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
icon
搜索文档
千年潮未落,风起再扬帆
新华社· 2025-11-12 08:43
全运会与区域发展 -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于11月9日晚在广东奥体中心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并宣布开幕 [1][2] - 全运会被视为展现中国式现代化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气象以及新时代中国体育事业发展新成就的窗口 [2] - 通过举办全运会可以激发爱国热情,拉紧精神纽带,促进开放合作,为大湾区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12] 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地位 - 粤港澳大湾区被赋予“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的战略定位 [10] - 2024年大湾区经济总量为14.79万亿元,以不到全国1%的土地面积、6%的人口总量创造出全国九分之一的经济总量 [10] - “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创新指数跃居全球第一 [10] - 2024年大湾区7座机场旅客总吞吐量突破2亿人次,2025年前三季度港珠澳大桥日均车流量1.4万车次,深中通道车流量过千万辆次 [11] -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东在大湾区建设中发挥主力军和火车头作用,锚定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 [11]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 海南自由贸易港计划于12月18日启动全岛封关运作 [4] - 此举被定位为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标志性举措 [4] - 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战略目标是将其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4]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好长期奋斗准备,科学有序安排开放节奏和进度,力求“放得活”又“管得好” [7] 改革开放历史脉络 - 习近平总书记讲述深圳从小渔村蝶变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故事,称之为中国人民创造的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 [2] - 对改革开放的最好纪念是更高举起改革开放的旗帜 [4] - 上世纪80年代,在厦门工作的习近平同志曾领导编制纵跨15年的发展战略,并对“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提出“三步走”路径 [5] 区域协调发展 - 习近平总书记赴广东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考察,言明初衷是牵挂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9] - 梅州全域属原中央苏区,是革命老区 [9]
一年之内再赴海南,习近平重点关注这件大事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1-08 19:52
海南自贸港战略定位与目标 - 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战略目标是将其打造成为引领中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6] - 高标准建设海南自贸港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海南高质量发展,助力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 [10] - 党中央赋予海南“三区一中心”的战略定位,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 [10] 全岛封关运作部署 - 海南自由贸易港将于今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全岛封关,这是中国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标志性举措 [8] - 全岛封关运作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和里程碑,实施以“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为基本特征的政策制度 [8] - 在封关新起点上,需分步骤、分阶段构建与高水平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政策制度体系 [8] 产业发展方向 - 海南将打造具有本地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 [11] - 目前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占海南全省GDP的比重已近70% [11] - 作为中国唯一的热带省份和海洋大省,海南在发展上述产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11] 区域联动与开放合作 - 海南将加强同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深化同京津冀、长三角、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合作,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11] - 海南濒临南海,是连接中国与全球的海上枢纽,具备国际贸易和航运的天然优势 [11] - 需通过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入推进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来构建更加开放的机制 [9]
学习进行时丨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推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故事
新华网· 2025-11-06 22:42
海南自贸港的战略定位与决策背景 - 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最高层亲自谋划和推动[1] - 2018年4月13日,最高层宣布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并探索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3] - 该决策是基于国际国内发展大局,经过深入研究、统筹考虑和科学谋划后作出的重大举措[3] - 2020年6月公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2021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获表决通过[3] - 2022年4月指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进展明显,整体推进蹄疾步稳、有力有序[4] 海南自贸港的特色与发展路径 - 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既要具备自由贸易港的基本要素,更要充分体现中国特色,无先例可循[4] - 强调“三个坚持”: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坚持维护国家安全不动摇[4] - 由海南来完成这项历史性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特区建设的战略安排,现已蹚出来一条路子[4] - 2024年12月提出要努力把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10] 洋浦港的发展成就与战略角色 - 洋浦被赋予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先行区、示范区的重任,形容为“烧开了自由贸易港'第一壶水'”[6] - 千余家航运市场主体集聚,比2019年翻了两番,累计注册国际船舶增长至65艘、620.28万载重吨[6] - 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00万标箱,跻身全球港口百强[6] - 2025年开通美西、美东、南美等航线,内外贸航线增长至64条,形成兼备内外贸、通达近远洋的航线新格局[10] - 2022年4月考察时鼓励当地用好政策优势,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并叮嘱发展要找准定位,增强适配性,考虑生态保护大前提,努力做到“刚刚好”[8][9] 人才政策与国际化建设 - 2018年重要讲话催生“人才潮”新一轮涌动,党中央选派多批干部挂职,海南省出台《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2018—2025年)》[12] - 挂职干部可为海南政策开放的幅度、弹性、空间把握分寸,同时借鉴好经验好做法,自身也增长才干[12] - 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和停居留政策,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完善国际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人才服务管理制度[14] - 欢迎更多国际人才到海南,例如外籍员工鲁斯兰向全球推荐海南自由贸易港[12][13][14]
打造海南自贸港多彩民俗文化名片
海南日报· 2025-09-24 09:11
文章核心观点 - 强调保护、运用和传承海南民俗文化对于增强文化创新活力、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及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具有多重时代价值 [1] - 提出高质量传承创新民俗文化需发挥政府主导和市场力量,通过内外双向发力来增强文化自信和助推旅游业发展 [6] - 建议制定具体行动计划,包括资源调查、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以抓住全岛封关运作契机 [7] 海南民俗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 民俗文化形成于独特地理环境,以海南岛为基础,融合中原传统文化、南洋文化及西方文化,历史悠久且底蕴深厚 [2] - 文化形式丰富,包括黎族先民创造的船型屋、树皮衣、纺染织绣技艺(距今约三千年)以及明清形成的琼剧、军坡节等 [2] - 民俗节庆内容多元,如冼夫人信俗、黎族苗族“三月三”、元宵换花民俗等,在群众生产生活中发挥潜移默化作用 [3] 民俗文化的时代价值与作用 - 加强民俗文化建设是密切联系群众、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及贯彻落实文化思想的重要抓手 [4] - 民俗活动如军坡节、端午龙舟赛能丰富城乡精神文化生活,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直达基层,并助力移风易俗 [4] - 保护传承民俗文化是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自贸港的时代需求,可借全岛封关契机面向全球讲好文化故事,推动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 [5] 民俗文化创新发展的路径与建议 - 向内增强创新活力,发展文化产业、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实现文化自信自强和乡村文化振兴 [6] - 向外打造民俗文旅品牌,增强文化魅力并联通东南亚,助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6] - 具体措施包括启动文化资源调查、建设遗产博物馆基地、培养多语种翻译人才、开展以东盟十国为核心的国际合作交流 [7]
海南省代表团赴呼和浩特参加第五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
海南日报· 2025-08-26 07:33
博览会参与情况 - 海南省代表团由省委副书记杨晋柏率领,于8月24日至25日赴内蒙古呼和浩特参加第五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 [1][2] - 杨晋柏出席博览会开幕式并作为主宾省嘉宾致辞 [2] 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机遇 - 海南正在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计划于今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封关运作 [2] - 封关运作后将实现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的制度,为世界各地企业投资合作带来更大机遇 [2] 合作战略与方向 - 海南计划以博览会为契机,携手内蒙古加强与蒙古国等各方的合作 [2] - 合作重点包括共拓经贸合作新空间、共谱文旅交流新篇章、共筑绿色发展新未来,为构建中蒙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能 [2] 招商工作部署 - 活动期间杨晋柏看望慰问海南省代表团一线招商人员并召开座谈会,强调招商人员肩负为海南引入源头活水、集聚发展动能的重任 [3] - 要求招商人员认清大势坚定信心,拓宽视野增强本领,锤炼作风攻坚克难,以更高站位、更专业手段、更好服务构建大招商格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