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主权货币
icon
搜索文档
天才法案背后的“天才”之处
搜狐财经· 2025-07-19 02:34
稳定币的背景与定义 - 美国的稳定币建立在虚拟货币基础之上,如比特币、狗狗币和luna币等[1] - 美国是全球首个以法律形式承认虚拟货币合法的国家[1] - 部分观点认为稳定币的推出是为了化解美债困境,类似发行金圆券[1] 稳定币的战略意义 - 稳定币的推出具有多重目的,并非仅为解决美债问题[2] - 美国政府缺乏直接发行货币的职能,只能通过财政部发行国债,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扩大[2] - 稳定币的设计锚定美元兑换比例1:1,强化支付功能,同时绑定美元和美债以增强金融属性[3] 稳定币的金融影响 - 稳定币通过绑定美元和美债,可能扩大短债和美元需求,但未解决长期美债问题[3] - 美国通过稳定币强化其全球金融领导地位,尽管近年有所削弱但仍占据主导[3] - 利用虚拟货币去中心化特性,削弱竞争对手主权货币的竞争力,影响各国央行[4] 稳定币的发展现状 - 美国已发行的泰达币和circle币普及率较高,稳定币潮流短期内不可逆[4] - 部分国家从禁止虚拟货币转向接纳,反映出稳定币的全球影响力[4] - 中国对稳定币的发展仍持观望态度,需关注后续政策动向[4]
聊聊内外冰火两重天的稳定币
虎嗅· 2025-07-08 19:55
铸币权与稳定币 - 稳定币本质涉及铸币权问题,香港的铸币权主要由汇丰掌控,而美国央行归私人所有,稳定币的推出被视为新旧势力竞争的手段[2] - 人民币作为主权货币,铸币权由国家严格控制,因此中国严令禁止虚拟货币,导致币圈大佬如赵长鹏、孙宇晨流亡海外[3] - 港币实行联系汇率制度,本质是美元的本地化版本,历史上港英当局曾试图通过港币与美元绑定维护利益[5] 国际结算体系与SWIFT - SWIFT系统虽低效且成本高,但因欧美利益集团支持而占据国际结算核心地位,美国通过反恐名义逐步掌控其控制权[7][8] - 人民币国际结算体系已建立,但全球贸易仍依赖美元体系,SWIFT霸权短期内难以撼动[9] - 稳定币可能成为替代SWIFT的新结算体系,其快捷性可能改变国际支付习惯,但监管漏洞可能导致暴雷风险[18][21] 美元霸权与利益绑定 - 美元霸权的重要支撑是全球财富美元化,许多国家精英阶层将资产绑定美元,导致美元地位难以被正面挑战[12][13] - 特朗普推动稳定币法案,商业巨头如沃尔玛、亚马逊加入稳定币结算,对传统美元清算体系构成冲击[15][16] - 稳定币若因监管问题暴雷,可能为人民币国际结算体系创造市场份额机会[22] 香港与稳定币的角色 - 香港推出稳定币可能意在撬动SWIFT体系,但其货币体系本质仍依附于美元[7][18] - 港币作为殖民地遗留产物,长期可能退出历史舞台,汇丰等旧规则制定者的地位也将随之削弱[23] - 深圳已发布稳定币风险提示,明确禁止触及铸币权红线的行为[25][26]
让美元的归美元,美债的归美债
对冲研投· 2025-05-22 19:58
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影响 - 穆迪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1,导致十年美债利率大幅上行至4.55% [1] - 评级下调揭示了美元与美债的本质差异:美元是超主权货币,而美债是主权债务 [3] 美元与美债关系 - 美元并非由国家直接发行,而是基于规则生成的超主权货币,美债则是美国政府发行的主权债务 [3][8] - 美联储独立于美国政府,维护美元的超主权地位,避免其沦为普通主权货币 [11] - 美元的价值依赖于全球共识规则,而非美国政府信用,因此美联储不会为美债背书 [11][14] 主权债务与货币机制 - 企业债务违约是二元事件(0-1变量),而主权国家可通过本币贬值进行弹性债务重整(连续变量) [6] - 融资利率r与汇率e存在替代关系:利率越低,所需汇率贬值幅度越大 [7] - 特朗普主张美元贬值以实现债务重整,而鲍威尔坚持高利率以避免损害美元信用 [7][11] 美元的超主权属性 - 美元生成规则类似比特币,但更具灵活性,可随共识调整 [13][14] - 美联储正修改政策框架以应对逆全球化等地缘政治挑战,但需平衡全球共识与本土需求 [15] - 美元覆盖区域可能因美国问题而萎缩,威胁其超主权地位 [15][16] 美债前景 - 美债利率上行反映其信用债属性,穆迪评级下调加剧了这一趋势 [16] - 美元不会为拯救美债牺牲自身信用,两者彻底分离("让美元的归美元,美债的归美债")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