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
搜索文档
风吹麦浪起 再上神禾塬——陕西西安夏收见闻
新华社· 2025-06-08 07:14
农业技术应用 - 神禾塬麦田采用高质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种植方式,成为陕西省粮食(小麦)绿色高产高效行动示范区 [1] - 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布设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实现精准控水、及时灌溉、节约用水,包括高杆喷灌、地埋伸缩式喷灌等7种技术模式 [2] - 数字化、智能化设备如大型节水喷灌机在田间生产中的及时应用,确保粮食生产稳定 [3] 小麦产量与品质 - 神禾塬麦田小麦亩产达1200斤以上,局地1400斤,较往年1100斤的亩产增幅明显 [2] - 优质、高产、抗病品种如西农733、长丰2112获得亩穗数45万株以上、穗粒数超40个、千粒重超40克的优异表现 [2] - 小麦籽粒黄亮、颗颗饱满,品质为种植者十几年来未见 [2] 农业生产规模 - 神禾塬麦田面积超2.2万亩 [1] - 2025年长安全区小麦应收面积近25万亩 [3] - 大规模机收作业正在全区范围内展开,夏收后将进行玉米、水稻、大豆等秋粮作物的大规模播种 [3] 农业管理理念 - 耕作、种植、管理、收获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每个环节增产一小步,就能获得粮食增产的一大步 [3] - 以产量更高、品质更优、效益更好为目标,持续总结经验改进种植方式 [3] - 在绿色高产高效行动示范区建设的带动下,粮食生产常年保持稳定 [3]
甘肃做好水文章浇灌丰产田
经济日报· 2025-06-08 05:57
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 - 甘肃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将耕地分为节水灌溉区和旱作农业区两大区域,粮食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1200万吨以上 [1] - "小块变大块"模式使土地成片化,凉州区韩佐村6048亩耕地通过建设后灌溉成本从每亩230元降至160元 [2] - 凉州区建成76.05万亩高效节水农田,年节水7605万立方米,可新增灌溉面积25.35万亩,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2 [3] - 古浪县新建大型调蓄水池10座(2300万立方米)及塘坝160座(760万立方米) [3] 技术创新与节水增粮 - 自主研发小麦宽幅匀播浅埋滴灌技术,实现亩均节水150立方米、增粮75公斤,已在20多个县推广100万亩以上 [3] - 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实现亩均增产9%,节水21%、节肥9.9%、节药12%、省工38.8% [4] - 全省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高标准农田848万亩,推动传统灌溉向现代节水农业转型 [4] 山地农田改造与生态保护 - 陇西县通过梯田建设将水引至300米高山,实现机械作业并节省人力成本 [5] - 定西市将"三跑田"改造为"三保田",通过平田整地实现蓄水保墒,山区亩产翻番 [6] - 配套排水系统解决暴雨积水问题,如成县折庄村坡地修渠后避免庄稼被冲毁 [6] 智慧农业与精准灌溉 - 永昌县3800亩智慧农田配备土壤监测设备,实现手机远程控制水肥一体化灌溉 [8] - 金昌市智能化灌溉系统覆盖9000亩耕地,农民可通过手机完成精准控水施肥 [9] - 甘肃省财政投入1.5亿元支持8个县开展20万亩水肥一体智能化改造,运用物联网和5G技术提升资源利用率 [9]
共享晒粮点、快速烘干 、24小时为农服务 各地推出暖心举措服务夏收
央视网· 2025-06-06 10:53
夏粮收割进度 - 截至6月5日全国夏粮小麦已收获1.82亿亩总体进度过半 [1] - 江苏阜宁高标准农田通过基础设施配套使夏收效率提升40% [3] - 河北省3300多万亩冬小麦即将由南向北展开大规模机收邯郸大名县82.95万亩小麦已开镰预计6月7日大规模机收 [3] 农业生产模式创新 - 宿迁推行"村党组织+供销社+农户"土地全程托管服务覆盖耕、种、管、收、售环节每亩节约成本约50元 [3] - 山东德州武城开放800多个"共享晒粮点"包括政府大院和文化广场 [8] - 浙江安吉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配备12台电气化烘干机组日处理能力达210吨并开通24小时夏收绿色通道 [8] 高标准农田技术应用 - 河南新乡获嘉县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带技术实现播种后1小时内灌溉确保出苗率 [5] - 麦秸全田覆盖技术可保墒并减少杂草 [5] - 江苏苏州张家港引入4台空气源热泵电烘干设备推动粮食烘干机械化绿色化升级 [10] 夏收保障措施 - 全国设立3400多个农机跨区接待服务站提供作业对接、维修信息及防暑物资 [6] - 河南郑州中牟、濮阳范县配备高温"应急箱"含矿泉水、手套等生活用品 [6] - 邯郸大名县组织10支党员志愿服务队提前检修农机覆盖20个乡镇 [3]
芒种时节的成都平原 听新老农人聊种粮经
四川日报· 2025-06-06 09:12
农业生产与技术创新 - 永丰村参加"天府粮仓·百县千片"高产竞赛,目标稻谷亩产850公斤 [3] - "95后"新农人王仕钦经营1500亩水稻,目标亩产至少800公斤 [3] - 四川启动"天府良机"行动,聚焦丘陵山区农机化痛点,去年农业综合机械化率提高约6个百分点 [11] - 四川发布50个农业主导品种和84项农业主推技术,均为高产竞赛中表现优异的品种和技术 [11] - 全省首个夏繁基地天府夏繁(马尔康)现代种业园投入使用,本土新品种选育中试时间缩短一半 [11] - 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建成投用,崖州湾国家实验室成都粮油作物试验基地和万安实验室在成都揭牌 [12] - 四川组建354个专家服务团,3万多名农技人员下沉一线指导生产 [12] 耕地保护与高标准农田建设 - 崇州市通过"政府补贴+新型经营主体参与"方式,改造350亩低产低效园地和经果林为耕地 [6] - 永丰村通过腾退低产低效园地、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增加耕地面积240亩 [6] - 四川全面推行田长制,建立五级田长制责任体系,将田长制落实情况纳入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 [6] - 四川将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由3000元/亩提高至6000元/亩,力争2030年前把全省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7] - 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灌排体系,使永丰村在春旱背景下仍按时完成水稻秧苗移栽 [6] 粮食种植政策与激励措施 - 四川实施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将粮食播栽面积作为重要考核指标 [8] - 《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条例》实施,明确高标准农田种植用途管控措施 [8] - 四川对成都平原区和丘陵山地高原区实施种粮大户差异化补贴政策,丘陵山地高原区补贴标准提高至200元/亩 [9] - 四川实现种粮大县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全覆盖 [9] - 永丰村创新推出"稻-菜""稻—药—菜"等新模式,每亩土地年产值稳定在万元以上 [9] 粮食产量与面积 - 2022年以来,四川每年粮食播栽面积稳定在9600万亩以上 [10] - 去年全省每亩粮食增产4.1公斤,带动全省粮食总产攀升至历史新高的726.8亿斤 [12]
肇庆迁移农田杆线提升宜机化水平,助力粮食生产
南方农村报· 2025-06-05 12:35
项目背景与核心目标 - 农田线杆杂乱是影响村容村貌和粮食生产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顽疾 [4][5][6][7][8][9] - 项目核心目标是解决电线杆阻碍农业机械作业、影响土地连片使用等问题,助力高标准农田提质增效和粮食安全 [9][10][29][36] 项目实施与具体措施 - 项目自去年底启动,由当地农业农村部门与电力公司等多部门紧密合作,开展高标准农田区域内电线杆迁移及线网改造工程 [10][11][17] - 怀集县通过成立专项工作组,对农田内电线杆进行全面勘察,记录位置、高度等信息,并制定详细迁移清除方案 [28][29] 项目成果与效益 - 广宁县宾亨镇妙村村在1000多亩高标准农田区域内清拆通信水泥杆114根,清理光缆约27000米,通信光缆割接熔纤约3800纤芯 [18][19] - 整治工程基本消除了线杆老化倾斜、强弱电线缆混搭带来的安全隐患,让田园变美,机械化作业更便捷 [19][20] - 广宁县和怀集县已完成数百根农田电线杆移除工作,有效提升了农机作业效率,为农业产业规模化、机械化发展奠定基础 [11][14][31]
从盐碱荒滩到塞外粮仓:河套灌区探寻耕地保护“密码”
新华社· 2025-06-04 19:31
河套灌区农业概况 - 河套灌区位于黄河"几字弯"顶部,灌溉面积达1100多万亩,是全国三大特大型灌区之一[1] - 2024年巴彦淖尔市粮食产量达58.7亿斤,被誉为"塞外粮仓"[1] - 灌区采用现代化调度系统,通过电子幕墙实时监控水位流量数据[1] 盐碱化问题与挑战 - 巴彦淖尔市1370.2万亩耕地中近一半为盐碱化耕地,是内蒙古盐碱化最严重地区[1] - 土地盐碱化问题可追溯至秦汉时期,《史记》已有相关记载[1] - 盐碱地导致作物产量受限,传统"大水漫灌"方式加剧土壤恶化[1] 节水灌溉技术应用 - 灌区建成1284处通信站点和2141处数据监控点,实现水情24小时动态监测[2] - 精准滴灌技术节约30%用水量,同时改善土壤营养结构[2] - 按实际用水量计费取代粗放按亩收费,预计每亩年节水160立方米[2] 盐碱地综合治理成效 - 治理后耕地全盐含量降低0.2-0.3个百分点,pH值降低0.2-0.5个单位[3] - 作物单产提高1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3] - 培育出耐盐品种包括向日葵"SH363"、紫花苜蓿"巴农科1号"等[3] 创新利用模式 - 设立10余处生态涵养区,遵循"盐随水来,盐随水去"规律集中处理盐分[3] - 利用地下咸水养殖南美白对虾,实现盐碱洼地变致富宝地[3] - 开展高粱耐盐碱品种筛选试验和耐盐碱牧草示范[3] 未来发展规划 - 2024年计划完成30.2万亩盐碱地改良任务[4] - 通过技术集成、试点引领和产业联动提升耕地质量[4] - 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治水方针推动高质量发展[4]
农业“大脑”护航“三夏”跑出加速度 紧盯产粮目标端牢中国人自己饭碗
央视网· 2025-06-04 15:16
粮食产量目标与政策支持 - 2025年粮食产量目标为1.4万亿斤左右 [1][24] - 国家提高小麦和早籼稻最低收购价 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 [5] - 实施稻谷 小麦 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全覆盖 [5] - 预计2025年粮食意向种植面积达17.9亿亩左右 [5] 单产提升与技术推广 - 聚焦水稻 小麦 玉米 大豆 油菜5大作物 在6大区域推广增产增效关键技术 [9] - 安徽广德水稻示范区通过新品种和新技术集成 预计单产提升10%以上 [11] - 打造7个万亩片 9个千亩方 2个百亩方示范区域 [13] - 首次启动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 整建制推进县扩大到702个 [15] 高标准农田与农机装备 - 2025年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左右 [7] - 黑龙江推广高性能播种机 计划新增精量播种面积1000万亩以上 [18] - 大马力农机和无人驾驶拖拉机覆盖耕 种 管 收各环节 [24] - 邹城市新型联合收割机作业效率提升超2倍 损失率降至1% [30] 夏粮收获与应急保障 - 冬小麦麦收进度已过四成 快于2024年同期 [3] - 建设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3900多家 应急作业服务队6900多支 [20] - 邹城市小麦收割进度近三成 投入农机设备2900余台 [32] - 按每亩减损5公斤计算 邹城50多万亩小麦可增收2500吨以上 [30] 智慧农业与技术应用 - 人工智能加速与传统农业融合 算法用于遥感诊断和变量施肥 [22] - 无人机实现平米级变量施肥 精准补充养分 [22] - 科研团队开发作物模型与动态调整技术 [22] - 现代化农机大幅降低粮食损耗 脱粒分离效率高 [28][30]
山东打造更高水平粮仓
经济日报· 2025-06-03 06:07
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 -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下河乡南韩村通过暗管排盐、节水灌溉技术将盐碱地改造为高标准农田,小麦亩产增加200斤 [1] - 山东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759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5359万亩,支撑粮食总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 [1] - 昌邑市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粮食生产"三增长",2023年粮食播种面积128.93万亩,总产量达11.21亿斤 [2] 基础设施建设 - 昌邑市青阜农业综合体运用5G、物联网等技术构建智慧农业管理系统,实现墒情监测、土地养分分析等智能化管理 [2] - 昌邑市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66万亩,2024年投入1.02亿元新建3.5万亩,计划2024年新建4.8万亩、改造提升3万亩 [3] - 山东省计划2024年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300万亩,预计带动粮食增产10亿斤以上 [3] 盐碱地治理 - 下河乡采用"工程改良+科技赋能"双轨路径治理盐碱地,改造老化沟渠并推广暗管排盐技术 [4] - 东营市河口区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将69.72万亩盐碱地改造为高产田,亩均增产100多斤粮食 [5][6] - 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盐碱地综合利用意见,改造提升盐碱耕地200多万亩,专项安排10%投资用于土壤改良 [6] 高效节水灌溉 - 菏泽市鄄城县高标准农田项目新铺设PE管道超10万米,配套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使生产成本降低三分之一 [7] - 禹城市建设高标准农田45万亩,平均每亩增产100公斤以上,增收200元以上 [8] - 聊城市莘县通过喷灌、管灌等节水设施实现每百亩地节水30%,每亩节肥10-15公斤 [8] - 山东省近3年投入213亿元在沿黄九市建成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2858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达0.65 [9]
实践故事 | 守护“粮田”变“良田”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5-27 08:29
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 - 四川省资中县高标准农田建成后解决了涝旱问题,农田平整且灌溉便利,显著提升农民满意度 [1] - 村民反馈显示高标准农田建设使农业生产从"靠天吃饭"转变为稳定可靠的生产环境 [1] 监管机制创新 - 资中县纪委监委推动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镇村规划-县属国企实施-主管部门监管"的全链条机制 [1] - 县农业农村局出台建设管理、验收管理、建后管护"三个办法",并在镇级设监管组、村级聘监督员强化监督 [1] 问题整改与资金管理 - 通过"点题整改""阳光问政"等载体追回虚报冒领项目资金,并在案发地开展在建项目提标补短以还利于民 [2] - 采用"一案一复盘"机制确保整改成效以群众满意度为评判标准 [2] 技术应用与长效治理 - 试点高标准农田建管保险,实行智慧动态监管解决重建轻管难题 [2] - 针对田坎破损、蓄水池漏水等问题实施靶向整治,通过纪检监察建议书推动行业制度完善 [2] 治理效能提升 - 以专项整治暴露问题为导向,推动从"一域治理"到"全域提升",形成查处一案、警示一片的综合效应 [2] - 计划巩固整治成果并深化查改治一体化,持续释放制度性治理效能 [2]
农田“高标准” 粮仓根基稳——“打赢这一战 底气从何来”系列观察之一
河南日报· 2025-05-26 07:41
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 - 河南已建成高标准农田8800余万亩 计划2024年新建和改造提升500万亩以上 [11] - 杞县计划三年内新建高标准农田50万亩 同步推广"一户一田"改革 [5] - 获嘉县3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成后将新增农田林网防护面积10万亩 道路通达率达100% [8] 农业科技应用 - 采用"双水源一系统"灌溉模式 每立方米制水成本0.122元 较地下水降低0.05元 节约成本13万元/年 减少地下水开采量30% [4] - 实施滴灌水肥一体化系统 每亩节约灌溉用水30立方米 增产粮食100公斤以上 增收300元 [6] - 通过土壤改良措施 大田作物产量提升约15% 农残降解率超95% 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约15% 种子用量减少约15% [5] 基础设施升级 - 构建空天地一体化农业气象防灾减灾网络 含128个多要素自动气象站/36个自动土壤水分站/9个农田小气候站/7套作物实景观测系统 [10] - 实施沟渠连通工程 完善"旱能浇 涝能排"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 [11] - 通过消灭"补丁田"等措施 提高土地利用率与产出率 构建"藏粮于地"的现代农业体系 [3] 智慧农业建设 - 通过5G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农田管理 监测与专家咨询 [7] - 部署"智慧合杆"集成高清摄像头/气象设备/杀虫灯/土壤传感器 数据接入"中原农谷数智大脑" [10] - 农机服务合作社配备智能播种机 可根据土壤肥力自动调整播种密度 [8] 经济效益提升 - 获嘉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新增节水能力4000万立方米 新增粮食生产能力4500万公斤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2%以上 [8] - 杞县高标准农田实现水源充足与自动喷灌 显著提升抗旱能力与产量保障 [3][4] - 智慧农业贯穿农业生产全流程 包括导航打埂/无人机飞防/滴灌系统等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