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铁氧体

搜索文档
磁材新能源产业齐头并进 横店东磁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大增69.4%-84.3%
全景网· 2025-07-18 19:32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9 60亿元-10 50亿元 同比增长49 6%-63 6% [1] - 扣非净利润10 20亿元-11 10亿元 同比增长69 4%-84 3% [1] - 基本每股收益0 60元/股-0 66元/股 [1] 磁材产业 - 铁氧体磁性材料标杆地位稳固 市占率进一步提升 [1] - 横向与纵向布局的多个新产品及器件市场拓展初见成效 [1] - 形成年产29万吨磁性材料的生产能力 [2] - 产品涵盖预烧料、永磁铁氧体、软磁铁氧体等多类材料 [2] - 纵向延伸至振动器件、硬质合金、电感、EMC滤波器件等领域 [2] - 可提供从材料到器件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2] - 2024年全球磁性材料市场规模达820亿美元 预计2025-2030年复合增长率6 8% [2] - 中国贡献全球60%永磁材料产量和45%软磁材料产能 但高端产品国产化率不足30% [2] 光伏产业 - 深化国际化布局 海外产能实现满产 [1] - 强化差异化竞争 海内外优质市场出货量提升 [1] - 各基地通过控成本、提产量、增效率等措施增强产品竞争力 [1] - 形成年产23GW电池与17GW组件产能规模 [3] - 推出全黑组件、温室系统、防眩光、海漂、高透光、智能组件等差异化产品 [3] - 量产TOPCon电池效率达26 85% 非硅成本控制保持业内优势 [4] - 推出TOPCon G12RT双玻组件、防积灰组件、54版型双玻黑组件等创新产品 [4] - 专项开发海漂组件、防眩光组件等场景化产品 [4] - 前瞻性储备0BB、BC、HJT等新型封装互联技术 [4] 锂电产业 - 聚焦小动力多领域应用市场 [1] - 在高稼动率下实现良好市场拓展 [1] 客户与荣誉 - 成为众多全球500强企业和行业领先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 [3] - 荣获Bosch亚太区最佳供应商、Bosch全球最佳供应商、美的战略供应商等荣誉 [3] - 多次被Brose、Eaton、Panasonic、Nidec等客户评为最佳供应商 [3] 发展战略 - 秉持"横向布局多材料体系 纵向延伸发展器件"的发展定位 [2] - 围绕"做强磁性 发展新能源"战略 [3] - 坚定"长期主义 稳中求进"的发展基调 [4] - 以"磁材+新能源"双轮驱动 [4] - 目标成为全球领先的磁材和光伏产品制造企业 [4]
A股调整!301141,2分钟涨停
新华网财经· 2025-06-10 17:16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三大指数集体调整 上证指数跌0.44% 深证成指跌0.86% 创业板指跌1.17% [1] - 全市场成交额约1.45万亿元 较上一交易日增加1386亿元 [1] - 港口航运板块午后拉升 创新药概念股维持强势 稀土永磁板块逆势活跃 农业板块午后上涨 短剧概念尾盘拉升 [1] - 军工装备 半导体 风电设备等板块回调明显 [1] 稀土永磁板块 - 稀土永磁板块大幅上涨 中科磁业2分钟直线拉升至20CM涨停 九菱科技涨幅从不到1%一度拉升至22%以上 收盘上涨8.9% [2] - 科恒股份尾盘涨停 北矿科技实现2连板 [2] - 近6个交易日 同花顺稀土永磁板块累计上涨9.02% [2] - 中科磁业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4亿元 同比上涨35.0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43.84万元 同比上涨232.27% [6] - 稀土永磁材料是已知综合性能最高的永磁材料 产业链包括上游稀土矿开采 中游永磁材料生产 下游汽车 消费电子 工业 风电等领域 [6] 港口航运板块 - 港口航运板块午后拉升 国航远洋 海航科技等个股涨停 [8] - 国航远洋上涨29.94% 海航科技上涨10.12% 宁波海运上涨10.05% [9] - 2025年前5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7.94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5% 其中出口10.67万亿元 增长7.2% [11] - OPEC+持续增产为VLCC需求提供增量 中东地区原油出口主要依赖VLCC进行海运 [11] 其他板块表现 - 创新药概念股维持强势 哈三联等涨停 [1] - 农业板块午后上涨 秋乐种业 康农种业涨超10% [1] - 短剧概念尾盘拉升 慈文传媒直线涨停 [1]
【大涨解读】稀土磁材:稀土出口透明化,海外涨价有望向国内传导,机器人也带来大量增量
选股宝· 2025-06-05 10:40
稀土磁材概念股表现 - 6月5日稀土磁材概念股普涨,龙磁科技等涨幅超10%,金力永磁、科恒股份等延续大涨趋势 [1] - 金力永磁(300748.SZ)涨7.17%,流通市值256亿,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年产能达23000吨 [1] - 科恒股份(300340.SZ)涨6.81%,主营稀土发光材料,包括三基色荧光粉和LED荧光粉,流通市值26.4亿 [1] - 龙磁科技(300835.SZ)涨6.67%,永磁铁氧体湿压磁瓦产能近4.5万吨,全球产能排名前五,流通市值29.9亿 [1] - 广晟有色(600259.SS)涨5.29%,广东省唯一稀土资源合法开采企业,具备全产业链优势,流通市值184.3亿 [1] - XD大地熊(688077.SS)涨4.93%,专注高性能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应用于汽车工业和智能制造领域,流通市值31.9亿 [1] 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影响 - 中国对稀土磁铁行业引入跟踪系统,出口管制可能成为长期政策,全球汽车制造商考虑将部分零部件生产转移至中国 [2] - 海外中重稀土价格因中国管制大幅上涨,激发刚性需求补库意愿,5月中旬起中国已向部分稀土磁材生产商发放出口许可 [3] 行业需求与前景 - 2024年稀土价格处于低位,海外终端需求方库存较低,出口恢复后海外涨价有望向国内传导 [3] - 人形机器人远期销量1亿台将带来20-40万吨稀土永磁需求,相当于再造一个稀土永磁市场 [3] - 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823.6万辆(同比+24.4%),中国占比70.5%,持续拉动稀土磁材需求 [4] - 稀土磁材出口主要面向欧洲、东南亚、日韩等地,内外价差收窄叠加出口恢复驱动国内价格回升 [3]
一季度我省支持科创和制造业减税降费及退税超155亿元 企业有了资金“活水” 更坚定了创新步伐
搜狐财经· 2025-05-28 09:20
腾盾科创研发费用占比较大,且逐年增长,共计超过6亿元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留抵退税优惠给企业 发展带来了资金"活水",助力企业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金牛区税务局组建专班,提供"一对一"政策辅 导,利用大数据"政策找人"精准识别享受条件,协助企业办理留抵退税,并在研发费用归集等环节给予 了专业支持。 腾盾科创研发的无人机产品。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记者日前获悉,国家税务总局四川省税 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全省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累计减税降费及退 税达155.4亿元。一季度全省2856户企业享受先进制造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同比增长7.1%,共计减 免10.62亿元。 对于税费优惠政策的精准落地,企业深有感触。"去年我们年产值2.03亿元。今年,我们继续坚持以创 新驱动为引擎,力争年产值突破2.6亿元,实现连续5年增长率30%以上。能有这样的高速增长,离不开 税收优惠和银税互动贷款政策的持续助力……"企业负责人表示。 超6亿元税费优惠 助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四川腾盾科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盾科创")是国内智能飞行器研发制造及其应用技术发展的头 部 ...
龙磁科技(300835) - 300835龙磁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27
2025-05-27 08:36
产能规划 - 中长期目标打造6万吨永磁铁氧体磁瓦产能,今年庐江、金寨、越南生产基地技改升级后预计产能达5万吨 [2] - 二季度越南工厂永磁产能扩至10000吨/年,泰国软磁工厂规划产能8000吨,预计年内建成部分产能并试产 [2] 业务布局 - 软磁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车载OBC、DC/DC及HDC等电源模块及充电桩,未来围绕技术升级与国际化布局,建立海外本地化生产基地,开发芯片电感切入高端领域,深化与头部客户合作拓展增量市场 [3] - 着力开发芯片电感和车载电感,发挥客户协同效应,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4] 贸易影响 - 公司直接出口美国产品占比极低,不足3%,美国加征关税对整体出口规模和利润影响有限 [3] - 国内磁材供应链完善,设备本土化,受关税影响小,海外基地可缓冲贸易政策变化影响 [3] 海外工厂 - 越南工厂毛利率高,原因是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低,综合税负低,产品价格高,已进入平稳运行期 [3] 业务进展 - 芯片电感中标订单开始小批量交付,受益示范效应其他客户加快验证进度并收到正反馈 [3] 未来展望 - 永磁方面越南工厂完成产能升级,国内基地产能挖潜和效率提升推进;软磁加快泰国工厂建设,完善产能布局;打造芯片电感和一体成型电感核心竞争力,开拓新业务增长点 [4]
中科磁业(301141) - 301141中科磁业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08
2025-05-08 17:00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4亿元,较上年同期上涨35.0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43.84万元,较上年同期上涨232.27% [2]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6亿元,较上年同期上涨12.7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56.08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5.59% [2] - 2024年公司受原材料价格走低、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产品价格及毛利率下降,盈利空间受挤压,净利润下降 [3] 业务合作 - 公司在机器人领域与超轻量仿人机械臂行业客户建立合作,但尚未形成规模销售,产生收入较少,对经营业绩无重大影响 [3] 盈利增长驱动因素 - 短期来看,募投项目部分投产和下游需求回暖,产能瓶颈逐步缓解,规模效应有望提升毛利水平 [3] - 长期而言,永磁铁氧体瞄准行业前三产能目标,钕铁硼向高性能、高附加值领域转型,叠加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新兴市场拓展,有望构建“传统 + 新兴”双增长曲线 [3] 扩产项目情况 - “年产20,000吨节能电机磁瓦及2,000吨高性能钕铁硼磁钢建设项目”募投项目正有序建设推进中,将按计划完成项目建设 [3] 行业情况 - 稀土永磁行业受价格波动和需求疲软影响,同行业公司业绩普遍承压,公司业绩变动趋势和同行业公司基本一致 [3] - 永磁材料行业在多领域广泛应用,技术创新带来性能提升和成本降低,未来市场需求广阔,发展前景良好;随着全球碳中和目标推进,各国政策加码新能源产业,行业有望扩大市场份额 [3]
龙磁科技(300835) - 300835龙磁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06
2025-05-07 14:50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9.33%,净利润增长50.31%,业绩增长体现战略选择与运营效率提升成效 [2] - 2024年研发投入65,236,050.76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58% [5] 永磁铁氧体湿压磁瓦领域 - 未来深耕该领域,推动产能规模达到6万吨,技术接近或达到日本TDK水平 [2][3] - 发挥规模、技术、市场等优势,扩大现有客户份额,加快新客户开发,提高市场占有率 [3] - 把握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发展机遇,拓展高端需求集中的汽车、变频家电等新领域 [3] 海外产能布局 - 越南龙磁产能扩建中,二季度永磁产能增至1万吨 [3] - 泰国软磁工厂即将开工,建成后海外软磁产能将达8000吨 [3] 软磁产业链微型逆变器及配件业务 - 2024年受全球光伏装机增速放缓、中高端市场竞争加剧、技术路线分化及供应链波动影响,微逆收入略有下降 [3] - 未来加速高效率产品迭代,拓展拉美、巴西、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强化供应链垂直整合,优化技术及市场策略 [3] 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领域 - 公司是汽车、变频家电领域全球领先磁性材料供应商,软磁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车载OBC、DC/DC及HDC等电源模块及充电桩等 [3] - 通过安徽、泰国等软磁基地建设强化国内外布局,以知名国际客户高端模压电感订单为契机,聚焦新能源汽车等应用领域,助推软磁与永磁业务协同增长 [3] - 未来优化成本管理,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和多样化产品服务,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3] 未来软磁产业链布局重点 - 围绕技术升级与国际化布局,依托东南亚等地区建立本地化生产基地,优化供应链韧性,降低贸易壁垒影响,辐射欧美及新兴市场 [4][5] - 聚焦高精度、高频化芯片电感产品,结合材料研发与封装技术突破,切入AI服务器、数据中心、汽车电子等高端领域,提升产品附加值 [5] - 深化与汽车、新能源等头部客户合作,拓展北美、欧洲等增量市场,强化品牌影响力 [5] 研发投入规划 - 2025年继续以“自主研发、不断创新”为基础,深化客户合作,利用产学研平台,引进、培养高端人才,壮大研发队伍,优化设备产线布局,扩大高端产品应用领域,凸显核心产品技术优势 [5]
安徽龙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4-21 03:18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主要从事永磁铁氧体新型功能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高性能永磁铁氧体湿压磁瓦主要生产企业之一,产品应用于汽车、家电、电动工具及健身器材等各类电机 [3] - 自2020年以来,公司积极布局软磁产业链,发展软磁粉料、磁粉芯及芯片电感等产品,应用于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消费类电子等领域 [3] 经营模式 - 公司采取以销定产、按单定制的生产模式,接到订单后组织合同评审并制定生产计划 [4] - 采购模式:根据生产计划和库存状况向供应商采购原辅材料,对主要原材料保持安全库存,每年与主要供应商协商确定年度采购数量和价格 [5][6] - 生产模式:实行订单式生产管理,按客户要求组织技术研发、品质管理等部门进行评审后生产 [6] - 销售模式:采用直销模式,与客户直接签订销售合同,产品检验合格后直接收款 [6] - 研发模式:主要采取自主研发,设立研发中心,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开发计划,持续跟踪客户反馈并调整产品方案 [7] 业绩表现 -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17,011.64万元,同比增长9.3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105.79万元,同比增长50.31% [8] - 公司在汽车、变频家电领域销售收入持续增长,已成为全球领先的磁性材料供应商 [8] 会计政策变更 - 自2024年1月1日起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7号》和《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8号》,对可比期间信息进行追溯调整,调增2023年度营业成本1,717,978.35元,调减销售费用1,717,978.35元 [9] 利润分配 - 以期末总股本119,371,904股扣减回购股份3,488,870股后115,883,034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00元(含税) [2]
中科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之上市公告书
2023-03-30 20:43
股票简称:中科磁业 股票代码:301141 ZHEJIANG ZHONGKE MAGNETIC INDUSTRY CO., LTD. 浙江省东阳市横店工业园区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 浙江中科磁业股份有限公司 之 上市公告书 保荐人(主承销商)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大道 446 号天风证券大厦 20 层 二零二三年三月 特别提示 浙江中科磁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磁业"、"本公司"、"公司" 或"发行人")股票将于 2023 年 4 月 3 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创业 板公司具有业绩不稳定、经营风险高、退市风险大等特点,投资者面临较大的市 场风险。本公司提醒投资者应充分了解股票市场风险及本公司披露的风险因素, 在新股上市初期切忌盲目跟风"炒新",应当审慎决策、理性投资。 如无特别说明,本上市公告书中的简称或名词的释义与本公司首次公开发行 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相同。 2 创业板股票竞价交易设置较宽的涨跌幅限制,首次公开发行并在创业板上 市的股票,上市后的前 5 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其后涨跌幅限制为 20%。 (二)流通股数量较少的风险 第一节 重要声明与提示 一、重要声明与 ...
中科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
2023-03-28 20:54
发行信息 - 本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为2215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5%,发行后总股本为8859.4718万股[8][37] - 每股发行价格为41.20元/股[8][37] - 发行日期为2023年3月23日[8] - 募集资金总额为91258.00万元,募集资金净额为82482.71万元[38] 业绩数据 - 2019 - 2022年1 - 6月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6017.49万元、37808.66万元、54540.20万元、36913.58万元,净利润分别为2811.26万元、5643.70万元、8514.62万元、6811.93万元[28][65][82] - 2022年度公司营业收入为61925.9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54%;净利润为8938.2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97%[68] - 2023年第一季度预计营业收入区间为10000万元至12500万元;预计净利润区间为1300万元至1800万元[70] 产品数据 - 报告期内,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直接材料占主营业务成本比例分别为75.56%、73.06%、76.94%、83.14%,永磁铁氧体磁体为47.74%、46.85%、50.81%、54.56%[26] - 消费电子占钕铁硼磁钢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93.71%、91.11%、87.10%、92.40%,节能家电占铁氧体磁瓦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94.52%、96.46%、96.54%、94.80%[31][109] 财务指标 - 报告期内流动比率分别为1.30、1.54、1.66和1.91,速动比率为0.83、1.01、1.02和1.38,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9.39%、45.88%、47.57%和42.67%[33][95] - 报告期内经营性现金流量金额分别为1848.50万元、5191.53万元、 - 6771.93万元和2959.93万元[33][95] 未来展望 - 公司未来发展围绕利润增长中心,坚守技术领先和品质保证基本,实施三项战略,提升四大能力[75][76] 风险提示 - 公司开展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业务存在被日立金属提起专利侵权诉讼风险[32][107] - 募投项目可能因多种因素不能按计划开工或竣工投产,新增产能难以完全消化,无法实现预期收益[101][103][104] - 公司曾存在未为部分员工缴纳社保和公积金情况,有受处罚风险[105] 股权结构 - 发行前实际控制人三人合计持有公司85.49%股份,发行后持股比例下降[99][156] - 2020年9月引入天雍一号、天津联盈新股东,分别持股166.1129万股(2.50%),入股价格6.02元[159] 研发情况 - 2019 - 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818.18万元、1226.23万元、1988.73万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55.91%[62] - 2022年1 - 6月、2021年、2020年、2019年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39%、3.65%、3.24%、3.14%[65]