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安全

搜索文档
陕西六部门联合启动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
陕西日报· 2025-09-08 06:53
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确保行动取得实效,将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严格重点产品生产源头 管控,严把儿童和学生用品准入关口,压紧压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加大流通领域质量安全隐患排查, 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严禁劣质有害产品进入校园,大力促进产 品质量水平提升,开展重点儿童用品质量提升促消费行动,加强质量安全教育和宣传引导。力争到2027 年,全省儿童和学生用品质量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治理,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家长及儿童青少年质量 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明显提升。(记者:郭诗梦) 此次行动"全覆盖"重点产品、重点问题和重点领域,"全链条"治理生产、流通、使用环节安全隐 患,"全方位"加强协作联动、建立长效机制、推动社会共治。聚焦儿童青少年"学、玩、穿、用、行"全 场景安全需求领域的产品,重点围绕儿童和学生用品生产、流通、使用环节和电商平台,重点关注儿童 和学生用品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严厉打击生产、销售未取得生产许可证或3C认证的产品,制假售假以 及销售来源不明产品等质量违法违规行为。 9月6日,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日前,省市场监管局联合省教育厅、省工信厅、省公安厅、省妇儿 工委办公室、省 ...
“十四五”以来全国产品17大类106种产品纳入CCC管理
新浪财经· 2025-08-22 11:16
市场监管政策强化 - 市场监管总局通过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和强制性产品认证(CCC)强化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治理 [1] - 2024年5月国务院对冷轧带肋钢筋、安全帽等6种产品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 生产许可证管理产品增至14类27个品种 [1] - 将电动自行车锂电池等15种产品纳入CCC认证管理 CCC目录内产品达17大类106种 [1] 企业质量安全管控 - 制定工业产品生产和销售单位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 指导企业对质量安全风险实施清单式管控 [1] - 有效解决企业在管控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中"不懂、不会、不准"等问题 [1] 产品监督与缺陷召回 - 对133万余家企业285万余批次产品开展监督抽查 [1] - 累计召回汽车3647万辆 [1] - 累计召回消费品3467万件 [1]
网红主播辛巴快手账号作品清空,此前宣布因肺部疾病“退网”
扬子晚报网· 2025-08-21 21:12
主播动态 - 辛巴快手账号作品于8月21日清空 粉丝量仍为9999万+ [1] - 辛巴在8月18日直播中宣布正式退出直播行业 自称肺部出现严重疾病且曾注射肾上腺素硬撑 [3] - 公开记录显示该主播曾在2020年4月、2021年4月、2023年11月及2024年4月多次发表退网宣言 [3] 产品安全争议 - 辛选自营品牌"棉密码"卫生巾被检出含硫脲 其中一款产品硫脲含量高达16653.4679μg/g [3] - 硫脲被列入《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禁用组分 新国标GB15979-2024将于2025年7月实施 明确禁止在一次性卫生用品中添加该物质 [5] - 公司于7月24日发布声明称经市监部门抽检产品合法合规 强调正常使用条件下硫脲残留不会造成健康风险 [5] 市场反馈 - 棉密码卫生巾号称拥有1000万用户 为辛选集团旗下自营品牌 [3] - 电商平台官方旗舰店服务保障体验分低至3.5分 店铺总分落后99%同行 近期处理退款平均时长为8小时 [6] - 消费者对产品安全性存在分歧 部分消费者表示不再回购 部分消费者认为正常销售即代表产品安全 [6]
“毒卫生巾”风波未平就宣布退网,这一次辛巴“逃得掉”吗?
新浪财经· 2025-08-20 21:27
公司动态 - 快手主播辛巴宣布永久退出直播行业 将公司交由初瑞雪管理运营 声称因肺部出现严重疾病需要调养身体 [1] - 此次为辛巴第五次宣布退网 2020年至今每次遇到冲突和质疑就会高调退网 风波平息后即悄然复出 [3] - 退网时机与自创品牌"棉密码"卫生巾被曝含致癌物硫脲事件高度重合 超百位消费者维权无门 [4] 产品安全事件 - "棉密码"卫生巾被检出多批次含超高浓度硫脲 最高达16653.4679μg/g 该物质被列入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名录》属于3类致癌物 [4] - 今年7月落地的卫生巾新国标明确禁止原材料中添加硫脲等物质 品牌方仍以符合旧国标为由声称检测合格 [4] - 消费者已曝光112份癌症报告且持续增长 问题曝光后新品已不含硫脲 [4] 市场营销争议 - 团队曾将产品包装为"因爱而生"的良心卫生巾 宣称"茶多酚芯片"具有抗氧化、抑菌、去异味功能 暗示预防妇科疾病效果 [4] - 利用粉丝信任和健康焦虑营销 迅速积累千万用户 事发后采取推诿逃避态度 [4] 舆情应对方式 - 官方授权账号剪辑旧视频回应风波却对硫脲争议只字不提 [5] - "辛选好物推荐官"发布"得了癌症就该死"极端言论 [5] - 大量粉丝在评论区攻击受害者"别有用心" 采取转移视线、压制舆论的操作手段 [5] 行业监管现状 - 新旧国标检测报告出现冲突 汕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相关部门还要进行研判" [5] - 国标过渡期企业是否能以"符合旧标"为由规避致癌物责任存在监管空白 [5] - 卫生巾行业存在营销噱头泛滥与质量灰色地带问题 消费者维权陷入困境 [5] 历史争议记录 - 从"糖水燕窝"到"硫脲卫生巾" 辛巴带货引发的产品质量争议已多次发生 [6] - 消费者需要的是对产品安全的真诚回应而非反复退网闹剧 [6]
辛选旗下卫生巾被检硫脲引安全质疑,品牌方回应:不存在致癌问题
观察者网· 2025-07-24 20:39
产品质量风波 - 辛巴自创卫生巾品牌"棉密码"被消费者送检发现多批次产品含有高浓度硫脲,其中樱花型产品硫脲含量高达16653.4679μg/g [1] - 硫脲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3类致癌物,长期接触可能引发甲状腺功能障碍、肝毒性及生殖系统损害 [1] - 涉事产品包括茶氧夜用、茶氧日用及樱花·舒缓型等品类,时间跨度为2019年9月至2025年1月 [1] 公司回应与检测报告 - 辛选集团主动请求汕头市监部门抽检涉事产品,检测报告显示2025年5月13日送检的"棉密码茶氧日用卫生巾"符合国家标准且未检出硫脲成分 [4] - 公司强调所有受检产品均"合法合规合格",否认存在致癌风险 [4] - 检测依据为GB/T 8939-2018《卫生巾(护垫)》和GB 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 [3] 品牌与生产信息 - 棉密码品牌创立于2017年,归属于辛选集团旗下,主打女性卫生用品,号称"辛巴亲自参与研发的第一款产品" [4] - 生产方主要为广东伊美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位于广东省汕头市,从事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4] - 产品检测样品为"棉密码卫生巾(茶氧系列)"套装中的规格产品,抽检样品16盒,其中12盒送检 [3] 销售与渠道布局 - 截至去年8月,辛选自营的棉密码卫生巾共带货54.9万件,销售额超1亿元 [4] - 2023年时品牌曾入驻超600家线下门店,覆盖石家庄、中山等一二线城市 [4]
网红辛巴自创品牌“棉密码”卫生巾,被曝检出超高含量致癌物!“一千万人在用”
新浪财经· 2025-07-24 17:18
网红品牌"棉密码"卫生巾健康风波 核心观点 - 网红卫生巾品牌"棉密码"多批次产品检出高含量硫脲 其中一款樱花·舒缓型卫生巾硫脲含量高达16653 4679μg/g 远超安全限值1μg/g [1][4][5][7] - 硫脲被列为3类致癌物 长期暴露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障碍、肝毒性等健康风险 但目前缺乏人体系统化毒理研究 [1][8] - 行业推测品牌可能人为添加廉价硫脲替代高价抗氧化剂茶多酚 卫生巾芯片为硫脲检出重灾区 [4] 品牌背景与市场表现 - "棉密码"为顶流主播辛巴2017年自创品牌 隶属辛选集团 自称拥有1000万用户 [3] - 直播电商明星产品 单场销量破亿元 8年累计销售额达33 3亿元 [4] - 主打茶多酚卫生巾芯片抗氧化概念 但实际检测显示技术路线存疑 [4][5] 检测数据披露 - 消费者送检10份样品中7份检出硫脲 茶氧夜用/日用及樱花迷你款含量均超3200μg/g [4] - 官方机构送检14份样品仅1批次未检出 医护级产品硫脲含量达1669 1608μg/g [5] - 关键检测数据: - 茶氧夜用卫生巾:7130 0014μg/g [7] - 茶氧量大日用卫生巾:6210 3620μg/g [7] - 樱花舒缓型量大日用:8298 0435μg/g [7] 行业技术争议 - 硫脲具有抗氧化特性 成本仅为茶多酚的1/50 存在人为添加的经济动机 [4] - 卫生巾芯片技术标准缺失 部分企业可能利用监管空白进行违规生产 [4][8]
棉密码回应卫生巾检出硫脲:已送检第三方 残留对健康不构成风险
新浪科技· 2025-07-24 17:13
产品安全事件 - 辛选集团旗下"棉密码"卫生巾被检出多个批次产品含有超高含量硫脲,其中一款樱花·舒缓型卫生巾硫脲含量高达16653.4679μg/g [1] - 消费者集体送检报告显示2019年9月至2025年1月期间多个产品系列存在硫脲超标问题,特别是号称采用茶多酚卫生巾芯片的产品 [1] - 硫脲被列入《危险化学品名录(2015)版》,国际癌症研究联盟将其列为3类致癌物,长期暴露可能导致较高生物健康风险 [2] 公司回应 - 公司发布声明称所有产品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第三方检测机构安全评估认为硫脲残留不会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对人体健康造成风险 [1] - 公司主动向汕头市澄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申请产品抽检,检测结论为产品合格 [1] - 公司表示对网友反映的问题高度重视,已第一时间送检相关批次产品 [1] 品牌背景 - "棉密码"为主播辛巴(辛有志)在2017年自创的品牌,号称是其亲自参与研发的第一款产品 [2] - 该品牌为辛选集团旗下自营品牌,辛巴曾在直播中宣称拥有一千万用户 [2] - 产品主打茶多酚卫生巾芯片技术,宣传具有抗氧化效果 [1]
辛巴自创品牌“棉密码”卫生巾被曝检出致癌物?辛选回应了
南方都市报· 2025-07-24 16:32
产品检测争议 - 消费者送检报告显示棉密码多款卫生巾产品检出超高含量硫脲 其中樱花·舒缓型卫生巾硫脲含量达16653.4679μg/g [1] - 涉事产品主打茶多酚卫生巾芯片技术 该芯片被指为硫脲检出的重灾区 [1] - 硫脲被列入《危险化学品名录》 国际癌症研究联盟将其列为3类致癌物 [1] 公司回应 - 辛选集团称已主动请求汕头市监部门抽检 结果显示产品合法合规合格 [1] - 公司出示检测报告显示棉密码茶氧日用卫生巾等5个项目符合GB/T8939-2018和GB15979-2002国家标准 [3][4] - 同时提供硫脲安全评估报告 指出1.7%残留量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风险 [4] 品牌背景 - 棉密码为直播主播辛巴2017年自创品牌 系辛选集团旗下自营产品 [4] - 品牌宣传称由辛巴亲自参与研发 主打茶多酚芯片抗氧化技术 [1][4]
超120万充电宝召回 安普瑞斯陷质量漩涡
经济观察网· 2025-07-02 06:47
充电宝召回事件 - 北京多所高校收到通知提示20000毫安罗马仕充电宝在充电时相较其他品牌更易爆炸呼吁师生立即停止使用 [1] - 罗马仕发表声明称未收到有关部门风险通告认为相关信息传播中产生偏差导致误解 [1] - 深圳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称深圳罗马仕科技有限公司将召回2023年6月5日至2024年7月31日制造的部分移动电源涉及三款型号共计49余万台 [1] - 安克创新主动召回七个型号超71万个产品因发现某供应商部分批次的行业通用电芯存在未经批准的原材料变更可能导致极少数产品在多次循环使用后隔膜绝缘失效 [1] - 安克创新已与宁德新能源(ATL)签署合作协议首批4500万个电芯订单已下 [1] 民航局政策调整 - 民航局宣布无3C认证或标识不清的充电宝禁止登机被召回型号同样一律拦截 [2] - 政策出台后社交平台上关于充电宝能否使用的话题呈爆炸式增长 [2] 电芯供应商问题 - 罗马仕和安克创新在召回通告中将问题核心指向电芯 [2] - 经媒体调查和用户拆解问题极有可能出现在电芯供应商安普瑞斯身上 [2] - 安普瑞斯由美国安普瑞斯全资子公司和无锡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注册资本8349万美元前者持股54.74%后者持股45.26% [2] - 安普瑞斯官网称已与多家世界顶级高科技硬件公司合作提供锂离子聚合物电池解决方案 [2] - 电池交易网数据显示安克创新、罗马仕、小米、绿联、倍思、麦多多、傲基、电友等多个品牌均为安普瑞斯客户 [2] 认证状态异常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平台显示安普瑞斯70余项相关认证被标识为暂停或撤销状态多数产品名称为可充电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等 [3] -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官网上制造商为"安普瑞斯"的11项3C证书现状态为"暂停"证书状态修改时间均为2025年6月10日涉及产品包括锂离子电池、二次锂离子电池、可充电锂离子电芯、可充电锂离子聚合物电池等 [4] 公司回应 - 安普瑞斯相关人士表示已针对涉及使用其产品的移动电源安全事件迅速启动调查强调调查工作仍在深入进行中等待权威调查结果 [5]
做好问题充电宝善后,行业隐患不能让用户买单
南方都市报· 2025-06-28 00:21
行业监管与安全事件 - 中国民航局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无3C标识、标识不清或被召回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部分机场已提前执行[1] - 2020年至2023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抽检数据显示,网售充电宝不合格率从19.8%逐年上升至44.4%[3] - 行业安全隐患不仅限于特定品牌,新国标即将出台以规范生产源头并收紧监管[3] 企业召回事件与应对 - 罗马仕召回近50万台充电宝,安克创新召回71万台,两品牌合计召回约120万台[1][2] - 召回过程中消费者遭遇快递拒收、客服"已读不回"或要求自行无害化处理等问题[2] - 涉事品牌被指未严格监管供应链,电芯供应商私自更换原材料导致产品自燃[1] 企业背景与责任 - 安克创新是中国全球化消费电子头部品牌,罗马仕年出货量超5000万件[2] - 深圳市市监局已介入召回流程,企业需建立特殊寄递或线下回收渠道以履行责任[2] - 根据《消费品召回管理暂行规定》,生产者需承担召回运输费用并确保流程顺畅[2] 行业风险与教训 - 2023年6月香港航空班机因罗马仕充电宝起火迫降,21所高校因自燃事件停用涉事产品[1] - 头部企业抽检合格产品在流通环节仍频发自燃,暴露行业质量把控漏洞[3] - 行业需从源头规范生产标准,避免类似安全事件再次发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