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发展理念
icon
搜索文档
这五年,中国为全球发展贡献了什么
新华社· 2025-10-22 08:45
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 - 中国经济在2021年至2024年间年均增长5.5%,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2] - “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再造一个“长三角”经济体量 [2] -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及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 [2] 中国在全球创新中的地位 - 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第34位升至2025年第10位,欧盟委员会创新综合指数显示中国得分较2020年提高31.6个百分点 [3] - 在人工智能、6G、北斗导航、C919大飞机、新能源汽车、第四代核电等领域取得突破 [3] - 跨国企业将中国作为全球研发中心,利用中国市场进行技术快速应用和迭代 [3] 中国对外开放与市场机遇 - 中国已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11万列 [5][6] - 中国给予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额超5000亿美元 [6] - 截至2024年年底,外商累计在华投资设立企业超过123.9万家,实际使用外资规模达20.6万亿元人民币 [6]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与合作 - 中国已与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23个自由贸易协定,并推动建立“金砖+”合作模式 [7] - 在上合组织框架下成立能源、绿色产业、数字经济等合作平台及科技创新等合作中心 [7] - 中国宣布在世贸组织谈判中不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 [7]
金社平:于变局中开新局
人民日报· 2025-10-22 08:30
宏观经济总体表现 -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5.2%,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1]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超3.6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创新指数排名全球第十位 [5] -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小巨人”企业达1.46万家 [5] - 新声半导体公司通过每年投入上亿元研发资金,成功实现高端射频滤波器的自主研发与量产,在国内市场出货量名列前茅 [3] - 中国光伏产业通过技术革新,例如亿晶光电实现吉瓦级TOPCon电池量产,天合光能屡次刷新世界纪录,构筑技术优势 [8] - 推动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跃迁 [5] 绿色发展与能源转型 - 中国为全球提供了80%以上的光伏组件和70%的风电装备 [8] - “十四五”期间,中国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累计为其他国家减少碳排放约41亿吨 [8] - 内蒙古库布其沙漠的光伏项目,仅锡林郭勒盟至江苏泰州的特高压线路每年就可输送超120亿千瓦时绿电 [7] - 中国已成为全球能耗强度下降最快的国家之一,并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9] 对外开放与市场建设 - “十四五”时期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达7087.3亿美元 [12] - 已建立2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已“清零” [12] - 海南自贸港将于12月18日启动全岛封关运作,离岛免税政策有效将外溢消费力引回国内 [11]
思想之光照亮奋进之路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向新境界
新华社· 2025-10-22 08:12
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 题:思想之光照亮奋进之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 展迈向新境界 新华社记者 历史总是在接续奋斗中书写新篇。 即将收官的"十四五",新时代中国在风起潮涌中驶过壮丽的又一程——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开创性 进展、突破性变革、历史性成就。 科学理论的磅礴之力,深刻塑造着一个大国的发展轨迹,指引通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伟大征途。 思想之光照亮奋进之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亿万人民不惧风雨、破浪前行,以无比的勇毅攻坚克 难,以坚定的信心开创未来,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相互激荡、彼此辉映的进程中推动中国不断迈向发展新境界。 (一) 东海之滨,宁波舟山港,岸线上靠满万吨巨轮,桥吊装卸不停。截至9月11日,港口今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000 万标准箱,较去年提前23天,再次刷新历史纪录。 借由海铁联运、江海联运,这个全球年货物吞吐量16连冠的超级大港,已将港口腹地拓展至长江上游,助力畅通 长江黄金水道、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横跨东中西、衔接海陆空的开放型经济走廊 ...
打开高质量发展的新天地——站在“十四五”与“十五五”的交汇点上
经济日报· 2025-10-22 08:03
宏观经济表现 -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4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近135万亿元,年均增长率为6% [3] - 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11.3%提升至17.1%,GDP年均增速接近世界经济年均增速的两倍 [3] - 新时代中国经济展现出“稳”的基础更扎实、“进”的动能更充沛、“新”的特质更鲜明的特点 [3] 发展战略与改革 - 通过贯彻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全面深化改革 [6] -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增强经济韧性 [7] - 通过打通堵点卡点、优化统一大市场运行“软环境”来释放超大规模市场潜力 [8] 创新与科技发展 - 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升至第10位,是10多年来创新力提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3] - 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加速培育新动能,支撑高质量发展 [9] - 通过科技创新突破“卡脖子”问题,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13] 对外开放与国际地位 - 中国全球软实力排名从全球第三上升到第二,首次超过英国 [3] - 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深化投资、贸易、金融、创新等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 [10] - 中国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 [10] 政策实施与治理效能 - 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被视作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战略引擎 [10] - 坚持全国一盘棋的治理思维,以高水平统筹推进高效能治理 [11] - 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在金融、科技、粮食安全等重点领域打好风险防范准备之战 [12][13] 投资与内需战略 - 投资重心追求民生性投资与生产性投资的均衡发展,将14亿多人口的市场势能转化为经济增长动能 [14] - 通过扩大内需战略等一系列国家战略来巩固发展优势,增强发展韧性 [11] - 各地区因地制宜、错位发展,经济大省勇挑大梁,创造性落实决策部署 [15]
打开高质量发展的新天地
经济日报· 2025-10-22 06:28
宏观经济表现 -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4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近135万亿元,年均增长率为6% [2] - 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11.3%提升至17.1%,GDP年均增速接近世界经济年均增速的两倍 [2] -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就业结构改善,民生福祉增进,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2] 发展战略与改革 - 通过贯彻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全面深化改革 [4] -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的稳定性对冲国际循环的不确定性 [5] - 通过打通堵点卡点、优化统一大市场运行环境来释放超大规模市场潜力 [6]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升至第10位,是10多年来创新力提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2] - 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加速培育新动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 [6] - 通过突破“卡脖子”问题,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11] 对外开放与国际地位 - 中国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聚焦制度型开放,深化投资、贸易、金融、创新等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 [8] - 中国全球软实力排名从全球第三上升至第二,首次超过英国 [2] - 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可靠的“动力源”与“稳定器” [2] 重点领域战略布局 - 接续推进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造强国战略、扩大内需战略等一系列国家战略 [9] - 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在金融、科技、粮食安全等重点领域打好防范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 [10][11] - 统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推动民生性投资与生产性投资的均衡发展,将14亿多人口的市场势能转化为经济增长动能 [12]
于变局中开新局
人民日报· 2025-10-22 06:06
同比增长5.2%——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来之不易的5.2%,展现了中国经济的稳健和韧性,增强了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底气。其中,起关键作用 的是新发展理念。 (一)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 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必须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现代化产业 体系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 时代浪潮奔涌,勾勒出中国经济壮阔的航迹。当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风浪与内部转型的挑战交 织,一种深刻的理念变革,正以强大的力量塑造着中国经济的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根据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坚持问题导 向,更加精准地贯彻新发展理念,举措要更加精准务实,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真正实 现高质量发展。"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中国经济航船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的"压舱石"和"动力源",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展现出强大活力与韧性。 越是壮阔的航程,越需要领航的力量。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 ...
打开高质量发展的新天地 ——站在“十四五”与“十五五”的交汇点上
经济日报· 2025-10-22 06:03
宏观经济表现 -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4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近135万亿元,年均增长率为6% [2] - 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11.3%提升至17.1%,GDP年均增速接近世界经济年均增速的两倍 [2] - 新时代中国经济展现出“稳”的基础更扎实、“进”的动能更充沛、“新”的特质更鲜明的特点 [2] 发展战略与政策框架 - 通过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 [4] -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的内在稳定性对冲国际循环的不确定性 [5] - 将高质量发展明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和新时代的硬道理 [7]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升至第10位,是10多年来创新力提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2] - 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新动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 [6] - 只争朝夕突破“卡脖子”问题,不断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11] 市场环境与结构性改革 - 经济领域改革举措改善了市场竞争环境,拓展了发展空间 [2] - 立“显规则”、破“潜规则”,打通堵点卡点以优化统一大市场运行“软环境”,释放超大规模市场潜力 [6] - 投资重心追求民生性投资与生产性投资的均衡发展,将14亿多人口的市场势能转化为经济增长动能 [12] 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 - 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深化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 [8] - 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可靠的“动力源”与“稳定器”,全球软实力排名从第三上升至第二 [2] - 用好全球市场和资源发展自己,同时推动世界共同发展 [8] 区域发展与行业布局 -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经济大省勇挑大梁,其他地区因地制宜、错位发展 [13] - 接续推进制造强国战略、扩大内需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国家战略以增强发展韧性 [9] - 每个地区都有明确的战略定位,通过创造性落实决策部署来筑牢发展基础 [13]
于变局中开新局 ——从发展趋势看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中国经济的活力与韧性
人民日报· 2025-10-22 05:50
同比增长5.2%——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来之不易的5.2%,展现了中国经济的稳健和韧性,增强了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底气。其中,起关键作用 的是新发展理念。 时代浪潮奔涌,勾勒出中国经济壮阔的航迹。当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风浪与内部转型的挑战交 织,一种深刻的理念变革,正以强大的力量塑造着中国经济的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根据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坚持问题导 向,更加精准地贯彻新发展理念,举措要更加精准务实,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真正实 现高质量发展。"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中国经济航船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的"压舱石"和"动力源",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展现出强大活力与韧性。 破局,来自科技自立自强。新声公司每年将上亿元资金投入研发。模拟、流片、测试、分析……当新声 自主研发的滤波器在多项核心性能上实现超越时,整个实验室沸腾了。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新声公司与上游的晶圆厂、下游的封装厂深度绑定,联 合调试工艺、协同优化结构,这颗来之不易的"中国芯",已大规模应用于主流品牌 ...
思想之光照亮奋进之路
上海证券报· 2025-10-22 02:17
经济发展成就 - 中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关口,2025年预计达140万亿元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5] - 中国以年均4.7%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年均5.5%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1.6%,是能耗强度下降最快的国家之一 [10] - 中国稳居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第一制造业大国,货物贸易规模位居全球第一,服务贸易规模居全球第二 [17] - 2021年至2024年中国累计进口消费品7.4万亿元 [17]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 中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发布,高端电子测量仪器领域迎来关键突破 [8] - 第一艘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第一座中国空间站"天宫"全面建成运营,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快速发展 [9] - 每日有2.4万户新设企业,1200多亿元货物进行进出口贸易,每秒超143万GB数据在云端传输,约6000个快递进入寄递渠道 [10] 区域发展与重大工程 - 全长3046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绿色阻沙防护带工程锁边合龙 [2] -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四大区域板块发展优势日益显现 [10] - 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取得新进展,沪苏浙皖围绕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开展合作,推动共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先行区 [23] 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 -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启幕,海南自由贸易港将启动全岛封关运作 [25] - 中国宣布到2035年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 [21] 民生保障与社会发展 - "十四五"期间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5.6亿人次 [14] - 中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 [14]
坚持绿色发展 美丽中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央视新闻· 2025-10-21 21:51
统筹治水,守护一泓清水。金秋的洱海,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海菜花如点点星光散落在湖面。到今年上半年,洱海流域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20座、污水收 集管网5700多公里;云贵川三地携手,打破行政壁垒,共同立法保护长江上游的赤水河,流域水质常年稳定在Ⅱ类以上。 各地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美丽中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眼下是内蒙古防沙治沙秋季造林窗口期。在阿拉善腾格里沙漠,当地抓紧栽种梭梭、花棒等治沙苗木,同时引入无人机运输,治沙效率大幅提升。内蒙古一 半以上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十四五"以来累计造林2202万亩、防沙治沙5000万亩。甘肃依托"三北"工程建设,聚焦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和河西走廊 —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今年5月,一条总长逾380公里、总面积210万亩的环绿洲林带完成锁边闭环。 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造林绿化处处长 石学强: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统筹"防沙、治沙、用沙"协同推 进。进一步深化与周边省区合作交流,把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构筑得更加牢固。 治理大气,保卫一片蓝天。这是从成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