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安全
搜索文档
1064小时防腐测试的冷却液,渗透了理想MEGA的电池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1-02 13:53
一纸召回公告,将理想MEGA起火事件再度推上舆论高峰,也让冷门的"冷却液"成为了市场焦点。 在理想的召回公告中,被广泛议论的起火诱因是"冷却液"。什么是冷却液?根据强制性国标《机动车冷 却液 第2部分:电动汽车冷却液》,电动汽车冷却液是以防冻剂、缓蚀剂等原料复配而成的,用于电动 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具有冷却、防腐、防冻及保温等作用的功能性液体。 其中,电动汽车冷却液产品分类均为乙二醇型,具有一定的导电性和腐蚀性。因此,当电动汽车冷却液 渗透进动力电池包,将有很大可能通过这一导电液体直接串联起电池的正负极,从而造成电池发生短路 情况,进而出现电池热失控,造成电池起火。 多名车企采购人员、动力电池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冷却液能够用于一辆车上的多个零部件,一辆汽车上 的动力电池、电机等零部件均采用的是同一款冷却液。因此,在行业惯例中,冷却液并不由动力电池企 业提供,也不由车企自研,而是车企从外部第三方供应商采购所得。 根据理想汽车官方回应,与起火事故车同批次的理想MEGA 2024款车型中,由于该批次冷却液防腐性 能不足,特定条件下会导致冷却回路中动力电池和前电机控制器的冷却铝板腐蚀渗漏。在极端情况下会 造成动力电 ...
花西子下架涉苏丹红争议产品 回应:对原料商开展调查
新浪财经· 2025-10-24 10:38
事件概述 - 第三方测评机构老爸评测在一款肉色护肤品中检出禁用成分苏丹红且未在配方表标注 [1] - 追溯原料发现涉事产品使用的一款红色复合植物原料组中苏丹红含量高达1170ppm远超污染阈值指向人为添加 [1] 涉事公司动态 - 老爸评测对市面多款使用同款原料的护肤品进行公证买样检测结果均检出苏丹红 [1] - 其中一款含有苏丹红成分的产品为花西子桃娇鲜颜精华底霜 [1] - 该款花西子产品已从品牌官方旗舰店下架 [1] - 旗舰店客服表示已对相关原料供应企业开展严格调查相关产品暂停销售暂时没有上架通知 [1]
雷军,这次不对劲
商业洞察· 2025-10-17 17:50
事故概述与市场反应 - 10月13日深夜,成都发生一起涉及小米SU7 Ultra的交通事故,车辆在碰撞后起火燃烧,导致驾驶员不幸身亡[4][5][6] - 事故车辆先与前方车辆碰撞,随后越过绿化带起火,经检测驾驶员涉嫌酒后驾驶[9] - 事故引发市场对小米汽车的信任危机,10月13日小米股价一度下跌近7%[12] 产品安全设计与行业反思 - 事故焦点集中在车辆发生高速撞击后,铝合金车门无法从外部顺利打开的问题[14] - 专家指出,厂商有责任在设计中考虑极端场景下的安全结构和乘客逃生问题,包括车门变形或电控门锁断电等情况[14] - 隐藏式门把手的应急结构可能不被现场救援人员了解,从而错失黄金救援时间[14] - 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就《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拟禁止全隐藏式车外门把手设计,认为其存在断电失效、识别操作难等安全风险[20] 品牌形象与营销策略变化 - 事故后,针对小米汽车产品质量安全的质疑在社交媒体上形成汹涌舆情,雷军社交媒体账号在近30天内掉粉超过29万[13][26] - 小米近期在营销中采用“大字吸睛,小字免责”的文字游戏方式,例如新品手机海报用大字标注“逆光之王”,却在右下角用小字补充说明“逆光之王为产品目标”,消耗了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度[26][28][29] - 雷军个人的人设曾帮助小米完成重要的品牌管理,并引发行业学习其营销之风,但当前消费者更怀念其真诚、纯粹的工程师形象[29][30]
雷军,这次不对劲
创业家· 2025-10-16 18:16
文章核心观点 - 成都发生一起涉及小米SU7 Ultra的致命交通事故 车辆碰撞后起火且车门无法从外部打开 导致驾驶员死亡 引发公众对小米汽车产品质量与安全设计的强烈质疑 [4][5][10] - 事故车辆驾驶员涉嫌酒后驾驶 但车辆在事故后的安全表现(如车门锁死、电池爆燃)是舆论关注的核心焦点 对小米品牌信任造成严重冲击 [9][10][11] - 小米创始人雷军的个人品牌形象及其营销方式正面临信任危机 近30天其社交账号掉粉超过29万 反映出消费者对小米品牌好感度的明显变化 [13][24][27] 事故概述与市场反应 - 10月13日深夜 成都天府大道一辆小米SU7 Ultra发生交通事故 车辆在与前车碰撞后越过绿化带并起火燃烧 [4][6][9] - 现场救援视频显示 多名路人尝试徒手掰门、砸窗、使用灭火器均告失败 车辆最终爆燃 驾驶员因被困车内而死亡 [5][9] - 事故发生后 小米公司股价在10月13日一度下跌近7% 市场反应剧烈 [11] 产品质量与安全设计质疑 - 事故焦点集中于车辆发生高速撞击后 铝合金车门为何无法从外部顺利打开 救援人员无法拉动电子门锁 [10][14][15] - 专家指出 车辆电子系统冗余设计及事故后的紧急逃生机制需综合考虑 隐藏式门把手的应急结构不为救援人员所熟悉 可能错失黄金救援时间 [15] - 尽管小米官方客服声称碰撞信号会触发整车解锁 但现实中的复杂碰撞场景使该功能失效 且品牌方未明确披露机械应急拉手在所有车况下的可靠性 [15][16] - 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就《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 拟禁止全隐藏式车外门把手设计 表明此类设计因潜在安全风险正成为社会共识 [19] 品牌营销与信任危机 - 小米在宣传SU7半隐藏式门把手时 强调其“轻松优雅”的电动解锁体验 但与事故中的惨况形成鲜明对比 [17][18] - 近期小米在营销中采用“大字吸睛 小字免责”的策略(如手机海报右下角用小字标注“逆光之王为产品目标”) 引发消费者对其商业虚伪套路的不满 [24][26] - 雷军个人IP是小米品牌管理的关键 但近期其社交账号粉丝流失超29万 显示“雷军式”营销正在让大众“祛魅” [13][24][27] - 愿意花费数十万元购买SU7的目标车主群体 与早期支持小米手机的消费者有重合性 连续爆燃事故可能导致口碑崩塌式下滑 是公司的深远危险信号 [27]
雷军,这次不对劲
盐财经· 2025-10-15 17:52
事故概述 - 10月13日深夜成都天府大道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小米SU7 Ultra在碰撞后起火燃烧,驾驶员最终无生命体征[2][3][5] - 事故车辆先与前方车辆发生碰撞,随后越过道路中央绿化带并起火燃烧,经检测驾驶员涉嫌酒后驾驶机动车[7] - 现场救援视频显示,路人尝试徒手撬开车门和砸窗均未成功,车辆底部最终彻底起火爆燃,导致救援失败[3][7] 市场与品牌影响 - 事故发生后小米股价一度下跌近7%,反映出市场对该事件的负面反应以及对小米品牌信任的冲击[11] - 该事件引发了消费者对小米汽车产品质量安全的广泛质疑,相关讨论在社交媒体上汇聚成汹涌舆情,导致雷军个人社交账号在近30天内掉粉超过29万[12] - 此次事故是继今年3月安徽铜陵小米汽车事故后的又一起类似事件,连续的安全事故对品牌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13] 产品设计与安全质疑 - 事故焦点集中在车辆发生高速撞击后,铝合金车门为何无法从外部顺利打开,这引发了对其安全结构和紧急逃生机制的质疑[13] - 专家指出隐藏式门把手的电子系统冗余设计及事故后的紧急逃生机制可能存在缺陷,救援人员不熟悉其应急结构可能错失黄金救援时间[14] - 尽管小米官方客服表示碰撞后会触发整车解锁功能,但现实中的复杂碰撞场景下,救援人员仍无法拉动车门内外电子门锁[15] - 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就《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拟禁止全隐藏式车外门把手设计,这间接否定了部分厂商为追求美观和低风阻而采用的设计理念[19] 营销策略与消费者信任 - 小米近期在营销中采用“大字吸睛,小字免责”等文字游戏手法,例如新品手机海报上用小字补充说明“逆光之王为产品目标”,这消耗了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度[24][27] - 从手机到汽车,随着产品潜在的人身伤害风险增加,小米正面临更为严重的品牌信任危机[28] - 雷军个人IP曾是小米品牌管理的重要部分,但近期其营销手法的有效性受到质疑,消费者开始对“网红企业家”形象祛魅[12][30]
山姆(上海)超市有限责任公司因销售不合格儿童产品被罚
齐鲁晚报· 2025-10-15 10:55
事件概述 - 上海市青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山姆(上海)超市有限责任公司连续发布两份行政处罚决定,涉及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儿童产品 [1] 行政处罚详情(FILA滑板车) - 处罚决定书文号为沪市监青处﹝2025﹞292024003132号 [1][3][4] - 产品为规格型号FM105的FILA牌滑板车,抽检发现“用于包装或玩具中的塑料袋或塑料薄膜”项目不符合国家标准GB6675.12-2014,存在儿童窒息风险 [1][4] - 公司共购进该批次产品64件,销售61件,货值金额为12338元,违法所得为2616.9元 [1][4] - 处罚结果为没收违法所得0.261690万元、罚款0.616900万元、没收非法财物并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1][4] 行政处罚详情(儿童三件套) - 处罚决定书文号为沪市监青处﹝2025﹞292024002803号 [2][4][5] - 产品为60支兰精天丝儿童三件套,抽检及复检均显示“印花面料耐摩擦色牢度”不符合GB31701-2015标准要求 [2][5] - 公司共购进该批次产品98件,销售12件,货值金额为22530.2元,违法所得为510.96元 [2][5] - 处罚结果为没收违法所得0.051096万元、罚款1.126510万元并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2][4][5] 公司背景信息 - 山姆(上海)超市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8年12月19日,法定代表人为郑硕怀 [3][6] - 公司注册资本为493.315万美元,是沃尔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6] - 企业注册地址位于上海市青浦区赵巷镇业锦路483弄1-26号 [4][5][6] 处罚法律依据 - 两起案件的处罚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五条、第六十条以及《上海市产品质量条例》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七条等规定 [4][5]
陕西六部门联合启动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
陕西日报· 2025-09-08 06:53
行动方案概述 - 陕西省多部门联合印发《陕西省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在全省部署开展专项守护行动 [1] - 行动采用“全覆盖”重点产品、“全链条”治理安全隐患、“全方位”加强协作联动的方式 [1] - 行动聚焦儿童青少年“学、玩、穿、用、行”全场景安全需求领域的产品 [1] 监管重点与措施 - 重点围绕儿童和学生用品生产、流通、使用环节和电商平台进行监管 [1] - 严厉打击生产、销售未取得生产许可证或3C认证的产品、制假售假及销售来源不明产品等质量违法违规行为 [1] - 将采取严格重点产品生产源头管控、严把市场准入关口、压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等措施 [2] - 加大流通领域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严禁劣质有害产品进入校园 [2] 行动目标 - 力争到2027年,使全省儿童和学生用品质量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治理,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 [2] - 目标使家长及儿童青少年质量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明显提升 [2]
“十四五”以来全国产品17大类106种产品纳入CCC管理
新浪财经· 2025-08-22 11:16
市场监管政策强化 - 市场监管总局通过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和强制性产品认证(CCC)强化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治理 [1] - 2024年5月国务院对冷轧带肋钢筋、安全帽等6种产品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 生产许可证管理产品增至14类27个品种 [1] - 将电动自行车锂电池等15种产品纳入CCC认证管理 CCC目录内产品达17大类106种 [1] 企业质量安全管控 - 制定工业产品生产和销售单位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 指导企业对质量安全风险实施清单式管控 [1] - 有效解决企业在管控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中"不懂、不会、不准"等问题 [1] 产品监督与缺陷召回 - 对133万余家企业285万余批次产品开展监督抽查 [1] - 累计召回汽车3647万辆 [1] - 累计召回消费品3467万件 [1]
网红主播辛巴快手账号作品清空,此前宣布因肺部疾病“退网”
扬子晚报网· 2025-08-21 21:12
主播动态 - 辛巴快手账号作品于8月21日清空 粉丝量仍为9999万+ [1] - 辛巴在8月18日直播中宣布正式退出直播行业 自称肺部出现严重疾病且曾注射肾上腺素硬撑 [3] - 公开记录显示该主播曾在2020年4月、2021年4月、2023年11月及2024年4月多次发表退网宣言 [3] 产品安全争议 - 辛选自营品牌"棉密码"卫生巾被检出含硫脲 其中一款产品硫脲含量高达16653.4679μg/g [3] - 硫脲被列入《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禁用组分 新国标GB15979-2024将于2025年7月实施 明确禁止在一次性卫生用品中添加该物质 [5] - 公司于7月24日发布声明称经市监部门抽检产品合法合规 强调正常使用条件下硫脲残留不会造成健康风险 [5] 市场反馈 - 棉密码卫生巾号称拥有1000万用户 为辛选集团旗下自营品牌 [3] - 电商平台官方旗舰店服务保障体验分低至3.5分 店铺总分落后99%同行 近期处理退款平均时长为8小时 [6] - 消费者对产品安全性存在分歧 部分消费者表示不再回购 部分消费者认为正常销售即代表产品安全 [6]
“毒卫生巾”风波未平就宣布退网,这一次辛巴“逃得掉”吗?
新浪财经· 2025-08-20 21:27
公司动态 - 快手主播辛巴宣布永久退出直播行业 将公司交由初瑞雪管理运营 声称因肺部出现严重疾病需要调养身体 [1] - 此次为辛巴第五次宣布退网 2020年至今每次遇到冲突和质疑就会高调退网 风波平息后即悄然复出 [3] - 退网时机与自创品牌"棉密码"卫生巾被曝含致癌物硫脲事件高度重合 超百位消费者维权无门 [4] 产品安全事件 - "棉密码"卫生巾被检出多批次含超高浓度硫脲 最高达16653.4679μg/g 该物质被列入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名录》属于3类致癌物 [4] - 今年7月落地的卫生巾新国标明确禁止原材料中添加硫脲等物质 品牌方仍以符合旧国标为由声称检测合格 [4] - 消费者已曝光112份癌症报告且持续增长 问题曝光后新品已不含硫脲 [4] 市场营销争议 - 团队曾将产品包装为"因爱而生"的良心卫生巾 宣称"茶多酚芯片"具有抗氧化、抑菌、去异味功能 暗示预防妇科疾病效果 [4] - 利用粉丝信任和健康焦虑营销 迅速积累千万用户 事发后采取推诿逃避态度 [4] 舆情应对方式 - 官方授权账号剪辑旧视频回应风波却对硫脲争议只字不提 [5] - "辛选好物推荐官"发布"得了癌症就该死"极端言论 [5] - 大量粉丝在评论区攻击受害者"别有用心" 采取转移视线、压制舆论的操作手段 [5] 行业监管现状 - 新旧国标检测报告出现冲突 汕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相关部门还要进行研判" [5] - 国标过渡期企业是否能以"符合旧标"为由规避致癌物责任存在监管空白 [5] - 卫生巾行业存在营销噱头泛滥与质量灰色地带问题 消费者维权陷入困境 [5] 历史争议记录 - 从"糖水燕窝"到"硫脲卫生巾" 辛巴带货引发的产品质量争议已多次发生 [6] - 消费者需要的是对产品安全的真诚回应而非反复退网闹剧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