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集聚

搜索文档
赤峰出实招搭建创业舞台
搜狐财经· 2025-07-27 09:43
创业指导大师工作室 - 赤峰市自2025年3月起打造创业指导大师工作室,提供政策解读、创业测评、项目推介等覆盖创业全周期的服务网络 [1] - 工作室已累计开展17期活动,包括校园讲座和政策宣讲,服务超1200名青年学生和创业者 [1] - 念澜手作工作室通过一对一导师指导,成功推动掐丝珐琅项目落地,解决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难题 [1] 创业担保贷款政策 - 赤峰市人社局通过创业担保贷款担保基金提供资金支持,并实施财政贴息,降低利率和担保基金风险 [2] - 截至报道时,61家创业实体获得贷款支持,累计金额达2060.2万元 [3] 人才引进与创业生态 - 赤峰市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1115人次,提供就业指导747人次,吸引9211名人才扎根 [3] - 通过"文明红山·青春赤峰"校园引才活动,针对性匹配企业需求与专业人才 [3] - 人社局计划面向16-35岁青年群体举办"活力赤峰"创业创意活动,强化城市创业品牌 [3] 创业服务模式 - 赤峰市构建"政策扶持+精准服务+人才赋能"闭环,推动创业与城市发展联动 [1] - 创业指导工作室采用"传帮带"模式,点对点解决初创企业实际问题 [1]
新华视点|不同维度观就业
新华社· 2025-07-24 14:32
无人机表演行业 - 无人机群表演已成为大型赛事和节庆盛典的标配 近千架无人机可同时升空进行精准编程操控 [1] - 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作为新职业被列入国家17个新职业 该职业被称为"空中编舞师" [1] - 低空经济发展政策持续完善 为新职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1] 高新区人才发展 - 遵义高新区通过"产业集聚、人才先行"理念吸引毕业生 推动产业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 [3][4] - 区域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产业 高端制造企业集聚为人才提供发展空间 [7] - "00后"毕业生从职场新人成长为技术骨干 此类案例在遵义高新区并非个例 [7] 人才住房政策 - 贵安新区推出应届毕业生免房租入住人才公寓一年的措施 通过线上申请可快速获批 [8] - 贵阳贵安实施人才集聚行动 围绕"卡、钱、户、房、岗"优化政策吸引人才 [8]
专业孵化人员增长33%,上海如何打造创新创业“引力场”|上海高质量孵化器调研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7-17 20:37
人才集聚与科创生态 - 语核科技创始人翟星吉为95后,公司团队包含大量00后年轻人才,技术伙伴池光耀为在读大学生休学加入创业[1] - 上海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吸引IEEE Fellow席宁、剑桥博士、伯克利团队等高端人才,负责人通过行业人脉引进孵化项目[1] - Meta以亿美元年薪争夺华人AI人才,凸显顶尖人才对科创中心建设的关键作用,需配套供应链、产业需求、投资等资源形成"核爆点"效应[1] - 上海12家高质量孵化器专业孵化人员达近200人,同比增长33%,通过培训、股权激励提升人才能力[2] - 上海海归人才占比全国第一,82.2%因"城市魅力"选择上海,80.6%因"海归信心"[2] - 上海人工智能人才占全国三分之一,模速空间从业者中28岁以下年轻人占1/3,企业创始人平均年龄低于30岁[3] 孵化器与创业支持体系 - 奇绩创坛上海校友中心为语核科技提供法务、财务支持及客户对接,助其获得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订单[5] - 中科创星组建工科硕博背景投资团队,配套创业培训、融资、政策咨询等服务,硬科技冠军营助力科学家转型创业者[2] - 司南半导体孵化器组建行业专家、产业高管、投资人构成的导师团队,案例显示某芯片企业营收一年增长超6倍[7] - 上海2024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5200.73亿元(+7.2%),高校院所技术合同金额365.93亿元(+100%)[5] 产学研联动与成果转化 - 上海推动"学科+孵化"新模式,高校院所联合孵化器开设技术转移学历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6][7] - 司南半导体孵化器建立"双师培训"机制,连接实验室技术与市场需求,降低企业研发验证成本[7] - 上海2017年启动"创新创业服务能力提升计划",2020年构建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培育体系[6] - 2023年《高质量孵化器培育实施方案》提出与高校共建人才培育基地,强化成果转化与创业孵化[6]
才聚“高新”共创美好未来
苏州日报· 2025-07-11 08:27
人才集聚与创新创业环境 - 苏州高新区已集聚各类人才34.8万人,占全市人才总量9%,其中高层次人才5.8万人,海外人才超6500人,各级领军人才超3200人次 [1] - 区内构建"0620"产业体系,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产值分别突破1400亿元和1500亿元,新能源及绿色低碳、光子及集成电路、医疗器械及大健康三大新兴产业加速迈向千亿级 [3] - 拥有10个国家级孵化器、12个省级孵化器、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和50家市级重点实验室,孵化众多科创企业 [3] 产业科创实力与成果 - 上海交通大学团队研发的导盲六足机器人"苏小交"项目落户狮山商务创新区,为视障人士提供出行便利 [2] - 苏州国芯科技发布全球首款面向48V汽车电子架构的安全气囊点火芯片CCL1800B,推动中国车规芯片领域从"跟跑"迈向"领跑" [2] - 依托太湖光子科技园、光电产业园等专业化载体,以及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等高校院所,加速创新成果转化 [3] 人才服务与生活配套 - 智慧谷青年创新社区集聚2万名青年人才、6家上市企业、10家独角兽企业,设立全市首个"青年创业概念验证基金"和零租孵化器 [5] - 建成"人才驿站、人才公寓、人才社区"三位一体乐居体系,新增青年人才公寓超2600套,累计筹集人才租赁住房超2万套 [6] - 推出"人才房票"政策,科技领军人才可获得最高100万元补贴 [6] 青年发展与城市活力 - 苏州高新区是江苏最年轻的市辖区,平均年龄35.8岁,青年参与投资经营主体数量占比27.9%领跑全省 [7] - 狮山文化广场、树山村现代乡村、大阳山植物园、太湖自行车运动综合体等设施满足青年休闲需求 [7][8] - 开设42门青年夜校课程,举办"青新"体验官、一见"青"心品牌活动,吸引近700名青年参与 [8]
多措并举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经济日报· 2025-05-30 06:23
产业与人才融合 - 南昌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吸引人才,形成产业引才模式 [1] - 贵阳打造"筑才"品牌,以政策聚集人才,同时发展大数据产业形成完整产业链 [1] - 长沙推进"五区融合"创新生态圈,通过优化环境留住人才 [1] - 产业是人才集聚的重要载体,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能,各地推动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1] 人才政策与实施 - 南昌累计兑现人才生活补贴、购房补贴超40亿元,通过"人才10条"和新"人才10条"政策吸引人才 [2] - 政策制定需体现诚意并回应人才需求,释放留才用才的暖意 [2] - 政策落地形成人才集聚"强磁场",逐步释放红利 [2] 城市环境与人才发展 - 建设让人才创新创业且安居乐业的环境,包括优化评价机制和鼓励创新氛围 [2] -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品质,解决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民生问题 [2]
2025“南京人才日”向四海英才发出求贤帖城市精彩人才出彩,南京邀你共筑未来
新华日报· 2025-05-19 07:45
南京人才政策与产业布局 - 南京拥有50多所普通高校和120多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形成1个8000亿级和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2] - 聚焦AI技术、信息通信、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布"人工智能人才8条"政策,提供最高1亿元综合资助和300万元购房补贴 [2] - 揭牌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基金、科技人才成果转化基金,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2] 科技成果转化与人才生态 - 实施《关于加快建设技术经理人队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支持引进全职技术经理人,给予最高200万元资助 [3] - 鼓励高校开设技术转移课程,组建技术转移学院,培养专业化复合型人才 [3] - 设置"IN南京,硬核力"创新创业人才集萃,展现多元创新主体和多链协同服务生态 [3] 高端人才集聚与校地合作 - 南京现有两院院士96人、在校大学生105.43万人,建立市级联系服务院士专家工作机制 [4] - 南京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署人才共引共育协议,聚焦航空航天民航领域人才中心建设 [4][5] - 南航为国家培养20余万名高级人才,校地合作涵盖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建设和科创载体构筑 [4][5] 青年人才招聘与培养 - 专场招聘会吸引千企万岗,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等领域,提供最高年薪百万岗位 [6] - 发布"青柠实践"城市实习生计划,提供3万个实习机会,包括"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等项目 [7] -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在南京设立"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孵化基地",支持研究生创新创业 [7] 人才活动与城市品牌 - 开展紫金山英才音"享"会、全球科创精英挑战赛等10余场系列活动,持续赋能人才发展 [7] - 南京通过"人才日"品牌强化"有宁才更好"的城市定位,打造"永不落幕"的人才吸引平台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