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慧农业
icon
搜索文档
58种热带水果批量进京,从采摘到上架新发地最快仅需72小时
新京报· 2025-10-11 15:47
大会概况与核心主题 - 2025数智农业与服务贸易大会暨第三届新发地农产品博览会于10月11日至13日在北京新发地举行 [1] - 大会主题为“数智引领、产业融通”,集中呈现数字技术与农业全产业链深度融合的最新成果 [1] - 大会设立4大主题展区,吸引约200家企业参展,并举办两场专业推介会 [1]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 - 智慧厨房展厅通过数据化菜谱控制火候,炒菜机器人能在5分钟内完成川湘菜系经典菜品 [1] - 炒菜机器人技术将逐步推广至社区食堂和餐饮企业,实现“产地直供+智慧烹饪” [1] - 智能种植展厅的“智能水培种植舱”实现无土栽培、自动补光浇水,生菜可“摘下即食”,适配家庭狭小空间 [1] 供应链与冷链物流创新 - 依托新发地32万亩海外种植基地,联合冷链物流企业构建从产地到市场的全程温控物流体系 [2] - 泰国山竹、越南榴莲等58种热带水果实现批量进京,从采摘到上架最快仅需72小时 [2] - 通过该物流体系,进口水果价格较传统渠道降低15% [2] 产业合作与投资成果 - 展会期间共达成37项产业链合作,覆盖智慧种植、数字仓储等领域,总投资额超12亿元 [2] - 新发地市场与北京种业之都、中华财险、丰台区餐饮协会等达成产业合作,并与8家金融机构签订服务贸易协议 [2] - 博彦科技、北水嘉伦等企业分别就技术合作与冷链物流达成合作,打通从产地到餐桌的全链条资源 [2] 特色农产品与数字化平台 - 开幕式上集中展示了来自8个省份的特色农产品,包括山西隰县玉露香梨、河北赞皇大枣、海南椰子等 [1] - 公司正推动建设覆盖330万亩种植基地的数字化平台,为每棵蔬菜提供“数字身份证” [2]
秋收时节秋雨绵绵 各地抢收抢烘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11 09:43
眼下,安徽省太湖县40万亩水稻开镰收获,当地全力做好秋粮丰收各项服务保障工作。正值秋粮收获关键期,山东德州采取边抢收、边烘干的办法,保障秋 粮收获。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因连续降雨天气收割机无法收割作业,当地进行人工采收,避免制种玉米穗出现霉变。新疆阿克苏地区的冬小麦开播。 包片服务网格管理 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在安徽省太湖县徐桥镇种粮大户喻小良的稻田里,两台收割机开足马力,收割、脱粒一气呵成。今年,喻小良跟着合作社一起集中育秧并使用机械化作业, 水稻产量提升了10%以上。 徐桥镇种粮大户 喻小良:今年我家种了500亩水稻。目前抓住晴好天气进行抢收,两台机器每天大概能收80亩左右,力争1个星期收割完毕。 为做好秋粮抢收保障,徐桥镇实行干部包片服务网格化管理,协调相关企业,形成"收割—转运—烘干—技术保障"无缝衔接的作业链条。目前,全县超过30 家重点粮食生产和烘干企业正开足马力为农户服务。 徐桥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石祖罕:我们通过开展优质水稻高产竞赛,以真金白银提高种植户的积极性。同时积极加强粮食生产企业和烘干企业的 建设力度,解决种植户的后顾之忧。 秋粮收获遇降雨 宁津县时集镇益仓为农服务中心负责人 王玉 ...
奋进的河南——决胜“十四五”·“农”墨重彩卷丨智慧农业如何迭代
河南日报· 2025-10-10 07:40
政策与战略布局 - 河南省锚定建设农业强省目标,将智慧农业纳入发展核心,重点推动"人工智能+农业"和"数据要素×现代农业" [1] - 2025中国(河南)—东盟粮农合作发展大会将以"数智赋能粮农合作,创新驱动区域发展"为主题,推动农业科技协作 [1] 智慧育种技术 - 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利用植物CT扫描仪等AI设备,精准捕捉小麦腹沟深浅、花生果壳厚度等微观性状,实现高效信息采集 [2] - AI技术赋能表型采集和育种决策,推动传统育种向智慧育种转型 [3] - 河南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超过45% [1] 智能农业装备与应用 - 5G+移动智控水肥一体机整合灌溉、施肥等系统,实现节水30%、节肥15%、降低人工成本60%以上,并助力作物增产约10% [4] - 该水肥一体机在河南地区已投入使用1万多台,成为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的重要装备 [4] - 无人驾驶播种机、智慧大屏、农机云平台等智能装备广泛应用,推动河南农业进入智慧种地新阶段 [4] 粮食收储智能化 - 中央储备粮郑州直属库通过智慧监管系统实现"主动预警",3D动态"粮情地图"以绿、黄、红光点标示粮情状态 [5] - 智慧粮库体系融合业务信息系统、智能化管控平台与粮情检测系统,实现全流程可追溯、可管控的智能化管理 [5] 全链条智慧农业体系 - 河南省以数字化为纽带,构建覆盖从实验室育种到田间种植再到收储环节的全链条智慧农业体系 [5] - 智慧农业体系为中原粮仓注入科技动能,并与东盟发展需求结合,开创互利共赢的粮农合作新前景 [6]
人保财险高淳:党建共建聚合力 气象科普润童心 。
江南时报· 2025-10-09 21:08
此次参与活动的儿童多数来自蟹农家庭,这次体验不仅使他们直观感受到父母从事的产业与科技、金融 的紧密联系,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科学种子,勾勒出智慧农业的美好未来。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是高 淳区"气象+保险+教育"跨界合作模式的一次有益尝试,更是我司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 融合,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体现。通过党建共建平台,双方有效整合资源,放大服务效 应,不仅为留守儿童送去了温暖与知识,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热爱,也进一步提升了社会各界对气象防 灾减灾和农业保险重要性的认识,彰显了人保在服务民生、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品牌形象与责任担 当。 江南时报讯 近日,在全国科普月活动深入开展之际,人保财险高淳支公司与高淳区气象局紧密协 作,以党建共建为纽带,成功参与策划并承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气象科普进乡村"主题研学活动。此次 活动面向高淳博爱小学的40余名留守儿童,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反响和良好的教育效果。 活动当天,孩子们在气象专家与高淳公司农险部业务骨干的联合引导下,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气象与农 业保险探索之旅。气象专家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和实物模型,为孩子们讲解了《河蟹的一生》,特别是 温度等气象因素如何影响 ...
行进中国·创新发展这5年 一条产业链背后的创新发展之路
人民网· 2025-10-09 14:36
文章核心观点 - 新发展理念指引高质量发展,创新作为第一动力,通过“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培育“链主”企业,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1] 建链:AI驱动智能制造 - 思谋科技利用工业多模态大模型Industry GPT,实现从单一场景技术试点到工业全链路核心环节的打通,用AI重构工业智能逻辑 [2] - 工业AI大模型整合多领域知识,实现生产全流程感知,成为智能制造核心驱动力,技术突破为制造业“造火种” [2] - 技术创新是建链根基,吸引世界光学巨头关注,稳固生长产业集群链条 [3] 补链:新材料国产化突破 - 山东创新集团攻克“以铝代铜”全球性难题,在微观结构调控和热处理工艺上取得突破,研发出超强高导铝合金线缆 [4] - 实现特高压输电、新能源、大数据中心等重大工程核心材料的国产化替代,保障供应链自主可控 [5] - 国产化使成本降低、交货周期大幅缩短,按需交付价低质优产品,企业从供应商转变为客户战略合作伙伴 [6][7] 延链:智慧农业增值 - 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利用激光雷达、高光谱相机及传感器,对育种材料实时“体检”,结合大数据与算法开辟智慧育种新赛道 [8] - 农业从单一种植向全链条竞赛延伸,农民因优质优价“愿意种”、智慧农业“种得好”、全链条增值“能增收” [8] - 例如种植“彩虹西瓜”甜度个头有标准,一斤能多卖两、三块钱,种植户分享产业发展红利 [8] 强链:医疗产业链效能提升 - 阿迈特医疗通过多轴3D打印平台一次成型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体现医疗器械创新突破 [9] - 强链关键在于打通供应链与价值链堵点,让合作伙伴“跑得更快”减少内耗,“跑得更稳”应对风险 [9] - 全链条效能提升和成本控制使创新支架临床售价下降,让老百姓用得上、用得起,体现产业链现代化民生温度 [9]
中原粮仓怎样更稳
河南日报· 2025-10-09 07:26
行业核心观点 - 河南作为中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正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科技创新和储销体系升级,强化其农业优势,并积极拓展与东盟的粮农全产业链合作,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 [1][6] 良田建设与管理 - 通过针对性改造(如土壤改良和智慧农业系统),将中低产田升级为高产田,例如西平县老王坡10万亩砂姜黑土农田亩产小麦超1300斤 [2] - 创新“投融建运管”五位一体模式,整合政府资金与社会资本,解决高标准农田“重建轻管”问题,今年夏粮生产依托高标准农田完成1.14亿亩次抗旱浇灌,实现总产750.01亿斤 [2] - 秋作物抗旱浇灌达1.24亿亩次,为全年粮食生产提供坚实保障 [2] 科技创新与种业发展 -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中心库容达50万份,新收集种质资源7565份,为品种选育奠定基础,培育良种繁育基地31个,小麦供种能力占全国2/5 [3] - 全国推广面积前十的小麦、玉米、花生品种中,河南选育品种占一半,例如新麦58在倒春寒中表现抗逆,亩产达1100斤,比普通品种多收100斤 [3] - 农机总动力达1.1亿千瓦,小麦玉米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智能农机在今年秋粮干旱期完成1.24亿亩次抗旱浇灌 [3] - 预计“十四五”末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将突破67%,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7%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0%以上 [3] 储销体系与品牌建设 - 智慧粮仓应用内环流控温、氮气气调等技术,粮食储存3年品质不减,损耗率控制在0.3%以下,远低于国家标准 [4] - 2025年新麦上市后价格低位运行,河南率先启动小麦托市收购,通过政务平台公布收储库点等措施快速释放挺价信号,避免谷贱伤农 [4] - 构建“豫农优品”、“美豫粮油”等农业公用品牌矩阵,带动粮油企业拓宽市场,在粮食交易大会上通过产销对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 [4][5] 与东盟的粮农合作 - 河南与东盟合作从农产品贸易拓展至技术交流、合作园区建设等多层面,2024年合作大会促成33家企业签约,金额逾百亿元 [6] - 2024年河南对东盟农产品出口额达6.4亿美元,占全省农产品总出口额的30%,东盟正成为河南农业“出海”热门地 [6] - 行业持续推动农业贸易向全产业链升级,构建“优品进豫、豫品出海”双向通道,为双方战略伙伴关系注入新动力 [6]
AI如何“赋能”农业:自动浇水施肥,高温自动降温|“长假走中国·AI探热度”系列报道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09 01:00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陈晴摄 记者手记:期待农户与企业收获更多科技"果实" 这个国庆中秋长假,高温天气再次"返场",武汉仿佛"一夜回到夏天"。10月6日,武汉市甚至发布了高 温黄色预警。天气这么反常,地里的庄稼会不会"吃不消"? 10月7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探访了位于武汉市岱家山科创城的武汉四信智农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武汉四信智农")。采访中了解到,这是一家今年刚成立的新公司。团队之前在智慧水利领 域积累了多年经验,之所以选择进入农业赛道,正是看中了这一领域的广阔前景和当前的政策支持力 度,特别是国家对智慧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大力扶持。 武汉四信智农工作人员介绍,如今AI(人工智能)已经广泛应用于智慧农业的各个环节,比如气象监 测、虫情监测、苗情监测、土壤墒情监测、精准施肥、精准灌溉等。可以说,传统农业现在也能用上一 整套AI信息化解决方案。 以浇水和施肥为例,通过智能化水肥一体机自动灌溉系统,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土壤的肥力和温湿度。 一旦土壤湿度低于60%~70%,系统就会自动启动水肥一体机,及时进行浇水施肥。这样一来,就省去 了传统方式中人工测量,再手动操作的麻烦。 面对高温天气,AI同样有办法。比 ...
AI如何“赋能”农业:自动浇水施肥,高温自动降温|“长假走中国•AI探热度”系列报道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08 18:16
每经记者|陈晴 每经编辑|董兴生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记者手记:期待农户与企业收获更多科技"果实" 10月7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探访了位于武汉市岱家山科创城的武汉四信智农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四信智农")。采访中了解 到,这是一家今年刚成立的新公司。团队之前在智慧水利领域积累了多年经验,之所以选择进入农业赛道,正是看中了这一领域的广阔前景和当前 的政策支持力度,特别是国家对智慧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大力扶持。 在政策的支持下,智慧农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但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行业,农业的智能化转型依然道阻且长。 在采访中,记者也感受到,一家初创企业要想在这片领域扎根成长,并不容易。一个细节可见一斑:尽管从事智慧农业业务,该公司的试验场地却 十分有限。目前,他们只能通过在办公区周围的走道上摆放泡沫箱、种植植物,来进行初步试验。 武汉四信智农工作人员介绍,如今AI(人工智能)已经广泛应用于智慧农业的各个环节,比如气象监测、虫情监测、苗情监测、土壤墒情监测、精 准施肥、精准灌溉等。可以说,传统农业现在也能用上一整套AI信息化解决方案。 以浇水和施肥为例,通过智能化水肥一体机自动灌溉系统,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土壤的 ...
“智慧三场”引领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新浪财经· 2025-10-08 10:43
"千里眼管田" 打工种地两不误 "以前种玉米,最怕病虫害找上门。有时候叶子发黄,分不清是缺水还是生虫,等折腾明白,庄稼早就 受了损。现在有了'AI植保员',手机一拍就知道问题在哪,按'药方'防治,今年玉米亩产比去年多了近 200斤!"村民迟凤娇拿着刚收割的玉米,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 在智慧大田的赋能下,李家村的农田仿佛装上了"天眼"和"触手",农作物病虫害识别效率较传统人工提 升了10倍以上。依托黑龙江联通联合中国农业大学研发的"农业病虫害防治智能体",以及田间部署的气 象站、虫情测报仪、智能灌溉阀门等物联网设备,农户可实时掌握作物生长状态:土壤墒情不足时,智 能灌溉系统自动补水;虫情测报仪监测到害虫踪迹,系统会第一时间推送防治建议。数据显示,智慧大 田覆盖区域的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了15%~20%,农产品优质率提升至95%以上,既降低了农 户的种植成本,又保障了农产品的生态安全。 更让村民们拍手称快的是,"千里眼管田"成为了现实。即便远在他乡打工,点开手机APP,自家田地的 苗情、墒情便一目了然。指尖轻触,灌溉设备应声启动。"农忙时节再也不用火急火燎往回赶了!"村民 李建国的话语里透着轻松,"手机上点 ...
听见丰收丨稻田里的丰收“密码”
央广网· 2025-10-07 09:06
公司运营与战略 - 公司创始人孙宏飞为35岁“90后”新农人,于2014年放弃稳定工作返乡创业,创办生态农业公司并致力于引入先进农业技术和设备超过十年 [1] - 公司运营涵盖从智能收割到智能化粮食烘干的完整产业链,粮食烘干厂距离稻田约三公里 [1] - 公司采用数据驱动管理模式,通过手机应用和粮食交易信息平台实时获取数据显示和交易公告,以取代经验驱动 [1][2][3] 技术与设备应用 - 公司使用智能收割机,可自动作业并显示实时数据,包括收割面积(例如969亩)、总重量、收益、经纬度及每日作业量 [1] - 智能收割机具备自动脱粒、筛选功能,能将稻谷输送至收割仓,同时将秸秆粉碎还田 [1] - 公司应用无人机进行一键启航、自动建模和自动飞行作业,手机端可显示飞行数量、药液等全部数据模型 [1] 行业发展与前景 - 智慧农业在数据驱动管理模式下发展前景愈发清晰 [3] - 农业现代化转型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得以推动 [1] - 本季水稻丰产为公司谋划明年丰收提供了更强信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