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再生医学
icon
搜索文档
奖项报名!即将截止!首届全球医美科技大会
思宇MedTech· 2025-05-23 19:13
会议延期与概况 - 医疗美容技术奖项评选报名截止时间延期至2025年5月26日24:00,旨在为参选方提供更充裕的准备时间[1] - 大会将于2025年6月12日在北京中关村展示中心举办,现场规模500人,参会对象包括政府、医院、医美上下游企业及投资机构[1] - 大会聚焦全球医美产业趋势、新材料、新技术(如再生医学、AI赋能)、监管政策及投融资机会[3] 奖项设置与评选标准 - **全球医美科技创新奖**:评选对象为医美科技企业及设备/材料研发制造商,需具备显著技术创新和临床实用价值[5] - **全球医美临床卓越奖**:针对医美科技企业及医疗机构,要求产品或技术取得显著临床效果并获得医患认可[6] - **全球医美创新服务奖**:表彰在医美产业链(如CRO、CDMO、成果转化)中提供卓越服务的企业或机构[7] - **全球医美创新转化奖(个人)**:面向推动医美技术产业化的医生、工程师等个人,需具备示范性行业影响力[8] 评选流程与方法 - 评奖采用专家函评和会评结合的方式[9] - 流程分申报(至2025/5/26)、评选(5/27-6/2)、获奖通知(6/3-6/6)、奖杯制作(6/7-6/10)及现场颁奖(6/12)[12] 报名与参与方式 - 企业通过指定链接提交资料[11],个人需邮件发送CV、研究成果、专利证明等材料至qzhao@suribot.com[13][15] - 观众可通过链接或二维码报名,需提交个人简历及研究成果概述[15] - 商务合作可通过微信号suribot22或联系思宇团队工作人员[14]
这家公司手握“童颜针”冲刺上市,资产负债率超120%
IPO日报· 2025-05-22 17:16
公司概况 - 东方妍美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专注于再生医学医疗器械及特医食品研发、生产及商业化的医疗健康企业 [3] - 公司产品组合包括再生医学材料注射剂及医用敷料/补片两大产品线,拥有13款注射剂候选产品(2款进入注册审评)和7款获批敷料/补片产品 [3] - 2023年和2024年营收分别为1288万元和1452万元,净亏损分别为6350万元和6938万元 [3] 财务表现 - 2024年非核心业务(医药中间体、面膜等)收入755.1万元,占比52%,为主要收入来源 [3] - 再生医学材料医用敷料及补片销售收益2023年/2024年均为360万元,占总收益比例从27.9%降至24.9% [4] - 特医食品收入从2023年119.7万元(占比9.3%)增至2024年177.2万元(占比12.2%) [4] - 研发开支2023年4572.6万元,2024年4495万元,占亏损总额比例较高 [10] - 2024年资产负债率攀升至123%,流动比率仅0.3倍 [10] 核心产品与研发进展 - 核心产品XH301("童颜针")已完成临床前研究及试验,2024年11月提交注册申请,预计2025年下半年获批 [5][7] - XH301由PLLA微球和CMC载体组成,用于治疗鼻唇沟皱纹 [5] - 另一候选产品XH321针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5]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已有5款"童颜针"获批上市,涉及圣博玛、爱美客、江苏吴中等企业 [8] - 四环医药、乐普医疗等公司的同类产品预计2025-2026年上市 [8] - 杭盖生物、西宏生物的产品处于注册申报阶段,康哲药业产品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8] 资本运作 - 最新一轮融资9000万元(2025年4月),投后估值达15亿元 [12] - 累计融资1.9亿元,股东包括上市公司阳光诺和(持股11.48%)和康哲药业(持股7.76%) [12][13] - 控股股东张新明等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46.27% [12] - IPO募集资金将优先用于XH301的开发与注册 [13]
全球无血清细胞冻存培养基市场前10强生产商排名及市场占有率
QYResearch· 2025-05-22 16:38
无血清细胞冻存培养基概述 - 无血清细胞冻存培养基是一种不含动物血清成分的专用培养液,用于低温条件下长期保存各种细胞类型,具有成分明确、批次稳定性好、降低免疫原性和污染风险等优点 [1] - 该培养基通常含有渗透保护剂(如DMSO)、碳源、缓冲剂和细胞保护因子,能有效维持细胞在冷冻和复苏过程中的活性与生存率,广泛应用于干细胞、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等的科研和临床研究 [1] - 传统含血清冻存液存在批次差异大、潜在病原体污染以及伦理争议等问题,促使研究机构和企业转向无血清培养基 [1] 市场驱动因素 - 细胞治疗、再生医学和生物制药领域的兴起推动无血清细胞冻存培养基市场的快速发展 [1] - 监管政策趋严和GMP标准的推广使无血清产品在质量控制和溯源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促进其在临床级细胞制备中的广泛应用 [1] - 干细胞、免疫细胞、CAR-T等高附加值细胞产品的需求增长对高质量冻存培养基提出更高要求,进一步推动市场扩张 [1] 市场挑战 - 无血清配方研发技术门槛高,需通过大量实验优化细胞存活率与功能保持,研发周期长、成本高 [2] - 不同细胞类型对冻存环境的依赖性差异大,市场上缺乏通用型产品,限制大规模推广 [2] - 部分用户出于成本考虑仍选择传统含血清冻存液,无血清培养基的价格敏感性较强 [2] - 企业间缺乏统一的产品评价标准和复苏效果对比体系,导致用户选型时信息不对称 [2] 未来发展趋势 - 市场将朝着定制化、高性能和合规化方向发展,人工智能、高通量筛选等技术将助力开发针对不同细胞类型的专属冻存配方 [3] - 厂商注重产品的无动物源、无蛋白、即用型特性,以满足临床级细胞制备和自动化生产的需求 [3] - 全球范围内对细胞药物监管趋严,推动企业加快无血清产品的注册与认证流程 [3] - 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将成为未来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 [3] 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 - 预计2031年全球无血清细胞冻存培养基市场规模将达到4.1亿美元,未来几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8.3% [3] - 全球前五大厂商(Thermo Fisher、Merck、Zenoaq、Cytiva、STEMCELL)占有大约70.0%的市场份额 [8] 产品类型与应用细分 - 含DMSO的产品占据主导地位,约占84.6%的市场份额 [10] - 生物制药公司是最大的下游市场,占据约53.9%的份额 [12]
高负债、亏损、借款违约 东方妍美冲刺港股,高管团队在前东家任职时已合伙创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1 18:51
公司概况 - 东方妍美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成都,聚焦再生医学器械与特医食品两大业务,瞄准千亿级医疗市场 [1] - 公司2024年营收1452万元,主要来自医药中间体、面膜等边缘产品,亏损6938万元,资产负债率高达123% [1][8][9] - 截至2024年底现金及等价物仅3319万元,已有2002万元银行借款违约 [1][9] 核心产品与研发进展 - 核心产品"童颜针"XH301预计2025年下半年获批,已进入注册审评阶段 [1][6] - 布局13款三类医疗器械候选产品,7款二类器械已获批 [6] - 特医食品领域有2款获批产品,7款在研,注册周期需18-36个月 [8] 行业竞争格局 - 再生医学材料注射剂市场规模从2019年2亿元激增至2023年29亿元(CAGR 96.6%),预计2032年达185亿元 [6] - 国内已有8款再生医美针剂获批,其中5款为"童颜针",竞品如爱美客濡白天使、圣博玛艾维岚等已商业化 [7] - "童颜针"终端售价超万元,江苏吴中同类产品艾塑菲上市2个月即创6000万元毛利 [7] 高管团队与股权结构 - 创始人张新明与高管付劼、唐海威自华西医科大学同届,曾在知原药业等多家药企共事 [3][4] - 三人2015年通过知行医药首次合伙,2016年共同创立江苏西宏(东方妍美前身) [4] - 张新明通过沐阳乾晶医药持股江苏西宏29.4%,付劼、唐海威分别间接持股18%、13.64% [4] 融资与资本运作 - 2025年3月融资后估值达15亿元,投资者包括深创投、康哲药业等 [5] - 已与新氧科技签署协议,计划在中国推广XH301等三款主力产品 [7] - 当前现金流紧张,上市融资需求紧迫 [9]
奖项评选延期!医美企业速来!首届全球医美科技大会!
思宇MedTech· 2025-05-20 17:26
会议延期与概况 - 医疗美容技术奖项评选报名截止时间延期至2025年5月26日24:00,旨在为参选方提供更充裕的准备时间[1] - 大会将于2025年6月12日在北京中关村展示中心举办,现场规模500人,参会对象包括政府、医院、医美上下游企业及投资机构等[1] - 大会聚焦全球医美产业前沿动态,涵盖创新技术产业化、政策监管趋势及市场机遇等议题[1] 奖项设置与评选标准 - **2025全球医美科技创新奖**:评选对象为医美科技企业及设备/材料研发制造商,标准包括技术创新性、临床实用价值及行业独特性[5] - **2025全球医美临床卓越奖**:评选对象为医美科技企业及医疗机构,标准为临床应用中取得显著效果并获得医生及求美者认可[6] - **2025全球医美创新服务奖**:评选对象为医美行业服务提供商,标准涵盖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临床试验、生产制造等领域的卓越服务[7] - **2025全球医美创新转化奖**:评选对象为个人(医生、工程师等),标准包括推动产业化创新产品/技术、具备行业影响力及示范性[8] 评选流程与方法 - 评奖采用专家函评和会评相结合的方式[9] - 流程分为申报阶段(至2025年5月26日)、评选阶段(5月27日-6月2日)、获奖通知(6月3日-6日)、奖杯制作(6月7日-10日)及现场颁奖(6月12日)[12] 报名与参会方式 - 企业需通过指定链接提交申报资料[11],个人参评需发送邮件至qzhao@suribot.com,内容包括CV、研究成果概述、论文/专利证明及推荐信(可选)[13][15] - 观众可通过链接或二维码报名,需提交个人简历及研究成果概述[15] 大会议程要点 - 议题覆盖全球医美产业趋势、新材料/设备/技术、再生医学、AI赋能、监管政策、医工交叉及投融资机会等[3]
东方妍美港股IPO陷困境:营收微薄 亏损严重 盈利前景迷雾重重
犀牛财经· 2025-05-20 10:39
公司上市计划 - 东方妍美于5月12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建银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1] - 公司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再生医学医疗器械及特医食品研发、生产及商业化 [1] 财务状况 - 2023年收益1288.2万元,2024年增长至1452万元,营收规模在医疗健康市场中微不足道 [3] - 2023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6350.1万元,2024年攀升至6938.3万元,两年累计亏损超过1.3亿元 [3] - 资产负债率从2023年78%大幅上升至2024年123%,流动比率从0.6倍降至0.3倍 [6] - 流动净负债从2023年末3710万元增至2024年末1.43亿元 [6] 业务表现 - 核心产品再生医学材料注射剂尚未实现商业化,2023年及2024年均未产生收益 [8] - 再生医学材料医用敷料及补片销售2023年及2024年收益均为360万元,占同期收益比例分别为27.9%及24.9% [9] - 2024年非核心业务产品(医药中间体、面膜等)收入达755.1万元,占比52.0%,成为主要收入来源 [11] 研发与未来展望 - 公司拥有13款主要再生医学材料注射剂候选产品,其中两款已进入注册审评阶段 [8] - 公司预期将继续产生亏损净额,甚至直言"可能永远无法盈利" [5] - 即便将来能够实现盈利,也未必能在后续期间保持盈利 [5]
一周港股IPO:东方妍美、诺比侃递表;Mirxes、手回集团、元光科技通过聆讯
财经网· 2025-05-19 18:58
港交所上市活动概览 - 上周(5月12日至5月18日)共有2家公司递表、3家通过聆讯、4家公司招股、1家公司上市 [1] 递表公司 - 东方妍美(成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于5月12日递表港交所 建银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 公司主要从事再生医学医疗器械及特医食品研发、生产及商业化 拥有13款主要再生医学材料注射剂候选产品 其中两款已进入注册审评阶段 2023年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288.2亿元 2024年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452.0亿元 2023年净亏损人民币6350.1万元 2024年净亏损人民币6938.3万元 [2] - 诺比侃人工智能科技(成都)股份有限公司于5月14日递表港交所 中金公司担任独家保荐人 公司专注于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在AI+交通、AI+能源及AI+城市治理等领域的产业化应用 提供基于AI行业模型的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 自主研发NBK-INTARI人工智能平台 2023年为中国轨道交通行业第七大AI+检测监测解决方案提供商 2022年收入约为人民币2.53亿元 2023年收入约为人民币3.64亿元 2024年收入约为人民币4.03亿元 2022年年内利润为人民币6316.1万元 2023年年内利润为人民币8856.6万元 2024年年内利润为人民币1.15亿元 [3] 通过聆讯公司 - Mirxes Holding Company Limited(觅瑞集团)于5月12日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 中金公司、建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新加坡的微小核糖核酸(miRNA)技术公司 致力于疾病筛查诊断解决方案在亚洲关键市场(包括新加坡及中国)的推广 拥有一种核心产品GASTROClearTM、两种其他商业化产品LUNGClearTM及FortitudeTM及六种处于临床前阶段的候选产品 是全球首家且唯一一家获得分子胃癌筛查IVD产品监管批准的公司 2022年收益约为1775.90万美元 2023年收益约为2418.50万美元 2024年收益约为2028.27万美元 2022年毛利约为932.64万美元 2023年毛利约为1358.2万美元 2024年毛利约为888.7万美元 [4][5] - 手回集团有限公司于5月15日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 华泰国际、中金公司担任联席保荐人 公司是一家中国人身险中介服务提供商 核心业务为通过数字化平台促成保险交易 收入主要来自保险公司支付的佣金 按2023年长期人身险的总保费计算为中国第二大线上保险中介服务机构 占据7.3%的市场份额 按2023年长期人身险的首年保费计算同样为中国第二大线上保险中介服务机构 2022年营收为8.06亿元 2023年营收为16.34亿元 2024年营收为13.87亿元 2022年经调整后净利润为0.75亿元 2023年经调整后净利润为2.53亿元 2024年经调整后净利润为2.42亿元 [6][7] - MetaLight Inc.(元光科技)于5月16日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 中金公司担任独家保荐人 公司是中国公交领域领先的时序数据智能服务提供商 运营车来了移动APP 提供实时公交车到达信息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为中国城市覆盖率最大的实时公交信息平台 覆盖274个城市 累计用户数约为2.98亿名 2022年营收1.35亿元 2023年营收1.75亿元 2024年营收2.06亿元 2022年年内亏损2003.7万元 2023年年内亏损2032.8万元 2024年年内亏损2613.8万元 [8] 招股公司 - 绿茶集团(06831 HK)于5月8日至5月13日招股 拟发售1.68亿股 香港发售占10% 国际发售占90% 另有15%超额配股权 每股发售价7.19港元 每手400股 已于5月16日在港交所挂牌交易 [9] - 宁德时代(03750 HK)于5月12日至15日招股 拟全球发售约1.18亿股H股 香港发售884.21万股 国际发售约1.09亿股 发售价定为263.00港元/股 融资认购倍数近120倍 预计将于5月20日在港交所挂牌交易 [10] - 恒瑞医药(01276 HK)于5月15日至5月20日招股 拟全球发售2.245亿股H股 香港发售占5.5% 国际发售占94.5% 发售价范围每股41.45港元至44.05港元 每手200股H股 预计将于2025年5月23日在联交所买卖 [11] - Mirxes Holding Company Limited(02629 HK)于5月15日至5月20日招股 拟全球发售4662万股 香港发售占10% 国际发售占90% 发售价为每股23.30港元 每手100股 预期将于2025年5月23日在联交所买卖 [12] 上市表现 - 绿茶集团于5月16日登陆港交所 开盘价7.19港元/股 当日报收6.29港元/股 下跌12.52% 收盘总市值约42.36亿港元 [13][14]
传统医疗企业开辟新赛道 转型大健康能否帮助“回血”
搜狐财经· 2025-05-19 00:51
消费医疗市场趋势 - 我国消费者健康意识明显增强,消费医疗潜力巨大,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业态模式不断创新、消费结构持续优化 [1] - 2024年国内医美领域融资额超过10亿元,共30起融资,未受整体创投走势下滑影响 [3] - 截至4月9日,今年已注册9754家医美相关企业,现存超16万家,其中超六成成立于近三年 [2] 企业转型与布局 - 科伦药业决定挺进大健康赛道,旗下川宁生物推出抗衰产品"麦角硫因" [1][6] - 四环医药2024年上半年医美板块收入3.23亿元,同比增长66.4%,占总收入34% [6] - 冠昊生物细胞技术服务收入占比已达10%以上,涉及自体软骨移植、干细胞储存等技术 [6][7] - 和元生物成立子公司和元和美,布局干细胞治疗药物及外泌体CRO/CDMO服务 [8] 技术与创新 - AI技术将加速突破材料研发瓶颈,效果模拟技术替代传统医美咨询,实现"千人千面"精准定制 [3] - AI可分析面部结构、肤质及骨骼,精确模拟术后变化,辅助医生诊断 [3][4] - 外泌体等新兴物质被用于抗衰领域,医疗器械公司悄然布局医美赛道 [2][3] 行业挑战与监管 - 再生医学在医美领域落地较简单,但技术未达真正再生医学水平,存在概念炒作 [4][5] - PRP注射等违规应用频发,需构建全链条监管体系 [5] - 国家药监局发布多项指导原则,规范细胞治疗产业化方向 [8] 业务表现与收入 - 科伦药业2025年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下滑30%和43%,押注抗衰产品 [6] - 川宁生物合成生物学产品收入占比不足1%,远低于生物发酵业务 [6] - 医美业务成为传统医疗企业新增长点,多家公司医美收入占比差距较大 [1][6]
商业秘密|医疗企业利润承压,转型大健康能否让企业迅速“回血”?
第一财经· 2025-05-17 21:46
行业转型趋势 - 医药企业纷纷转型消费医疗和大健康赛道,包括医美、干细胞治疗等业务,以应对传统医疗赛道的内卷和业绩压力 [1][3] - 科伦药业决定挺进大健康赛道,旗下川宁生物布局抗衰产品如"麦角硫因" [1][6][7] - 2024年截至4月上旬,我国新注册医美相关企业接近上万家 [3] 企业案例与业绩表现 - 四环医药2024年上半年医美板块收入3.23亿元,同比增长66.4%,占总收入34%,主要来自肉毒素"乐提葆" [8] - 冠昊生物2024年细胞技术服务收入占比超10%,涉及自体软骨移植、干细胞储存等技术 [8] - 和元生物成立子公司和元和美,布局干细胞治疗药物及外泌体CRO/CDMO服务,医美收入或将在下半年财报披露 [8] - 川宁生物2024年合成生物学产品收入占比不足1%,远低于生物发酵业务 [7] - 科伦药业2025年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下滑30%和43%,正押注抗衰产品 [6] 市场需求与商业化 - 海南干细胞疗养单次花费高达百万元,相关企业盈利丰厚 [1] - 医美行业"来钱快",某医疗器械初创公司拓展医美业务后月入几十万,支撑主营业务运转 [4] - 再生医学在医美领域商业化落地较简单,但当前医美技术未达真正再生医学水平,存在监管擦边球现象 [5] 技术与监管动态 - 再生医学涵盖干细胞疗法、组织工程、基因编辑等领域,终极目标是治疗器官衰竭等难题 [5] - 2024年国家药监局发布多项细胞治疗指导原则,规范产业化方向 [9] - 细胞治疗安全性监管机制仍需完善 [9] 业务拓展模式 - 医药企业转型常见模式包括成立新公司、收购贴牌,结合传统业务优势(生产或营销) [3] - 医疗器械公司拓展医美业务被视为"降维打击",部分企业已取得化妆品和保健食品认证 [3]
【医美专栏】东方妍美赴港冲刺IPO,专注再生医学材料和特医食品!
搜狐财经· 2025-05-16 18:34
公司IPO动态 - 东方妍美于2025年5月12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香港主板IPO上市,建银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为其独家保荐人 [2] - 发行股份类型包括H股,每股定价包含1.0%经纪佣金及多项交易费用 [3] 公司业务与产品线 - 公司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再生医学医疗器械及特医食品的研发、生产和商业化 [4] - 再生医学医疗器械产品线分为再生医学材料注射剂(13款候选产品)和医用敷料及补片(7款已获批) [4][9] - 特医食品产品线已获批2款产品,另有7款在研(含3款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 [7] 核心产品研发进展 - 核心产品XH301(鼻唇沟皱纹治疗)处于注册审评阶段,预计2025年完成,计划提交欧盟CE认证申请 [5][6] - XH305(皮肤暗沉治疗)正在国家药监局注册审评,预计2025年获批 [5][6] - XH321(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治疗)和XH322(乳腺癌术后重建)分别处于注册审评和临床前阶段 [5][9] 财务数据 - 2023年营业收入1288.2万元,2024年增长至1452.0万元 [8] - 2023年研发成本4572.6万元,2024年略降至4495.0万元 [8] - 2023年净亏损6350.1万元,2024年扩大至6938.3万元 [8] 研发管线规划 - 加速推进8款临床或注册阶段候选产品,包括XH301、XH305及6款临床试验阶段产品 [6] - 临床前阶段产品如XH309、XH312、XH306等正加快研发,目标进入临床试验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