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技术升级

搜索文档
15个月亏损近800亿,光伏主产业链寻找出路
财经网· 2025-06-19 16:29
行业现状 - 光伏行业处于寒冬期,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A股及港股光伏上市公司合计净亏损约787亿元 [1] - 受政策抢装节点影响,1月-4月国内新增光伏装机104.9GW,同比增长75%,其中4月单月新增45.22GW,同比增长215% [1] - 抢装潮后组件价格回落,6月行业平均价格跌至0.65元/W,部分企业降至0.62元/W [1] - 6月新能源项目全面入市后需求减少,分布式项目投资模型难以测算,业务量明显下降 [2] 市场变化 - SNEC展会客户数量减少,但外国参展商明显增多,海外业务成为行业重点 [2] - 中国光伏组件价格下降推动全球清洁能源转型,新兴市场机会增加 [2] - "136号文"政策标志着清洁能源将成为主力电源,长期看电力结构中清洁能源比重将上升 [2] 上游整合 - 硅料行业酝酿整合,协鑫与通威联手推动供给侧改革,计划收并购其他企业产能 [4] - 大全能源表示支持行业整合,强调股东利益为核心 [5] - 协鑫科技联席CEO认为整合是行业出清的唯一途径,提议成立基金推动并购 [5][6] - 当前硅料价格跌破全成本线,部分企业甚至低于现金成本,价格僵持在30-34元/公斤 [6] 下游技术升级 - 光伏中下游环节聚焦技术迭代,TOPCon技术红利期仅八个月,行业反思创新扩散过快 [7] - 隆基绿能押注BC技术,二代产品Hi-MO 9量产峰值功率670W,转换效率24.8% [7] - 隆基推出HIBC新产品,功率700W+,转换效率25.9%,融合HJT和BC技术 [9] - 晶科能源推出Tiger Neo 3.0组件,预计年底量产670W产品,转换效率24.8% [9] - 天合光能力推钙钛矿叠层技术,展出841W组件,转换效率27.1%,计划建设中试线 [10] 技术路线竞争 - TOPCon、BC、HJT技术路线各有优势,钙钛矿叠层被视为未来关键 [10] - 晶科能源CTO预计TOPCon电池效率三年内达28%以上,钙钛矿叠层短期难与传统晶硅路线抗衡 [11] - 晶科能源强调650W以上高性能产品可实现溢价,加速产能优化布局是今年首要任务 [9]
先导智能焊接设备出货北美,引领行业全球化新高度
财富在线· 2025-05-26 09:26
光伏产业链技术升级 - 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加速推动光伏产业链迎来新一轮技术升级与产能扩张 [1] - 中国光伏装备企业持续突破关键技术并逐步打开欧美高端市场 [1] - 先导智能为北美头部新能源企业定制研发的丝印叠瓦焊接设备完成交付标志着中国光伏装备在技术创新与国际化服务能力上迈上新台阶 [1] 技术突破与设备性能 - 光伏产业朝高效低成本方向发展对生产设备性能和技术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3] - 先导智能交付的光伏组件焊接设备集成无损划片丝网印刷叠片等先进工艺具备多方面领先优势 [3] - 设备生产产能效率突破≥4000大片/小时单位面积产能大幅提升满足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需求 [3] - 设备采用丝网印刷+叠片双工艺创新精度满足±0.1mm工艺稳定性指标CPK≥1.33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3] - 设备兼容性强支持多规格多版型电池片快速切换可兼容不同尺寸材质电池片生产并能通过结构升级实现不同工艺丝印需求 [4] - 设备采用丝网印刷方式在每个小片边缘精准印刷导电胶并重叠排列经加热焊接成串提升组件效率 [4] 国际化服务与交付能力 - 设备交付及时性和服务专业性成为国际市场竞争重要因素 [5] - 先导智能团队在履约过程中展现卓越服务水平从定制化设计到生产环节严格把控再到海外认证标准遵守提供一站式服务 [5] - 团队克服客户需求升级跨国沟通昼夜颠倒海外认证标准严苛等困难保障设备准时交付并无缝融入客户生产线 [5] 市场影响与未来展望 - 此次与全球TOP级电动汽车及清洁能源公司合作顺利交付是对先导智能技术实力的高度认可 [6] - 为后续持续开拓北美光伏市场积累宝贵经验 [6] - 公司将继续深耕新能源智能制造领域加强技术创新以优质设备和服务为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6]
晶科能源20250507
2025-05-07 23:2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光伏行业 - 公司:晶科能源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技术升级与产能规划 - 公司目标是完成40%-50%产能高功率升级,单面主流功率达650-670瓦,已完成上饶十几个吉瓦车间和山西约8个吉瓦升级,推动尖山及其他基地改造,预计今年上半年上饶产线实现双波645瓦、单波650瓦功率[3] - 计划改造40%产能,单GW投资约8000-9000万元,包括设备投入和一次部件配套,积极探索半片划四片等细分技术[4] Topcon 3.0技术 - 导入三合一技术,上饶导入顺利,调试提升10-15瓦,二、三季度开发650-660瓦新型产品并在SAMT展会发布,领先竞争对手半年以上[5] - Topcon 3.0产品若性能接近BC,溢价空间参考BC组件,高效产能溢价约5分钱,低效产能可能亏本[4] BC技术与Topcon对比 - 约60%Topcon技术可用于BC,但50%技术不能应用或效果不同,如边缘钝化、双面发电技术在BC中应用受限,边缘钝化两年内难实现[7] - 未升级时BCC与Topcon单面对单面有20瓦差距,今年年底差距缩短至5瓦甚至更小,优质产能两者水平相近[9] - 高效BC电池领先优势从10-15瓦缩小至5-10瓦,目前高效TOPCon与BCC功率相差约5瓦,隐形栅线技术对发电效率影响3-4瓦[13] 效率提升手段及研发进展 - 年底和明年逐步释放3.0版本,提效方案包括隐形栅线、低温电池、叠层技术,Topcon与钙钛矿叠层已认证效率超34%,目标三年内量产[2][10] 金属化层面(银包铜技术) - 研发线评估基本结束,开始量产线生产,前期评估正向,一倍可靠性测试与常规银浆无明显差别,两倍PCT测试无问题[12] - 预计年内完成1-2个车间改造,占比20%-40%产能,明年实现全产品导入,风险较低[2][12] - 银包铜与0BB、SMBB工艺适配,Topcon 3.0技术支持银包铜,热斑温度显著降低[19] 钙钛矿叠层技术 - 2025年效率和可靠性取得显著突破,效率多数超34%,可靠性衰减控制在10%以内,预计三年左右进入量产中试和量产爬坡阶段[20][26] - 钙钛矿材料衰减问题改善,以前1000小时衰减30%-40%,现在控制在10%以内,预计未来三年找到1000-2000小时衰减稳定到5%以内的材料和工艺[21] 其他技术 - 钢板印刷预计2025年二季度批量导入量产线,隐形山线技术预计2025年底或2026年量产性更新[22] - 切多片技术可行,现有基础再切一半可能带来5-10瓦收益,计划6月Incap会议交流并探讨在未来版本应用[36]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行业处于周期底部,技术发展加快,技术创新推动行业出清,30%-50%产能因无法升级面临淘汰[4] - BC电池在单面应用和分布式高端产品有市场,晶科能源去年规划BC电池产线,今年因资金和重建批复延迟,年底附近或有1-2吉瓦实验型产线落地但不确定,尖山研发中心有两条BC中试线并持续升级[27] - 铜浆与银包铜同时评估,铜浆在可靠性方面无有效进展,银包铜仍将是主流方案,材料体系成熟需一到两年[28][29] - 公司与合作伙伴战略合作有排他性,关注行业进展和其他供应商成熟应用[30] - 下一代低温技术成熟应用,现有设备总体改造可能性不大,两年左右可能出现但不确定,公司保持开发关注,未大量升级规划[30][31] - 硅片开发朝更高电阻率、更低氧含量、更窄分布方向发展,增加投入和产量降成本,BC领域硅片厚度130-140微米对效率提升有帮助[33][34] - 颗粒硅应用取决于供应链,一炉增加30%-50%颗粒硅问题不大,对组件影响1-2瓦[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