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霸权

搜索文档
德银警告:市场严重低估特朗普“炒掉”鲍威尔的风险,美元恐暴跌4%
环球网· 2025-07-13 11:11
美联储独立性面临挑战 - 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开施压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要求其辞职 若指控属实鲍威尔应"立即辞职" [1] - 特朗普长期批评鲍威尔并施压大幅降息 暗示可能在2028年任期结束前提名继任者 [1] - 市场对鲍威尔被免职概率定价"非常低" 博彩平台显示概率不到20% 美元汇率保持稳定 [1] 潜在市场冲击 - 德银预测若鲍威尔被迫离职 美元贸易加权指数24小时内可能暴跌3%-4% [2] - 美国固定收益市场将面临收益率急剧上行30-40个基点的抛售压力 [2] - 荷兰国际集团认为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将急剧陡峭化 传统避险货币如欧元、日元和瑞士法郎可能受益 [4] 结构性风险 - 鲍威尔被迫离职将破坏美联储独立性 被视为美国金融体系稳定的基石 [2] - 投资者可能将此类事件解读为对美联储独立性的直接冲击 影响将远超美国国境 [2] - 美国经济处于"非常脆弱的外部融资地位" 市场动荡存在急剧放大风险 [5] 连锁反应 - 美联储独立性受损、通胀预期升温、利率前景混乱形成"有毒组合" [5] - 市场低估风险与潜在冲击严重性之间形成危险断层线 [5] - 全球金融体系赖以稳定的核心机制已出现裂痕 [5][6]
特朗普把关税当武器,多国硬刚,美国霸权的裂痕越来越大
搜狐财经· 2025-07-13 10:56
贸易战与关税政策 - 特朗普政府对巴西商品征收50%关税,理由是"贸易逆差"和"政治迫害",但实际美国对巴西长期保持贸易顺差,2024年达68亿美元,2025年第一季度达6.53亿美元,15年累计顺差高达4100亿美元 [1] - 特朗普宣布对全球120个国家统一征收关税,日本、韩国面临25%关税,泰国、柬埔寨达36%,越南关税从11%骤升至20%,加拿大面临35%关税 [7] - 全球市场因关税政策剧烈震荡,越南谴责美国"背信弃义",日本首相表示"遗憾、不接受" [7] 政治干预与内政干涉 - 特朗普政府利用关税干预巴西内政,要求巴西政府"停止对前总统博索纳罗的政治迫害",直接越过巴西司法主权 [3] - 博索纳罗因其极端民粹主义和对民主制度的破坏面临司法调查,特朗普为其站台加剧巴西国内政治分裂 [3] - 博索纳罗支持者公开感谢美国支持,称其为巴西"真正的朋友" [5] 全球反应与多边合作 - 巴西总统卢拉退回特朗普信件并召见美国代办,表示"巴西不会接受任何人的控制" [1] - 东盟外长会一致反对单边关税,马来西亚总理表示"东盟必须选择捍卫规则" [7] - 东盟签署《区域内经济互助备忘录》,目标未来三年内部贸易增长45%,减少对美元结算依赖 [10] 美元霸权与金融影响 - 美元指数2025年上半年暴跌11%,创1973年以来最差表现 [10] - 关税大战导致美元外循环断裂,美债需求下降14%,美联储被迫大量买入美债加剧通胀预期 [10] - 各国推动去美元化,采用本币结算和区域货币联盟,美国财长向中国求助希望扩大合作 [10] 国际信誉与战略失效 - 特朗普"先威胁再退让"策略失效,各国展现强硬姿态,长期盟友对其失去信任 [9] - 美国国际信誉崩塌,威胁手段不再有效,全球进入"后美国霸权时代" [12] - 全球贸易转向多极博弈和自主贸易新格局,关税风暴仅是开始 [12]
美联储总部翻修花了179亿后,特朗普大动作调查!要扳倒鲍威尔?
搜狐财经· 2025-07-12 17:49
美联储办公室装修费用争议 - 美联储翻修办公室花费25亿美元(约179亿人民币),引发白宫调查[1] - 白宫预算局长沃特指责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挥霍纳税人资金推动总部浮夸翻新[8] - 美国智库联邦金融分析公司认为调查实质是为鲍威尔"管理失职"找实锤[5] 特朗普与鲍威尔的货币政策博弈 - 特朗普长期公开批评鲍威尔降息力度不足但遭其坚持不松口[4] - 2020年鲍威尔顶住降息压力执政四年2024年拜登破例让其连任至2026年[8] - 装修费调查被解读为特朗普试图通过非货币政策手段施压利率决策[10] 市场与制度影响 - 华尔街分析师警告鲍威尔若下台将引发美股剧烈震荡[6] - 民主党议员沃伦强调动摇美联储独立性将损害美元霸权根基[6] - 最高法院判例显示总统无权随意撤换美联储官员[6] - 外交关系协会专家指出鲍威尔因装修费下台将改写金融史[12] 政治角力升级 - 特朗普2018年亲自提拔鲍威尔但双方矛盾在2024年大选年激化[8] - 白宫调查组已进驻美联储装修费成为政治博弈新焦点[12] - 事件暴露特朗普试图通过行政手段干预货币政策但面临法律和市场双重阻力[6][12]
不只经济衰退,崩溃还将改变一代人
海豚投研· 2025-07-12 16:20
世代经济转变 - 当前处于现代历史上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债务积累、社会分裂、地缘政治紧张及货币体系崩溃等力量正在汇聚,将改变一代人的经济格局 [3] - 历史上债务积累、自我膨胀及不可持续的过程有固有节奏,经济乐观时期人们和政府往往超支借贷,持续增长幻觉推动过度行为 [3] - 债务若使用得当是创造财富和推动创新的工具,但当债务增速超过收入和生产力时,偿还债务会对收入构成沉重负担,最终循环无法持续 [3] 债务周期与不可持续增长 - 低利率导致借款人自满并承担更多杠杆,利率上升时累积债务成本急剧上升,系统脆弱性增加 [5] - 债务推动支出、增长及资产价格膨胀,但收益基于杠杆而非基本面,杠杆解除过程缓慢且痛苦,对经济构成下行压力 [5] - 政策应对如降息、量化宽松和财政刺激可能扭曲市场机制,加剧不平等并增加公共债务依赖 [6][7] 内部裂痕:社会与政治分歧 - 社会内部瓦解往往始于富人与穷人、城乡、左右翼等紧张关系,经济不平等和政治功能失调加剧社会怨恨 [9] - 社会信任侵蚀导致社会契约破裂,民粹主义兴起,政治僵化使处理实际问题如债务和教育变得困难 [9][10] - 内部分歧削弱国家应对外部挑战的能力,全球竞争力下降,政策应对因争议而瘫痪 [10][11] 地缘政治解构与冷战2.0 - 全球秩序重塑过程中,旧全球化模式解体,国家间信任崩溃导致合作减少,战略分歧主要在西方与中国之间 [13] - 供应链安全优先于效率,制造业回流或转移至友好国家,技术竞争围绕AI、5G等关键领域加剧 [13][14] - 金融领域重组表现为各国减少对美元依赖,能源和资源安全成为战略焦点,军事投入增加以应对战略紧张 [14][15] 美元霸权与货币秩序裂痕 - 货币体系建立在信任基础上,当财政和货币政策管理不善时,信心动摇导致体系裂痕 [18] - 美元霸权因高财政赤字、债务货币化及宽松政策依赖而受到挑战,各国加速开发替代方案如本地货币结算和黄金储备 [18][19] - 制裁和地缘政治紧张推动构建平行金融结构,美元主导地位面临不确定性,货币秩序过渡伴随波动和痛苦 [20][21] 下一阶段:痛苦还是重塑 - 风险与机会并存,过度自信或规避风险均有害,多元化是平衡风险与机会的最可靠工具 [23][24] - 宏观波动上升时期需理解结构性力量,构建适应系统而非押注单一观点,为多种结果做准备 [24][25] - 企业和个人需保持纪律性和长期思考,在不确定性中捕捉机会并构建韧性 [25][26] 最后思考:如何准备 - 世代性转变可通过智能合作和结构性改革打破周期,理解力量并果断行动者可塑造新时代 [28]
从《广场协议》到“海湖庄园协议”:美式重构再次启动
新京报· 2025-07-12 15:36
广场协议与海湖庄园协议背景 - 40年前《广场协议》通过美元贬值显著缓解美国贸易逆差,同时导致日本资产泡沫累积[1] - 2024年"海湖庄园协议"提出高关税、美元贬值、债务置换与多边货币谈判等组合手段,被称为"广场协议2.0"[1] 协议核心特征 - 金融联盟+数字货币+资产锚定体系构成美元霸权新延展路径,美国试图通过美元资产、黄金、数字美元组合重建资本市场控制力[8][13] - 协议体现"霸凌式"强制性特征,包含贸易、汇率、债务与安全的一揽子安排,形成对其他国家的全面制度性渗透[4][14] 制度性输出风险 - 美国正构建可复用的制度性谈判模板,通过协议框架固化其制度优势,未来可能用于对华及其他经济体施压[5][7] - 美元霸权从金融优势转向规则优势,通过协议输出可复制的全球制度架构以锁定他国操作空间[5][13] 中国应对策略 - 需在绿色金融、数字资产、跨境支付等领域建立"技术-制度-信任"完整链条,人民币国际化需突破市场选择逻辑[15] - 应联合金砖国家、RCEP成员等建立制度性同盟,推动"人民币+"国际结算机制并利用央行数字货币技术塑造共识平台[18] - 需主动参与全球金融议程设置,提升制度设计主导性,避免在新规则体系中被边缘化[18]
美元霸权崩塌前夜?三大致命利空,或终结美元时代
搜狐财经· 2025-07-10 09:39
美元指数表现 - 2025年前六个月ICE美元指数出现11%的断崖式下跌,创下尼克松时代以来最差半年表现 [1] - 美元指数的暴跌可能成为美元霸权衰落的转折点,华尔街分析师找不到更惨烈的历史下跌记录 [1] 外汇市场动态 - 外国投资者正疯狂对冲美元风险敞口,反映出全球资本对美国资产的集体焦虑 [3] - 美元与美股同步疲软打破了以往"双牛"格局下国际资本放弃对冲策略的惯性思维 [3] - 外汇对冲行为形成自我强化循环,抛售美元头寸加剧美元跌势 [3] 美联储政策预期 - 市场确信美联储将在9月降息,尽管特朗普政府实施半年关税政策但通胀仍保持温和 [3] - 美联储相比其他主要央行拥有更大降息空间,可能开启追赶式降息 [3] - 欧洲央行已降息150个基点,若美联储跟进可能导致美元利差优势快速坍塌 [3] 政治因素影响 - 特朗普政府涉嫌将汇率作为"非关税贸易壁垒"的核心工具 [5] - 标普500成分股40%营收来自海外,弱美元政策获得美国商业巨头默许 [5] - 政府与企业形成共谋,推动美元走向"竞争性贬值"的危险赛道 [5] 历史对比与市场预期 - 当前美元指数11%的跌幅可能重复1973年"尼克松冲击"的剧本 [5] - 全球投资者质疑美元避险属性,形成"越是缺乏避险买盘支撑就越脆弱"的死亡螺旋 [5] -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利率期货显示市场押注美联储将落后于全球宽松浪潮 [6] 系统性风险 - 美元贬值完美风暴由技术性回调、集体对冲行为和政治市场合力三个维度构成 [8] - 当前危机是美元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信用透支的必然结果 [8] - 美国可能正在失去比关税更重要的全球对美元的信仰 [8]
复旦大学朱杰进:稳定币可能削弱SWIFT体系和美元霸权
搜狐财经· 2025-07-10 08:49
美元霸权与稳定币 - 美元霸权始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凭借实力与虚力匹配支撑国际货币秩序 [1][2] - 1971年尼克松冲击后,美元脱离黄金锚定,但依靠SWIFT系统网络效应和国际治理体系授权延续霸权 [1][2] - 美国推动稳定币发展可能削弱SWIFT体系和美元传统优势,存在自毁长城风险 [1][3] 稳定币对跨境支付的影响 - 稳定币借助区块链技术构建跨境支付系统,削弱美国在传统货币阶段的霸权优势 [3] - 在稳定币阶段,数字货币多元发展导致美国不占核心地位,SWIFT系统网络效应被削弱 [8][9] - 美国稳定币法案优先考虑国内债务问题,推动私人部门购买数字资产而非巩固国际霸权 [3] 替代SWIFT系统的尝试 - 俄罗斯开发SPFS系统,截至2024年1月有20个国家550家金融机构加入 [5][6] - 伊朗启动SEPAM系统,2023年与俄罗斯SPFS系统对接以规避制裁 [5][6] - 中国CIPS系统与SWIFT互补并行,通过合作备忘录接入SWIFT全球用户群 [7] 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项目 - 中国香港与泰国启动mBridge项目,2021年测试交易额超20亿元人民币 [8] - 2022年mBridge完成164笔真实交易,总额超1.5亿元人民币 [8] - 新加坡Ubin、加拿大Jasper、欧洲Stella等项目快速发展,形成多元竞争格局 [8] 传统货币与稳定币阶段对比 - 传统货币阶段美元及SWIFT霸权稳固,依赖11000家金融机构的网络效应 [3][9] - 稳定币阶段数字货币百花齐放,美国霸权地位因网络效应削弱面临挑战 [8][9]
美国疯狂收割全球,为什么唯独割不动中国?
搜狐财经· 2025-07-09 13:07
美元全球主导地位的形成与维持 - 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常超40%,是全球贸易的核心支柱[1] -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与黄金挂钩(35美元/盎司),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奠定其主导地位[6] - 1973年石油美元体系建立,美元成为全球石油交易唯一结算货币[7] 美国经济霸权的运作机制 - 通过发行国债实现债务循环,2022年债务规模达三十多万亿美元[8] - 美联储加息降息周期引发新兴市场资本流动,导致资产价格波动后低价收购[8] - 利用美元特权直接购买他国资源或资产,转移全球财富[10] 历史案例中的财富收割模式 - 7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由美国加息政策引发[10] - 1985年《广场协议》导致日本经济泡沫破裂[10] -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冲击韩国、泰国等东亚国家[10] 中国对美元霸权的抗风险能力 - 封闭金融市场和庞大制造业体系使其难以被收割[13] - 全球供应链关键地位使美国制裁效果有限[13] - 军事实力与战略自主性限制美国经济手段有效性[13] 美元体系面临的长期挑战 - 全球制造业崛起加速美国经济"空心化"[15] - 欧元和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份额持续扩大[11] - 历史规律显示霸权货币地位平均78年更替(美元已主导78年)[4][11]
8月1日起加税,特朗普对全球下通牒,却区别对待中国,已连退三步
搜狐财经· 2025-07-09 12:25
人民币国际化进展 - 2024年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处理金额达175.49万亿元,同比飙升42.6%,覆盖全球1683家金融机构,形成独立于SWIFT的清算网络 [3] - 中国央行与40国签署4.46万亿元本币互换协议,构建"绕开自由兑换"的直达结算通道 [3] - 2024年中国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64.1万亿元,其中资本项占比74.5%,主要用于企业海外投资 [5] 人民币国际化新模式 - 中资企业对外投资时近五成企业人民币使用比例超20%,形成"用人民币在海外采购中国制造"的循环模式 [5] - 数字人民币试点扩展至全球129国,单日交易峰值破万亿元,"稀土专用人民币稳定币"方案探索资源绑定货币新模式 [9] - 粤港澳大湾区试点本外币一体化账户,东盟国家通过CIPS实现实时跨境支付 [9] 美元地位变化 - 美元指数经历1973年以来最惨淡的上半年表现,半年内下滑近11% [1] - 美国36万亿美元国债与2023年1.7万亿美元财政赤字持续损耗全球信任 [7] - 沙特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从70%骤降至55%,俄罗斯外汇储备中人民币占比飙升至30% [3][7] 国际金融格局变化 - 金砖国家新增成员国占全球GDP的36%,推动内部本币结算机制冲击美元贸易定价权 [7] - 跨境供应链金融通过"商业保理+出口信用保险"模式,带动人民币在产业链扎根 [7] - 人民币在东南亚、中东、拉美培育新的货币结算生态,跨境贸易结算占比达5.8% [9]
中欧对美元地位提出质疑,美财长急眼:人民币不能交易,别想上位
搜狐财经· 2025-07-09 11:02
7月3日,面对中欧政策制定者今年对美元地位提出质疑,认为全球金融体系要经历变革,摆脱长期依赖美元的情况。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接受彭博社采访时 明显是急眼了,他说:"想让人民币上位,成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实为谬误。它们是不可自由兑换的货币,要如何成为储备货币?"贝森特说出这番话的背景 是,美元指数今年上半年11%的跌幅如同一道刺眼的伤口——这是自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最惨烈的半年表现。 人民币国际化选择了一条与美元截然不同的道路。在岸与离岸市场人民币价差若走阔,可能引发套利冲击,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守住不发生系统 性风险底线",资本账户开放必须与经济需求匹配;同时,在与俄罗斯、中东的能源贸易中推进人民币结算,沙特石油人民币定价机制已覆盖15%的原油交 易,直击石油美元命门。 另外,数字人民币为跨境支付提供新解决方案,其可编程性与跨境试点,正绕开传统资本管制障碍。美元霸权根基的三大支柱已现裂痕。经济上,美国贸易 逆差持续50年,2023年仍达7730亿美元,迫使美国不断向外国借债;制度优越性上,技术移民收紧、法治不确定性上升,削弱了全球资本对美国的信心;地 缘政治方面,特朗普对北约的消极态度,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