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伏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机构风向标 | 隆基绿能(601012)2025年二季度已披露持股减少机构超40家
新浪财经· 2025-08-23 09:25
机构持股情况 - 截至2025年8月22日 共有110家机构投资者持有隆基绿能A股股份 合计持股量达15.76亿股 占总股本比例20.80% [1] - 前十大机构投资者合计持股比例达18.11% 较上一季度上升0.15个百分点 [1]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 HHLR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价值基金(交易所) 上证50ETF位列前三大机构股东 [1] 公募基金持仓变动 - 本期持股增加的公募基金共41个 持股增加占比0.54% 主要增持机构包括华泰柏瑞沪深300ETF 华夏上证50ETF 易方达沪深300ETF [2] - 持股减少的公募基金共43个 持股减少占比0.11% 主要减持机构包括易方达创新驱动混合 光伏ETF 南方中证新能源ETF [2] - 新披露持仓的公募基金共12个 主要包括汇丰晋信核心成长混合A 汇丰晋信智造先锋股票A 工银物流产业股票A [2] - 未继续披露持仓的公募基金共32个 主要包括广发高端制造股票A 易方达环保主题混合A等5只易方达系基金 [2] 外资机构动向 - 外资基金HHLR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价值基金(交易所)出现持股减少 持股占比小幅下跌 [2]
帮主郑重:光伏第二春来了!散户布局牢记三要点
搜狐财经· 2025-08-16 11:15
光伏行业反弹驱动因素 - 政策推动行业整合:工信部出台文件整顿低价恶性竞争,明确淘汰落后产能并支持优质企业发展 [3] - 供给端主动收缩:多晶硅龙头企业集体减产,形成类似"光伏版欧佩克"的格局,推动硅料价格短期跳涨超20% [3] 投资机会方向 - 龙头企业优势凸显:通威、隆基等头部企业凭借技术和成本双重壁垒,在政策洗牌中占据主导地位 [3] - 新技术突破潜力:HJT和钙钛矿叠层电池实验室效率已达32%,虽未大规模量产但代表未来技术方向 [3] 行业潜在风险 - 产能出清执行不确定性:部分落后产能可能仍在维持生产,影响行业整合效果 [4] - 技术路线竞争风险:不同技术路径存在替代风险,错误选择可能导致重大损失 [4] - 国际贸易环境恶化:美国等国家可能提高关税壁垒,影响行业出口 [4] 投资策略建议 - 选择龙头企业作为核心配置,把握行业集中度提升红利 [5] - 跟踪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布局具有突破性技术的企业 [5]
如何看待反内卷进程? 当前光伏投资机会展望
2025-07-11 09:05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 行业:光伏行业、多晶硅行业 - 公司:通威股份、协鑫科技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供给侧改革进展**:分两阶段,第一阶段从2024年Q4到2025年Q2为行业自律阶段,发布光伏制造规范并制定生产配额,一定程度恢复产业链报价和降低开工率;第二阶段从SNEC展后开始推进产能并购整合方案,协鑫科技提出方案获政府确认并推进,多晶硅价格明显上涨[2] - **多晶硅价格走势**:预计继续上涨,n型居民料报价从33.5元/公斤涨至40元/公斤,本周内最高或达45元/公斤,安泰科对报价有严格要求支撑上涨趋势[1][3][4] - **光伏需求情况**:总体稳定,地面电站集中式需求企稳,工商业分布式项目自发自用未受影响,海外需求7月起环比复苏,出口退税取消政策有助推作用,预计2025年Q3单月组件排产维持在50GW以上[1][5] - **多晶硅供需状况**:2025年7月全行业多晶硅排产10.4万吨,环比小幅上升,因云南地区丰水期产能复产,预计八九月份部分产能持续复产,当前库存约40万吨,7月可能小幅累库,但硅片企业囤货意愿增加,价格大概率持续反弹和修复[1][6][7] - **投资标的推荐**:推荐通威股份和协鑫科技,假设行业回归供需均衡,产业链价格修复至50元/公斤(不含税),两家公司稳态利润分别约为70亿和30亿左右,PE有望从当前的12倍和10倍提升至15 - 20倍[2][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光伏制造规范对新建产能的要求,多晶硅还原电耗不得高于40度每公斤,综合电耗不得高于53度每公斤[2] - 协鑫科技提出产能并购整合方案的方式是直接出资加债务,成立由专业管理人员运营的公司[2]
中金:弱beta下的光伏有哪些投资线索?
中金点睛· 2025-06-26 07:49
核心观点 - 行业beta层面存在30%-50%的修复空间,若行业预期修复,指数层面将有明显反弹机会 [1][27][28] - Alpha机会集中在高功率组件、铜浆新技术、硅料供给端政策等环节 [1][3] - 行业短期偿债压力可控,银行抽贷概率较低,但需关注经营性现金流和应收账款风险 [4][20][23] - 需求短期承压(6月排产环比-10%),中期看十五五规划,长期能源转型逻辑不变 [4][24][26] 组件功率升级 - 龙头公司推出680W高功率组件(182x210版型),效率达24.8%,较当前620W主流产品提效30W [3][7][9] - 功率差拉大20-30W将带来0.05-0.1元/W的溢价空间,龙头可获1毛-1毛5的盈利优势 [11] - 产能升级需10-50亿元资本开支,中小型企业难以负担,预计加速二三线退出 [10] - 通威TNC2.0组件功率达682.8W(效率25.28%),技术领先优势显著 [9] 铜浆技术迭代 - 银价上涨推动铜浆产业化加速,TOPCon/BC路线银包铜方案预计2025H2量产 [3][13] - 帝科股份高铜浆料方案6-7月启动验证,隆基计划26年Q1全面实现贱金属化 [13] - 铜浆迭代毛利率提升空间大于PERC到TOPCon的升级,量利齐升阶段存在投资机会 [13] - 预计2026年TOPCon高铜浆组件产量达80GW,铜浆耗量70mg/片 [14] 供给侧改革 - 行业自律公约通过配额管理和限价机制控制产能扩张,库存有所去化 [16] - 政策侧重引导新建产能(如硅料电耗、组件效率要求23.1%),存量产能出清方案仍在探讨 [16] - 硅料环节需出清100万吨产能对应600亿元债务,利润修复需2-5年 [17] - 协鑫提议"市场化重组+技术淘汰+政策约束"组合拳,但执行难度较大 [18] 财务与需求 - 二线公司1Q25现金300亿元vs短期负债600亿元,债务续贷仍是关键 [4][20] - 6月排产环比-10%,7月需求仍弱,8月后随电价机制稳定有望修复 [24][25] - 中长期需求依赖十五五规划,需配套电力市场化/电网建设/终端电气化 [26] - 行业ROE有望修复至10-15%,优质龙头估值具备吸引力 [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