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旅游
搜索文档
监管护航 助低空游“高飞”
中国民航网· 2025-10-09 19:09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肖敏 报道:乘坐直升机以全新视角领略甘肃麦积山景区的壮丽风 光,搭乘热气球俯瞰山西大同的古城灯海,从云端纵身一跃体验三亚高空跳伞的畅快淋漓……近年来, 随着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加快发展以及居民旅游消费水平的提升,空中游览与跳伞飞行作为新兴的旅游 体验方式正日益受到消费者青睐,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日前,民航局印发《空中游览市场管理暂行办 法》《跳伞飞行服务市场管理暂行办法》并于10月起实施,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护航低空旅游新业态 健康有序发展,让消费者享受到更加安全、舒适、优质、高效的通用航空服务体验。 "原本只是想找个特别的方式打卡海边,结果直接解锁了人生新成就。飞机缓缓升空,窗外风景从沙滩 变成整片大海,再抬头就是纯白云层和清澈蓝天。跳下的瞬间,耳边全是风呼啸的声音,但那种俯瞰海 景的震撼真的无法形容。整个人像飞鸟一样穿梭在空中,海风吹得脸颊发麻,心跳声大过风声。"一位 游客在社交媒体上这样分享其在广东阳江海陵岛的跳伞体验。依托得天独厚的优质海岸线和空域条件, 广东阳江已成为国内热门的海岛跳伞目的地。同样,在气候宜人的普洱,跳伞运动与热带雨林风光完美 融合,参与者能在高空中鸟瞰广 ...
“知音湖北”叫响全国 湖北旅游综合收入年底将破万亿
证券时报网· 2025-09-29 22:37
旅游行业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湖北省接待游客4.36亿人次 同比增长14.68% 其中入境游客205.74万人次 同比增长54.89% [1] - 2025年上半年旅游综合收入4548.83亿元 同比增长16.02% 预计年底将突破万亿大关 [1][2] - 行业通过举办国际性节会和赛事及发展低空文旅、数字文旅等新业态构建全产业链 [2] 文化产业规模与增长 - 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从十三五末的2967家增长至2025年6月底的4213家 居全国第六 [1] - 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从2020年的3796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5355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9% [1] - 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十三五末的1722亿元攀升至2023年底的2750亿元 占GDP比重从4.01%提升至4.84% 预计十四五末突破5% [1] 文化新业态发展 - 文化新业态营业收入从十三五期末的102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963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7.6% [2] - 文化新业态占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收比重从十三五期末的27%提高至2024年的36.7% [2] - 行业将围绕科技赋能、消费升级等方向打造智慧文旅、低空旅游等新场景以延伸消费链条 [2] 未来发展战略 - 行业将升级出版、印刷、文博等传统文化产业 推动其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变革 [3] - 行业将壮大数字出版、网络视听、动漫游戏、智能穿戴等新型文化产业 [3] - 行业将培育未来文化产业 支持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新模式 [3]
零重力飞机工业完成A++轮亿元融资文旅资本强势入局
中国民航网· 2025-09-23 16:05
融资概况 - 零重力飞机工业成功完成A++轮战略融资,融资金额近亿元 [1] - 本轮融资引入以文旅产业为代表的资本入股,对公司新能源航空器整机研制和未来产业布局具有深远意义 [1] 技术研发与商业化进展 - 核心产品eCTOL锐翔RX1E-A电动固定翼飞机今年迎来交付元年,为公司构建持续稳定的营收来源 [2] - 多旋翼eVTOLZG-ONE鹊飞型号合格证(TC)申请获中国民航局受理 [2] - 倾转旋翼eVTOLZG-T6试飞在即 [2] - 公司绿色航空飞行营地已陆续开展试运营工作 [2] 战略布局与资本协同 - 公司在新能源航空器领域布局聚焦低空旅游、短途交通等场景 [5] - 投资方云时资本深耕科技创新领域,以挖掘前瞻性技术与高成长潜力项目为核心投资逻辑 [5] - 投资方盐城黄海汇创科泰低空经济产业投资基金依托祥源文旅资源,聚焦低空文旅场景融合赛道 [5] - 融资在“低空+文旅”应用场景的协同潜力显著,为零重力飞机工业打开文旅场景商业化入口,并为祥源文旅产业生态注入低空交通新动能 [5]
8月18日投资早报|圣农发展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791.93%,国泰环保控股股东、实控人、董事长陈柏校被采取留置措施,美锦能源筹划发行H股在港交所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8-18 08:40
隔夜行情 - 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 上证指数涨0.83% 深证成指涨1.6% 创业板指涨2.61% 北证50涨3.04% 沪深两市成交额约22446.12亿元 较前一个交易日缩量约345.97亿元 [2] - 港股三大指数悉数下跌 恒生指数跌0.98%或249.25点 报25270.07点 恒生国企指数跌0.98% 恒生科技指数跌0.59% 全日成交额3126.87亿港元 [2] - 美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 纳指跌0.4% 标普500指数跌0.29% 道指涨0.08% 道指和标普500指数均一度创盘中历史新高 三大指数本周均录得上涨 纳指本周累涨0.81% 标普500指数本周累涨0.94% 道指本周累涨1.74% [2] 重要新闻 - 海南省发布《海南省海洋旅游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 部署实施八大重点行动 包括加快建设三大冲浪胜地、五大潜水基地、七大海钓基地、两大帆船帆板训练基地 发展"低空+海洋"旅游模式 推进环岛旅游公路沿线开发"观海平台""亲海景点"和海洋主题微景区 构建"陆海联动"新格局 [4] - 我国空间站首次应用专业领域AI大模型"悟空AI" 该模型由天舟九号货运飞船搭载上行 基于国内开源模型开发 结合载人航天飞行任务需求 采用预训练和指令微调技术 构建了专业领域大语言模型和以航天飞行知识规范为核心的知识库 在神二十乘组第三次出舱活动中发挥了辅助支撑作用 [5][6] 主题机会 - 上海临港首批无人驾驶智能网联出租车正式向公众开放运营服务 覆盖临港主城区高校、办公、商业等58个点位 营运时间每日8时-20时 收费规则为小于5公里起步价16元 超过5公里的里程费用为4元/公里 [6]
如何理解7月政治局会议和PMI数据:政策含义和资产指向
2025-08-05 11:18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制造业、服务业、房地产及新能源(光伏)[1][2][3] - 公司未明确提及,但隐含对地方政府投资平台、产能过剩行业(如光伏)及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讨论[10][11][19]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政策定调不及预期** - 政治局会议短期政策强调存量落地而非增量扩张,删除“超常规调节”“增量储备政策”表述,财政与货币政策未现明显增量[2] - 政策定调延续底线思维,淡化商品消费,转向服务消费培育(如文娱、养老),但服务消费支持力度可能加大[4][5] - 房地产作为内需引擎的定位进一步淡化,转向城市更新与存量提质[7] **2 供给侧改革调整** - 产能治理表述从“退出”变为“治理”,较2015年更温和,高层鼓励山西等资源省份配套光伏产能而非一刀切限制[9][10] - 反内卷政策弱化:删除“防止内卷式弱性竞争”“低价无序竞争”表述,未提PKI回升限定[8] - 配套政策包括提高财政资金效率、推动地方投资平台出清,避免低效投资[10] **3 经济数据表现疲软** - 7月制造业PMI与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回落0.4个百分点,低于彭博预测中值[14] - 新出口订单回落0.6个百分点,外需压力显现;内需回落幅度更大,部分因天气扰动及政策空窗期[15] - 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跌破50%荣枯线,暑期消费旺季未现季节性回升,反映居民收入对服务消费的制约[16][17] 其他重要内容 **1 政策后续动向** - 存量政策优先(如第三批国库资金),若8月数据进一步走弱,三季度可能出台增量(如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两重建设)[19] - 产能过剩领域(如光伏)可能通过设备更新改造或产能置换约束,但力度温和[6][9] **2 行业影响** - 制造业投资增速或下行,货币环境维持宽松[13] - 服务业政策倾斜可能加大(如住宿餐饮、批发业),但需观察居民消费能力修复[18] **3 数据细节** - 7月PMI回落幅度超预期(新出口订单-0.6pp),服务业指数低位走平[15][16] - 地方政府投资基金可能受限,避免补贴过剩产能[11] (注:原文未提供具体公司财报数据,故未涉及财务指标分析)
今年目标游客2亿人次,深圳凭什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2 10:59
深圳文旅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深圳接待游客数量达9056.52万人次,同比增长11.9%,旅游总收入1383.62亿元,同比增长13.9% [1] - 深圳定下2025年底目标:旅游总收入突破3000亿元,接待游客超2亿人次 [1] - 今年上半年入境游客数量同比增长31.9%,达到1839.35万人次,其中经深圳口岸出入境的外籍人员343.2万人次,同比增长39.2% [3] 深圳文旅推广策略 - 以"2025Amazing Shenzhen"为主题发布全球旅游计划,推出20项重点文旅内容 [2] - 与美国网红"甲亢哥"等合作进行全球推广,展示比亚迪"水上漂"、华为三折叠屏手机等科技产品 [2] - 加强城市综合营销,打造周末节假日畅游地、"出国旅游替代"首选地、入境旅游第一站 [2]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 - 深圳机场上半年新开或加密12条国际及地区航线,国际及地区旅客量达305.5万人次,同比增长30.7% [3] - 国际及地区客运航班量超2万架次,同比增长26.1%,两项数据均创深圳机场开航以来新高 [3] - 我国对50多个国家实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助力深圳入境游增长 [3] 文体活动带动效应 - 今年上半年深圳举办超30场5000人以上演唱会,吸引观众40.62万人次 [5] - 刀郎深圳站演唱会约四分之三观众来自深圳以外,其中四分之三来自广东省外 [5] - 深港口岸夜间客流同比增长18%,内地居民同比增长29%,港澳居民同比增长14% [6] - 皇岗口岸数据显示,14场明星演唱会期间入境旅客每小时超3000人次,较常态增长80% [6] 文旅新地标建设 - 深圳科学技术馆开馆不到三个月入馆观众突破100万名 [7][8] - 前海冰雪世界预计国庆前后开业,含5条赛事级雪道等设施 [8] - 深中通道西人工岛旅游项目预计10月投入运营,深圳乐高乐园有望明年年底开业 [8] - 东部华侨城将按"度假+体育+娱乐+文化"四大业态进行焕新 [8] 特色旅游产品开发 - 推出工业旅游线路,参访大疆、比亚迪、腾讯等企业,体验直升机飞行、无人驾驶等项目 [9] - 多区联合航空公司打造低空旅游航线,如梧桐山赏花航线最低99元,四天飞行215架次载客801人 [11] - 东部滨海地区年接待游客约2800万人,将发展邮轮产业,打造国际游邮轮产品体系 [12]
“低空+旅游”:河南如何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低空旅游示范省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14 14:24
政策支持与市场前景 - 2025年以来低空旅游被多次纳入国家促消费政策,包括中办国办《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和商务部《关于支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若干措施》[1] - 河南省政府提出到2027年低空经济规模达500亿元,重点推动"低空+旅游"融合,打造"一心一带四区"低空旅游布局[1] - 2023年国内低空旅游飞行小时数增至3万小时,参与人数突破60万人次,人均消费达5000元是传统旅游的5倍[3] - 全国已有100多个城市开展低空旅游项目,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2000亿元[3] 行业现状与特点 - 低空旅游由飞行体验、空中游览和非定期载客运输飞行组成,能带给游客独特的空中视角与沉浸式体验[2] - 行业与文旅、体育、农业等产业融合催生"低空+文化""低空+研学"等新业态[2] - eVTOL和智能调度系统等低空技术应用使运营成本大幅降低,安全性持续提升[3] - "City Fly"取代"City Walk"成为旅行打卡新标签[3] 发展挑战 - 河南省仅有6个通用机场,远低于全国400余个的总量,且多集中于东部发达地区[5] - 低空空域开放程度有限,飞行审批涉及多个部门,流程繁琐[5] - 产品主要集中在空中观光游览型领域,缺乏体验型产品,且未形成统一行业标准[5] - 大众消费观念不强,市场认可度不高,专业人才短缺问题突出[5] 发展建议 - 完善基础设施,加快通用机场建设,重点覆盖5A级景区和偏远地区[6] - 推动通信导航网、空域管理网与低空智联网融合,优化空域资源配置[6] - 设立省级低空飞行服务中心,推动"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结"的审批流程[7] - 开发差异化产品,降低消费门槛,打造"飞行+农事体验"等复合型产品[8] - 加强宣传推广,打造"中原低空之旅"统一品牌,推出精品线路[8] - 鼓励高校开设航空专业,与企业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培养高素质飞行人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