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调整

搜索文档
久之洋(300516) - 2025年5月2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0 19:14
| | □特定对象调研 □分析师会议 | | --- | --- | | 投资者关系 | □媒体采访 ■业绩说明会 | | 活动类别 | □新闻发布会 □路演活动 | | | □现场参观 | | | □其他(请文字说明其他活动内容) | | 参与单位名称及 | 国联证券曲芮萱、华西证券林熹,通过上证路演中心参加中 | | 人员姓名 | 国船舶集团控股上市公司 2024 年度集体业绩说明会暨 2025 | | | 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的其他投资者 | | 时间 | 年 月 日 2025 5 20 14:30 | | 地点 | 上证路演中心(https://roadshow.sseinfo.com) | | 上市公司接待人 | 董事长郭良贤先生、独立董事王永新先生、财务总监兼董事 | | 员姓名 | 会秘书兼总法律顾问(首席合规官)吴昌仁先生等 本次集体业绩说明会以现场交流、视频直播和网络文字 | | | 互动的方式进行,交流主要内容如下: 谋 | | | 1. 2025 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在"十五五" | | | 划的重要一年,面对光电行业技术迭代加速、军工政策变化 | | 投资者关系活动 | 与调整 ...
21新能说丨14万光伏从业人员撤出阵地:哪家在减员,哪家又在扩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8 20:22
供需错配压力之下,光伏产业正在经历深度调整。这也包括从业人员规模的缩减。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剔除已经退市的企业,109家A股光伏公司2024年在职员工总人数为63.87万 人。而在2023年,这一数字为78.26万人。 不过,亦有光伏企业在2024年逆势招人。例如,光伏设备公司北方华创,2024年扩招4344人;"光储一 哥"阳光电源,2024年则增加3608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光伏逆变器企业2024年的在职人员数量普遍增加。除了阳光电源外,德业股 份去年增加2110人,艾罗能源增加763人,锦浪科技则增加了662人。 但在2024年,随着光伏产业链主材价格大幅下跌,部分环节甚至跌破成本线,不少企业陷入亏损。大量光 伏企业因订单流失,融资困难,项目延期或终止,而不得不开启"瘦身"模式。 相对应的,2024年国内光伏行业的业绩也陷入低谷——109家A股光伏公司去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降至1.38 万亿元,累计净利润则亏损0.06亿元。 此前,光伏大厂的高薪水、高奖金、高红利屡见不鲜。在行业高速增长之时,也吸引了一众求职者"向光而 行"。而如今,热潮退去,在供需错配的压力之下,光伏公司不得不 ...
华致酒行(300755):2024年报点评:业绩有所承压,静待需求回暖
长江证券· 2025-04-29 18: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8][1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行业需求偏弱,公司业绩阶段性承压,但推进降本增效保持韧性经营;公司立足品牌优势,聚焦产品和渠道建设,力求高质量发展;2025年拟落实十八字行动方针,预计2025 - 2027年EPS有望实现0.26、0.38、0.49元 [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描述 - 公司2024年实现营收94.6亿元,同比下滑6.5%,归母净利润4445万元,同比下滑81.1%;单四季度营收16.3亿元,同比下滑12.6%,归母净亏损1.2亿元,去年同期盈利435万元 [2][6] 事件评论 - 行业需求偏弱,公司业绩承压: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白酒产量414.5万千升,同比下降1.8%;公司营收94.6亿元,同比下滑6.5%,白酒、葡萄酒、进口烈性酒收入分别同比下滑7%、14%、44%;白酒、葡萄酒毛利率分别同比下降1.9pct、8.1pct,综合毛利率下降1.7pct至9.0%;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变动 - 1.1、 - 0.2、 + 0.3pct [12] - 聚焦产品和渠道建设:产品端与上游头部酒企合作,开发定制新产品,构建精品酒矩阵;渠道端开发华致酒行3.0连锁门店,构建创新商业模式,拓展直供终端渠道;组织团队重构全国营销区域战略布局,细分内部业务板块 [12] - 投资建议:2025年落实十八字行动方针,拓展品牌连锁门店,增强产业链黏性;预计2025 - 2027年EPS为0.26、0.38、0.49元,维持“买入”评级 [12]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 利润表: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98.21亿、104.18亿、110.50亿元,毛利分别为8.44亿、9.78亿、10.79亿元等 [17] - 资产负债表:预计2025 - 2027年货币资金分别为17.51亿、19.98亿、23.13亿元,应收账款分别为1.43亿、1.32亿、1.16亿元等 [17] - 现金流量表:预计2025 - 2027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3.57亿、2.39亿、3.07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0.8亿、0.8亿、0.8亿元等 [17] - 基本指标:预计2025 - 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26元、0.38元、0.49元,市盈率分别为61.19、40.87、32.05等 [17]
五粮液销售费107亿增37%营收目标仍落空 产能利用率跌至62%曾从钦年薪涨9.7%
长江商报· 2025-04-28 08:33
文章核心观点 五粮液2024年年报业绩不及预期,生产量下降、销售费用大增,单季度净利润罕见下滑,产能利用率降低,未来发展目标保守,董事长提议联合应对行业挑战 [1][2][5] 季度净利罕见下滑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91.75亿元,同比增长7.09%;净利润318.53亿元,同比增长5.44%,增速降至个位数,未完成营业总收入两位数增长目标 [1][5] - 2024年第一、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1.86%和10.08%,第三、四季度仅增长1.39%、2.53%,拖累全年营收增幅 [7] - 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达249.31亿元,同比增长9.19%,第四季度净利润下降6.17%,为69.22亿元,上一次单季度净利润下滑在2016年第三季度 [7][8] 生产量下降20.44% - 2024年设计产能达19.06万吨,实际产能11.83万吨,产能利用率降至62.07%,在建产能4.1万吨,若现状不变新增产能将成闲置产能 [3][10] - 2024年销售量达161984吨,同比增长1.81%;生产量146461吨,同比下降20.44%;库存量32799吨,同比下降32.12%,减产因五粮浓香公司向中高价位产品聚焦 [10] - 2024年塑料制品营业收入31.26亿元,同比下降1.9%;印刷营业收入8561.83万元,同比下降42.38%;玻瓶营业收入6274.94万元,同比下降48.45%,因外部宏观经济和白酒行业产量下降 [10] - 2024年销售费用达106.92亿元,同比增长37.15%,净增长28.96亿元,首次超100亿元 [11] 曾从钦提议联合应对“百亿补贴” - 2025年主要发展目标是巩固和增强稳健发展态势,推动品牌价值和市场份额双提升,营业总收入与宏观经济指标(预计为GDP)保持一致,我国2025年GDP增长目标5%左右,一季度增长5.4%,公司一季度营收369.40亿元,同比增长6.05% [12] - 曾从钦认为白酒产业发展不易,竞争加剧、结构分化、优势聚焦特征显著,名酒企业要落实倡议书,联合应对电商“百亿补贴”,推动公益行动和行业自律 [13] - 2024年曾从钦税前报酬总额67.83万元,较上年增长9.7%,高于公司营收涨幅 [4][13] 二级市场表现 - 2021年2月股价一度达340.56元/股,截至2025年4月26日收盘,股价达129.05元/股,降幅达62%,市值蒸发超8200亿元 [14]
热点聚焦 | 刘伟等:2025年中国经济形势展望与政策预期
水皮More· 2025-04-10 15:39
2024年中国经济形势回顾 - 2024年GDP同比增长5 0%,达到1349084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下降0 4个百分点 [5] - 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5 3%,二季度4 7%,三季度4 6%,四季度5 4%,呈现逐季放缓后回升趋势 [5] - 最终消费支出对GDP拉动较2023年下降2 1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拉动下降0 2个百分点,消费需求不足是主要制约因素 [5] 供给端表现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 8%,较2023年加快1 2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增4 2%,股份制企业增6 1% [6][7] - 高技术产业表现活跃,采矿业/制造业/公共服务业运行中枢均抬升但走势分化,西部地区发展快于东部 [7] 需求端表现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3 5%,较2023年下降3 7个百分点,汽车消费下行及地产相关消费疲软是主因 [8] -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3 2%,其中高技术产业投资领涨8 0%,但地产投资同比下滑10 6%拖累整体 [9] - 进出口总额61622 9亿美元同比增3 8%,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比重上升,贸易顺差扩大至9921 6亿美元 [10] 2025年核心影响因素 - 人口连续两年负增长,2025年劳动力人口预计减少720万,老龄化率已达22 5% [15] - 高技术产业面临西方技术封锁,美国涉华实体清单发布频次从2018年4次升至2024年9次 [18][29] - 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风电光伏装机扩大,新能源汽车占比提升,氢能/新材料产业年均复合增长15 7% [19] 支柱产业调整 - 房地产投资同比下滑10 6%创历史新低,新开工意愿不足导致供给收缩 [11][19] - 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2022年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达6 8万亿元,较2012年增长6倍 [19] 国际环境挑战 - 特朗普政府拟对中国加征最高60%关税,可能导致中国对美出口下降4-8个百分点 [22][41] - 地缘政治风险加剧,俄乌冲突及中东局势或推高能源价格,影响中国能源进口成本 [20][40] 政策展望 - 需求管理聚焦消费提振(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和基建投资(通信/能源/交通等领域) [47][48] - 供给管理强调高新技术自主研发,建立科技金融体系并加速成果转化 [51] - 市场环境管理重点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降低交易成本 [54] 宏观经济预测 - 自然走势下2025年GDP增速或低于2024年,政策目标仍将设定在5 0%左右 [34][42][56] - 预计CPI增速目标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目标维持1200万人以上 [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