企普遍存在财务压力,严格执行60天付款将承担巨大资金压力,盈利能力较弱车企或面临债务违约 [4] - 2024年汽车行业应付票据占应付账款比例超60%,余额超1万亿元,突然缩短账期可能触发债务危机 [8] - 账期计算方式和货款结算方式不明确,可能导致60天账期执行大打折扣 [4][11] - 法规对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不够,中小供应商不敢轻易违抗大型企业意志 [15] 供应链金融问题 - 主流整车企业拥有自己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如比亚迪的迪链、上汽的赛克、吉利的吉通保等 [11] - 车企通常不采用现汇结算,而是以商业承兑汇票或银行承兑汇票结算,期限3至6个月 [12] - 供应商贴现需支付利息,商业承兑汇票利息一般高于银行承兑汇票 [12] - 北京汽车和上汽集团明确声明不使用商业承兑汇票,但预计银行承兑汇票仍会继续使用 [12] 账期计算的实际问题 - 整车厂通过三方仓模式延长账期,从货物进入车间到开票存在时间差 [14] - 核心企业可能通过拖延验收变相拉长账期 [14] - 历史上超过60天账期的应付款是否一次结清尚不明确 [15] 可能的解决方案 - 与供应商协商分阶段调整账期,优先对关键零部件供应商缩短账期 [18] - 加快存货周转、快速回笼应收账款、发行可转债、股权融资、资产证券化或银行借贷 [18] - 优化内部结算流程、技术赋能全流程监控,建立动态账期调节机制 [18] - 缩短账期有利于供应商投入研发,促进全产业高质量发展 [19]
经观头条|追问车企60天账期承诺:万亿票据、弹性操作、供应链金融何解
经济观察网· 2025-06-14 13:17
6月10日,汽车行业掀起了一场压缩账期的风暴。 中国一汽、东风汽车、广汽集团、赛力斯四家整车企业率先发出承诺,称将供应商支付账期控制在60天以内。6月11日,比亚迪、吉利控股、奇瑞汽车、长 安汽车、长城汽车、上汽集团、"蔚小理零(蔚来、小鹏、理想、零跑)"、北汽蓝谷等更多的整车企业跟进。截至6月13日,共有17家车企发布了"60天付 款"承诺。 车企集体承诺账期不超过60天,让不少行业人士感到欢欣鼓舞,因为汽车产业链上下游,苦长账期久矣。当前,国内汽车市场价格战蔓延,整车企业一边降 价,一边以长结算周期向供应商转嫁压力,使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饱受资金链紧绷的痛苦。 6月1日,空气悬架供应商孔辉科技率先针对产业中的长账期问题发难。该公司董事长郭川发了一篇"我有一个梦想"的短文,他希望有一天供应商货品送达甲 方仓库经必要的检验后即可对账、开票并结算开发票后一个月内回款到账,且电汇是回款的唯一方式。 6月10日,中国钢铁行业协会发布《维护产业链整体利益 共同抵制"内卷式竞争"》一文,痛斥部分汽车企业依托自身供应链金融平台,在钢铁等上游企业供 货后,延迟几个月才通过企业汇票支付,并不断拉长供应商账期,导致钢厂资金压力倍 ...
车企是如何靠“打白条”,把供应商压榨到需要借钱运转的?
36氪· 2025-06-13 20:24
比亚迪迪链事件核心分析 事件背景与争议焦点 -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暗示汽车行业存在类似恒大的高负债风险,市场普遍联想至比亚迪2024年底5846.6亿总负债及70%资产负债率[2] - 比亚迪高管回应称公司127天付款周期优于上汽(164天)、长城(163天)等行业同行,负债率处于正常区间[2] - 6月10日后多家车企突然集体承诺"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工信部表态支持该举措[2] 迪链运作机制与特点 - 本质为基于比亚迪企业信用的电子债券凭证,不受《票据法》约束,类似"白条"[3] - 运作流程:供应商供货→验收开票→可选择现金或迪链结算,迪链可持有到期/拆分流转/融资变现[3] - 与商票关键区别:缺乏央行统一监管平台,规则由企业自定,兑付依赖真实贸易背景而非刚性兑付[17] - 行业规模:全国类似平台超600家,年规模突破5万亿,比亚迪迪链2023年披露累计开立超4000亿[20][22] 对供应商的影响 - 强势供应商(如能源巨头)可获得现金结算,中小供应商被迫接受迪链且需让利[7][8] - 实际账期远超宣称的127天:2-3月对账期+半年迪链到期,导致年周转资金被占用[9] - 融资成本:保理融资利率普遍4-10%,部分低至3%,但存在比亚迪与银行分润嫌疑[11][12] - 流动性风险:华东华中地区第三方机构拒收迪链,珠三角以外区域流通性差[14] 行业比较与风险维度 - 比亚迪开票规模达长城汽车40倍(4000亿vs100亿),但营收仅为后者3倍[22][23] - 对比独立平台中企云链(服务3845家核心企业)7500亿规模,迪链单家企业达其一半[24] - 行业普遍存在类似工具(长城链/安吉链等),但比亚迪规模引发特别关注[19][21] 监管动向与行业趋势 - 工信部推动的60天账期承诺被视为改善供应链健康度的积极信号[2][26] - 行业需要平衡"优胜劣汰"与技术创新资金支持的双重目标[26] - 理想状态是建立电汇为主的结算体系,减少金融工具对实体产业的挤压[28]
北汽、上汽加码承诺:不采用商业承兑汇票等增加供应商资金压力的结算方式
起点锂电· 2025-06-12 17:52
行业政策与车企响应 - 上汽集团和北汽集团明确表示放弃使用商业承兑汇票等增加供应商资金压力的结算方式 [1] - 十余家主流乘用车企业承诺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 [1] - 该举措是对《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的响应 条例要求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采购时60日内完成支付 禁止以商业汇票变相延长账期 [2] 商业承兑汇票的特点与风险 - 商业承兑汇票由企业签发并承兑 本质是企业基于自身信用开具的延期付款承诺 [2] - 商业汇票分为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后者以企业信用为担保 存在不能完全承兑的风险 [2] - 商业承兑汇票贴现成本高 以100万元商票为例 贴现率10%时企业实际到账仅90万元 [2] 车企商业承兑汇票使用现状 - 比亚迪2024年财务报告显示 其商业承兑汇票余额为12.58亿元 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11.26亿元 [3] - 哪吒汽车 威马汽车 高合汽车等车企曾因经营不善导致供应商无法追回货款 [3] 相关行业动态 - 电池企业迎来利好 车企承诺"60天付款" [3] - 宁德时代申请强制执行 要求中创新航道歉 [3] - 蔚来大圆柱电池即将量产 [3] - 第五届起点两轮车换电大会及轻型动力电池技术高峰论坛将于7月10-11日在深圳举办 [3]
推进药材种植标准化,三台县探索建设数智化产地仓 这里的麦冬都有身份证
四川日报· 2025-06-12 08:29
数字赋能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 - 三台县率先探索数智化麦冬产地仓建设模式,搭建集种植、加工、仓储、销售、质检、金融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数字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从传统种植向数字化发展的转型 [5] - 产地仓采用物联网设备和摄像头对17000多亩麦冬种植基地进行精准监控,实时反馈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标准化执行情况 [7] - 每批检测合格的麦冬贴专属二维码"身份证",扫码可获取产地、成分、含量及土壤、水源等检测报告,实现全程溯源 [7] 标准化种植与仓储创新 - 产地仓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自主研发数字化系统规范种植流程,解决传统种植分散、设备落后问题 [7] - 6500吨规模实体仓储实现温湿度自动化调控,确保麦冬符合药典标准保存3年,并对外开放供其他种植户使用 [8] - 仓储常年储备1000吨麦冬作为市场缓冲,避免价格波动导致的"药贱伤农"和药企原料短缺 [8] 金融与质控体系保障 - 产地仓推出供应链金融云平台,与银行、保险机构合作提供农资贷款、仓单质押、价格指数保险等服务,降低产业链各环节风险 [9][10] - 引入第三方7S道地保真质控体系,联合科研院所制定标准,从新品种选育、农残控制到认证评估提升产业标准化水平 [10] - 通过订单生产模式保障农户收益,按成本上浮比例定价回收合格麦冬,稳定种植积极性 [9] 产业延伸与政策推广 - 开发麦冬植物饮料、洗护用品等衍生产品,延长产业链并提升附加值,推动一二三产融合 [10] - 产地仓模式已纳入国务院《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正在全国主要药材产区推广 [11] - 四川计划聚焦"一县一品",在川芎、白芷等道地药材主产区复制该模式 [5][11]
治理汽车业“长账期”问题可探索强化立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2 02:47
行业政策与承诺 - 国内汽车企业自6月10日起公开承诺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部分企业承诺不采用商业承兑汇票等增加供应商资金压力的结算方式[1] - 此次集体发声是为落实"反内卷"政策导向,避免无序价格战破坏行业稳定与高质量发展,同时响应2025年6月1日施行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1] - 《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核心内容包括明确60日支付期限、禁止强制接受商业汇票等非现金支付方式、强化协同监管体系等[1] 价格战与行业现状 - 新能源汽车为争夺燃油车市场采取持续降价策略,带动乘用车价格整体下降,上游供应商承担了主要降价成本[1] - 国内零部件供应商净利润率从2015年的9%降至2025年一季度的3.8%[2] - 2024年16家上市中国车企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周转天数平均为182天,而同期14家国际车企账期基本控制在60天内[2] - 2024年中国汽车行业利润率为4.3%,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下滑至3.9%,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3] 供应链问题 - 部分车企通过拉长上游供应商账期转移成本,让供应商承担融资成本,并要求下游经销商囤积库存(压库现象)[2] - 供应链金融从提高资金效率的工具演变成制约供应商的工具,导致行业金融化并积累脆弱性[2] - 应付账款占比偏高、账期过长的企业参与价格竞争可能进一步损失利润,不参与则可能影响销量和现金回流速度[3] 国际比较 - 大型国际车企基本实现60天内付款,首先是遵守法律的结果(如德国对延迟付款设有专门立法)[3] - 日本车企与上游供应商建立稳定协作关系,强调生产质量、技术与稳定合作,而非压缩供应商利润空间[3] 治理建议 - 需要法治思维与系统思维治理支付账期过长问题,包括强化立法、明确对延迟付款的惩罚、禁止不合理压缩供应商利润等[4] - 应对车企零部件与材料实施更严格质量监管,提高消费者维权能力,避免降价导致的偷工减料和减配现象[4] - 需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确保竞争处于法律和安全红线之上[4]
对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17家车企先后“发声”,业内人士:实现难度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1 18:41
车企支付账期承诺 - 小鹏汽车、零跑汽车、长城汽车、小米汽车、理想汽车、奇瑞集团等车企宣布将对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 [1] - 中国一汽、东风汽车、广汽集团、赛力斯、长安汽车等头部车企率先承诺60天账期 [1][4] - 截至发稿时已有17家主流车企做出60天账期承诺,包括比亚迪、上汽集团、北汽集团、蔚来、江汽集团等 [7] 汽车零部件市场反应 - A股汽车零部件概念股集体走强,同心传动涨停,美晨科技、欣锐科技涨幅超20% [1] - 汽车零部件板块指数上涨2.18%至5750.45点 [2] - 迪生力、泉峰汽车、金麒麟、西上海等多股涨停,涨幅均超10% [2][3] 政策背景与行业现状 - 新修订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规定大型企业应在60日内支付款项,6月1日正式施行 [3] - 当前车企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周转天数平均为182天,是国际车企账期的两倍 [7] - 特斯拉对供应商付款周期为90天左右,宝马为30至45天 [7] 供应链企业反馈 - 供应链企业表示60天账期可减少垫资需求,直接释放现金流 [7] - 部分车企账期长达一年,到期后可能支付6个月承兑汇票 [8] - 车企主要通过现金、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三种方式付款,商业承兑汇票信用风险高 [8] 行业竞争与挑战 - 车企"年降"变为"一年多降",持续对供应商施加价格压力 [8] -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指出部分主机厂要求汽车板降价超10%,导致钢厂资金压力倍增 [10] - 行业存在利用供应链金融平台故意延长账期现象,将财务成本转移给供应商 [8] 车企应对措施与行业呼吁 - 一汽、广汽承诺通过数字化工具实现付款流程透明化 [11] - 比亚迪提出"技术与管理双优化",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 [11] - 行业呼吁抵制"内卷式"竞争,坚持质量安全、诚信经营和长期主义三条底线 [11][12]
工行无锡宜兴支行成功投放供应链金融贷款1000万元
江南时报· 2025-06-11 16:29
公司动态 - 工行无锡宜兴支行向某电线电缆上游供应商发放数字供应链融资1000万元 [1] - 该行采用自主研发的数字供应链产品工银e信 实现全流程线上化操作 [1] - 通过供应链核心企业信用 供应商无需额外担保即可获得低成本融资 [1] - 该行利用大数据风控模型和区块链技术确保贸易背景真实性 [2] - 数字供应链平台与核心企业ERP系统直连 实现交易数据实时共享 [2] 行业分析 - 电线电缆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 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生产至关重要 [1] - 电线电缆上游供应商多为中小微企业 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1] 业务模式 - 通过供应链金融贷款方式为中小微供应商提供金融支持 [1] - 创新的线上化、场景化服务模式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精准度 [2] - 动态监控资金流向确保信贷资金精准投向实体经济 [2] 未来规划 - 将围绕制造业、农业、建筑等重点行业拓展核心企业合作场景 [2] - 为产业链上下游客户提供定制化金融解决方案 [2]
21专访丨中企云链董事长刘江:发展供应链金融需秉持契约精神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9 12:16
产业数字金融发展趋势 - 数字化和平台化是供应链金融发展的两大核心趋势 数字化技术解决了产业与金融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平台化理念将核心企业、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链接成网 实现信息对称和高效融资[3] - 供应链金融新规出台后 行业获得监管认可 更多银行和核心企业加入商业模式体系 监管明确"主体信用"、"数据信用"、"物的信用"三大维度 推动产融数字化规范发展[4] 应收账款电子凭证创新 - 中企云链通过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破解企业融资瓶颈 核心企业在线对应付账款主动确权 供应商可即时凭证融资 该凭证具有可拆分、可流转特性 提升中小企业融资可得性[2][4] - 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等部门政策肯定供应链金融对银行数字金融和普惠金融的赋能作用 应收账款数字化工具获得政策支持[4] 行业发展痛点与建议 - 行业存在自建平台垄断和低价竞争问题 需防范商业模式异化为不正当盈利工具 低价竞争可能对行业造成伤害[5] - 微观操作痛点包括银行要求供应商多开户限制 以及个体工商户融资受限问题 需与监管机构及银行持续沟通优化[6] - 契约精神是行业健康发展的核心 需推动核心企业发挥"链长"作用主动履约 银行才能更积极服务中小企业 监管督导是维护契约精神的重要外力[7]
沂链通供票小课堂:沂链通供票平台具有供票融资功能吗?
搜狐财经· 2025-06-09 09:58
平台定位与优势 - 沂链通平台是全国首个由地方政府主导发起、具有商贸物流产业背景的供应链票据公共服务平台,直连上海票据交易所[1] - 平台提供电子商业汇票全生命周期线上化服务,核心功能为供票融资[1] - 已实现供票业务规模突破200亿元,位居全国前五[10] 核心功能与技术特点 商票直融功能 - 基于真实贸易背景匹配金融机构与持票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1][2] - 具备秒级到账、海量资方、免费询价、操作便捷四大特点[2] - 通过流量引擎、数据风控、额度管控和开放接口保障业务高效开展[3] 银票秒贴功能 - 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直接触达银行的票据贴现信息服务[4] - 支持一键向多家银行在线询价,实现极速匹配、快捷贴票、秒级放款[5] 供应链票据管理 - 支持出票、承兑、背书、贴现、质押、兑付等全线上化处理[6] - 票据可等分化签发流转,流通性强且不占用企业银行授信或保证金[7] 实际应用效果 - 核心企业通过平台签发供应链票据支付货款,供应商可拆分流转或快速贴现[8] - 供应商将应收账款转化为供应链票据后,系统自动审核实现秒级放款[9] 行业合作生态 - 获得齐鲁银行、临商银行、华夏银行济南分行、青岛银行等多家银行合作[10] - 通过资源整合构建完善供票生态体系,推动供应链票据业务发展[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