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效

搜索文档
组织变革,是用难题考出优生
36氪· 2025-07-08 11:36
经济寒冬下的组织变革趋势 - 经济红利期企业更多通过组织创新口号进行宣传 但在经济寒冬下组织调整更聚焦降本增效和数据目标 [1] - 本年组织变革咨询需求显著增长 市场线索真实性提高 企业一把手普遍对平台型组织概念有深入了解且变革决心强烈 [1] - 企业组织能力差距在经济寒冬中加速分化 类似高考试金石效应使优劣差距无所遁形 [1] 组织变革中的两极分化现象 差生表现 - 多数企业在三台架构和市场化激励方面出现倒退 数据中台/组织中台/对赌跟投等创新概念退烧 [3] - 企业因变革失败回归传统管理模式 部分为维持形式创新导致薪酬结构复杂化和管理成本上升 [3] - 高管提及"想当年"等表述往往暗示其已在该领域认输 变革动作不顺利后普遍选择恢复原状 [3] 优生表现 - 头部企业在三台架构和市场化激励实现进阶 各领域变革举措形成联动并体现为高阶数据指标 [4] - 优秀企业注重员工共创共担共享机制 低调推进组织能力代际差距的构建 [4] - 优生企业从老板到高管保持学习型心态 通过持续试错迭代实现组织认知深度突破 [4] 组织变革成功关键要素 - 变革成功取决于坚持力度和认知深度 浅薄认知易受环境诱惑 坚定认知才能执行"难而正确的事" [4] - 平台型组织(PFO®)论坛提供方法论支持 帮助企业在竞对蒙眼期加速拉开差距 [5]
“裁员潮”席卷美国大公司
华尔街见闻· 2025-06-19 08:31
美国企业界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裁员潮。过去被视为增长象征的人才扩张,如今却成了企业眼中的负 担。当美国企业利润在去年底创下历史新高时,标普500公司中却有五分之一在过去十年中缩减了规 模。 据《华尔街日报》6月18日报道,过去三年美国上市公司白领岗位缩减3.5%,标普500成分股中每五家 就有一家持续十年瘦身。裁员潮罕见脱离经济周期,伴随去年末美企利润创纪录增长,亚马逊、美银等 巨头借AI与组织扁平化推行"人效改革",普通员工与管理层同时沦为优化目标。 宝洁本月宣布将裁减7000个职位,占其非制造业员工的15%,目标是创建"更广泛的角色和更小的团 队"。雅诗兰黛和约会应用运营商Match Group最近均表示已裁减约20%的管理人员。微软也计划在未来 几周内裁减销售部门和其他团队的数千名员工。 这场裁员潮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非源于业绩下滑的被迫之举。而是在AI时代,"人多力量大"正被"精 兵强将"取代。对于这个现象,美银CEO直言: 更少的人力和更低的成本造就更高产出。 AI催化"人效崇拜" 越来越多的公司正在注重效率而不是规模,人多反而成了发展的阻碍。报道称,从西雅图的大型企业到 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的美国银 ...
管理不会奖励老黄牛,因为没有人在意垃圾工作
虎嗅· 2025-06-08 13:59
一般来说,在公司初期,规模在50人以内,团队的效率是非常高的,原因也很简单: 上一节,我们探讨了管理的目标是什么?其答案是:追求人效最高。 而人效的重点又在于有效的任务执行,其又涉及两个管理根源问题:信息失真与评价失效。 在公司场景,这些管理问题是如何一步步加重的,又应该如何解决,这是今天内容的重点。 公司初期 2. 评价公正,上升通道清晰。团队初期,所有人的努力CEO都看得到,谁识大体、谁踏实可靠CEO看得一清二楚,因为付出就有收获,所以大家动力十 足; 公司初期,这类工作的占比不高,且很容易"论功行赏",所以团队会选取效率最高的做法:人治,呼唤英雄。 情况如图所示: 信息损耗小,所以战略传递与执行反馈的效率都很高。但不可避免,依旧会有一些不确定性较高的工作模块: 1. 工作重合部分·好活,这部分属于做了十分抢眼的工作,大家都抢着做,容易造成一些不稳定性因素; 2. 工作重合部分·脏活,这部分属于脏活、累活,谁做都可以,但是谁做谁吃亏; 3. 没有明确归属的突发事件,这种属于突然发生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及时会造成莫大的损失,所以不能干等负责人来处理; 1. 信息耗损小,指令直接来自CEO,团队太小,嚎一嗓子大 ...
贝壳-W(02423.HK):25Q1业绩略超预期 持续夯实平台规模优势
格隆汇· 2025-05-22 12:06
核心业绩表现 - 25Q1实现营收233.3亿,同比增长42%,Non-GAAP归母净利润13.9亿,同比基本持平 [1] - GTV达8437亿,同比增长34%,营收超出市场预期 [1] - 存量房业务收入占比同比下降6pct至29%,贡献利润率下滑至38% [1] 存量房业务分析 - 存量房GTV同比增长28%至5803亿,收入同比+20%,增速低于GTV增速 [2] - 非链家贡献GTV占比提升导致货币化率结构性下降 [2] - 固定薪酬成本占比提升导致贡献利润率同比下降6.4pct,环比下降2.3pct [2] 新房业务表现 - 新房GTV同比高增53%至2322亿,大幅优于市场(全国商品房销售同比下降2%) [2] - 新房佣金率同比提升0.2pct至3.5%,反映开发商对渠道的认可 [2] - 经营杠杆改善推动新房贡献利润率同比微升 [2] 新兴业务发展 - 家装业务收入稳步增长,盈利能力有所改善 [2] - 租赁业务收入同比+94%至51亿,省心租规模突破50万套 [2] - 租赁业务贡献利润率达6.7%,同比环比均提升 [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调整25-26年Non-GAAP EPS预测值为2.06、2.68元,引入27年预测值3.56元 [3] - 参考25倍PE给予目标价56.04港元(1港元=0.919人民币) [3]
下一个10年,组织更重要的是设计力
36氪· 2025-05-22 08:15
最近几年, 很多企业的关键词是 " 降本增效 " 。降本增效的重点是降本 , 还是 增效 呢 ? 答案肯定是 后者 , 降本只是阶段性的增效手段之一,很难持 续。 " 增效 " 的核心是 "人效"。 人效已经成为企业当前和未来的关键指标。企业能不能活下去,取决于人效;有没有竞争力,也反映在人效上;能不能持续发展,依然表现在人效上。 人效 这个除法公式, 它的分子和分母分别是什么? 通常来说,分子是总效益,那分母是什么? 是总人数 ,还指少数人? 比如 , 一家公司销售额五个亿,总人数500人,我们就用五亿除以500人,得出人均效益500万。可这样算下来,马上就会产生一个疑问:是所有的人都能 对人效这个结果负责吗?认真想一想,好像不是这样。 很多人是被"人效"的,或者说他们并不能完全决定人效的结果。 所以 , 我们要思考:也许真的不是所有人都对人效负责,而是其中一部分人。 那么这一部分人是谁呢? 就是我们所谓的"脑力劳动者"。 一、脑力劳动者VS体力劳动者 企业当中有两种人:一类叫体力劳动者,一类叫脑力劳动者。 在企业中是体力劳动者占比高,还是脑力劳动者占比高?这跟公司性质有关。如果是制造业,显然体力劳动者更多 ...
晚点独家|淘宝、抖音电商之后,拼多多也将 GMV 放回第一目标
晚点LatePost· 2024-07-31 18:33
编辑丨管艺雯 抢夺市场份额仍然是电商目前的竞争重点。 文丨沈方伟 拼多多是公认人效最高的互联网公司之一,但这家公司的核心管理层近期在内部强调,国内业务仍需进一 步提高人效。 我们了解到,拼多多在今年二季度调整了业务重点,从追求商业化、提升利润,转向将 GMV 放回第一目 标。面对激烈的竞争,拼多多需要巩固国内业务基本盘,维持自身优势。 自 2022 年,拼多多从早期追求 GMV 和用户规模,逐渐转向商业化、提高货币化率。2023 年四季度,拼 多多股价超越阿里,并在今年一季度创下历史利润新高,经营利润率甚至超过奢侈品巨头 LVMH。 今年上半年,阿里、京东、抖音电商都转向低价竞争,它们投入大量补贴、 牺牲利润,在已经不怎 么增长的 市场里抢夺份额。 拼多多国内业务的增长不及预期,我们了解到,其主站电商上半年每个季度的 GMV 增速都在 30% 以下, 618 等大促期间竞争对手们强势投入,拼多多二季度的 GMV 增速低于一季度,而此前,拼多多长期保持了 40% 以上的 GMV 增速。 拼多多在国内的另一业务 —— 多多买菜,此前重点是减少亏损和提升经营效率,目前已实现全国盈利。我们 了解到,今年 6 月以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